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戎及其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王戎不取道旁李》诗文。

2. 结合诗句,分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七岁小孩王戎在面对道旁李子树时,能够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其他小孩去摘取李子的故事,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简短精炼,语言简洁却含义深刻,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良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趣的故事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字。

-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 引导学生运用注释、插图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风。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戎、诸、竞、唯”等。

-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性、省略性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词类活用(“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古义为“跑”)、省略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等。

- 能够从王戎的行为中领悟到思考和观察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品质。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内容简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晋代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来源和含义。

掌握故事中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和他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座位有序排列,方便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王戎不取道旁李”。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3 观察与推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4 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5.2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二、整体设计思路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接着让学生充分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读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用自己的话将故事。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竟”等五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前咱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片猜故事,你能猜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吗?猜对了,你们真是小机灵。

这三位都是古代非常聪明的小孩子。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她的名字叫王戎。

(板书)谁能介绍介绍他呢?讲解“戎”字。

板书完剩下的课题。

讲解“取”在古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古文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请同学们自读练习,要求:读准每一个字,努力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看视频读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注意竞字是后鼻音,诸字第一声。

2.读出节奏范读师:请听录音读,试着一边听一边在文中标出停顿。

(读完出示答案.) 和你标的一样吗?模仿读师:请对照停顿,照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指名读3.读出韵味师生伴乐合作读。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来一次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同子们读后半句。

师生合作读。

师:和同学们一起读,更有意思。

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戎”“诸”“竞”等字的读音和写法,理解“尝”“走”“唯”等重点字词在古文中的含义。

-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文言文语感。

-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种品质。

-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会运用注释理解文言文。

2. 教学难点- 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的性格特点,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有所感悟。

-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

通过初读、精读、诵读等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

2.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的道路、李子树等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文中的疑难字词、句子的理解以及王戎的人物特点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 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启发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课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在路上看到一棵长满果实的树,小伙伴们都纷纷去摘果实,只有他站在那里不动。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孩是谁,他为什么不去摘果实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1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4、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从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1、课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

我的时间把握不够充分,过渡语不够自然,缺少背诵的部分。

2、从教学的方面上,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小学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课文简短精悍,通过讲述王戎七岁时不取道旁李子的故事,表现出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然而,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文体,在字词理解、语法掌握和文言文语感方面都还比较薄弱。

学生可能会对文言文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故事性的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掌握文中“戎、诸、竞、唯”等生字的读音和书写,理解“尝、走、信然”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 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王戎的思考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课文。

- 引导学生从王戎的行为中体会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如“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竞走”与现代意义的不同。

-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体会其思考的逻辑性和深度。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 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不盲目跟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王戎的思考过程,理解他不摘李子的原因。

2、教学难点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叫王戎的小朋友。

(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戎、尝、诸、竞、唯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习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理解“尝”“诸”的意思。

(尝:曾经;诸:众多)这句话交代了什么?(王戎的年龄和人物)2、学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理解“多子折枝”“竞走”“唯”的意思。

(多子折枝:李子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面对满树的李子,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奋和王戎的冷静。

3、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理解“之”“此”的意思。

(之:指王戎;此:这)别人问王戎什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王戎为什么说这一定是苦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光了,不会还留在路边挂满枝头。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王戎的聪明。

(四)深入探究,体会品质1、小组讨论: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中,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2、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唯”“信然”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等。

1.1 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为例,“折枝”这个词不能按照现代的字面意思理解为折断树枝,结合注释可知是“压弯树枝”的意思。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关注注释,这是理解文意的重要方法。

2. 教学难点- 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感受文言文简洁、精炼的语言特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1 在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时,需要学生深入思考。

课文中仅仅简短地描述了王戎看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背后蕴含着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要让学生理解到王戎是根据“道边”(路人容易摘取的地方)和“多子”(果实很多却没有人摘取)这两个现象,推断出李子是苦的,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再进行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和语调;最后让学生模仿朗读,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老师可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然后,老师范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课文的主旨。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课文的主旨。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王戎的品质和行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人。

3. 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态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1.生疏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 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擅长观看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体会文中王戎的擅长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擅长观看、擅长分析的重点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导入〔课件出示 2〕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布满兴趣来学习。

这里由之前的知识文言文〔〕分钟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分?像这样的语引入,说说这两句文言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文是什么意思,明确今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师:今日,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再引入简洁小故事,引入〔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说一说吗?〔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日,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教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1.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示 3〕2.沟通自学字词的状况。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概述: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文故事梗概1.3 学习目标及重点第二章:课文讲解2.1 讲解课文内容2.2 分析王戎的性格特点2.3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行为动机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生字词解释3.2 生字词朗读与书写3.3 学生互动练习第四章:句子解析4.1 重点句子解析4.2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4.3 学生模仿练习第五章:课堂讨论与总结5.1 学生分组讨论5.2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5.3 总结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王戎的行为。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生字词书写与朗读准确性3. 句子解析的准确性4.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深度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王戎不取道旁李》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教学时长:每章内容教学时长约为45分钟,共225分钟。

教学建议:1.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气和表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在生字词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文基础能力。

3. 在句子解析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在课堂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公开课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随时提问。

第六章:角色扮演6.1 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6.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6.3 组织角色扮演展示第七章:道德观念分析7.1 引导学生分析王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7.2 学生分享个人对道德观念的理解7.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提供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8.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8.3 学生分享拓展阅读的心得体会第九章:创意写作9.1 给学生布置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的写作任务9.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9.3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写作成果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学习收获10.2 教师进行课程反馈和总结10.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延续前述章节的方法,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难点:文言文断句,故事中道理的领悟。

1.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

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准备生僻词语的解释,方便学生查阅。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吗?”引出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生僻词语的查阅。

学生尝试对故事进行简单概括,了解故事大意。

2.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4 课堂展示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表演、绘画等,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展示成果。

2.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故事,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要求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选择几个生僻词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

第四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生对故事中道理的领悟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2 引导思考在讲解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习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纠正发音。

3.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讨论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王戎的故事。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辅段1.图片、视频: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附:课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时,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王戎的品质,体会其智慧。

教学难点:1.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古风图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聪明小孩王戎的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诸”“竞”“信然”等的含义,并能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学习他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古人智慧的兴趣。

-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避免盲目跟从。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背诵全文。

- 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字词的含义,如“尝”(曾经)、“诸”(众多)、“子”(果实)、“折枝”(压弯树枝)等。

例如,“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诸”表示众多,“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字词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

2.2 教学难点- 体会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并能将这种品质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这需要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描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发,分析王戎的思考逻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 教学方法3.1 诵读法-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在诵读过程中初步理解文意。

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如“戎”(róng)、“诸”(zhū)等;再读时,要求读通顺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最后读时,要求读出感情,体会王戎的聪慧。

3.2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例如,在讲解“诸儿竞走取之”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群小孩子看到满树李子时兴奋的样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的场景,从而理解“竞走”的含义。

3.3 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以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区分“折”的读音。
2.理解词语“尝”、“唯”、“信然”、“竞走”的意思,正确地翻译课文。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尝”、“唯”、“信然”、“竞走”的意思,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正确,取之信然)
4.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比一般小孩聪明的地方是什么?
板书:善观察,勤思考,发现不合常理的地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5.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板书: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2.王戎为什么不动呢,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吃呢?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树在道旁而多李,此必苦李。
师:正常情况下,如果李子是甜的,长在大路边没人管的话,肯定会怎样?(被人摘了)可是这棵李树长在路边,李子却多得折断枝条,那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他的推理、判断正确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
且经常用。
比如:有一次你考试没考好,你妈批评你说:“你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满分,你却不及格,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呢?请问你妈妈运用了什么方法批评你?(对比)她运用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用别人考得好反衬你考得差)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视情况发挥)
提示:重点和难点注意做笔记
五、巩固重点词句。
1.刚才同学们翻译得很好,但如果把这些词单独拿出来,你们还会翻译吗?现在请大家解释一下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都写对。
①尝:②诸:③竞走:
④唯:⑤信然:
六、再读全文,体会王戎的勤思考肯动脑的性格特点。
1.看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
3.抽点学生评价,并请评价的学生再读。
4.出示小黑板,检查课前预习。
5.生齐读。
四、翻译全文。
1.这篇文章很简单,请大家根据注释来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一会儿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试译。
3.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词,老师把它写在黑板右边,师生共同解决。
4.抽点学生翻译(一句一个学生地问),不足之处师生共同补正,(注意补充句子的成分,使之完整)
二、释题:
1.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什么?
释题
2.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道:道路,路。
3.过渡:路边的李树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抽点学生读。老师提要求:同学们注意听他的音读得准不准,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得对不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桃子、枣子、李子、梨子等,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注意“戎”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个同学把收集到的王戎的资料说一说。
7.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
(师: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七、诵读背诵课文。
1.诵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道旁李树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勤思考
王戎:唯戎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