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
1.1 项目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衢州段)航运开发工程起自衢州市柯城区境内的双港口,终于龙游市与兰溪市交界处游埠镇山峰张。工程以建设Ⅳ级航道为主,结合水电梯级开发,合理开发衢江的水力资源,是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衢州市现代物流业,满足衢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的需求,也是实现浙江省内河航道成网贯通和干线航道高等级化,完善我省内河水运网的需要。
工程内容包括建设Ⅳ级航道57km,红船豆水利枢纽1座(含船闸),船闸3座(分别为塔底、安仁铺和小溪滩枢纽),锚泊服务区2处(樟潭和龙游),桥梁工程改造工程2处(沈家大桥和汀塘圩大桥),以及助航标志、通信与安全保障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等。航道途经衢州柯城区、衢州衢江区、龙游县。
红船豆水利枢纽坝址以上集水面积9216km2,年径流量98.9亿m3,正常蓄水位为47.0m,正常库容1566万m3。电站装机4×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8523万kW·h。航道宽度为50m(双线),航道水深为2.5m,预计2010年、2020年航道内货运量分别为678万t和1450万t。
工程计划于2007年11月动工建设红船豆水利枢纽,计划工期3年,2008年动工衢州段57km航道的疏浚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计划工期2年。工程总投资124762万元,建设单位为衢州市巨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1.2 评价等级
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项目,地表水功能为Ⅲ类,水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2级,对大气环境评价仅作一般分析。
1.3 评价范围
水环境为工程起点衢州双港口至终点龙游兰溪交界线间衢江57km 河段及其两侧外延各2km;红船豆枢纽库区、各通航建筑物和弃渣场及其外侧200m。声环境为工程施工区周边400m范围的区域;施工道路两侧200m之内的范围;枢纽或船闸外侧500m。大气环境为施工区周边及施工道路两侧200m之内的范围;弃渣场;枢纽或船闸外侧500m。生态环境为工程起点衢州双港口至终点龙游兰溪交界线间衢江河段全长约57km及两岸受红船豆水利枢纽淹(浸)没影响范围;工程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和弃渣场等范围。社会环境为衢江航道衢州段沿岸各市县(衢州市、龙游县等)。
1.4 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声环境施工公路沿线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类标准,周围居民点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龙游城区环城公路衢江西大桥与衢江东大桥之间河段,衢江区由江心岛至衢江与乌溪江交界汇处沿岸河段150m范围内;双港口至浮石二桥等三处均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的二级标准。
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施工期及运行期航道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施工区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运行期锚泊服务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标准。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5 评价重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重点是工程运行对上下游对水文情势、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2)运行期间交通航运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3)工程施工及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工程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5)工程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6)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1.6 环境保护目标
1)工程建成后水文情势的变化不影响各河段水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现状水质不能达标的断面不劣于现状;
2)工程建成后不降低沿江两岸的防洪标准;
3)工程建成后不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用水对象的用水水质和水量;
4)工程建成后地下水位抬高不影响沿江两岸农田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
5)施工期间评价范围内水质不明显劣于现状。
6)工程施工期施工区场界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所定各阶段标准,施工道路两侧居民区临路第一排建筑物前声环境达到4类标准;
7)工程运行期航道两岸200m范围、枢纽或船闸外侧500m范围内的敏感点空气及声环境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8)施工期间对水陆动植物生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9)工程建成后的水陆动植物生境及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不受破坏;
10)施工期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各施工临时占地得到恢复,各弃渣场得到有效防护及绿化;
11)受红船豆水利枢纽淹(浸)没与占地影响的居民点、耕地及专项设施得到有效防护或迁移补偿;
12)工程建成后不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13)工程建成后当地的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 区域环境概况
工程地处钱塘江中上游,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层状地貌,以衢江为轴,向南北两岸依次为河谷平原、低丘岗地、高丘、低山和中山,南北两岸形成一个走廊式盆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工程区主要土壤类型包括水稻土、紫色土、潮土、新积土和红壤,以水稻土为主。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以次生及人工植被为主。
据调查,评价范围内无受保护的植物分布,未发现大鲵和其它珍稀的水生生物、野生生物分布。工程周边各级名胜古迹均在河岸或堤防以外,航道内无文物保护单位分布。
衢江航道属山溪性浅水航道,目前基本为自然状态,随着近年衢江砂石料的大量开挖,航道水深条件有所改善,但水浅、滩乱是制约衢江航道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航道等级低、通过能力差、等级航道里程短,仅有龙游至兰溪航道17.1km(衢州境内)在平水期内可通航20~40t,枯水期只能通过10t 左右的木帆船,其余干流和支流几乎停航。
航道沿线现有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生活面源、船舶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是沿线衢州市辖区内的县(市)和集镇均未形成完善﹑统一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生产和生活污染截污纳管率不高;工业污染源的集中处理率和清洁生产水平较低,导致大量废水和污染物进入衢江;航道途经村庄与乡镇,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