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以常德市北部新城为例
常德市1999年一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范文
常德市1999年一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摘要)发布日期: 2003-5-6 资料来源: 市计委一、概述(一)现状概况常棵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黔川,北临鄂西。
市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涅润气候区,洞庭湖平原。
地势西高东低.兼备平湖,丘岗、山地地形特征。
全市现辖两区、一市、六县,面积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户藉人口595.0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03.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常德市中心城区由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德山开发区三片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区面积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万人。
其中江北城区为常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用地面积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万人;江南城区为鼎城区政府所在地,建设用地面积9.3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万人;德山开发区为常德市的主要工业基地,建设用地面积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万人.(二)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后30-50年。
(三)规划区范围本次规范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江北地区、武陵镇、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护城乡、东郊乡、东江乡、河伏镇、丹洲乡、南坪岗乡、芦荻山乡、灌溪镇、白鹤山乡、斗姆湖镇、石门桥镇,太阳山林场,总面积约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区位条件常德市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我国“东靠西移”战略的中间地带,是长江流域经济发达的上海、江苏与相对落后的云、贵、川的过渡区,它既受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的南中国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也是湘西北汇入长沙经济带的必经通道。
(二)城镇发展战略与布局常德市跨世纪的城镇发展战略为:强化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镇。
城镇发展布局将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城市群,三条轴线,四类空间,五个等级”的战略布局。
一个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两大城市群是以石门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县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三条轴线指南部发展轴(319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沿线)、北部发展轴(从津市、澧县沿澧水流域到石门)和中部发展轴(207国道、石长线和1836省道沿线);四类空间是以常德市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以各城镇发展为依托的城镇密集区,以交通干线和沿线重要城镇为骨干的城镇点轴发展区和西部山区的城镇点状发展区;五个等级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县城一一中心镇———般镇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来源:2013.9.26腾讯房产1 立足三大理念,构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结晶,历史的车轮向前不会停歇,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
常德城的发展沿革一直是一代代常德人心牵梦系的焦点,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憧憬。
2011年9月,历时近4年,凝聚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心血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式获得省政府的批准。
一幅庞大而充满构想的城市发展新蓝图完美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这一版城市规划中,我们的政府提出要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何为“泛湘西北”?即是囊括了包括湘西北及湖北、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在内的范围。
根据“纳瑟姆曲线”的城市化规律,常德城市化率达到了37%,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结合常德城发展的实际,城市空间过小急需开展城市扩容、周边城市竞相发展造成强大压力以及被周边城市群“挤出”和边缘化诸多原因促使着常德必须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
从地域上看,常德处于长株潭、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向南可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向北可与武汉经济圈地区对接,接受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并整合形成新的辐射源。
周边还紧邻包括湘西北、重庆、湖北、贵州在内的多个地区、省(市)。
这是新版规划提出的地域条件。
新版规划提出“泛湘西北”概念,向北连接武汉的直线距离是300公里,向南连接长沙的直线距离是150公里,常德发展要辐射如此大的范围,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怎么行?这是一些市民看到新版常德城规划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目前常德除了拥有桃花源机场、火车站、盐关铁水联运码头外,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城区内部交通便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最近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常、常张、常吉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东常、常安、岳常高速已动工建设,约80公里高速公路环即将形成。
整个看来,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水上运输四个方面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一部分总则1. 项目概况第1条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坚持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新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9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改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湘建规[2009]128号),特编制《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第2条指导思想以国家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贯彻实施湖南省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城市长远发展骨架,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转换。
实现常德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的空间整合和城市职能的提升;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以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为原则,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平原与山区、城区与郊区、市区与周边市县的和谐发展;远近结合、留有弹性: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提高可操作性与弹性;立足事权、注重实施:以政府职能转型为目标,以空间政策和实施制度保障为重点,实现规划由技术性文件向公共政策的转化。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4.《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7.常德市其它相关文件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9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一、前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指随着城市对用地需求的增长,如何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选择城市用地以及在宏观上如何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对于一个新城而言,也包括如何选择城址的问题。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运,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使其达到合理化?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虽然任何城市用地的布局都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布局。
但科学的用地布局思想和理论却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集中与分散是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理论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城市用地演变过程中永恒交替的规律,即:集中之后走向分散,分散之后又走向集中。
经过无数城市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在生态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城市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的集中或有机的分散才是科学的选择。
传统上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多是采取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从城市用地的可否建设性及可建设的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对城市方案的实施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但却忽略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割裂了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要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其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并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对城市用地需求的过度增长,以使城市用地的扩张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在平衡状态。
因此,如何在区域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5•【字号】常政办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5日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常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湖南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枢纽的关键五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常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形势“十三五”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和实践动力,常德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积极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底色。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如今全球关注环境可持续性的背景下,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针对这一题目,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1. 介绍生态城市理念和其重要性生态城市理念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城市的设计目标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循环经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收集城市数据与进行评估为了制定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案,我们需要收集城市相关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能源使用、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城市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在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交通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策略则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可以包括改善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建筑等。
4. 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基于生态城市理念,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考虑采用集中式的城市布局,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
同时,还应该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地和湿地面积。
5. 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交通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领域之一。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可以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单独驾驶的私家车辆。
同时,也应该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推广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6. 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是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鼓励使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此外,还可以推广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7. 强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应该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
《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纲要
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2009-2030常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高高地挂在墙上,市规划局局长李迪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建武轮番给记者讲解常德中心城区的城市布局以及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绿地景观发展规划。
在两位城市规划专家的描绘中,未来的常德,在记者的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
任何一部城市总体规划,都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视角自我剖析,给自己的城市定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城市的灵魂是什么?城市怎样定位?未来的常德市究竟是什么样子?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眼前的这部《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部“两型社会”建设的宏篇巨制,是一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宣言书。
城市概念:千年一梦“桃花源”要做就做第一,要干就得一鸣惊人。
城市最重要的特质是文化。
它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文化实体。
城市的差别,实质是文化的不同。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的延续。
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是文化的最高表现。
城市的主体功能是文化功能。
一个城市的繁荣及其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
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美国著名未来学学者托夫勒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转移。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理想城市。
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的竞争。
处于“文化沙漠”中的城市永远不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
受常德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著名城市战略专家王志纲和他的工作室一班人来到了常德,为正在修编的常德城市规划把脉。
王志纲认为:今天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区域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
一座城市的成功发展逃脱不了三个规律:大城市要大,中城市要强,小城市要特。
而常德要大,大不过上海、北京,要强,强不过重庆、成都,怎么办?只能在“特”字上下功夫。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公示为积极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修编工作。
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
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成果草案。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适应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草案)予以公示,以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内容(详见附件)二、公示时间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26日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1、信件寄往“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信封上请注明“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意见”;2、拨打电话至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
电话:联系人:王莉、钟晨附件: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草案)2010年3月项目名称: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委托方(甲方):常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编制阶段:总体规划成果送审单位:常德市政府项目送审专用章: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住房研究所主管所长:卢华翔,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李秋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屈伸,城市规划师李慧轩,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徐素敏,高级工程师伍速锋,工程师,博士刘明喆,工程师刘海龙,工程师张黎明,助理城市规划师陈明,助理城市规划师余猛,助理城市规划师,博士北京大学参加人员:曹广忠,副教授江艺东,硕士研究生袁文旭,硕士研究生白晓,硕士研究生陈义勇,硕士研究生边雪,本科生任帅,本科生李沁,本科生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1. 项目概况 12.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发展策略 3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3. 市域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34.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45.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56.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77.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 78. 市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89.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010.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11.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712.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7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7城市规模 1713.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181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18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18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8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9中心城区用地构成 1915.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2016.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1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21行政办公用地 21商业金融业用地 21文化娱乐用地 22体育用地 22医疗卫生用地 2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317. 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3工业用地 23仓储物流用地 2418. 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24绿地系统规划 24景观系统规划 2519.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20.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7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7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0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2停车系统规划 34慢行系统规划 3521. 中心城区市政与公用基础设施规划 36给水工程规划 36排水工程规划 37雨水系统规划 38供电工程规划 38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39燃气工程规划 40环境卫生规划 4122.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 42防洪排涝规划 42抗震减灾规划 43消防规划 44人防规划 4523.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624.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4825. 中心城区城乡统筹与村镇建设 49镇规划指引 49乡村规划指引 49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5026. 空间管制与建设指引 50市域空间管制 50市域分区规划指引 51中心城区“四区”划定 51中心城区“四线”划定 52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强度管制及分片区指引 5527. 建设时序与远景发展构想 5628. 政策建议和实施保障 58表格 1常德市新型城市化目标指标体系一览表 60表格 2常德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评价指标表 60 表格 3常德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62表格 4常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62表格 5常德市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63表格 6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表 69表格 7市域生态功能区划 69表格 8中心城区“四区”划定一览表 70表格 9中心城区四区划定面积 70表格 10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 70表格 11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71 表格 13中心城区主次道路规划一览表 71 表格 14 中心城区道路规划主要断面一览表 75第一部分总则1. 项目概况第1条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坚持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新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9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真正绿色的城市—生态时代的城市绿色规划与绿色设计
1. 2.
用科学的指标评判城市的绿色 要让城市居民真正从绿色中受 益
3.
要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城市生态 意识并传承下去
十二、结语
城市的绿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非战术问 题——战略决定成败,而细节只决定完美与 否
谢谢大家!
2. 交通问题需从城市的功能结构解决
3. 良好的交通规划是保证城市绿色的前提
七、自然渗透
1. “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均衡 2. 按照自然的逻辑来规划自然 3. 用生命来标定生态
八、天人互动
1. 人对自然的“功利企图”带动“保护意识” 2. 人对于自然物种的“善意的漠视” 3. 建立为自然说法的法人机构
3. 城市规模科学性的标准
四、布局和谐
1.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行为干 预 2. 城市格局与自然逻辑的共振 3. 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大生态的决定性
五、密度适中ຫໍສະໝຸດ 1. 密度问题与生态问题的辩证关系 2. 密度问题的前瞻性思考
3. 建筑密度与市政效率
六、功能均衡
1. 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最大的难题之一
真正绿色的城市 ——生态时代的城市绿色规划与绿色设计
一、真正的绿色
1. “大绿”与“小绿”的区别 2. “伪绿色”与“真正绿色”的区别 3. 在城市规划的层面上解决绿色问题
二、选址科学
1. 中国城市选址与风水说 2. 选址对于城市环境的决定性 3. 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中的生态观点
三、规模合理
1. 城市规模与城市选址的互动性 2. 城市规模对城市规划的决定性
九、生态工法
1. 绿色规划中的生态工法运用 2. 城市技术作为城市生态的实现手法 3. 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处理
十、节能减排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及策略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及策略作者:莫操湖陈哲夫张航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6期摘要:指出了生态文明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始终贯穿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极端天气的频发,伴随着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内涝、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严重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针时此现象,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对湖南省常德市提出了建造海绵城市的构想: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地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恢复“海绵体”,构建“海绵体”网络。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体;规划及策略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9944(2019)16-0206-041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等给城市带来诸多不良效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矛盾:城市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的内涝问题,水质性缺水问题成为该城市面临的重大难题。
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可自动蓄水、放水,使城市能够在环境气候大幅度变化的时候,应对偶然出现的自然灾害等方面问题产生一种良好的“弹性”功能,在其弹性功能的影响下,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的质量,提高城市的水生态的功能。
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的内涝问题,从控制径流峰值和控制面源污染方面进行研究,为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实施提供基础性建议。
以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针对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和多专业融合的建设策略…。
崔广柏等曾探讨过海绵城市与流域控制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控制的基本措施。
德国城市完备的水网建设以及美国的LID理念都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方法。
但是,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还在摸索前进过程中。
本文以常德市为例,针对城市新区或是老区的建设与改造,提出相应的策略。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城市的布局、功能、结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则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生态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因此,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态城市理念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理念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设计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最后,生态城市理念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规划设计中应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再次,要注重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交通。
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最后,要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共建。
规划设计中应该鼓励居民的参与和共建,形成社区共治的机制,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以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常德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常德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常德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常德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改善常德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市政府制定了常德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严格禁止开发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其次,我们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河湖清淤等措施,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此外,我们将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等为重点,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减排,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布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常德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提升常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这不仅是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应对,更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担当。
常德市将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常德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常德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送审稿)提要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经济强市,提高城市竞争力,打造湘西北地区首位城市。
未来常德市的城市性质:“湖南省域次中心城市,经济强市和宜居的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湖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职能,湘鄂门户城市职能,市域行政中心职能,以烟草、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电力、机械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职能,现代信息及物流中心职能,金融及贸易服务职能,会展商务旅游服务职能。
生态策略保护沅江、穿紫河、柳叶湖、渐河等城市水系,保护德山、太阳山、河洑山等生态林地,建立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产业发展策略常德产业发展总体方向:逐步走向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烟草、食品加工、纸、医药、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把常德建成现代制造之城;同时培育铝业、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休闲、物流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坚持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增加总量与调整优化结构紧密结合,加快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现有企业和产品向高附加值、集约化和高加工度方向演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素质。
产业空间发展策略:培育由两横一纵三个产业带组成的“工”字形空间产业结构,北部为重工业产业带,以机械制造、化工、电力、建材为主;南部为生态产业带,以高效农业、食品加工、旅游业、纺织、医药等为主的产业带;中部产业带为制造业产业带,以商品农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制品、造纸、烟草、装备机械以为主的产业带。
在各产业带尽可能形成并延长产业链。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中心城区以沅水为自然分割,江南城区用地相对局促且与江北城区交通联系相对薄弱,北部地区发展空间较为理想,因此,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重点在江北地区,城市用地发展向东和西北两翼扩展。
中心城区采取渐进式总体向东西两翼发展模式,构筑“廊道式紧凑型的多中心空间”结构——顺主导风向,结合沅江分别沿六条水系建设四条生态走廊。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17•【字号】常政发[2005]12号•【施行日期】2005.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常政发[2005]1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生态市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广大市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举,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市。
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①生态经济日趋发达。
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合理。
到202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0元以上,年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000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于45%。
②生态环境更为和谐。
环境污染基本消除,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Ⅱ级标准的天数每年达330天以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每万元GDP二氧化硫和COD排放强度分别小于5千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分别大于40%、90%和17%。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两型社会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常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
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常政办函[2011]115号
【发布部门】常德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1.12.04
【实施日期】2011.12.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常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常政办函〔2011〕1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常德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常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现通知如下:
一、常德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浩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宋冬春市委副书记
刘小明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卢武福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国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办主任成员:汤祚国市发改委主任
诸戈文市教育局局长。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规划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生态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被广泛应用,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并分析其应用和效果。
一、生态位理论的概述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美国生态学家Hutchinson于1957年提出。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位理论强调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资源的分配,对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1. 生态位评估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生态位评估是基础和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生态位进行评估,可以了解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资源利用方式和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生态位评估可以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2. 生态位分析生态位分析是基于生态位评估结果,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
通过建立生态位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物种的分布范围、数量和相互作用强度。
这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和动态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3. 生态位调控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强调生态位的调控和优化。
通过调整城市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调控措施包括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旨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态位监测生态位监测是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定期监测,可以了解生态位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监测数据可以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规划策略和措施。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以用于公众教育和环境宣传,提高社会对城市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山东省滕州市北部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山东省滕
州市北部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李庆坤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滕州市北部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新区开发建设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等规划方法,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新区规划全过程。
该设计以资源承载力
和生态优先为前提,以体现生态原则的设计理念为基础,以生态资源导向的功能布局
为主体,以实现绿色发展的规划策略为补充,从而形成生态优先理念的整体规划框架。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李庆坤
【作者单位】滕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山地居住区规划模式探索——以双桥区北部片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2.基于新城
市主义理念和生态型城市内涵的城市设计探索——以宜昌市东站片区为例3.探索
生态文明理念下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创新\r——以滨海新区和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4.基于水敏性规划理念的岭南水乡城市设计探索——以佛山禅城奇槎片区城
市设计为例5.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新区城市设计——以威海市双岛湾片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德市城区生态安全格局及空间格局预测
常德市城区生态安全格局及空间格局预测
彭俐;林志明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常德中心城区由于周边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高速公路环线内区域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使之成为奠定常德中心城区今后持续高速发展的生态基石.并且,结合土地承载力与建设用地容量的分析,预测高速公路环线内城镇空间格局.
【总页数】4页(P135-138)
【作者】彭俐;林志明
【作者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5
【相关文献】
1.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是否必须统一安置、统筹分配?——梅桂华与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店镇湖堤村民委员会、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店镇湖堤村第八村民小组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纠纷案
2.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旧城区更新方法研究——以常德市善卷老城区为例
3.常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4.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以常德市中心城区为例5.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以常德市北部新城为例1李翅邢晓娟金吉利【摘要】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以及面临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刻,我国城市面临各种人口、环境与空间问题。
生态都市主义理论致力于解决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社会关系和人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对于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部新城是常德市开发的一个重要生态都市新区,将生态都市主义理论运用到北部新城的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中,是一次理论付诸实践的新的尝试,对今后的新城发展和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都市主义;绿色开放空间;北部新城;城市发展与规划1.理论背景1.1生态都市主义1.1.1生态都市主义产生背景随着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可持续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87年由布伦特兰报告提出,强调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事隔20多年,全球范围的城市化及地球暖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与环境的冲突更加激烈。
以北美的专业界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包括“新城市主义”,提倡回归小城镇步行尺度及大众导向公交系统等观念;LEED绿色建筑规范,以新的建筑技术与法规来推行节能与环保建筑,并以LEED-ND应用推广到邻里社区尺度;以及这几年新崛起的“景观城市主义”,从景观与生态的方法来设计城市边缘地区,关注棕地再开发等课题。
莫森·莫斯塔法维一直在英国实践景观都市主义,也是其领军人物,直到2008年末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饱受批评和质疑的情况下,他适时提出“生态都市主义”,认为我们不是在思考如何去建设城市,而是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建设城市。
基于这个想法,生态都市主义应运而生。
1.1.2生态都市主义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赞助(编号:TD2011-32)生态都市主义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Mostafavi )(图1)带领着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提出的,生态都市主义不仅强调了景观都市主义中的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也不同于低碳城市中过多的强调数量上的发生的变化,而是基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考虑城市化的发展。
生态都市主义涉及到哲学家费利克斯·瓜塔里(F élix Guattari )在《三大生态》(The Three Ecologies )一书中的论点。
强调了生态的三个方面:环境、社会关系及人的主观性。
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的交互作用思考生态都市主义。
生态都市主义着重考虑的不是如何规划城市,而是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建设城市[1]。
1.1.3生态都市主义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
这是曾经作为设计学院的主流意识的建筑城市主义(Architecture Urbanism )。
这种设计思想导致了我们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开放共建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多种问题。
伴随着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成为了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领域的一种新的思想。
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
在景观都市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公园的设计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但是对于这个建筑学提出的景观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却认为景观都市主义在内容上其实并不新鲜,实践上也缺乏生态基础[2]。
在景观都市主义已经占据主流的时候,另一个更加全面的“主义”也已经在哈佛开启,这就是“生态都市主义”(Ecological Urbanism ),生态都市主义不仅继承了景观都市之一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将生态的内涵构建其中,并有志于更全面的融合。
生态都市主义的观点对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莫森·莫斯塔法维以及哈佛设计研究院的《生态都市主义》一书1.2生态都市主义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指导原则由于生态都市主义的研究刚刚起步,但是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
在对于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指导中,生态都市主义理论的运用需要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的几个方面进行指导[5]。
(1)在城市公共绿地方面,要充分掌握城市基底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布局,构建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以实现整个城市的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2)在城市广场规划方面,要将城市重点广场作为开放空间规划重点,以生态学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尺度和人的主观参与性,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和景观节点的规划。
(3)在城市步行街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和人的细微观感,运用生态学原理,塑造城市生态功能型建筑、场所、绿色基础设施等。
(4)在城市滨水区规划方面, 要注意城市水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学原理进行滨水区域设计,栈道设计和滨水植被设计要符合当地生态特点,以基地水体环境为基础,同时注重人的参与性,形成水系生态廊道,构建城市水系开放空间骨架。
2.现状分析2.1城市概况北部新城是是常德中心城区“一城三片”之一的江北老城区向北拓展的区域(见图2),2012年北部新城人口总数为2.1万人。
规划至2030年,依据总体规划,北部新城规划人口将达26万人,规划面积约27.2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3.40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北部新城为旅游综合片区,除了其旅游休闲的主导功能,还要强调多元化的综合开发,布置一定量的行政办公、商务会展等功能,将其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型”城市片区。
成为常德的旅游、休闲、商业和文化展示中心[3]。
图2 北部新城区位图2.2自然特点北部新城具有独特的山水交融的自然条件。
北部新城的周边规划区依山傍湖,风景优美,规划区北面为太阳山,东部及东南部为占天湖和柳叶湖,北部有花山河与占天湖相连,并有部分湿地分布期间,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且规划区的水资源丰富,规划区周边有占天湖、柳叶湖,规划区内有众多的水塘及河流,水资源十分丰富。
2.3城市现状用地的解读以及对现场的调查,北部新城现状绿地只有柳叶湖湖滨的带状公园以及部分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另外还有一块苗圃基地。
这对于一个生态新城的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见图3)。
但是规划范围内的丰富水源和自然植被等自然条件对于新城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对于北部新城规划范围内湖泊河流的规划和梳理以及对绿色开放空间的整日布局和黄总点建设,通过建设环形水系公园、图3 北部新城绿色开放空间现状图滨湖生态公园等公共绿地,并且在新城建设不断利用生态学的措施来进行规划建设,对于北部新城绿色开放空间的建设是十分有效的。
2.4 SWOT分析根据对北部新城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北部新城未来生态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见表1)。
表1 SWOT分析良好的自然生态基质,为北部新城的绿色开放空间建设提供了良好地生态基础。
278.14公顷,占总用地的10.21%。
通过SWOT分析,在进行北部新城了绿色开放空间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北部新城的优良生态环境,针对新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在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建设“四化两型”的政策下,利用生态都市主义指导思想来进行北部新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
3.城市发展目标北部新城作为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的重点区域,肩负绿色、生态发展的神圣使命。
在其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以发展性、前瞻性和世界性的视野和发展战略,充分融入“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理念,运用兼具创造力和经济性的策略。
目前北部新城的基本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这位今后新城建设的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生态创新提供了可能,在北部新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中,将“生态都市主义”的主要思想融入其中,使新城的开放空间建设与生态思想有机结合,将北部新城打造成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区”。
4.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4.1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根据“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最大优势,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构成提供良好的天然骨架,突出北部新城的环境特色。
在开放空间布局时,与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疏竣、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环境相结合。
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地安排城市开放空间,以达到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和城市布局的优化;根据北部新城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原则,规划建成区开放空间系统以绿环围绕、绿带纵横、绿楔通达、绿心点缀、绿线穿插、节点散布为布局特色,将新城的绿色开放空间建成了生态绿色廊道,此乃构成了供市民游憩、锻炼、沉思的绿色空间。
生态绿色廊道包括“环、带、核、点”,环指“环形水系绿环”,带指“带状滨湖绿带”,核指“景观公园核心”,节点指“城区景观节点”(见图4)。
(1)环形水系绿环以环形水系公园为核心,构成整个生态绿色廊道体系的重要的环形风光展示空间。
(2)带状滨湖绿带以占天湖南岸风光带和柳叶湖西岸风光带形成带状绿色生态廊道。
(3)景观公园核心包括市民公园、柳叶湖生态游乐园、泉水桥公园、戴家岗公园、德新公园等大型公园,形成生态绿色廊道体系的特色景观节点。
(4)城区景观节点包括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小区公园、专类公园、街头绿地等,是生态绿色廊道的空间节点。
图4 北部新城公共绿地规划结构图图5 北部新城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图用“环形水系绿环、带状滨湖绿带、景观公园核心、城区景观节点”等串联起来,形成联成一体的生态绿色廊道体系,中心面积广阔的绿色环形水系,形成北部新城重要特色,形成人处城内每一个角落都如处在公园中。
以市民公园、柳叶湖生态游乐园、新城带状绿地、占天湖休闲风光带以及柳叶湖西岸风光带为基础,构成一个环形水系公园体系,向外进行辐射,形成一个环形水系公园绿带和两个滨湖水系绿带。
在北部新城城区内形成双核、一环、两带、多心的公园布局,达到在全域范围内公园服务半径的全覆盖(见图5)。
4.2城市广场规划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在北部新城共设置了9处广场(见图6),做到1000米即有一处休闲广场。
这位北部新城居民参与公众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期将建的重点放在市民广场建设上。
市民广场是规划在北部新城中心,规划面积为28.40公顷。
市民广场是以全民休闲为主,作为北部新城重要开放空间核心,集休闲、娱乐、健身、大型活动为主的北部新城的全民娱乐广场(见图7、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