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_龚胜生

合集下载

新常态下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索飞【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1【摘要】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fei and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improved during 2013-2014. Based on the gaming theory, we need to constru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roduction mechanism, resource elements share mechanism, benefit -coordinated mechanism and infrastructure -guaranteed mechanism.%在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新常态背景下,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合肥作为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的副中心,在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借助引力模型测度出2013年到2014年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核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度不断加深,并以地方政府为切入点作出区域合作利益博弈分析,利益问题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问题。

因而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需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并发挥非政府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科技创新引领机制、资源要素共享机制、利益平衡协调机制和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总页数】4页(P38-41)【作者】索飞【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2【相关文献】1.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J], 龚胜生;张涛;丁明磊;梅琳;吴清;葛履龙;储环2.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产业态势与竞合策略--基于合肥的视角 [J], 胡艳;丁玉敏3.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金融合作机制研究 [J], 寻舸;王锦霞;谢隽4.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物流竞争力分析\r——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为例[J], 李平;谭群群;王维薇5.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动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区域合作座谈会 [J], 小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研究

l 3 1 2

创 新 环 境

l 3 9
¨
创 新 绩 效

2 3 2 3
l 3

l 1 1 0
1 2

3 0 2 0
2 4
济 目
1 3 1 7
1 5

l 4 1 4
l 9

I 1 l 4
武汉钢铁公司与湖南三一重工江西江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作为推动创新驱动江西科学联等龙头企业采取共同研发联合投标等多种形式建立起长发展绿色崛起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协同期合作关系还联合湖南华菱钢铁江西新余钢铁等行业知创新巧借外力借梯登高聚集省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为我名企业在海外开辟更广泛市场
机制 。 以促 进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 共 同提 升 关键 词 : 科技 合 作 : 区域 创 新 能 力 ; 长 江 中游 城 市群
中图分类号 :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3 ) 0 2 — 0 0 4 7 — 0 5
1 3

2 0 2 0
2 0

1 8 1 4
1 4

2 5 l 1
J 2

2 0 1 7
J 7

2 3 l 6
】 8
1 0
2 01 1
1 1
1 3
湖北社会科学 2 01 3年 第 2期
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
基于 区域 创新能力 的长 江 中游 城市群科 技合作研 究

3.3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3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查阅长江流域地形图和气候图等基本资料,说明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材料,举例说明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协作开发方式。

3、说出长江流域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案例从多角度提出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1、分析长江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内容和方式。

2、正确认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的方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案例合作探究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面向的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对长江流域概况虽已在初中学过,但早已遗忘,需要复习拾遗;学生对各河段的区位优势,发展方向和突出问题并不明确,同时对于如何进行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如何进行环境保护,都需要通过学习过程理解。

而在学习过程中,从流域的整体性和各河段的差异性出发,要逐渐形成流域优势互补、协作开发的思想;协作开发中注意环境保护,并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导入2022年国庆节特别节目《江河奔腾看中国》长江篇。

课前活动课前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并梳理长江流域基本知识。

【学生说出长江流域基本知识】1.长江概况(1)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2)发源地与注入海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峰,注入东海。

(3)穿越地区: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

(4)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5)径流量: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2.长江流域概况(1)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3。

(2)我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水稻产量占到全国的七成。

(3)经济发达①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

②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4)长江流域山水林田生态环境功能①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的功能。

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在咸宁市召开

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在咸宁市召开

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在咸宁市召开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理论月刊》
【年(卷),期】2013()11
【摘要】2013年9月28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群建设研讨会在湖北咸宁召开。

来自湖北、阳、九江、安庆四市的相关领导齐聚一堂,第四极”为主题展开研讨。

成宁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长江中游城市湖南、安徽、江西四省的专家学者以及咸宁、岳以“推进鄂湘赣皖四省合作。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城市建设;长江中游;咸宁市;中国经济增长;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专家学者;市政府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12
【相关文献】
1.第五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在武汉召开 [J], ;
2.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在汉召开 [J], ;
3.长江中游城市群矿泉水资源勘查与发现——以咸宁市汀泗桥幅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数据集为例 [J], 杨艳林; 邵长生; 靖晶; 陈立德; 王世昌; 路韬; 张傲; 王岑; 刘
广宁
4.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动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区域合作座谈会 [J], 小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 , 完善 法律 制度保障。 关键词 : 长江中游; 城 市群 ; 合作机 制;非政府组织 中圈分类号 : F 1 2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9 7 5 3 ( 2 0 1 4 ) 0 1 - 0 0 9 6 09 -
A S t u dy o n t h e Co o p e r a t i o n Me c ha n i s m i n Ur b a n Ag g l o me r a t i o n i n t he M i d dl e Re a c h e s o f t he Ya ng t z e Ri v e r GONG S h e n g — s h e n g , ZHANG T a o , DI NG Mi n g — l e i , MEI L i n ,
WU Q i n g , G E L v — l o n g , C HU H u a n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c h o o l f o U r b a n a n d E n v i r o n en m t a l S c i e n c e , C e n t r a l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4 3 0 0 7 9 ,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f o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en m t ,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1 1 , C h i n a )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比较研究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比较研究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比较研究◎刘西忠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突出纵向横向轴带引领作用,着力构建行政板块+发展轴带+城市群的网络化格局,实现了对经济地理的重塑。

长江中下游各级城市群之间联系紧密,要增强宏观统筹,实现协作化、协同型发展;增强轴带引领,实现网络化、组团型发展;增强科学布局,实现生态化、质量型发展;增强有效对接,实现均衡化、共享型发展;增强契约意识,实现市场化、互惠型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轴带引领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国家“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边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在这一新形势下,需要以更加宏观的视野谋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发展,更加注重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轴带引领战略下城市群生成和发展动力转换板块经济是行政区经济,以一个或多个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属于行政区之间的抱团取暖、组团发展,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协调的基本工具是行政手段。

当板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行政因素的推动作用开始减弱,甚至由积极的推动因素演化为消极的阻碍因素,形成行政壁垒,阻隔生产要素的流动。

轴带经济是经济区经济,往往突破行政区的界限,其指向开放,是动态的、合作的外向协调,主要依靠区域之间的各种联系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多依赖市场的力量,更加注重联动效应,更加强调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共享发展和包容性发展[1]。

随着行政区向经济区、行政板块推动向轴带引领的转变,城市发展的结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使由单个城市的发展转向多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由行政区内多个城市的协调发展转为跨行政区域的若干城市协同发展有了可能。

随着城市间交通状况的改善,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导致生产活动趋于集中,公共服务趋于均等,生活水平趋于相同,形成一定的交叉重合区域,最终形成城市群的一体化。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群之一,其城市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了武汉、南昌、宜昌等城市,其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以武汉市为例,其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各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城市化质量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化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城市化质量需要更多注重生态环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人口密集区的空气和水质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城市化质量需要更多关注民生改善。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是重要内容之一,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医疗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

应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城市化质量需要更多关注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决策高参龚胜生

决策高参龚胜生
省 新 世 纪 高 层 次 人 才 1程 人 选 , 受 国 务 院 二 享 政府 特殊津 贴 专家 。
以来 , 先后提 出《 实科学 发展观 , 强小城 落 加 镇 环保丁 作》 《 于湖北 旅游业 的对策 和建 、关 议 》《 、 鄂西圈 旅游 发展要 着力 打造 “ 山水 人
文” 四大 品牌 》 等提案 或建 议 , 受到有关 部 门
的重视 和采纳 。四
3 2
世 纪纷 21 0 0年第 9期
境 与灾 害监 测评 估 重点 实 验 室 主任 、研 究 员 、 士牛 导师 。 博 民进 湖北 省委会 常委 . 十 第
届湖北 省政协 常委 。 他 长 期 从 事 湖 泊 演 变 、 地 环 境 生 态 与 湿
题 汇报 ;先后 提交 了关 于平 原 湖 区湿地 水 环境 保 护 、湿 地 保 护立 法 、农 村水 环境 治
用 . 提 出 的“ 于加 快武 汉 市 城市 圈建 设 所 关 的对策建 议 ” ,不 少 目前 正在付 诸实施 。作
为 省 政 协 常 委 翳 人 口资 源 环 境 委 员 会 委 员 ,
发 展 、 史 医 学 地 理 学 、 农 村 建 设 规 划 的 历 新
研究 . 先后 发表 学术论 文 6 0多 篇 , 出版学 术
著 作 6部 . 究 成 果 获 得 国 家 教 育 部 科 技 进 研
他 积极就 湖北 生态 建设 、 环境 保护 和区域可
持 续 发 展 等 问 题 提 出 意 见 和 建 议 。2 0 0 5年
步奖 1 、 项 省政 府 科技 进 步 奖 2项 、 国发 中 展研 究 奖 l 、谭其 骧 院士 禹 贡 基金 奖 2 项 项 . 获霍 英东 青 年教 师 奖 、 国青 年 地 理 还 全 科技 奖 、 国师 德先进 个人 等奖励 。系 湖北 全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路洪卫【摘要】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promoting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gres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not only bearing the mission of creating a new growth pole, but also bearing the mission of presenting a new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key of constructing the city cluster is improving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the interest of all contracting parti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main obstacles to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improv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for developing geographical space, providing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providing interregional benefits and develo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 a new model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deal with common interests and concerns that a single province or city hard to share.%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承担着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历史使命。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及江西省融入路径研究:基于赣鄂湘发展战略比较视角》读后感800字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及江西省融入路径研究:基于赣鄂湘发展战略比较视角》读后感800字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及江西省融入路径研究:基于赣鄂湘
发展战略比较视角》读后感800字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及江西省融入路径研究:基于赣鄂湘发展战略比较视角》是一本有关长江中游城市和江西省融入路径研究的书籍。

书中主要以赣鄂湘发展战略比较视角,从宏观大环境出发,从政策角度审视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江西省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赣鄂湘经济发展特色,并采用SWOT分析结
合社会科学方法从全局角度解读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江西省如何融合,以赣鄂湘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出发点,完整的展示了江西省融入赣鄂湘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强调了赣鄂湘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书中结合实证研究的调研结果,采用SWOT分
析方法,丰富了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路径的实施可行性,给出了解决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战略的有效建议。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展示了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的可行性,强调了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为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当前,江西省正在积极探索融入赣鄂湘发展战略,我相信本书将会成为江西省融入赣鄂湘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执法协作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执法协作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执法协作研究作者:李灵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1期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围绕武汉、长沙、南昌以及合肥四座中心城市,涵盖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内的多行政区域。

城市群由多个独立的行政区域组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利益冲突,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共享的行政执法机制解决其间矛盾,是实现“同饮一江水,共谋发展路”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执法协作行政执法责任制作者简介:李灵杰,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1.066一、引言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在《意见》出台之后,长江中游省市多次进行合作与交流,而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次在武汉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上,四省会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展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

四省市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跨行政区域的战略合作具有地缘、历史和社会的基础,同时也符合国家统一的战略布局,四省市的深入合作既是民心所向又是大势所趋。

二、研究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各自为政不可能实现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目标,只有明确了各省市行政执法主体行使职权的范围、主体、合作方式以及责任追究方式,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摘要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是国际上区域韧性(regional resilience,也译作区域韧性)研 究领域正在兴起的概念,着眼于城市网络结构对区域应对冲击并恢复、保持或改善 原有系统特征和关键功能的影响力,对区域空间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随 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陆续出台,长江中游城 市群迎来了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韧性 的领域出发构建经济、信息、交通三类联系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流和复杂网 络理论,借助于 ArcGIS 空间分析和 Gephi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尝试评估城市群网络 的结构韧性能力及其空间特征,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城市群空间优化策略。
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思路的构建部分,主要是绪论和相关研 究进展综述,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框架、国内外研究综述等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部分。包括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评估体系构建 (第三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评估结果分析(第四章)和长江中游城市 群网络结构韧性空间优化策略(第五章)。上述三章是论文的主体内容,其逻辑主线 是首先基于理论研究形成并构建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四方面性质六大 指标),其次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依据区域韧性的领域分类和相关方法分别构建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信息和交通联系网络,接着将运用评估指标具体对城市群层 级性、匹配性、传输性和集聚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具 有一定韧性能力,结构韧性的层级性和匹配性差异较大,传输性和集聚性差距不明 显;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形态模式差异化、分区形态模式错位化、网络联系特征多 样化的特征。最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韧性在总体结构、片区结构和要素流 动三方面的空间优化提出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进展与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进展与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进展与建议艾婷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已有六年之久,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四省的科技发展,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

但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科技合作还存在很多不足。

合作机制不健全,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执行缓慢,合作范围不广泛;配套措施不完备,协调机制不完善。

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机制;加快平台建设,完善共享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完善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科技合作。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运營指杰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进展近六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省会城市、省直科技部门、市直科技部门、科技研 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参与。

国家层面主要是出台《长 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省级层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建立 四省会商机制,签订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省会城市之间则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固定会商 制度,并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 动》《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等具有紧密联系的系列纲 领性文件;省直科技部门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 合作框架协议》;市直科技部门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 沙、合肥、南昌、武汉科技合作协议》,并且在2013年至2016 年连续四年开展了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并形成了《首届科技 合作联席会会议纪要》《第二届科技合作联席会会议纪要》《第三届科技合作联席会会议纪要》《第四届科技合作联席会 会议纪要》等合作文件,2017年召开了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 省会城市科技合作与交流论坛。

从合作文件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已经取得重 要进展,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签署了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主要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从合作 政策等级来看,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市直科技部门,都制定了 较为详细的科技合作规划或协议,这体现了上层建筑的引领 性。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作者:龚胜生王维张涛来源:《决策与信息》2019年第07期[摘 ;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

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现实也相当严峻,针对长江经济带存在的水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加剧等问题,应明确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并从法治机制、规划机制、补偿机制、监测机制、共治机制、市场机制和问责机制七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战略问题;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7-0041-08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关系着全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生态文明创新驱动带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带的需要。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创新大保护的生态环保机制政策,强化保障措施”。

当前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1][2][3][4][5]、生态补偿模型与机制[6][7][8][9][10]、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1][12][13][14][15]等方面,既有宏观的战略路径,也有微观的机制设计,对于长江经济带的保护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远未成熟,尚需要不断探索。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基础与对策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基础与对策研究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基础与对策研究*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梦冬,王利军,舒帆鹏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其创新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有突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与产业基础,但其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和创新性仍有待加强。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当前的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提出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分工定位、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域市场深度融合、建设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一、引言城市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参与国内竞争和全球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

2012年,《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成立。

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被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及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城市群内部协同创新水平决定了长江中游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动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仍存在行政边界刚性约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同质化、管理松散化、屏障脆弱等问题(谷玉辉、霁航,2017)[1],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算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白孝忠、孟子贻,2019)[2],但差异化协同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李雪松,2019)[3]。

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熊小刚,2014),但科技资源的协同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刘华、陈金勇,2015),协同创新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李琳、戴姣兰,2016),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也更加依赖技术创新(郝永敬、程思宁,2019)。

因此,本文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基础,并提出协同创新发展策略,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创新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基础长江中游自然资源充裕,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城镇化和工业化基础强,创新要素活跃,协同创新发展潜力大。

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益 阳 、常德 、娄底 、衡 阳,并把联 系密切 的江两萍 乡纳入⑧ :环 鄱 阳湖城 市群 包括 环鄱 阳湖 区周边 的 南 昌、九江 、景 德镇 、鹰潭 、上饶 、抚州 6市 ,并 把邻近 的宜春 、新余纳入 。这样 ,长江 中游 城市群 共包括 2 个城 市 ,其 中 ,副 省级和省会城 市 3个 , 9
人 口、城 镇、先进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 业密集带 ,成 为 引领 和 支撑 未来 中国经 济发展 的第 四极 ,对 提升 中国 国家竞争 力和 自主创 新能 力 ,促进 区域协调 发展和 中部地 区崛起 ,都具有 重要 的战略 意
义。
关键词 :长江 中游城 市群 ;区域 经济 ;比较优势 :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 :F 0 文献标识 码 :A 27 文章编号 :10 — 5X( 0 2)4 0 0 — 1 0 3 84 2 1 0 — 0 5 1 中 ,城市群 具有不 同的层次 ,如世 界级 、国家 级 、
城 市群是城镇化进 人到一定 阶段 后的产物 。它
是在特 定地域范 围内 ,由若 干不 同规模 等级 的城镇
及其腹 地依托发达 的基础设施 网络 ,共 同发展形成
的集 约紧凑 、联 系紧密 、功能互补 、等级有序 ,并 最终 实现 一 体化 的城镇 群 体 。城 市群 的 基本 特 征
是 :首 先 .每个城市 群都有一个 、两 个或者 多个 经
济 比较 发达 、具 有较 强辐射 带动作 用 的中心 城市 。
这些 中心城市 是城 市群 的核心 和领导城 市 ;其次 . 城市群 内的城镇具有 不 同的等级体 系 ,各个城镇 承 担的功能和作 用不同 ,功能互 补性 较强 :第 三 ,城 市群 内各城镇之 间以及 中心城市 与腹 地之 间经 济社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空间关系及其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空间关系及其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Eco-Efficienc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Spatial Analysis and Synergetic Promotion Mechanism 作者: 罗能生;王玉泽;彭郁;李建明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出版物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页码: 1444-145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7期
主题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协同提升
摘要: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城市群内历年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差异与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体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四大城市圈(群/带)的生态效率存在不平衡性,武汉城市圈的平均生态效率最高,环鄱阳湖城市群次之,环长株潭城市群再次,襄荆宜城市带最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生态效率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之间的生态效率呈现出空间负相关性,且部分地区存在"污染俱乐部"现象。

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效率需要城市间的有效合作和协同行动,应该统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规制,健全城市群统一的生态补偿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改变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龚胜生1,张涛1,丁明磊2,梅琳1,吴清1,葛履龙1,储环1(1.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摘要: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

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要抓紧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置协调建设的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非政府组织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1-0096-09A Study on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GONG Sheng-sheng1,ZHANG Tao1,DING Ming-lei2,MEI Lin1,WU Qing1,GE Lv-long1,CHU Huan1(1.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2.College of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Abstract:It is essential to found a 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constructing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At present,the cooperation takes place in mainly governments,much more than enter-prises and NGOs,and is favor in transportation,tourism,culture and commerce,and often takes form of the joint meet-ings.The major problems for cooperation involve that the nation's support is not enough,the role of NGOs is not fully played,the benefit community of the region is not yet formed,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is still rather low,the ext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ng is inadequate,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short of an appropriate guarantee mechanism,and so on.To improve the local cooperation with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volved provinces Hubei,Hunan,Jiangxi and Anhui should make the integrating planning as soon as possible,set spe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coordination,give full scope to NGOs,speed up the new-style urbanization,quicken the regional integrating process,im-prove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收稿日期:2013-07-08修回日期:2013-11-02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HBZZ-2012-05);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YBYB64,2013YBYB66)。

作者简介:龚胜生(1965-),男,湖南涟源人,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暨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69Key words: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urban agglomeration;cooperation mechanism;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群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国家级城市群,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等七个区域性城市群,下一步还将再打造十个区域性城市群。

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即将颁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联手打造的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晋级国家级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家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报告指出,我国目前仍缺乏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

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区域近44万平方公里,包括40个城市,人口约1.6亿,在此范围内进行合作,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

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的研究,魏后凯提出,要携手搭建一体化的区域合作平台,建立完善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提高社会参与度[1]。

周洪宇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推进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多层次协商协调机制[2]。

白洁提出要构建湘鄂赣三省定期沟通协商的高层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

秦尊文提出应形成全方位的政府交流合作平台,在省级层面组建跨省的工作协调机构,建立三省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确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等[4-5]。

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应该指出的是,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刚刚起步,关于其合作机制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合作经验和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体系,并提出完善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国内外典型区域合作机制的启示国内外现有区域合作机制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通过对欧盟、美国大都市区、日本东京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典型区域的合作机制及相关研究成果[6-14]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构建的几点启示。

(一)区域合作必须设置区域协调机构行政管理的边界限制与区域经济活动一体化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必须设置区域合作协调机构,通过跨区域的协调来破解这一矛盾。

如在欧盟最重要的三个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中,都设置了协调区域发展的专门职能机构:一是在欧盟委员会内设区域政策事务部;二是在欧盟理事会内设区域政策委员会;三是在欧洲议会设区域政策委员会、交通与旅游委员会、环境和公共卫生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等。

(二)区域合作必须进行区域顶层设计跨省区的区域合作,只有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区域规划,才能有效指导区域合作与竞争,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国务院于2010年5月24日批准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我国首个跨省区的区域规划,对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的构建及重大合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三)区域合作必须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平台是合作的载体,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信息共享,降低合作成本。

区域合作平台包括技术产权、信息、金融、交通、旅游、人才等多种类型,以江苏长三角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例,该中心是由江苏省政府发起、市场化运作、集“全景式技术交易平台、全方位股权交易平台、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机构,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

(四)区域合作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和政府、企业一样,非政府组织也是区域合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

进行区域合作,必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合作环境、79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美国纽约大都市区的区域规划协会(RPA),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它对纽约大都市区先后做了三次具有开创性的长期区域规划,促成了纽约大都市区一些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开放空间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建立。

(五)区域合作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制度是合作的准则,区域合作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平衡利益冲突,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合作共赢。

如在日本东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日本国会先后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1956年)、《首都圈市街地开发区域整备法》(1958年)、《首都圈建成区限制工业等的相关法律》(1959年)、《首都圈近郊绿地保护法》(1966年)、《多极分散型国土形成促进法》(1986年)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东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障。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现状(一)政府间的合作省际高层间。

2012年2月10日,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三省高层间定期会晤的省际联席会议制度。

2013年4月7日,湘鄂赣皖四省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袂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主题宣传活动,与国际政要、知名企业家、学者共话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共谋区域协同发展良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