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吸痰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吸引负压越大越容易损伤黏膜,且患儿不耐受。应根据小儿 各年龄阶段调整所需负压,即年龄越小,负压越小。 新生儿 60-80mmHg (0.008-0.012Mpa) 婴幼儿 80-100mmHg (0.012-0.013 Mpa) 儿童 100-120mmHg(0.013-0.016 Mpa)
吸痰前后100%给氧
一般情况下,机体几乎没有储备氧的能力,若吸入100%的纯氧, 机体的氧储备可明显增加,尤其肺的氧储备,即使8min不通气, 也不至于造成严重缺氧。婴儿需氧量(6ml.kg-1.min-1)是成人 的2倍,很易造成缺氧。
吸痰时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吸痰前给患儿吸入 高浓度氧1~2min,增加体内的氧储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 性,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吸痰后再予吸入高浓度氧1~2min,使 机体得到“氧补偿”。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型号用“Fr”标识,常用型号有5Fr、6Fr、8 Fr、 12 Fr、 14 Fr、 16 Fr、 18 Fr、 20 Fr等。
根据患儿插管导管口径以及痰液性状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对于痰液 稀薄者选用较细多孔的硅胶吸引管,痰液黏稠者可采用较粗的吸引管。 大小不超过气管内径的50%,婴儿不超过70%。
选择型号的计算公式: 吸痰管型号(F)={人工气道套管内径(mm)-2}×2
吸痰管插入深度
经鼻/口腔插入前测量鼻尖到耳垂的长度,先吸净口咽部,再吸 鼻腔和气管内。将吸痰管插入外鼻腔,先向上用力直到吸引管通 过鼻中隔,然后向下用力,插入时无负压。婴幼儿应尽量不用鼻 气道吸痰。
经气管导管内,以超过气管导管总长度1cm为宜。当吸痰管向前 插入遇到阻力或患儿生理咳嗽反应时,后退吸痰管0.5~1cm, 稍作停留后开始吸引,边退边旋转吸痰,不要上下提拉,时间不 超过15s,婴儿不超过 10s。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确翻身、扣背后吸痰
先扣背2~5min,安抚患儿至安静,保持侧卧位(头低10~15。)行体 位引流10~15min后再吸痰。
采用双人操作法:患儿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软枕,一人将患儿颈部托起, 助头后仰,颈过伸,并固定头部,另一人戴无菌手套,经一侧鼻孔或口 (垫口咽通气管)将吸痰管插入约10~14cm相当于患儿声门处时, 感阻力增高,嘱患儿深吸气或发“哝哝”声,也可用手指压天突穴,以 刺激气管引起患儿咳嗽,于声门开放时迅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进行吸痰。
气管湿化
人工气道常用的湿化方法: – 滴注湿化法 – 雾化湿化法 – 人工鼻湿化法 – 湿化罐恒温湿化法
对于痰液粘稠,易形成痰痂者,以及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儿可 进行湿化,痰多时可先雾化吸入再吸痰,如气管内痰液较多、粘 稠、吸痰不易吸出时,可用注射器滴入湿化液(0.45%盐水) 0.5~1ml。
若口腔、鼻腔、气管插管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插管,再吸口 腔和鼻腔,先吸尽气管插管浅部痰液,然后再深入深部痰液。
负压的选择
AARC 2010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适合的负压为20KPa,儿 童使用负压10.6KPa~13.3KPa。有研究表明,危重症儿吸引负压 安全范围12.5-17.5kPa,调节压力时,应严格遵循逐渐加大或降 低一个压力单位值,即2.5 kPa。吸取口鼻腔时负压可适当降低。
注意事项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左手相对清洁,右手相对无菌 吸痰前后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1~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婴儿不超过10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如痰液较多需再次吸引 应间隔3~5min,患儿耐受后再进行 吸痰前先试吸,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气道,一根 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如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 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 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以免痰液吸入损坏 机器。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 用 观察患儿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标本
小儿吸痰正确方法及注意 事项 (2) - 副本
概念
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
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吸痰时机的选择
适时吸痰的时机: ①患儿出现呛咳或憋气; ②听诊有痰鸣音; ③床旁可闻及痰鸣音; ④血氧饱和度下降;
判断吸痰时机,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只有参考价值,而非吸痰的绝对指征,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观察病人痰鸣音情况和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并将“听 诊痰鸣音”作为最佳的吸痰指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