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投资体制

合集下载

第10章 投资体制

第10章  投资体制

2012-11-6
15
3、1966年—1978年,中央第二次放权, 实行政府分权投资体制模式。 • 导致投资规模失控和投资管理体制、运 行机制混乱,投资结构失衡,投资效益 严重下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2012-11-6
16
(三)混合投资体制形成阶段
1、1979年-1983年为第一步。
其改革措施主要有:
2012-11-6
25
第三节 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方向
一、不同投资体制的优劣比较
• 从投资主体决策结构和组织结构考察, 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政府集权型投资 体制模式、多元主体型投资体制模式 和分散型投资体制模式; • 从所有制性质来考察,投资体制可以 划分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 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
2012-11-6
33
作业题
1、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2、我国投资体制变革大致可以分哪几个阶 段。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演变过程。 3、我国投资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 些?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改 革方向。
2012-11-6
返回
34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全民 中央政府
2012-11-6
28
(2)政府分权型计划投资体制模式。 • 与集权型计划投资体制相比,地方 政府有一定的投资自主权。 • 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以其区域内净 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易导致投资产 业结构和地理布局不合理,造成效 率损失和生产率低下。
2012-11-6 29
2、市场型投资体制模式
市场型投资体制模式的基本特征: •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投资决 策权完全交由企业和个人。 • 市场型投资体制模式有利于提高微观经 济主体的积极性。

第六章:投资体制

第六章:投资体制
• (一)内容 • 1、1996年3月国家计委废止项目业主责任制,
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 2、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
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 任制 • 3、由项目法人负责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 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 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2020/6/3
• (一)内容(五包) • 1.包投资 2.包工期3.包质
量 4.包主要材料用量5.包形成综 合生产能力
• (二)审计 • 1、包工指标完成的真实性 • 2、包工节余分配的合规性
2020/6/3
10
六、代建制
• 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就是 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 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 理和建设实施组织工作,严格控制项目 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建成后交付使 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 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
3
(二)审计
• 1、审计项目是否在可研报告批准后按 《公司法》的规定组建项目法人
• 2、审查是否有国家公务人员兼任项目 法人的领导职务
• 3、项目法人经济责任审计
• 审计项目法人是否对项目的策划、资金 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 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2020/6/3
4
三、资本金制
2020/6/3
21
审计署令第3号(之五),实 施日期:2001年8月1日
制定的依据和意义?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 目的审计,保证审计质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2020/6/3
22
什么叫国家建设项目?

投资经济学第5章 投资体制

投资经济学第5章  投资体制
(2)为重点建设推出新的投融资举措; (3)下放项目审批权限; (4)简化审批手续; (5)实行承包责任制; (6)从1985年起,将国家预算内拨款投资改为用银行信 贷方式进行管理,即“拨改贷”; (7)进行金融改革,开放资金市场;
(8)在特区内对外资实行开放政策(几个著名的“论断”)。
h
11
2、1988-1991年的第二阶段改革
h
9
2、传统计划投资体制的弊端:
(1)抹煞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 (2)形成了投资需求的“饥饿症”; (3)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形成; (4)容易产生投资决策的随意性;
(5)降低了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h
10
三、1979年以来投资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
1、1979-1985年的第一阶段改革 (1)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
2、总体目标: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 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 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 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 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 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 进程;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改 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 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1951年3月和1952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先 后颁发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 :
(1)确立了由中央各部分配投资的体制;
(2)制定了对基本建设项目按投资限额管理的法;

投资体制与投资调控精

投资体制与投资调控精

2、金融调控手段
✓ (3)特殊的信用管制手段:限制贷款额 度、严格控制企业发行债券与股票等。
▪ 3、价格调控手段:为克服市场价格自我 调节的缺陷以及在市场价格自我调节条 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国家对市场价格的 形成和运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3、价格调控手段
✓ (1)直接干预形式。国家直接规定价格水
完善。 ✓ (4)国有投资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责任链。国有
投资效益不高,国企缺乏持续投资能力。
(三)深化和完善我国投资体制改革 的途径
▪ 1、改革投融资方式,有效地发挥市场对 项目投融资活动的调节作用。
✓ 强化竞争性项目投融资的市场调节,拓 宽基础性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完善公益 性项目的投融资制度。
▪ 对建国初三十年投资体制的简要评价
❖对建国初三十年投资体制的简要评价
✓ 1、特征: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 企业没有投资决策权;国家无偿筹集和分配 资金;国家以行政办法管理投资,偏重于指 令性计划方式。
✓ 2、积极作用:有效地集中了国家有限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对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及实现全 国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历 史作用,初创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
▪ 1、成绩:
✓ 经过改革,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各类企业 的积极性,改变了投资运行机制,一定 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 (1)由过去国家单一投资主体转向投资 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二)对1979年以来投资体制改革的 简要评价
✓ (2)资金来源由过去的国家财政拨款唯 一来源转向财政筹资、信用筹资、证券 筹资和利用外资等多渠道化。
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 目的特点
✓ 竞争性项目主要是指收益比较高、市场调节比 较灵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行业部门的相关 项目,包括大量的加工工业项目。

投资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投资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投资体制的问题及对策投资体制在中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体制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借途径,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体制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点。

20多年中在投资和与投资有关的体制方面颁布和推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超过40项,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分为4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方面,如颁布产业政策和指导外商投资目录,投资方向调节税,差别贷款利率,实行两级(中央和省级)管理,项目资本金制度,等等;二是项目决策体制方面,如投资主体多元化,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把可行性研究列入基建程序,公益性、基础性和经营性三类项目的划分和建设分工,大型企业投资自主权的试点等等;三是资金管理和筹措方面,如拨改贷,贷改投,基本建设基金制,部门投入产出包干,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企业股票筹资,建立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等等;四是建设实施管理方面的,如建立工程承包公司,招投标制,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建设项目监理制度,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法人责任制等等。

与其它的领域比较,可以说投资领域推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是最多的,但投资体制改革给人的印象却是滞后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一直处于零敲碎打的状况,没有出台过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办法;二是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约束,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项目超概算,超工期,“项目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国家对投资的调控丝毫不能放松,在缺乏有效的新调控手段的情况下,往往不得不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控制贷款规模、强化审批手续等老一套做法去管理投资,这又使一些改革措施难以出台,已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贯彻执行。

投资体制的变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投资体制的变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投资体制的变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投资体制,是投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筹措和运用资金的方式方法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投资活动的制度和方式方法等。

一定的投资体制与一定的经济体制是完全对应的,并且从属于相应的经济体制。

一、高度计划体制下的投资体制和政府职能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到1956年,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而投资又是事关经济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始终被作为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给予严格控制。

这一时期,投资体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政府是投资的主体。

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投资,各企事业单位在国家指令性计划下从事生产经营,利润上缴,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

政府是投资资源的唯一所有者,实行统包的投资体制。

2、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

由于政府是投资资源的唯一所有者,投资总量、投资结构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

决策过程一般是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开工报告的逐步逐项审批。

3、投资决策方式高度简化。

无论现实的投资涉及多少环节,实际上都是由年初编制的投资计划所安排的。

一本投资计划总揽了社会物资和资金的流向。

制度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收益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但是,高度计划的投资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最初的收益递增转变为收益递减,交易成本不断提高,逐步进入了锁定状态。

二、转轨时期的投资体制和政府职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经济社会制度环境的巨变,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将进入锁定状态的投资体制解放出来。

但投资体制能否继续形成正反馈机制,则不单是靠制度环境的变化所能解决的。

在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出现了对投资体制变迁起关键作用的制度安排:一是国家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收支权限;二是投资资金实行“拨改贷”,用银行贷款取代财政拨款,初步建立了对企业的约束机制:三是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

投资学第三章

投资学第三章

二、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的投资制
作 (一)扩大了地方项目审批权限 (二)实行以地方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 (三)推行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制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机构被撤消
(五)一些合理的制度被破坏
3
三、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四、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投资体制
15
(二)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1、制定经济法律法规; 2、税收调节,通过不同税种和差别税率 来调节企业投融资及居民消费; 3、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4、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5、提供机场、港口、水电公用设置、安 全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6、设立企业开发区; 7、军工技术转为民用产品。
16
(三)企业投资和发展
18
二、韩国、日本投融资体制 (一)韩、日财政投融资体制 1、概念:财政投融资体制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 的产业政策目标,通过公共金融机构以信用方 式筹集和运用资金的方式。 2、资金来源: (1)韩国:政府基金;政府从国外借款;简 保资金;特别会计。 (2)日本:资金运用部资金;简易保险资金; 产业投融资特别会计资金;政府担保债。
第二,运用经济手段分配资金,不是运用行政手段 分配资金。 11 第三,使用投资要受风险的约束。
二、投资股份制的运行机制
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能够使资
金合理流动和融通,以实现投资的优化组合。 2、经营机制。经营机制包括经营主体、经营
目标与经营方式。
3、风险机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
竞争的作用,任何投资主体都面临着投资失败的可
(一)基本建设投资的审批权限再次下放
(二)再次实行投资包干 (三)扩大地方的投资分配权限
4
五、1979年以来投资体制的改革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2003-07-03 09:33为了使国家能有效地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控,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投资项目效益的目的,首先需要对目前我国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切实落实国有单位投资主体之间的分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提出,要把国有单位投资项目划分为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三大类,并分别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

当前应该借国家机关行政机构改革以及对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之机,明确各国有投资主体的职能和分工。

1、政府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职能分离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承担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多方面的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仅是其众多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政府中直接管理建设资金的人员数量及专业、时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种类众多的大量国有单位投资项目进行具体的管理,尤其是在需要精简政府机构的背景下,政府摆脱繁琐的项目管理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改革措施。

因此,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和项目管理职能分离是必要的,即政府部门只对投资的总量、结构(投向)进行管理和调控,而把建设项目从决策到实施的工作交给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企业)去完成。

2、非经营性投资与经营性投资分离,组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全过程管理的政府部门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投资与有经济收益的投资性质不同,在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将两者分开管理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管理,防止顾此失彼,互相制约,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于非经营性领域的建设项目,如科技、文教、卫生、城市道路、国家和省级公路(这些公路都不应该收费)、桥梁、江河湖泊的治理、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公、国防、治安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应该由政府投资建设。

具体由政府中制定计划和规划的宏观调控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国家的财力支持能力等,每年将相应的建设资金划拨到职能主管部门,如教育、文化、卫生、交通、国防、公检法等部门,由这些部门负责建设。

投资学第四章:投资体制-7天

投资学第四章:投资体制-7天

• (一)北京投融资体制改革经验 • 北京市从七个方面对旧有的投融资体制实施大手术,以利 于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的新型运作机制。据 了解,北京市将进行的七项改革分别是,对政府投资的轨 道交通、收费公路、自来水、燃气、热力以及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等经营性项目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对 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逐步实施“代建制”;对非政 府投资但使用土地等政府垄断资源的项目,逐步采用市场 运作方式;对非政府投资且不使用土地等政府垄断资源的 项目,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加强七天连锁酒店预订对 市场的引导和信息服务;加强招投标法制建设,改革工程 定额编制方式;建立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中心, 积极推进网上互联审批;认真利用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增 强政府的服务意识。
第三节:我国投资体制改革
• 1、改革开放前的投资体制 • 传统投资体制的演变 • 1949-1957年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投资主体多 元化阶段; • 1958-1960年投资体制第一次放权时期; • 1961-1965年中央集权投资体制重建阶段; • 1966-1978年投资体制再次实行地方分权时 期。
• • •



(二)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经验 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走过 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建立举债机制为重点,扩大政府投资 规模。当时政府资金严重不足,每年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只有19亿元人 民币。因此,上海就通过向世界银行、亚洲开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债来搞建设, 当时共计融资32亿美元。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就是亚行的贷款项目。同时, 成立了十多个各类政府投资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这是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 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以土地批租为重点,大规模挖掘资源性资金。土地 资源是政府手里的一笔巨大财富,但过去长期沉淀。十年来,上海通过土地 批租共筹措资金1000多亿元(人民币),加快了旧区改造。如果没有土地批 租,仅靠政府财力,过去十年完成的旧区改造任务估计需要100年时间。 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以资产运作为重点,扩大社会融资。1997年亚洲金 融危机以后,土地批租大量减少,但国内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居民储蓄 存款不断增长,社会富余资金增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有盈利的基础设 施项目推向市场,实行社会融资。如已建成的项目以公司方式上市,筹资超 过100亿元(人民币)。高速公路等可以收费的项目,实行社会化招商,吸引 社会资金100多亿元(人币)。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吸引企业参与建设,市政 府在土地出让、动拆迁、税收、贷款贴息等方面实行了政策优惠。 通过十多年来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海实现了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金 渠道由封闭到开放、投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不断创新的 过程,也是政府管理模式按市场经济要求重构的过程。这一改革,对上海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上海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第三讲代建制与其他工程管理模式的对比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第三讲代建制与其他工程管理模式的对比

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第6期 总第117期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第三讲 代建制与其他工程管理模式的对比一、代建制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对比(一)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

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工程总承包主要有如下方式: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 n g i n e e r i n g P r o c u r e m e n t Construction,即EPC)EPC模式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且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工作分包给分包商。

分包商对总承包商负责。

业主代表可以是设计公司、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或不是承包本工程的另一家工程公司。

EPC合同结构形式见图1:2.“交钥匙”模式“交钥匙”模式(T urnkey)又称“一图1 EPC合同结构形式揽子承包”,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项目前期的决策分析、工程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试车等工作,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向业主移交的全过程承包模式。

业主获得的是一个设施配套、可以完整运行的工程。

3.设计—建造总承包(Design—Build),即(DB)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是由单一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与建造,承包商既可以是某一公司,也可以是承包联合体。

D/B模式的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DB模式是一种项目组织方式。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选择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选择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摘要:投资体制是指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投资体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前的投资体制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后的投资体制时期。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一、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投资体制表现为国家充当投资主体,直接由国家筹措资金和分配资金的投资分配制。

而且,人们认为投资就是搞基本建设,搞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

这种投资体制在建国初期是比较可行的,它能够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用于符合经济规模的大型骨干项目,保证国民经济急需的建设。

但随着国民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这种投资体制的单向流所产生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

从“七五”计划开始,提出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速度的外延性扩大再生产转到注重内涵性扩大再生产轨道上来。

但实际上并未取得长足进展,人们往往把基本建设投资同技术改造投资一起安排,认为是固定资产投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投资体制全面推进拨改贷,逐步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局面。

目前,在国家是投资主体的同时,地方、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也都成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上,有国家预算资金、地方和部门机动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有时还向社会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投资方式上,也逐步从行政分配转向招投标,引人竞争机制、租赁补偿贸易、国内合资、中外合资等,现在又逐步发展到企业兼并和企业集团重新组合等。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西方国家经济规则接轨,我国的投资体制不断调整和转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人类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一个国家的投资体制必然要顺应和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

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递进,使我们已经走进了新经济时代。

第三讲 投资体制

第三讲 投资体制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一、第一次高潮 以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 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二、第二次高潮 以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 改革方案》为标志。 1.为了使国家重要基础工业 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能够 按照合理的工期组织建设,从1988年起开始建立中 央基本建设基金制。 2.对重大的长期建设投资实 行分层次管理,加大地方的重点建设责任。 3.建 立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用经济办法对投资进行管理。

学习目标 ◆掌握投资体制概念和中西方投资体制的差 异
◆了解我国转轨中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 ◆了解我国投资体制演进的历程 ◆认识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 措施
投资体制概念 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 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 投资的使用方式 投资利益的划分。。 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 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 所谓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 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 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投资管理体制 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 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运行机机制主要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及资金 的投放使用方式和方法。

二、市场经济国家投资运行中的宏观经济管理 1.调控方式的间接化。 2.政策措施的多元化。 3.调控政策安排的系统化。

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
一、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 1.投资制度安排具有混合型特征:市场型、非市场 型与行政型投资制度的混合。 2.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全对称。 3.收益风险具有非完全市场化特征。 4.为投资体制服务的融资制度的安排具有政府控制 的特征。 5.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主体行为存在较大的变异。

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

第三章投资体制第一节投资体制概述一、投资体制的基本涵义投资体制是指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社会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方式方法。

是投资领域中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二、投资体制的组成投资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与结构——这是投资体制的首要问题它是指具有投资决策自主权的经济实体的组成及其在投资决策权限方面的关系。

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与结构是投资体制构成要素的核心问题。

(二)资本的筹集与运营方式它是指投资主体筹集并具体运用资本的方式和方法。

具体包括资金的筹措方式、经营方式、回收方式、建设项目的组织方式、投资收益分配和投资风险的承担方式。

它是由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和结构决定的。

在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决定了投资资金的筹集方式只能是财政拨款方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了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三)投资领域中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它是指协调投资实施过程中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投资公司、勘察设计公司、施工单位、银行、物资供应单位等多元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单一,由国家投资,财政进行拨款,建设单位用款,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各主体利益关系是由政府进行协调、规范和制约。

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多层次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决定投资活动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市场化。

三、投资体制模式1.集权投资模式中央政府为单一投资主决策体,投资方式单一化,投资领域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非商品化。

集权投资模式排斥市场机制。

2.分权投资模式中央政府只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目标结构的新建项目负直接决策责任,形成了中央、地方和企业三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

投资方式方法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银行贷款;投资领域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带有一定的商品经济性质。

分权投资模式要求有比较发达的市场机制。

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
• “绩效审计、契约审计”
2020/5/8
12
2020/5/8
14
2020/5/8
15
第二节:投资规模
• 一、投资规模的概念 • 1、 投资规模: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
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投入资 金的数量。 • 2、 理解: • (1)时间:1年以内或1年以上; • (2)数量:投资总量(绝对量、相对量: 投资率=I/NI)
2020/5/8
17
举例
• 某县某年有3个建设项目,概算投资额分别为1000 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建设工期分别2年、 2年、3年,当年各自完成的投资额分别为500万元, 1000万元,1000万元。求:该县当年的年度投资 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
• (1)当年的年度投资规模=500+1000+1000=2500 (万元)
2020/5/8
16
3、 特征:可衡量性;可控性;可优化 性
• 4、 分类:
• (1)时间:年度投资规模---一年内实际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建投资规模---当年 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资额
• (2)供求:投资供给规模---全社会在一定 时期实际提供的投资品总量;投资需求规 模---全社会对投资品实际提供的货币购买 能力总和。
• (一)内容(五包) • 1.包投资 2.包工期3.包质
量 4.包主要材料用量5.包形成综合生 产能力 • (二)审计 • 1、包工指标完成的真实性 • 2、包工节余分配的合规性
2020/Leabharlann /811六、代建制
• 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就是指 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 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 设实施组织工作,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 量和工期,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 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 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

投资决策第三章投资体制

投资决策第三章投资体制

从投资运行看,投资来源以单一的财政性资金为主,投资
要素主要通过条条和块块相分割的行政体制来分配和使用 。 从投资管理看,政府对投资的管理主要采取以指令性计划 为主要手段、以行政命令为主要中介的直接管理方式。 从投资责任看,是一种从上到下没有任何约束的“大锅饭” 体制,权、责、利不相适应。无论是全国投资总量、投向 、布局安排的决策发生失误,还是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决 策或设计、施工发生失误,都很难明确责任者,无法追究 任何责任。 总之,传统投资体制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传统投资体制是 以政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以指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 项审批为基础的,以高度中的政府投资决策和单一财政资 金渠道为特征的直接管理型投资体制。
2019年2月28日
23
第三次高潮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明确了投资体制
改革的市场取向;
实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组建国家开发
银行;
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
任;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到位与运行。
第四次高潮 以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
3.1.3 投资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关系
1.银行也是投资主体之一。 3.金融调控是投资调控的主要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2.投资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往往离不开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
国家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金 融手段来实现,即使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 家的预算拨款也要通过银行这个渠道来实现。

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这一阶段的改革从下放权限、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入 手,主要集中在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 全面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 下放项目审批权限; 实行承包责任制; 实行“拨改贷”。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体制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点。

20多年中在投资和与投资有关的体制方面颁布和推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超过40项,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分为4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方面,如颁布产业政策和指导外商投资目录,投资方向调节税,差别贷款利率,实行两级(中央和省级)管理,项目资本金制度,等等;二.是项目决策体制方面,如投资主体多元化,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把可行性研究列入基建程序,公益性、基础性和经营性三类项目的划分和建设分工,大型企业投资自主权的试点等等;三.是资金管理和筹措方面,如拨改贷,贷改投,基本建设基金制,部门投入产出包干,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企业股票筹资,建立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等等;四.是建设实施管理方面的,如建立工程承包公司,招投标制,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建设项目监理制度,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法人责任制等等。

与其它的领域比较,可以说投资领域推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是最多的,但投资体制改革给人的印象却是滞后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一直处于零敲碎打的状况,没有出台过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办法;二是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约束,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项目超概算,超工期,“项目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国家对投资的调控丝毫不能放松,在缺乏有效的新调控手段的情况下,往往不得不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控制贷款规模、强化审批手续等老一套做法去管理投资,这又使一些改革措施难以出台,已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贯彻执行。

一、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投资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以下几点:1.缺少一个整体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工作,但给人的感觉是缺少目标明确的战略部署和认真的论证。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_0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_0

新经济时代投资体制的选择一、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投资体制是指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川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投资体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前的投资体制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后的投资体制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投资体制表现为国家充当投资主体,直接由国家筹措资金和分配资金的投资分配制。

而且,人们认为投资就是搞基本建设,搞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

这种投资体制在建国初期是比较可行的,它能够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用于符合经济规模的大型骨干项目,保证国民经济急需的建设。

但随着国民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这种投资体制的单向流所产生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

从七五计划开始,提出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速度的外延性扩大再生产转到注重内涵性扩大再生产轨道上来。

但实际上并未取得长足进展,人们往往把基本建设投资同技术改造投资一起安排,认为是固定资产投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投资体制全面推进拨改贷,逐步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局面。

目前,在国家是投资主体的同时,地方、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也都成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上,有国家预算资金、地方和部门机动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有时还向社会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投资方式上,也逐步从行政分配转向招投标,引人竞争机制、租赁补偿贸易、国内合资、中外合资等,现在又逐步发展到企业兼并和企业集团重新组合等。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西方国家经济规则接轨,我国的投资体制不断调整和转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人类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一个国家的投资体制必然要顺应和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

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递进,使我们已经走进了新经济时代。

我们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资体制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调整我国的投资体制并加快其战略、战术上的转变。

第三章 投资体制

第三章 投资体制

3.3.2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明确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 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 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 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1.3 投资体制的分类与模式
借鉴经济体制模式的划分方法对投资体制进行划分:
(1)从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投 资体制模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
(2)从经济决策结构和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 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模式。
(3)从经济调节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 投资体制模式和以计划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模式。
5.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
6. 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
3.3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3.3.2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三)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1. 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2. 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
3. 协调投资宏观调控手段。
4. 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总体目标: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因,落 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 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 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 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 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进程;加强 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 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 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 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体制的概念 所谓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 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 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投资管理体制 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 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运行机机制主要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及资金 的投放使用方式和方法。

投资体制的组成
从系统论看,投资体制主要由投资决策系统、投资 调控系统、投资动力系统、投资信息系统四大子系 统组成,是四者的统一体。 从管理组织的情况看,投资体制主要由以下三要素 组成: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运行机制、 投资领域内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 从管理职能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计划 管理体制、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从管理对象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 项目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体制等。

2.总体目标: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 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 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 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 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 法进程;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 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 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 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 资体制。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企业在 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 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 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 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小结和思考

二、市场经济国家投资运行中的宏观经济管理 1.调控方式的间接化。 2.政策措施的多元化。 3.调控政策安排的系统化。

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
一、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 1.投资制度安排具有混合型特征:市场型、非市场 型与行政型投资制度的混合。 2.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全对称。 3.收益风险具有非完全市场化特征。 4.为投资体制服务的融资制度的安排具有政府控制 的特征。 5.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主体行为存在较大的变异。
二、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二)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三)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四)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小结 投资体制,在我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投资的使 用方式、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 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点。我国传统投资体制的 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投资体制是以政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以指 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项审批为基础的,以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决策和 单一财政资金渠道为特征的直接管理型投资体制。 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界定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和政府投资主体的双 重转化。 2.明确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范围。 3.建立健全投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主要是利用产业政策、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投资主体行为进行间接的引导和调节。 思考题 1.什么是投资体制?什么是经济体制?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投资体制?在实现投资体制改革目标中,政府职 能应如何转变? 3.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体制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可供借鉴?

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模式与经济体制模式一一对应

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

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安排具有市场决定、制度的 系统性和宏观管理的间接性等特点。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QE3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 1.投资制度安排以市场投资决定机制为主、政府调 控为辅。 2.在为投资体系服务的融资制度中,直接融资和间 接融资体系高度发达。 3.收益风险特征完全内化于投资者本身。 4.投资主体结构具有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特征。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一、第一次高潮 以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 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二、第二次高潮 以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 改革方案》为标志。 1.为了使国家重要基础工业 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能够 按照合理的工期组织建设,从1988年起开始建立中 央基本建设基金制。 2.对重大的长期建设投资实 行分层次管理,加大地方的重点建设责任。 3.建 立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用经济办法对投资进行管理。

学习目标 ◆掌握投资体制概念和中西方投资体制的差 异
◆了解我国转轨中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 ◆了解我国投资体制演进的历程 ◆认识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 措施
投资体制概念 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 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 投资的使用方式 投资利益的划分。。 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 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

投资体制的模式
集权型 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 分散型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 综合型 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个层次的投资主体

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从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 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对投资体制作不同的 划分。 (1)从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私有 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 体制模式。 (2)从经济决策结构和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看,投资 体制可以划分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 模式。 (3)从经济调节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市 场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模式和以计划调节为主的投 资体制模式。 (4)从激励机制看,投资体制可以分为利益驱动型 投资体制模式和行政强制驱动型投资体制模式。

三、第三次高潮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南方谈话以 后,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配合这 一新形势,在投资领域以市场为取向的指导思想更 加明确。 1.改进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 重点从投资工作量计划转为投资资金计划。 2.项目分类、主体分工。 3.组建国家开发银 行,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 点项目的资金配置任务,实现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 贷款相分离。 4.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 金制度,开始建立和规范投融管理 1.调控方式的行政性。 2.调控范围的单一性。 3.政策安排的孤立性。 4.政策效应的刚性。


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相比,我国传统的投资 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决策高度集中,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企业缺 乏活力,投资效益低下。(2)投资资金的无偿供给性 以及投资责任的软约束性,形成了普遍的“投资饥 渴症”,导致经济周期性震荡。(3)投资领域各单位 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商品经济性质的,与商 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投资体制
导语:鱼和水的故事
鱼说:“我时时刻刻睁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远 在我眼中。” 水 说:“我时时刻刻流淌不息,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 抱。”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锅说:“都快被煮熟了还这么贫嘴。” 启示:约束条件如果变了,原来的收益,一下子就 都变成了成本。生命如果加在锅上,成本自然也就 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