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孔乙己知识点整理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一、人物形象孔乙己是一位瘦弱的茶馆小职员,在茶馆中卖弄文学,以自恃儒林行士的身份,在茶馆中崇尚正气,嘲讽那些玩世不恭的坏人。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追求真理的人,却因为自身的弱势地位,被更强势者所欺负和排斥。
二、性格特点1.自私和自大。
孔乙己自视极高,揣摩自命不凡。
他总是把自己的没有上进心的借口,归咎于别人,而且不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2.善良而敏感。
孔乙己对待别人总是实诚,但对待自己则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内。
他对良知和朋友之情有十分虔诚的态度。
3.容易受到伤害。
因为孔乙己心地善良,对待其他人总是真诚的,所以反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伤害,对此却不会做出任何反抗或者求援的举动。
三、题旨意1.孔乙己面对病弱、贫困、社会成员却未能从心理或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关怀,一直忍辱负重,最终却被同情它的人视为“异类”。
2.热心、同情人,却无法克服自身的弱点。
孔乙己上了老婆墙后,很想争辩平反,却怕被别人嘲笑,所以います尴尬和痛苦。
3.己是他最不满之处,而他浅好自己,员认为是接生他的人的过错。
所以他对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有所认识而未改自己。
四、环境描写1.茶馆环境《孔乙己》的故事背景是上海的一家茶馆,读者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上海的旧时气息,古风韵味扑面而来。
2.人际关系茶馆内人物众多,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被鲁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如茶客、掌柜、孔乙己等。
五、情节《孔乙己》包括了五个显著的情节,各情节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1.孔乙己到茶馆被嘲笑。
茶客讥讽孔乙己,掌柜为孔乙己辩解,最后被酒客和掌柜点为孔乙己酒,掌柜怕再有不依,拿菜刀要砍伤孔乙己。
2.孔乙己等老酒。
孔乙己到茶馆等人,结果被人当作扔垃圾,主动替别人待避场所,最后被警察赶走。
3.孔乙己得了胃病。
实情给孔乙己留了一间房,孔乙己自觉理亏。
4.孔乙己吃了萝卜。
掌柜落到危急境地的时候,孔乙己平静对掌柜说若是有缺儿,凡是有人上屋咧一块石头就行。
5.孔乙己上了老婆墙。
狱卒对孔乙己说他是绝活,缺省凭他的会说话。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第5课《孔乙已》一、文学常识《孔乙已》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集等。
《孔乙已》是鲁迅继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创作的又一白话小说。
二、字词荤(hūn)菜颓(tuí)唐羼(chàn)水蘸(zhàn)水阔绰(chuò)舀(yǎo)水唠(láo)叨(dao)打折(shé)腿咸亨(hēnɡ)蒲(pú)包附和(hè)拭(shì)去模(mú)样涨(zhànɡ)红涨(zhǎnɡ)价绽(zhàn)出笔砚(yàn)侍(shì)候荐(jiàn)头间(jiàn)或哄(hōnɡ)笑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去辩解。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语出《论语》,固,安守。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间或:偶尔,有时候。
营生:谋生,规划如何生活。
三、文章思想内容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断腿前和断腿后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当时一些人们的冷漠麻木、昏沉可鄙的精神状态。
四、写作特点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3、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以“乐境”写哀情,愈见其悲。
4、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五、重点问题课后习题1、孔乙已的性格矛盾不矛盾?从哪些具体描写中可以看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这种性格悲剧?孔乙已是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对复古主义的各种逆流,鲁迅十分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他写下此文,艺术地再现了深受封建科举制戕害的读书人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三、理解词义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萎靡。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主题。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头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目的何在?鲁镇的酒店的特殊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开了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喝,这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另一种是“长衫”主顾,他们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悠闲、阔绰的剥削阶级。
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了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生动的人物刻画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这篇小说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剖析社会现实,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封建礼教依然根深蒂固,社会变革初现端倪的时代。
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使得众多读书人陷入困境,而新兴的社会力量尚未能完全改变社会的陈旧格局。
三、人物形象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
他自命清高,认为自己读过书,便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却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他善良、诚实,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但同时又好喝懒做,偷书被打,却死要面子地争辩“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的命运悲惨,最终在人们的冷漠和嘲笑中走向死亡。
2、酒店掌柜唯利是图,对孔乙己的遭遇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生意。
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冷漠、自私的商人形象。
3、短衣帮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劳作却生活贫困。
对孔乙己进行嘲笑和挖苦,反映了他们的麻木不仁。
4、小伙计酒店的学徒,见证了孔乙己的遭遇,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揭示了其腐朽和不合理性。
2、揭示社会的冷漠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不到丝毫的同情和帮助,最终孤独地死去。
3、对国民性的反思反映了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呼吁人们觉醒,改变这种可悲的社会现状。
五、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全貌和种种弊病。
2、人物刻画细腻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塑造了孔乙己等人物形象,使其跃然纸上。
2023年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 精神上迂腐不堪, 麻木不仁, 生活上四体不勤, 穷困潦倒, 在人们旳讥笑戏谑中混度时日, 最终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旳悲惨形象。
篇幅不长, 不过深刻揭发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旳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旳本质。
具有强烈旳反封建意义。
二、学习目旳1.从孔乙己旳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旳腐朽和病态社会旳冷酷。
2.体会全文精致含蓄旳布局。
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旳作用。
4.理解人物描写旳作用。
三、知识积累1.有关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孔乙己》写于1923年冬天, 最初刊登于1923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旳第二篇白话小说, 也是他继《狂人日志》之后旳又一篇反封建主义旳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 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 领导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与科学旳旗帜, 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剧烈旳抨击。
本文最初刊登时, 篇末有作者旳《附记》, 其中说: “这一篇很拙旳小说, 还是去年冬天做成旳。
那时旳意思, 单在描写社会上旳或一种生活, 请读者看看, 并没有别旳深意。
……”2.读准红色字旳音傍午(bàng)踱进(duó)咸亨(xián)侍候(shì)荐头(jiàn)绰号(chuò)3.解词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 混杂纠缠说不清晰。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 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伴随他人。
4.积累惋惜皱纹不屑置辩颓唐好喝懒做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 等级森严, 隔着一条鸿沟, 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一样。
“站着喝酒”旳短衣帮, 都是穷困旳劳动者。
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 不乐意与他们为伍, 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旳”并起并坐。
不过, 他又不愿脱下那件又脏又破旳长衫, 为旳是要摆读书人旳架子, 以显出非同一般, 比“短衣帮”高贵, 不屑与他们为伍。
5、孔乙己知识点
5、孔乙己知识清单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题目解说:“孔乙己”是本文主人公的绰号,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生字词:荤(hūn)菜侍(shì)候绰(chuò)号伤疤(bā)笔砚(yàn)惋(wǎn)惜夹袄(ǎo)乱蓬(pénɡ)蓬唠唠叨叨不屑(xiè)置辩颓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阔绰(chuò)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阔绰:阔气。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重点问题:一、小说开篇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相互关系,有其重要的作用。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的社会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冷酷势利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氛围,为孔乙己的出场和悲惨命运作铺垫,令他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的社会根源二、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鲁迅的小说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创作背景《孔乙己》创作于 1918 年冬天,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值高潮,鲁迅以笔为武器,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小说反映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状,揭示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民众的麻木不仁。
三、故事情节小说以咸亨酒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落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却始终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求得功名。
他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以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但却只能站着喝酒。
孔乙己善良而又迂腐,他喜欢在酒店里与人谈论“之乎者也”,却被人们嘲笑和戏弄。
他偷了书被人抓住,还辩解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但仍有着善良的一面。
他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教“我”写“茴”字。
然而,他的善良并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在冷漠的社会中处处碰壁。
最终,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离开了人世,“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四、人物形象1、孔乙己自命清高:始终穿着长衫,以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与“短衣帮”为伍。
迂腐穷酸:满口“之乎者也”,却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生活贫困。
善良诚实: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对“我”也比较友好。
好喝懒做:没有正当职业,却又不愿意劳动。
2、酒店掌柜冷漠自私: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对孔乙己的遭遇漠不关心。
市侩刻薄:嘲笑孔乙己,在他欠钱时毫不留情。
3、“短衣帮”麻木不仁:以取笑孔乙己为乐,缺乏同情心。
4、“我”一个小伙计,在酒店里工作,见证了孔乙己的遭遇,对他既有同情又有无奈。
五、主题思想1、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孔乙己一生追求科举功名,却最终落得悲惨下场,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弃儿。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生难字
羼(chàn )水 笔砚(yàn ) 蘸(zhàn )酒
不屑(xiè) 蒲(pú)包 舀(yǎo )水
跌(diē)断 咸亨(hē ng ) 间(jiàn )或
惋(wǎn )惜 打折(shé) 腿 绰(chuò)号
侍(shì)候 伤疤(bā) 茴(huí)香
着(zháo )了慌 缠(chán )夹不清
多音字
哄⎩⎨⎧hōng (哄笑)
hǒng (哄骗)hòng (起哄)
语境记忆法:他在台上说的哄(h ǒ n g )骗人的话,立刻引起人们的哄(h ō ng )
笑, 还有人跟着起哄(h ò n g )。
形近字
⎩⎨⎧绰(chuò)阔绰淖(nà
o )泥淖 踱(duó) 踱步
镀(dù)镀金
渡(dù)渡江
偏旁辨字法:“踱”指慢步行走,与“足”有关;“镀”指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与“ ”有关;“渡”指由这 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与“水”有关。
重点词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九年级孔乙己知识点
九年级孔乙己知识点《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二、创作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兴起,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先生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故事情节《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他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是酒店里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
他满口之乎者也,喜欢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却又遭到众人的嘲笑。
他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偶尔替人抄书,也经常连人带书失踪。
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时,他已经不成样子,在旁人的笑声中,用手慢慢地“走”了。
四、人物形象1、孔乙己自命清高:他始终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却以此来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
好吃懒做:他不会营生,又好喝懒做,偶尔替人抄书,也经常连人带书失踪。
迂腐可笑:他满口之乎者也,喜欢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却又不被理解,显得迂腐可笑。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知识点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2相关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
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3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遭遇,揭示其社会很远写
孔乙己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和身份地位第二层(10—11):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完整版)《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学习目标 1.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体会全文精巧含蓄的布局。
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
三、知识积累 1.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 2.读准红色字的音 傍午(bàng ) 踱进(duó) 咸亨(xián ) 侍候(shì) 荐头(jiàn ) 绰号(chuò) 3.解词 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积累 惋惜 皱纹 不屑置辩 颓唐 好喝懒做四、难点突破 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长 衫短 衣房 里柜 外坐 喝孔乙己站 喝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
“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那么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n )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课文内容梳理《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变色龙》作于1884年,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及沙皇专制统治。
这篇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讽刺了腐朽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批判了其反人民的本质。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写出了作者对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和赞颂,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气定神闲的姿态。
《蒲柳人家》通过塑造何满子、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生活在京东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热情地歌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农民。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孔乙己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孔乙己知识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孔乙己知识点,包括原文、走近作者、重点字词等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快来学习吧。
一、原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作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长洲的酒店里。
主人公孔乙已是一个贫穷的酒保,瘦弱的身体和黄色的皮肤使他看起来很不起眼。
然而,他有一副十分出色的歌喉,能够吟唱出引人入胜的曲调,因此酒店里的客人都爱听他唱歌。
在这个故事中,孔乙已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虽然他有着特殊的才艺,但贫穷和个人品行限制了他的社会地位。
他整日与酒囊饭袋为伴,生活枯燥寂寞。
主人公另外的两位客人,一个是魏老板,一个是陈先生。
魏老板是一个胖胖的人,身后跟着一大群狗。
他向孔乙已投来了一种白眼,给人一种深深的否定感。
魏老板自负的态度和对孔乙已和陈先生的嘲笑,让人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厌恶。
陈先生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爱好文学和书法。
对于孔乙已的唱歌,他给予了充分的欣赏和赞许。
陈先生在魏老板的无礼嘲笑下,依然坚定地对孔乙已的才艺表示了高度肯定。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他借助孔乙已的形象,表达了对贫穷阶层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无奈与愤怒。
他通过对孔乙已、魏老板和陈先生的刻画,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和格局。
这篇课文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文中对孔乙已外貌的描写,通过“瘦陋的身子”和“黄色的皮肤”等细节,传达了他生活困苦的形象。
其次,鲁迅以对话和行动刻画了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通过魏老板对孔乙已的轻视和陈先生对孔乙已的肯定,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
再者,作者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社会不公的无奈和愤怒。
通过魏老板和陈先生的反应,读者能够看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最后,鲁迅以幽默的笔触,揭示了孔乙已的内心世界与对社会的反思。
总之,鲁迅的《孔乙已》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已的刻画,展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对贫穷人群的同情。
通过对话和行动的展示,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
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
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和人性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已》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已》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㈡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呐喊》,创作于“五四运动”前夕。
小说以清末为社会背景,展示了新文化与复古逆流激烈的斗争。
当时,北洋军阀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教育上推行复古主义。
鲁迅针对这一现状,写了这篇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㈢解题“孔乙己”是本文主人公的绰号,是从“上大人孔乙己”中截取下来的。
用“孔乙己”来称呼本文主人公,并作为小说题目,预示着小说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既切合人物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同时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19个)(xián hēng);5.侍.候(shì);6.唠.1.笋.(sǔn);2.茴.香豆(huí);3.荤.菜(hūn);4.咸亨..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7.羼.(chàn);8.乱蓬.蓬(péng);9.绰.号(chuò);10.伤疤.(bā);...11..哄.笑(hōng);12.笔砚.(yàn);13.拖欠;14.不屑.置辩(xiè);15.颓.唐(tuí);16.蘸.(zhàn);17.惋惜;18.夹.袄(jiá);19.门槛.(kǎn)。
㈡词语释义。
1.羼:掺杂2.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3.颓唐:颓丧;精神萎靡不振。
【文章主旨】小说通过描写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九下孔乙己课文重点笔记
孔乙己课文重点笔记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穷苦人物孔乙己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性的脆弱。
1.人物形象的描写:小说以孔乙己为中心展开,描绘了他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他的相貌憔悴、衣着破旧,行为举止粗糙,爱打醉酒,但其内心深处有着芸芸众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社会环境的描绘:小说以旧时庙会为背景,通过对街头巷尾、茶馆酒楼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困苦和贫瘠。
3.人性的表现: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尊严的丧失。
孔乙己在同斗鸡赌博时表现出的无耻和卑劣,以及茶馆中被人取笑时的怯懦和无力反抗,都反映了他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力和无奈。
4.社会不公的揭露:小说通过孔乙己的边缘化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差距。
贫穷和底层的身份注定了孔乙己在社会中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他在庙会上被人嘲笑和羞辱,无法得到他所期望的尊重和认同。
5.人性的关怀:尽管孔乙己最终深陷苦境,但小说仍然给予了他一定的关怀和温暖。
茶馆老板虽然对他嘲笑揶揄,却仍然给他提供了一碗免费的酒,显示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关怀。
总之,通过《孔乙己》这篇小说,鲁迅先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呼吁关注社会底层人士,并对社会不公进行反思和呼吁。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笔记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笔记
一、背景介绍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月刊。
该小说以清末民初的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刻画,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迂腐和人生的无奈。
二、人物角色
1.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但又命运多舛。
2.丁举人:与孔乙己有恩怨纠葛的地主阶级人物。
3.掌柜:酒店的主人,对孔乙己冷漠无情。
4.“我”:故事的叙述者,见证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三、故事情节
1.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打残,从此失去双腿,成了乞丐。
2.在酒店,孔乙己因欠酒钱被掌柜追讨,受到众人的嘲笑和侮辱。
3.“我”最后一次见到孔乙己时,他已经死亡,身体被草席包裹着。
四、语言特色
1.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烈。
2.运用讽刺和夸张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五、主题思想
1.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冷漠和无情,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2.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3.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正和人道。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 复习要点
05 孔乙己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荤(hūn)菜侍(shì)候绰号伤疤笔砚(yàn)惋惜夹袄乱蓬(péng)蓬唠唠叨叨不屑置(xiè)辩羼(chàn)蘸(zhàn)阔绰(chuò)营(yíng)生格(gé)局二、文学常识《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
1923年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小说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知识点1、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清代大学者王夫之曾经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去。
文中多次写到笑声,而这笑声主要来自“短衣帮”——同孔乙己一样的受苦人。
这就使孔乙己的悲剧超越了个人悲剧的范畴,揭示出小说更为广泛的社会悲剧意义,使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也因此有了更为深远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整体描写,表现出他的身份、地位、性格及生活状况,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又如,小说中多次描写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用所谓的“圣言”替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是“读书人的事”,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孔乙己的知识点总结
孔乙己的知识点总结一、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酒肉朋友、痛饮解愁的底层醉汉。
孔乙己有些文化,会读书写字,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得在酒馆里当跑堂的。
他常常沉醉于酒肉之中,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感到无力改变。
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的人,但却总是在社会的边缘徘徊,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成为一个扭曲而可怜的底层形象,对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二、故事情节《孔乙己》的故事情节简单而感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酒馆里,孔乙己是这家酒馆的常客之一。
他性格怪异,不合时宜地喝酒、唱歌,经常招来别人的奚落和笑话。
他心地善良,但由于缺乏社会地位和财富,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天晚上,孔乙己在酒馆里又喝多了,唱起了费解的歌曲,引起了其他客人的嘲笑。
酒馆老板看不下去,便假意以孔乙己偷酒为由逐出酒馆。
孔乙己无法解释清楚自己的清白,只得无奈地离开了酒馆。
这一幕让人感到孔乙己的悲凉和无奈,也是对底层百姓命运的深刻揭示。
三、历史背景《孔乙己》发表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是鲁迅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这部小说把目光对准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和底层百姓的艰难生存状态。
鲁迅当时深受新思想的影响,他借助小说《孔乙己》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底层百姓命运的关注。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深具人性,扭曲而又可怜的底层形象,并以此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和底层百姓的艰难生存状态。
四、孔乙己的艺术价值《孔乙己》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的情节感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孔乙己这个形象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悲剧命运唤起了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其次,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通过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的描绘,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最后,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和底层百姓的艰难生存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初三语文孔乙己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羼ch#n水阔绰chu# 绽zh#n出
拭sh# 模m#样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
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3)(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4)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第1页共2页
2.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3.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
写出我们学过的他
的任意两篇课文的篇名《雪》、《故乡》。
点拨:只要是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即可。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