职业院校导师制模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职业院校的导师制模式
摘要: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教育和培养,应该实行辅导员与专业导师组成的双重导师制。本文主要阐述了职业院校导师的职责,并重点探索了专业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重导师制专业导师工作模式
职业院校试行的导师制,是指由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导师制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相结合,贯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科研和和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职业院校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由来已久,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和高年级本科优秀生中运用甚广。鉴于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院校实行的导师制应该是:辅导员与专业导师组成的双重导师制。
辅导员与专业导师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有所侧重。辅导员负责年级全面工作,侧重于学生的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党建工作等等,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及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促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求实、勤奋、进取和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他们解决的问题关键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专业导师则侧重于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专业素质,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谋事。
2 双重导师制下导师的职责
2.1 辅导员的职责
2.1.1 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为学生讲授形式与政策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与学生谈话制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品德行为引导工作。
2.1.2 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普及性讲座,开展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活动,及时发现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由于学生心理疾患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努力防止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恶性事故。
2.1.3 党团工作指导。协助院(部)党委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推优入党工作。
2.1.4 素质拓展指导。加强对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的指导,依托班级和团支部,组织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拓
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1.5 班级建设工作。建立学生班级管理档案,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工作,指导学生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
2.1.6 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维护学生权益,为学生排忧解难。
2.1.7 宿舍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卫生环境和文化环境。
2.1.8 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2.2 专业导师的职责
2.2.1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设计学涯规划,促进学业进步。
2.2.2 专业理论指导与解难。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探索专业知识的学习精神,在学生遇到专业难题时,给予及时全面的解答。
2.2.3 专业实践和技能指导。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
能。
2.2.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2.2.5 在毕业环节,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2.2.6 职业道德培养。专业指导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3 专业导师的工作模式
由于职业院校重在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专业导师的指导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部分里,本人将对专业导师的工作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专业导师要在所指导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中,认真履行专业导师的职责。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学的第一年,新生入学,对专业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在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履行专业导师职责第一条和第二条。可以定期开展指导活动,也可以随时针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在这一阶段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阶段:入学的第二年,新生转为老生,对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主要履行专业导师职责第二条和第三条。在这一阶段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实操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某项任务,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入学的第三年,学生最为繁忙的一年,学生要实习、择业就业、完成毕业设计等。主要履行专业导师职责的第三条、第四条和第五条。专业导师在这一阶段集中为学生指导的机会比较少,可以通过邮箱等有效的联系方式,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有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三年指导工作的全过程,专业导师在开展指导活动时,可以通过讲述案例、学生参与讨论达成共识等方式进行。
第二,相同专业的指导教师要多沟通,便于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以专业为单位统一解决,提高效率。比如,对于学生普遍关注的某个社会问题,就可以请与该专业相关的权威人士或社会人士为整个专业的学生举行讲座。
总之,职业院校试行的导师制,特别是专业导师的出现,对于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有很大的推动
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冯全彪.实行导师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2).
作者简介:刘媛媛(1981-),女,淄博职业学院教师,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项目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