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有梅与黄自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以下是出guo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 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
下面我按照以下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1、说内容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问》及《鱼阳鼙鼓动起来》的音乐情绪。
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2、说教学对象:
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求知欲望很强,所以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生平及主要贡献,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并初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过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4、说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视频聆听感受法、探索讨论法。
5、说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利用流行元素的导入本。
:萧友梅与黄自-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概述本教案是萧友梅、黄自合著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音乐鉴赏》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鉴赏方法;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基本情感表现、调性和音乐形式等;2.西方古典音乐史: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介绍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音乐风格: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和现代音乐等;4.音乐鉴赏方法:音乐形式分析、曲式分析、旋律分析、和声分析、乐器分析、作者风格分析和唱歌分析等;5.音乐欣赏作品:例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等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
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介绍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西方古典音乐史和音乐风格等;2.讨论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听力学习:教师通过选取一些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通过听、感知、分析,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4.视听学习: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经典演奏、音乐短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和音乐家的特点;5.信息获取:鼓励学生独立获取有关音乐家、音乐作品等有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
教学评价1.记忆和理解:学生掌握了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和鉴赏方法;2.应用和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3.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音乐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文艺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教案以萧友梅、黄自合著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音乐鉴赏》为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高中音乐_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萧友梅《问》和黄自《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2、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3、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点:聆听萧友梅《问》和黄自《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了解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歌曲的创作特点并学唱旋律,在此基础上体验作品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了解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从而提高对作品的认识,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学唱歌曲法、对比聆听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过程:一、课间播放视频《建党伟业》。
导入:同学们看过这部电影吗?虽然大家没看过这部电影,但从影片中人物对话、着装、场景等方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是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什么事件?这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计么?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认学生为主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但随后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入进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同封建腐朽.帝国主义侵略做斗争。
在音乐文化领域,一些有先进思想的音乐家也试图用音乐作为武器来唤醒国民的民族的意识。
这其中有两位著名的爱国音乐家,他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萧友梅与黄目》。
二、歌曲《问》赏析(一)聆听作品《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位爱国音乐家。
那认识音乐家首先要从他的音乐来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萧友梅一首极具影响力的作品《问》。
思考:1、听一听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感慨、忧虑、激动地2、注意一下演唱者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浑厚深沉的男中音这首《问》就是表达了作曲家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无比忧虑、无比感慨之情。
(二)、简单介绍萧友梅1920年留学回国后就积极投身于学校音乐教育,先后建立了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国立艺专,并于1927年创办了国立省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专业的高等音乐学府。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萧友梅与黄自: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巨匠”。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两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音乐创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他们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的基本生平信息,了解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验,评价学生对萧友梅与黄自生平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后的分析讨论,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的增强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
3. 作品欣赏:播放萧友梅与黄自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萧友梅与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品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萧友梅或黄自音乐创作的分析报告,分析其音乐风格及对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次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计划。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2篇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学目标: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3.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萧友梅与黄自的故事背景。
2.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细致品味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二、学习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引子、主题A、主题B、转折、发展、回旋、尾声。
2. 学生跟随音乐欣赏,边听边分析曲式结构。
3.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感丰富等。
三、欣赏音乐作品并讨论(20分钟)1. 教师播放《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
2. 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指导意见。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评论。
2. 下节课学生交流自己的作业心得。
教学资源:1. 《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录音。
2. 进一步了解《萧友梅与黄自》故事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的音乐评论作业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鉴赏。
2. 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音乐作品创作和鉴赏的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精选2篇(二)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标题】:《西出阳关无故人》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背景和意义。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起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2、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3、对比归纳各音乐家的作品风格和贡献,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难点:音乐作品的的音乐情绪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由“?”引出——“问”——引出歌曲《问》,出示课题——萧友梅与黄自一、萧友梅《问》1、萧友梅简介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
……2、播放《问》第一段,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如何?——男声独唱,速度稍慢3、歌曲分析(1)第一个问句唱,思考:作者真不知道自己是谁吗?——告诉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唱、感受第二个问句提醒人们什么?——莫要使光阴虚度。
(3)出示第三个问题这句的句幅和力度相对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句幅拉伸、力度加强歌词中透出怎样的情绪?——忧愁、愁闷师:力度加强,句幅拉伸,更加重了愁闷的情绪。
生唱(4)师唱第四个问句音乐的力度有何变化?强调了哪两个字?——力度更强,强调了“江山”音乐用两个连续三连音推到“江山”2字的高潮部分。
歌词哪一句指出国家的现状?——有多少凄惶的泪?生唱(5)了解歌曲结构(6)生跟唱全曲4、欣赏歌曲音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时刻,这首歌曲作者想问出怎样的结果来?——想让爱国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1、由“恨”字引出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长恨歌》2、黄自简介及清唱剧定义3、欣赏(1)朗读歌词(2)听第一乐段A、重复演唱了几次?有什么不同?——两次。
音区变高、力度变强。
B、歌曲风格——进行曲风格C、唱D、再听(3)听第二乐段A、旋律处在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较多?——高声区B情绪有了什么转变?——开始爆发C、感受第一句(4)第三乐段A、此处音乐采用了哪部分的旋律?——第一部分B、与第一乐段的处理有什么不同?——速度变慢,情绪更怨恨、激怒。
音乐家风采:《萧友梅与黄自》高中音乐教案
音乐家风采:《萧友梅与黄自》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萧友梅和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成就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通过欣赏和分析两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成就及其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分析两位音乐家的作品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萧友梅的代表作品《问》,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2)提问:同学们,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2.萧友梅生平及成就介绍(1)展示萧友梅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其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和主要成就。
(2)展示萧友梅的代表作品,如《问》、《玫瑰三愿》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风格。
3.黄自生平及成就介绍(1)展示黄自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其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和主要成就。
(2)展示黄自的代表作品,如《玫瑰三愿》、《思乡曲》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风格。
4.分析两位音乐家的作品风格(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找出其音乐风格的异同。
5.拓展延伸(1)播放其他我国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如冼星海、聂耳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家的风采。
(2)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两位音乐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参与讨论和分享。
2.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水平。
3.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特点。
《萧友梅和黄自》教学设计
《萧友梅和黄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聆听、学唱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及《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上对比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飘渺间》。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
(二)重点聆听并从音乐上对比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飘渺间》两首作品,哼唱开始的主旋律乐段。
(三)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
(四)安排学生课后收集萧友梅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探究。
四、教学资源(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二)引导学生自主搜集音乐作品及作曲家资料。
(三)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响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的音乐作品及作曲家资料。
(二)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作品,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作品。
(三)用探究、交流的方法知道清唱剧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课件设计
第十五 单元
第 15 单
新 音元乐 歌 声 初
120放 100源自80亚洲区60欧洲区
北美区 40
第 2026 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第 2 7 节萧友梅与黄
0
自 (学堂乐歌)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专业音乐教育与创作)
萧友梅( 1884 年- 1940 年) 广东省中山县人, 中国音乐教育家及作曲家。 有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之称。 19 27 年创办上海国立音乐院。其作品 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 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 语》《女子体育》《落叶》《踏 歌》以及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国 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都 较有影响力。
一 唱
第
歌曲主题出现了几次?力度有何变化?
三
乐
章
《
渔 阳 鼙 鼓 动 地 来
》
歌曲的主题共出现几次?力度有何变 化 ?
歌曲主题共出现了 3 次,力度一 次比一次增强,表现出边关军情告 急 愈来愈紧张的状态。
清唱剧《长恨歌》 韦瀚章
曲
词
黄自间
第
八
乐
章
:
山 在 虚 无 缥 缈
《 》
清唱剧《长恨歌》创作于 1932 年,想一想 ,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怎样的?在当时有什么 意义 ?
清唱剧
清唱
清曲 作
居易
剧《 者黄 的同
长恨 自根 名长
歌》是 据元曲 诗创作
词作 《长 的一
者韦 生殿 部声
瀚章、 》与白 乐作
歌 》
唱 剧
品
《
,也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共 10 个 长
乐章:
恨
一、仙乐风飘处处闻 ( 混声合唱 ) 二、七月七日长生殿 ( 女声合 唱 )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 ( 男声 合唱 ) 四、惊破霓裳羽衣舞(未 完成) 五、六军不发无奈何 ( 男 声合唱 ) 六、宛转蛾眉马前死 ( 女高音独唱 ) 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未完成)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略七、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研究”相应内容。
2.能够有一定表现地歌唱《问》,初步学会读合唱谱欣赏合唱。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教案标题:萧友梅与黄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和作品;2. 分析并比较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看法。
教学内容:1. 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介绍;2. 萧友梅与黄自的代表作品分析;3. 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比较;4. 学生对于萧友梅与黄自作品的理解和分析;5. 学生的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分析(15分钟)1. 分别介绍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分析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三、比较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就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他们的异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提供一些选定的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供学生阅读。
2.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评论,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展示;3.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鼓励他们给予对方的作品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萧友梅与黄自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2.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或展览,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3. 邀请相关的专家或作家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探讨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和文学价值。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
萧友梅与黄⾃教案萧友梅与黄⾃教案【篇⼀:萧友梅与黄⾃教学设计】《萧友梅与黄⾃》教学设计南昌⼗四中陈⽟婷教学⽬标:1、聆听《问》,感受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对国家忧虑和感慨;聆听与学唱《渔阳鼙⿎动地来》,感受体验其⾳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在聆听、学唱、讨论的过程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了解萧友梅与黄⾃的⽣平及主要贡献。
3、学唱《渔阳鼙⿎动地来》的第⼀⾏,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和分析歌曲。
教学难点:学⽣在聆听理解过程中能够⽤语⾔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了解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导⼊:上海⾳乐学院,导出⾳乐家-萧友梅是中国第⼀所正规专业⾼等⾳乐学府—国⽴⾳乐院(今上海⾳乐学院)的创始⼈之⼀,中国专业⾳乐教育的奠基⼈和开拓者,⾳乐教育家。
⼆、新课(⼀)⾳乐作品《问》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字雪朋,⼴东⾹⼭⼈。
他创作了我国第⼀部弦乐四重奏,第⼀⾸⼤提琴独奏曲,第⼀部交响乐曲,(接课件)1922年,在北⼤成⽴了我国第⼀⽀基本有国⼈组成的⼩型管弦乐队,我国近现代⾳乐教育和⾳乐学习做出了很⼤贡献。
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体育》等爱国歌曲,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乐分成⼏部分?作者以“问”的⼝⽓向⼈们提出⼀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部曲式)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聆听《问》(⼆)⾳乐作品《渔阳鼙⿎动地来》1、从《弥赛亚》的选段《哈利路亚》导出清唱剧,⾳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型声乐套曲。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docx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三、教学重点:《问》的作品分析四、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五、课堂设计1、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讨论:A、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B、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2、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分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段的抑郁、愤怒,第二乐段的怨恨、激怒,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士兵们的情绪。
)简要介绍清唱剧的特点。
(与歌剧和康塔塔对比解释)六、拓展: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2、拓展型作品《玫瑰三愿》《花非花》《山在虚无缥渺间》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思考问题: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5、请学生在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到社区找60、70左右的长辈,与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作品,从中调查20世纪民主革命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中国古乐八音之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
《中国古代--八音之乐》是教师将教材中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内容进行精选而设计的一节课,本课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八音之乐作为切入点,将具有人文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欣赏两首琵琶曲——《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琵琶曲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八音之乐概况和音乐创作手法知识。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标分析:2018 年伊始,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2008 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四条: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在2017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条目进行了整合,增加为六条:1. 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 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3. 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5. 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6. 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课程基本理念的条目整合,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思想的体现,相对旧的课程理念,做出了很大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特色,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区别过去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音乐学科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中的乐器以及代表性曲目,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古代音乐、弘扬古代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二)、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三)、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教学重点:《问》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作品分析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课堂设计(一)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阅读课本182页,学生总结)讨论:1 、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它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富于哲理问题,耐人寻味。
(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2 、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焦虑与感慨。
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四个乐句从问句开始,旋律生动而流畅,显示出作者激动的心情,后乐段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的问题,表现出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山河破残,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
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也代表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4、学唱歌曲《问》,注意力度记号。
(二)、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1、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2、选自清唱剧《长恨歌》(视频播放)(1)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
其歌词内容,各乐章有较强的连贯性。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二)课标分析: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起源、唱腔、脸谱、行当等基本知识,能够分辨京剧的行当及唱腔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表演,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谅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鼓、小锣、钹、大锣,生旦净丑道具服装【教法学法和学情分析】(一)学生分析:高一年级学生虽然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因为京剧的唱腔及念白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我们现代生活的脚步,也与喜欢刺激、快节奏的这一群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有代沟,所以他们大部分人并不喜欢京剧,更无法体会京剧音乐其精华所在。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鉴赏并参与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方法:(1)谈话法:简介有关京剧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兴趣,京剧起源、脸谱、行当的介绍。
(2)情境渲染法:创设艺术氛围,把京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学法指导:(1)体验讨论法: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有梅与黄自教案【篇一: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华师音乐学院钟桂兰)课题——新音乐歌声初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习,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学唱,总结出学堂乐歌的特点;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从音乐要素中分析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堂乐歌与长恨歌的音乐特点,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
重、难点:重点:掌握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掌握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历史、背景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课前预习: 1、学生通过网络、书本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2、了解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黄自等作曲家3、自己学唱学堂乐歌讲课类型:音乐欣赏课教具:多媒体、视频、mp3、谱例、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a先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播放音频)师:同学们喜欢这俩首歌吗(从歌词、旋律、音乐要素方面着手)?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很有意义,节奏非常规整,旋律起伏不大非常上口容易被记住。
生2:不喜欢,因为它的节奏很简单、旋律也很简单、力度没什么变化。
b 再欣赏另外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歌曲《送别》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简单的谈谈。
答:曲作者是美国人,词作者是中国人,曲子也比较丰富二、学堂乐歌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师:清末明初、由于维新变法的影响,当时的政治改革家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等主张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所以,学堂乐歌就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
师:起初,学堂乐歌指的是在学堂上开设的“乐歌”课后来,由于在课堂上所教唱的一些歌曲,例如我们刚欣赏过的三首歌曲,在当时影响非常在,流传非常广,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所以,后人们就把这一类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所以今天学的学堂乐歌指的就是这些歌曲。
师:那么从刚才的三首音乐中,我们可以发现学堂乐歌都有一些怎样的特点呢?答:大多数都是填词歌曲,根据现成的曲调,填上新的歌词所形成的一首新的作品。
后来大多直接引进欧美等国家艺术歌曲,再填上我国的白话文歌词,这样使得歌曲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在课堂上教唱。
师:学过学堂乐歌之后,我们一起来唱一遍《送别》(老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三、创作学堂乐歌师:大家还记得学堂乐歌的最重要的特点吗?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好,回答得非常好,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听过了学堂乐歌、也唱过了学堂乐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创作几首学堂乐歌。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还有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写成歌词、再配上送别的音调,形成一首新的作品,给大家两分钟的准备时间,等下我们请同学来表演一下他的作品。
四、简介沈心工、李叔同师:沈心工和李叔同是最早创作学堂乐歌的,可以说是学堂乐歌的元老级人物。
五、《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师:同学们,有谁读过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吗?师: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非常出名的作品,它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由于唐玄宗“只爱没人醇酒、不爱江山”,所以导致了“安史之乱” “马崽坡的御前兵谏”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所以唐玄宗成了历史的罪人。
师:但是,今天我们所学的《长恨歌》不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而是由我国的音乐家黄自所创作的同名清唱剧《长恨歌》,这部清唱剧就是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
这部清唱剧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日军进犯东北地区。
师:大家想想,当时黄自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个题材?因为当时蒋介石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了国人的极大不满,所以黄自就选用了这样一个历史典故来讽刺当时蒋介石的这种愚蠢行为。
有一种借古讽今的意味。
六、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师:《长恨歌》总共有十个乐章,都是以白居易的原诗句来命名的,今天我们就只欣赏第三乐章。
师:《渔阳鼙鼓动地来》表现安禄山叛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容,体现了形式紧迫,以及对唐民皇“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愤懑之情。
(播放音乐)师:听完这首歌曲,我们大家一起来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歌。
力度:有强有弱,音乐渐强速度:有快有慢旋律节奏:旋律起伏比较大、节奏也丰富情绪:压抑、愤懑内容:丰富师:关于萧友梅和黄自,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同学们可以简单的浏览一下他们的简介。
七、分析音乐发展师:分析完这首歌曲后,我们与前面的歌曲做个对比,你有什么发现?答:旋律丰富了,力度起伏大,有强有弱,情绪也比较丰富,节奏也比较强烈内容也比前面的丰富。
师:从这些要素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音乐已经发展了。
回顾之前的学堂乐歌时期,当时是直接音乐欧美歌曲的填词歌曲,现在是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自己创作自己所要的歌曲,这说明我过的音乐已经从一个阶段步入了另外一个更高的阶段,大家已经要了解这个变化,了解这个历史的发展脉络。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大家回去预习《黄河大合唱》,下课。
【篇二: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华师音乐学院钟桂兰)课题——新音乐歌声初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习,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学唱,总结出学堂乐歌的特点;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从音乐要素中分析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堂乐歌与长恨歌的音乐特点,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
重、难点:重点:掌握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掌握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历史、背景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课前预习: 1、学生通过网络、书本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2、了解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黄自等作曲家3、自己学唱学堂乐歌讲课类型:音乐欣赏课教具:多媒体、视频、mp3、谱例、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a先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播放音频)师:同学们喜欢这俩首歌吗(从歌词、旋律、音乐要素方面着手)?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很有意义,节奏非常规整,旋律起伏不大非常上口容易被记住。
生2:不喜欢,因为它的节奏很简单、旋律也很简单、力度没什么变化。
b 再欣赏另外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歌曲《送别》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简单的谈谈。
答:曲作者是美国人,词作者是中国人,曲子也比较丰富二、学堂乐歌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师:清末明初、由于维新变法的影响,当时的政治改革家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等主张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所以,学堂乐歌就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
师:起初,学堂乐歌指的是在学堂上开设的“乐歌”课后来,由于在课堂上所教唱的一些歌曲,例如我们刚欣赏过的三首歌曲,在当时影响非常在,流传非常广,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所以,后人们就把这一类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所以今天学的学堂乐歌指的就是这些歌曲。
师:那么从刚才的三首音乐中,我们可以发现学堂乐歌都有一些怎样的特点呢?答:大多数都是填词歌曲,根据现成的曲调,填上新的歌词所形成的一首新的作品。
后来大多直接引进欧美等国家艺术歌曲,再填上我国的白话文歌词,这样使得歌曲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在课堂上教唱。
师:学过学堂乐歌之后,我们一起来唱一遍《送别》(老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三、创作学堂乐歌师:大家还记得学堂乐歌的最重要的特点吗?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好,回答得非常好,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听过了学堂乐歌、也唱过了学堂乐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创作几首学堂乐歌。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还有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写成歌词、再配上送别的音调,形成一首新的作品,给大家两分钟的准备时间,等下我们请同学来表演一下他的作品。
四、简介沈心工、李叔同师:沈心工和李叔同是最早创作学堂乐歌的,可以说是学堂乐歌的元老级人物。
五、《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师:同学们,有谁读过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吗?师: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非常出名的作品,它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由于唐玄宗“只爱没人醇酒、不爱江山”,所以导致了“安史之乱” “马崽坡的御前兵谏”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所以唐玄宗成了历史的罪人。
师:但是,今天我们所学的《长恨歌》不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而是由我国的音乐家黄自所创作的同名清唱剧《长恨歌》,这部清唱剧就是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
这部清唱剧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日军进犯东北地区。
师:大家想想,当时黄自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个题材?因为当时蒋介石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了国人的极大不满,所以黄自就选用了这样一个历史典故来讽刺当时蒋介石的这种愚蠢行为。
有一种借古讽今的意味。
六、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师:《长恨歌》总共有十个乐章,都是以白居易的原诗句来命名的,今天我们就只欣赏第三乐章。
师:《渔阳鼙鼓动地来》表现安禄山叛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容,体现了形式紧迫,以及对唐民皇“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愤懑之情。
(播放音乐)师:听完这首歌曲,我们大家一起来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歌。
力度:有强有弱,音乐渐强速度:有快有慢旋律节奏:旋律起伏比较大、节奏也丰富情绪:压抑、愤懑内容:丰富师:关于萧友梅和黄自,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同学们可以简单的浏览一下他们的简介。
七、分析音乐发展师:分析完这首歌曲后,我们与前面的歌曲做个对比,你有什么发现?答:旋律丰富了,力度起伏大,有强有弱,情绪也比较丰富,节奏也比较强烈内容也比前面的丰富。
师:从这些要素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音乐已经发展了。
回顾之前的学堂乐歌时期,当时是直接音乐欧美歌曲的填词歌曲,现在是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自己创作自己所要的歌曲,这说明我过的音乐已经从一个阶段步入了另外一个更高的阶段,大家已经要了解这个变化,了解这个历史的发展脉络。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大家回去预习《黄河大合唱》,下课。
【篇三: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新音乐歌声初放教案(华师音乐学院钟桂兰)课题——新音乐歌声初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习,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学唱,总结出学堂乐歌的特点;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从音乐要素中分析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堂乐歌与长恨歌的音乐特点,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
重、难点:重点:掌握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掌握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历史、背景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2、了解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黄自等作曲家3、自己学唱学堂乐歌讲课类型:音乐欣赏课教具:多媒体、视频、mp3、谱例、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a先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播放音频)师:同学们喜欢这俩首歌吗(从歌词、旋律、音乐要素方面着手)?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很有意义,节奏非常规整,旋律起伏不大非常上口容易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