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_潘建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文化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
二、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性1. 语言表达中的性别歧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在语言表达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某些职业或职位往往被特定性别所“占据”,如“man manager”(男性经理)等词汇,这种称呼方式可能无意中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对其他性别的个体产生歧视。
2. 文化和观念中的性别歧视英汉语所在的文化背景都可能将性别作为划分角色、价值的依据,这种文化和观念对女性的期望、职业机会和薪酬等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不同文化中的家庭角色分配、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三、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与语言发展由于历史背景和语言发展的差异,英汉语在性别歧视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与性别相关的词汇和表达逐渐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而在汉语中,尽管近年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但传统观念和语言习惯仍对性别平等产生一定影响。
2. 语境与表达方式在语境和表达方式上,英汉语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某些与性别相关的词语可能更直接地表达出对某一性别的偏见或歧视;而在汉语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但更多时候是通过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等间接表现出来的。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倡导平等观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消除性别歧视的观念。
2. 调整语言习惯:在语言使用中,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尊重并接纳不同性别的个体。
3.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对性别歧视行为进行惩处。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性别歧视语是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
本文以近期网络热议的性别歧视语及最新影视剧台词为例,从词汇角度分别考察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使用的特点,从而了解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语主要使用标记项、贬义词和动物词来形容女性;英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语除使用贬义词、动物词形容女性外,独有“同一词形容女性时产生贬义”的特点。
标签:性别歧视女性性别歧视语英汉对比一、引言“性别歧视(sexism)”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女权主义者受“种族歧视(racism)”一词启发而创造的词汇(王显志,2010)。
从字面意义上看,性别歧视一词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以性别为基础产生的歧视现象,既可以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又可以指女性对男性的歧视。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中对“sexism”一词的解释为“The belief that the members of one sex,usually woman,are less intelligent or less capable.”,即认为某一种性别,尤其是女性,在智力和能力上劣于另一种性别。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sexism”的释义是“The unfair treatment of people,especially women,because of their sex.”,即基于性别的不平等对待,尤其针对女性。
从以上两个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性别歧视主要指对女性的歧视。
性别歧视语则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普遍存在。
本文主要关注更为常见和普遍存在的女性性别歧视语。
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性别歧视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从词汇、语法、语篇、语境等一系列角度入手对性别歧视语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社会文化根源及相应的规避策略作出了阐述。
但由于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也因时而变,产生了许多新现象。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二、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别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社会对性别的认知和态度。
因此,语言性别歧视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和重视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比
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深入研究语言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探讨如何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达,探讨其差异及其
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研究内容:
1. 性别歧视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达;
3.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认知差异;
4. 性别歧视消除的措施。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对相关学术期刊、论文、书籍进行收集和阅读,了
解和分析性别歧视和语言性别歧视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成果。
2.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英语母语者和普通话母语
者对于性别歧视表达的看法和态度,比较两种语言中的异同点,获得定
量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英汉文本,挖掘出其中的性别歧视表达,探究其背后的性别认知、社会认知等因素。
五、预期结果
1. 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达差异;
2.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认知差异;
3. 提出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措施。
六、研究意义
1. 为了解和深入研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提供实证和数据支持;
2. 为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3. 丰富和完善语言研究领域的学术体系。
隐喻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二、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社会文 化背景和历史根源
1、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英语国家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在历史上,女性曾长期被视为男性 的附属品,缺乏教育和就业机会。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例如,在英语中,“lady”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从事家庭主妇以 外的职业时,暗示她们应该从事家务劳动。
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美 国和英国,男性被视为家庭的主导者,女性则被视为家庭的核心成员。这种观念 在英语中得到了反映,如家庭开支通常用“he”来指代男性。而在中国,虽然受 西方文化影响,但传统的儒家文化仍然占据一定地位。在家庭角色上,男女平等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男尊女卑的现象。
语法结构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些语法结构可能传达出性别歧视的信息。例如,英语中 的指令句和疑问句中,通常把男性放在前面,女性放在后面,如“He and she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此外,感叹句中也有类似情况,如“How clever he is!”相比之下,汉语中的相应结构则没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基本内容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本 次演示通过对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异 同点,探讨了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根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 期为消除语言中的较
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谢谢观看
在英语中,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称代词的使用:英语中的人称代词通常采用“他”和“她”来区分 男女,而在没有明确指定性别的情况下,常常使用“他”来泛指所有人,这种用 法隐含着男性为中心的观念。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
二、性别岐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观念的影响
社会观念是导致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观念中,男性 和女性被视为不同的生物性别的存在,而不是平等的个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男性被视为更加强势和有能力的性别,而女性则被视为弱小和依赖性强的性别。 这种观念表现在语言中就成为了所谓的“阳性语言”和“阴性语言”,并进一步 形成了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言方面的不同待遇和待遇不公的现象。
(2)语法方面
英语中的语法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例如,英语中存在着所谓的“第三 人称单数规则”,即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通常用“he”和“she”来表示男女。这 种语法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其他性别认同和表达方式的可能性。
(3)语境方面
在英语语境中,性别歧视现象也经常出现。例如,有些工作场所、酒店等地 方将女性定义为“比较弱势的群体”,要求女性在某些场合下要穿着得体、不能 过于暴露等等。这些规定往往将女性放在了一个被歧视的地位。
二、英汉语言歧义现象的对比分 析
1、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于词汇的多义性而引起的歧义。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非常普遍,如“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而在汉语中, 一词多义的现象同样存在,如“别”既可以表示“不要”,也可以表示“别离”。
2、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指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在英语中,语法歧义的 现象较为常见,如“I saw the doctor”既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了医生”,也可 以理解为“我看病了”。而在汉语中,由于语法的相对稳定性,语法歧义的现象 相对较少。
一、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
1、英语中的性别岐视现象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
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谚语是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它是流传千百年的精髓,在民间广泛应用。
中英两国的谚语有着自己的文化气质与特点,但是这些谚语中也存在一些性别偏见,例如,在英语谚语中,男性角色往往被赋予积极、正面的描述,而女性角色则往往被赋予消极、负面的描述,这体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
因此,本研究选取中英两语谚语,探究其中性别偏见的存在与表现,以期为消除这种现象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存在与表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消除这种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比较中英两国谚语中的性别偏见表现;2. 分析造成性别偏见的社会和文化因素;3. 探讨消除性别偏见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首先对汉英两国的谚语进行搜集和筛选,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谚语进行分析;之后,本研究将对这些谚语中的性别角色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现象及其表现形式。
同时,探究中英两文化中造成性别偏见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思维意识、社会结构等,分析其影响力和根源。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消除性别偏见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全面掌握中英两国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全貌和表现形式,并对造成性别偏见的社会和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了解汉英两国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偏见现象提供参考,促进两国间性别平等的交流与理解,为社会各界消除性别歧视提供参考和倡导。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加强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
目录
01 一、汉英பைடு நூலகம்语中性别 偏见的体现
03 三、结论
02
二、消除性别偏见的 必要性
04 参考内容
谚语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和传承的一种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许多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一 种性别偏见的痕迹。本次演示将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比较,探讨其 中反映出的性别偏见。
1、提升自我认知
消除性别偏见首先需要提升男性和女性的自我认知。我们应该鼓励男性和女 性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而不是被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义所束缚。只有当我们 能够超越这些刻板的性别偏见,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倡导平等与尊重
消除性别偏见需要倡导平等与尊重的原则。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应该被赋予 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环境,鼓 励人们勇于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偏见。
汉英谚语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汉语谚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道德、 礼仪,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表达感恩回报的思想。 英语谚语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如“No pain, no gain.”(无苦无甜) 反映了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的观念。
使用场景
汉英谚语的使用场景大多与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场合密切相关。汉语谚语 在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应用广泛。如“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 嫌”表达礼仪的重要性。英语谚语则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提醒人 们注意健康饮食。
1、文化背景引入:介绍汉英谚语的背景和出处,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传 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我国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初中英语教科书人物
《我国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初中英语教科书人物》摘要:就语言中的女性歧视现象而言,潘建(2001)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做了比较研究,表1 初中英语教科书杰出人物性别统计表次数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合计男性 9 11 20 所占比例 75% 78.57% 76.92% 女性 3 3 6 所占比例 25% 21.43% 23.08% 表2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中性别统计表次数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合计男性 94 116 210 所占比例 68.12% 58% 62.13% 女性 44 84 128 所占比例 31.88% 42% 37.87% 在语言方面,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表示女性职业的词,如:women police officers,women doctors,actress,policewoman,waitress,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实例研究[J]. 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8. [2]李晓惠.周民.《大学英语》精读练习题中的语言性别歧视[J].理工高校研究,2004(1).[3]潘建.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3. [4]于国华. 必须抓好教材建设[J].求是,1996(22). [5]赵蓉晖. 语言与性别一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董晓娜(1987--),女,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二语习得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内容和语言两个层面对我国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该套教科书中仍存在语言方面的性别歧视。
关键词:歧视性语言;思维;教科书This research tak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study the sexism in English textboo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and gen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in the textbooks. Key words: sexist language; thought; textbooks 一、引言教材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国华,1996),英语教科书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教科书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那么将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凌楠摘要:性别歧视现象存在于所有语言中。
研究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英汉语言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从词法、语义和句法三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语言;性别歧视;社会根源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语言是社会之反映,本文在此仅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同之处,并尝试挖掘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1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形成原因1.1 从词法上看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1.1 词缀英语中,当表示男性和女性的词成对出现时,指男性的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标记的,而指女性的词语则要在表示男性的词语的基础上附加黏着词——词缀(如:-ess, -ine, -ette等),变成有标记性的词汇。
例如:hero(英雄)——heroine(女英雄),actor(演员)——actress(女演员)。
尽管这些词缀使人很容易地从字面上区分出男性女性,但它已失去了原始功能,让人想到的只是反映出女性是一种从属的、卑微的、被动的含义。
而汉语中,许多女字做形旁的词都含有对女性贬损之意,如:奴、妾、婊等,与之相比,在汉语泱泱字库里很难找出几个以“男”为部首的贬义词来。
1.1.2 复合构词英语中有一些非指称性的中型词语,表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
但当表示女性职业时,职业名称前要加上women/lady/female/girl等词。
可见,在英语中,女性角色的刻板模式是妻子和母亲,体面的职业一般被认为只有男性才有资格从事,当女性有了体面的工作,就必须加上女性的标记了。
如:professor(教授)——women/female professor(女教授),judge(法官)——women judge(女法官)等。
显而易见,这种构词明显带有性别歧视,这也是千百年来妇女在社会中地位低的一个反映。
同样的,在汉语中,原本既可由男性又可由女性担任的职务、职称、头衔、称号等均用来指男性,而指女性时则需在职务或职称前加上“女”字,如“女博士”、“女作家”等。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摘要]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章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称谓语、词汇和宗教信仰中的体现作了探讨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关键词]性别歧视;称谓;词汇;宗教信仰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男女关系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一、英汉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即为称谓。
这种称呼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和人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网络,每个人都在这张社会关系的网络总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相互关系,一个普通的称谓语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会产生丰富的社会内涵,并随着时间和场所的不同而变换着内容。
1、姓名里的性别歧视姓名或姓氏是一种符号,它是人们借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它包括姓和名两部分。
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事物,它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姓名在中英文中虽然排列顺序不同(中文先姓后名,英文先名后姓),但人们在择姓取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社会态度输入其中,强调反映性别原型,即父母和社会根据不同的性别而寄寓不同的期望值。
在英语国家,孩子一般随父姓,女子取名通常体现美丽、贤淑、高洁、可爱、美德等寓意,如Faith(忠诚)、Charity(博爱)、Lily(莉莉,原意为百合花)、Susan(苏珊,源于希伯来语,表示优雅、亲切之意)、Diana(黛安娜,源于希腊语,表示优雅、美丽、高贵);而男子取名则体现坚强、勇敢、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远大抱负等寓意,如Richard(理查德,源于撒克逊语,表示坚强有力的)、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表示勇敢率直的)、Lewis(路易斯,源于法语,表示人民的保护神)。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以期为消除性别歧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性1. 词汇层面的性别歧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层面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某些职业、社会角色往往被特定性别所“占据”,如“manager”、“leader”等词汇常被视为男性职业,而女性则往往被局限在“nurse”、“teacher”等词汇所代表的职业领域。
这些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2. 语法结构中的性别歧视在语法结构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曾使用过性别特定的语法形式来区分男性和女性。
虽然现代英语中这种语法差异逐渐淡化,但在某些语言和方言中仍有所体现。
例如,汉语中的“他”和“她”虽然在功能上已无区别,但在一些地方文化中,“他”往往被用作第三人称的泛指代词,忽略了女性的存在。
三、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1.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
在英国社会中,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使得男性在社会地位、职业选择等方面享有更多优势,从而在语言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而中国社会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也反映在语言中。
2.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可能隐含对女性的贬低或轻视,如“girl”一词有时被视为不够成熟或能力不足的代名词。
而在汉语中,虽然也有类似的现象,但表达方式可能更加委婉或隐晦,如通过某些成语或习惯用语来暗示性别歧视。
四、消除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策略为了消除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语言意识:增强人们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认识和敏感度,认识到语言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中的体现和应对方法
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中的体现和应对方法【摘要】:语言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尤其引人注意。
该论文将讨论引起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几个原因,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语言中歧视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性别歧视;词汇特征;社会变革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和性别间的关系,对该方面的研究到1960年才开始盛行,但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文化载体,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体现得尤其突出。
对于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系统研究是从第二次女权主义的崛起开始的,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念,探讨用词,句法和语音中对性别差异的使用不同。
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所压迫,来源于社会,夫权和父权的压力使女性的语言呈现出犹豫,礼貌和怯懦的特征,在女性用语中更容易发现疑问句和停顿。
由于女权主义的出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来源(1) 历史背景西方国家的宗教语言和传统都存在对女性的否定和负面评价,而男性通常被塑造为精神领袖相比之女性的世俗和无知。
在《圣经》新约中,女性是因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妻子必须服从父亲,丈夫和君主;《圣经》中所有的领导者皆为男性。
(2) 劳动分工西方社会根据性别来分配任务,活动,权利和责任,并对此怀有长期的偏见。
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历了母系社会时期和父权统治时期。
当女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时,她们享有更好的地位,但随后,女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抚育后代,于是男性逐渐取代了女性的地位,之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女性都处于社会的底层。
(3) 社会化进程社会化过程从人诞生之日就开始了,从人的行为方面将人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塑造。
个人早在接触文化和独立思考之前就已经开始语言行为的发展,小孩开始吸收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的部分。
教育系统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将小孩向某个特定的文化中的定位培养,文学作品在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向人们传达了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同时也将性别歧视的语言特征潜移默化传递给一代代人。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作者:张晓楠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3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
语言的使用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风俗和社会观念,而社会生活中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也会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社会风俗和文化对男女态度上的差异也会通过语言的联想意义表现出来,从而有可能包含性被歧视现象。
本文试图从语言性别歧视的原因和现象两个方面入手,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进行比较,希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对比研究;语用学现在,由于文化和语言的混合,沟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因此跨文化和跨性别问题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而其中对于性别歧视的研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热话题。
“性别歧视”一词指在关于性别上存在的偏见,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
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是显著的,而这直接决定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的角色。
基于之前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原因和现象两个方面,对中英文中语用学方面的性别歧视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和比较,希望对语言性别歧视的研究者们有所帮助,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东西方文化。
1 影响性别歧视的英语和汉语语用学因素1.1 社交因素在一般家庭中,男孩们被教导要做个勇敢的人,要有远见;女孩们则被教导要温柔文雅。
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性别角色与别人交往,明确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例如,男性可以讲像“shit”这样粗俗的话,但女性却不能。
人们大都有这样的偏见,认为女性喜欢讨论一些不合逻辑的琐碎的事情。
“八卦,唠叨”都是用来讽刺女性的。
对此还有一些谚语,比如:Many women, many words. (三个女人一台戏。
)在西方文化中,“女士优先”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礼仪。
表面上女人是被绅士地对待,事实上这种习俗是基于女性很弱,她们必须依赖于男性的概念之上的。
1.2 文化因素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和民间故事的传播对人类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概念隐喻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概念隐喻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研究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不仅存在于各类语言中,而且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体现在隐喻的运用之中。
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
标签:隐喻概念隐喻英汉语言性别歧视一、引言对“性别歧视”,《美国传统辞典》给出的解释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1]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社会的文化和观念。
“语言性别歧视”,顾名思义,是“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体现,具体来说,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会话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虽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但在性别歧视中却表现出许多相似的地方。
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出发,探讨概念隐喻是如何在英汉语言中体现性别歧视的,以期帮助人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相似的性别歧视隐喻式。
二、英汉语言相同的性别歧视概念隐喻“隐喻概念”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及的,是莱考夫隐喻理论的重要概念。
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另一种事情或经验。
”[2]概念隐喻就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总结和概括,如“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程)就是从爱情和旅程的特点中概括出来的。
而从这个概念隐喻又可以生成许多隐喻表达式,如“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英汉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但在语言性别歧视方面却有着相似的概念隐喻。
从这些概念隐喻中,我们可以找到对女性语言性别歧视的踪迹。
(一)概念隐喻:Woman is a part of man.(女性是男性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
女性往往处于附属地位,被视作男性的附庸。
在西方,《圣经》的开篇写道: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是男性——亚当,他被赋予命名各种生物的权利;而第一个女性——夏娃,却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的。
比较英汉性别歧视性语言
比较英汉性别歧视性语言摘要: 性别歧视性语言指的是不必要地区别女性和男性或排除、轻视、贬低任一性别的表达方式(Parks&Roberton,1998,p.455 ) 。
性别歧视性语言既有针对女性的,也有针对男性的,但相比较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经常地成为此种语言的受害者。
因此,本文主要着眼于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性语言。
文章比较了汉语和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性语言,主要提到了两种性别歧视性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在词序、职业名称、称谓、谚语、歌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并就如何消除性别歧视性语言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汉语;英语;性别歧视性语言;比较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认为:“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性别歧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而这一社会现象也通过语言这面镜子折射出来,形成性别歧视性语言。
Parks 和Roberton 指出,性别歧视性语言指的是不必要地区别女性和男性或排除、轻视、贬低任一性别的表达方式。
性别歧视性语言既有针对女性的,也有针对男性的,但女性更经常地成为此种语言的受害者。
因此,本文主要着眼于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性语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并就如何消除性别歧视性语言给出了建议。
就性别歧视性语言来说,汉语和英语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有相似性。
自身的特点主要是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而产生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词序、职业名称、称谓、谚语、歌曲等中。
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性语言汉语名字在中国,给孩子起名时,人们脑海中有一定的成规。
男孩的名字中通常包含表示力量、权力、成功、财富、幸福等的字,如:刚、强、伟、军、成、金、福等;女孩的名字中通常有表示美丽、可爱、温柔等的字,如丽、华、秀、姣、淑、惠、清等。
这种区别,反映了人们对男女天性差异的认识,但不可否认,其中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后天发展和成功预期的不同。
我国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教师 、 教材 、 教 学设备是办 好学校 、 培 养 好 学 生 的 三 大 要 素 ,教材 建设 是整 个教 育工 作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于 国华 , 1 9 9 6 ) 。 教科 书 在 学 生 的 学 习 过 程 中扮 演 者 重 要 的角 色 , 因此 从 社 会 语 言 学 的角 度 研 究 教 材 中 的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如果 教科 书 中存 在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 会 对 学 生 的认 知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本 文 所研 究 的性 别 歧 视 是 狭 义的 性 别 歧 视 , 即是 对 女 性 的性 别 歧 视 , 因为 广 义上 的 性 别 歧 视 还 包 括 对 男 性 的性 别 歧 视 。通 过 运 用 定 量 分 析 和文 本 分 析 的 方 法 探 究 教 材 中 的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为 以后 教材 的 编 写 与 审 定 避 免 性 别 歧 视 等 有 定 的意 义 。 二、 文 献 综 述 潘建 ( 2 o 0 1 ) 通过列 举大量 的实例 。 将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做 了对 比研 究 。以 体现 英 汉 语 言 中的 性 别 歧 视 的差 异 。高 月 琴 ( 加0 8 ) 在 研 究 英 汉 语 言性 别 歧 视 现 象 是 否 呈 减 弱 趋 势 时 .主 要 通 过 对 k k 2 0 世 纪6 0 年 代 与9 0 年 代 以后 出版 的美 国《 读者文摘》 各3 0 0 篇 文 章 的语 言及 内容 。 曾天山( 1 9 9 5 ) 在 研 究男女在角色数量 、 职 业 特 点 等 方 面 存 在 显 著差 别 的是 , 通 过 研 究 人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和 中学 英 语 教 材 中 的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李 晓惠 、 周 民( 2 0 0 4 ) 则选取 了《 大 学英语 》 精 读 练 习 题 中体 现 出 的语 言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进 行 了研 究 。 以上 的 研 究都 是 通 过 大量 的实 例 来 分 析 的 . 但 是 没有 从 语 言 与 认 知 的角 度 进 行 分 析 这一 现 象 产 生 的 原 因 . 以及 对 避 免 这 现 象 的发 生 提 出合 理 化 的建 议 。 本 文通 过 对新 版 人 教版 的初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1.引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应的最根本的还是人们对某一问题的基本认知。
英语和汉语虽然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但在其对女性的歧视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很多已经发表的文章、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英汉语言性别歧视问题的分析。
无论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词汇学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显而易见的歧视。
对一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有些随着人们的认知习惯被接受,但有些也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发生改变。
本文将结合大家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解析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有何异同。
2.英汉语言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且并不完全相同吉首大学一位先生在《语言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文章中提到:“英汉语言文字构造中无所谓性别歧视,所谓语言的性别歧视只是社会赋值的结果。
”对于这位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有些太理想化。
人类早期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发展阶段。
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妇女的社会地位比男性高。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劳动从捕鱼、狩猎转向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男子在体力上比女子强,加上妇女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儿女,于是男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获得支配权,而妇女的地位与男子相比越来越低,不得不依附于男子,这种历史演变必然要反映到语言文字中来。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的从属地位便从语言中反映出来。
也就有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及“女流之辈”这样的词句。
在西方社会中,女人的从属地位更加显而易见。
除了妇随夫姓外,在《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提到的几段话更凸显了女人底下的从属地位。
“And the rib, which the LORD God had taken from man, made he a woman, and brought her unto the man. And Adam said, 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 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 because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在我阅读到的有关“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章中,我发现大多人的观点集中在两点,即社会文化历史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以及性别歧视在词汇学中的体现。
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
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汉语言文学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摘要:女性歧视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英汉语言为例,从性别话语风格差异的角度对女性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男女话语在词汇使用、话轮转换、打断话头和句法层面都存在差异,显现出对女性的歧视。
关键词:性别语言话语风格女性歧视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要履行沟通交流的职能之外,还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动态。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展之后,学者们就对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平等”“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以及社会制度日益完善,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至今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从男女话语风格差异角度对英汉语言中女性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二、女性歧视在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体现性别语言的话语风格主要指男女两性由于社会性别(gender)的差异而产生对语言手段不同的选择和组合运用所形成的不同话语风格特征,它们与相应的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基本吻合。
男女两性无论是从生理、心理还是社会角色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男女在话语风格方面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寻得女性歧视现象的踪影。
(一)词汇使用的差异1.女性多使用弱化的咒骂语,男性咒骂语比女性更粗俗、露骨长期以来,女性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家庭之内,她们被看作是“保姆”或是“生育工具”而存在于社会之中,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一直扮演着“被支配”的社会角色。
久而久之,女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本身就不如男性,所以她们不敢在“大男人”面前直接果敢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只能谨小慎微、委婉地说出自己的诉求。
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影响到了她们的言语风格,也影响到了对咒骂语的使用。
女性在咒骂语使用上表现出羞耻心和遮掩心理,而男性则表现得较粗俗、露骨,毫不掩饰。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在各种语言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期揭示两种文化对性别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首先将对性别歧视的定义和类型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对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从词汇、语法、语用和修辞等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它们在不同语言结构中的表现形式。
我们还将考察社会文化因素对性别歧视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性别观念。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性别歧视问题上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性别歧视问题的关注,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语言、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社会性别平等和尊重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背景。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性别歧视表达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语用习惯等方面。
例如,某些职业或领域的词汇往往与某一性别相关联,从而限制了另一性别在该领域的参与和发展。
英语中还存在一些性别特定的代词、形容词和动词等,这些语言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性别歧视的观念。
在语用层面,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性别歧视的现象,如“man's world”(男人的世界)、“man-made”(人为的)等。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则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存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在语言这一社会交流工具中,英汉两种语言亦不例外。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以深入了解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影响及其根源。
二、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1.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境等方面。
首先,在词汇方面,许多职业、角色和称呼被默认为男性或女性所拥有,如“he-led company”(由男性领导的公司)等。
其次,在语法上,英语中的主语和宾语等语法角色往往被视为男性和女性的固有属性。
最后,在语境上,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往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评价。
2.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在词汇方面,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性别色彩,如“女强人”、“妇女解放”等。
其次,在语言表达中,对于男女角色和行为的描述有时也存在着偏见和刻板印象。
此外,社会传统观念对男女角色分工的看法也体现了性别歧视。
三、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影响和根源1. 影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性别歧视都会对个体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个体层面,受害者可能失去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导致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在社会层面,性别歧视阻碍了社会公平、和谐与进步。
2. 根源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传统、教育制度、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因素。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历史、宗教、政治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传统观念对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
四、应对策略为了消除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平等权利。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培养公民的平等意识。
此外,媒体应积极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抵制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最后,个人应提高自身素质,摒弃性别歧视的观念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潘建(1962)),副教授,研究方向:女权主义与外国文学收稿日期:2000-02-272001年第3期总第143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 eign L 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2001,l 3Serial l 143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潘 建(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摘 要: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立场,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存在于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两种语言中的造字、构词、词序、语义、谚语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性别歧视;构词;造字;语义;谚语;女权运动 Abstract:Wit h a viewpo int of feminism 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x ism that ex i st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does a comparativ 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fr om their w ord formation,phrase org anizatio n,meaning ,pro ver bs and so on.Key words:sex ism,word for matio n,meaning ,pro ver bs,feminism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3-0014-03性别歧视(sex ism)这个术语,是伴随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因此,它出现在英语中还是近代的事。
对英语或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已有很多学者论及,但将两者做比较研究的文章还极少见,本文拟就此作一尝试性论述。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1从构词看性别歧视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但是,人类自父权社会以来,男性在生产劳动和各种其他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语言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因此,从英语的构词就能看到对女性的歧视。
整个人类只属于男人:mankind;国家是由男人统治的:king dom(虽然英国也曾有女人统治,却没有queendom);从政的是男人:statesman,chairman,etc.;有职业的还是男人:po liceman,businessman,salesman,fireman,milk -man,postman,etc.;同族、同胞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kins -man,countryman;许多国家里只有男人存在:Englishman,F renchman,Irishman,Dutchman 。
一些以-ar,-or ,-er 等结尾表示人的名词本来就用于男女双性,如:teacher,doctor,pro -fessor,mini ster 等,但又人为地创造一个阴性后缀-ess 来与之对应,使这些后缀反而变成了阳性后缀:actor -actress,host -hostess,count -countess,waiter -w aitress,etc.。
就连女性(fe -male)这个术语都是由男性(male)派生而来。
从以上构词就可以看出,父权社会中,这种/逻各斯中心0(logocentric 即/词语中心0)是非常明显的。
而女性在这个中心是无法拥有一席之地的,/她0成了被隐含的那一半。
1.2从男性词泛化现象看性别歧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还体现在篇章中男性词的泛化使用上,如:第三人称代词和名词he,his,him,man,等。
在表示第三人称男女双性单数时,用he 表示,she 则自然隐去。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俯拾即是:(1)He w ho sow s the w ind w ill reap t he w hir lwind.(张道真,1985)(2)If a person breaks the law ,he w ill be punished.(王福祯等,1995:287)(3)One should do the best he can.(同上)(4)Somebo dy has lost his car keys.(不定代词还有:any -body,ev er ybody,no one 等也是这种用法。
)(同上)美国语言学家N ilson 的5性别歧视与语言6(Sex ism and Langua ge)一书里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说明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普遍性:(5)L et me show y ou the restrictions that would be placed o n my daughter...Among t he peculiar r estr ict ions placed on her would be that could never really participate in the bro therhood o f mankind.And reg ar dless o f what her for efathers were,she couldn .t hav e been born an Ir i shman,a Frenchman,or a Dutch -man...A t school she would have to leam ear ly that she could ser ve on committees but never be the spokesman or chairman.She could participate in sports,but she could not pract ice sports -manship.In baseball she could be a pitcher or a catcher but not the ballboy or the first baseman....Even if she rose to real power in the world and became a queen,she couldn .t rule be -cause ther e are only kingdoms )no queendoms....But if by some happenstance,she did succeed in gaining power in govern -ment,the real tragedy is t hat she could never be a statesman )only a politician.(转引自陈明娟,1997:82)也许有人会说,以上例子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以及由/-man0组成的复合词是指男女双性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例子:(6)All men ar e mortal.Socrates is a man.T herefore,Socrates is mor tal.(穆凤良、李秀萍,1998:17)众所周知,苏格拉底(Socrates)是男性,倘若将上述演绎推理中的人物Socrates换成女性名字Susan,很显然,置换人物后的句子在意义上是不通的。
可见,抽象中的man一词虽然被认为涵盖男女双性,但在具体形象中却是排斥女性的。
据记载,1987年英国有人统计,英国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男性代词要比女性代词多4倍(穆、李,1998:17),足见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1.2从语义看性别歧视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男女角色进行了再分配:/男主外,女主内0,妇女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失去。
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中都占着绝对的主宰地位,而女性的天地则缩小到家庭。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男性变成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时,自然形成了传统中男性的统治地位和女性的附庸地位。
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就把男人放在了统治地位,女子则附属于/他0而存在。
这一点在5圣经6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男人创造世界,女人只不过是男人身上的一块肋骨(rib),可见女人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
由于女性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附庸地位,也就造成了许多/褒阳贬阴0的词汇。
bachelor(unmarried man):(快乐的)单身汉;/spinster (unmarried woman):(冷漠、古怪、不近人情的)老处女;/ g overnor:统治者、掌权者、总督;/governess:(受雇于人的)家庭女教师;/mister:先生,丈夫;/mistr ess:受人供养的女人、情妇;/w ar lock:巫师(不含贬义);/witch:(带有/丑陋、行为古怪0等贬义的)巫婆;/sir:冠在姓名前为尊称;/madam:(常用来指妓院的)老鸨;/king:可引申为有成就的巨子,如钢铁大王:a steel king;/queen:其贬义也指妓女。
即使是同一个词,指男性时为褒义,而指女性时就可能变成了贬义:professional指男性时是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0,而指女性时则可能含有street g irl之意;easy指男性是/容易相处0,而指女性则是/水性扬花0。
形容同样性质的人,只是性别不同,用的词汇也会不同:描绘一个要求严格的男性经理用hard taskmaster,而描绘同样性格的女性经理则用hard to work for;指某个男士易动感情,就说他only hu-man,但如果该人是女士,则用emotional;说一个男士行事果断,用decisive,而一个女士如具有同样的性格,则用stubbom 来形容她,等等。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男女语言的差异,形成了所谓的女性语言的特点。
一些专门研究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语言学家指出,由于妇女多愁善感、捉摸不定,性格平淡浅薄,说话声调高尖,没完没了,谈论的内容也大都属于dirty diapers stuff,因此,把她们的聚会称为hen sessions。
从语义看,这些词汇中所包含的性别歧视是一目了然的。
西方解构主义者称现代社会是/阳具中心0(phallocen-tr i c)/菲勒斯中心0),也是/词语中心0(logo centr ic,即/逻各斯中心0)社会,而德里达(J.Derrida)则将两词合并为phallo-gocentr ic(菲逻各斯中心,及/阳具词语中心0)。
(转引自陈顺馨,1997:8)无论是从英语的构词,还是从语义或男性词的泛化现象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无处不在的菲逻各斯中心的存在。
二、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2.1从造字看性别歧视和英语一样,汉语中同样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