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染色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何谓染色?

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而转移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泽的加工过程。

举例说明:

二.衡量染色品质量的指标

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结合

用化学方法使染料在纤维上生成沉淀

着色机理

染料溶液

第二节 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一、染料的电离 阴离子染料

DM D -

(染料母体

)+

M +(伴随的阳离子) 阳离子染料

DX D +(染料母体)+ X -(伴随的阴离子) 非离子染料染料

在水中不电离的称为非离子染料,如分散染料。 二、染料的溶解

染料的溶解性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温度、所加助剂有关。 (1)染料结构及所含水溶性基团的数目

染料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亲水性基团含量高的溶解性好。

(2)染液的温度

温度高有利于染料的溶解。

(3)与染液中所加助剂有关

尿素及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增加 中性电解质 溶解度降低

用量多时,染料发生沉淀

(4)与染液的pH 值有关

色泽均匀性

染料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的程度

色泽坚牢度

染料在纤维上固着力和稳定性的大小

色泽中染料光谱色含量的大小 又称匀染性

即染色牢度

饱和度,纯度

例如:冰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还原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易溶解等。

三、染料的聚集

1.染料在溶液中的三种形态

●离子型染料可以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形式:

(1)染料完全离解成正或负离子,如D+或D-;

(2)染料离子聚集成离子胶束,如(nD)n-或(nD)n+;

(3)染料分子聚集成胶核,然后再吸附一部分染料离子形成胶粒,在胶粒外再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胶团,如[m(DA)·nD] n-或[m(DM)·nD] n+。以D-为例,三种形式呈下列关系。

•非离子型染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

2.影响聚集的因素:

(1)染料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较大,分子成线形结构的,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倾向较大,聚集度较高。

(2)染色温度

提高染色温度,染料聚集度降低。

(3)染料的浓度

一般浓度大的聚集度高。

(4)所加助剂与电解质

►加入过量食盐,染料聚集度增高,甚至还会发生沉淀。

►加入尿素,减少染料的聚集。

因为尿素能和染料分子上的某些基团发生氢键结合,也能和水分子发生氢键结合。

►加入平平加0会促进染料聚集。

因为平平加0能促使染料围绕着它聚集起来,从而减缓染料的上染,起到缓染作用。 四、染料的分散

1.定义

染料以晶体态的形式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称染料的分散。该体系称为染料的分散液或悬浮液。

2.影响分散液稳定性的因素: (1)染料颗粒

颗粒越小,溶液越稳定。一般要求染料直径在2um 以下,过大的颗粒易发生沉淀。

(2)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悬浮液稳定。其原因如下:

其疏水部分被染料颗粒所吸附,亲水部分朝向水,染料颗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的相斥作用,使颗粒之间不易相互碰撞,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3)温度

温度升高,悬浮液稳定性降低。

(4)保护胶体

保护胶体有利于染料悬浮液的稳定。 (5)中性电解质

中性电解质使染料悬浮液的稳定性降低。 (6)搅拌条件

原因

温度升高 ,颗粒运动加剧,染料碰撞机会增加

染料表面的活性剂脱离,染料颗粒容易相互结合在一起

悬浮液放置一段时间,由于颗粒的沉降,会产生上下的浓度差异,使用时一定要搅拌,但不能搅拌太剧,否则会影响悬浮液的稳定性。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一、纤维的吸湿膨胀

1.原因:

2.影响吸湿膨胀的因素

(1)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亲水性基团较多且强,无定形区比例高,则吸湿溶胀性好。

(2)溶液的pH 值

如在碱性溶液中,纤维素纤维的膨胀增加。

(3)助剂的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纤维表面张力,使纤维吸湿膨胀性增加。

(4)温度: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纤维膨胀增大。 二、纤维在染液中的电现象及其对染色的影响 (一)纤维在染液中的带电现象

★ 一般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所有纤维均带负电荷。

★对于既带有酸性基又带有碱性基的两性纤维,所带电荷与染液pH 值有关。

纤维结构

结晶区

无定形区

孔隙少,吸湿小

带负电原因

纤维分子中的—COOH 、—SO 3H 或氧化而产生的—COOH 在染液中电离;

纤维吸附染液中带负电的粒子,如OH -;

纤维的介电常数小于染液的,介电常数小的带负电

(二)界面动电现象和动电层电位

1.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及受力情况

2.双电层现象

图3-1 纤维/染液附近的带电离子分布

pH 值高于等电点

纤维带负电。 pH 值低于等电点

纤维带正电。 pH 值等于等电点

纤维呈电中性。

反离子在纤维表面

吸附层

扩散层

贴近纤维表面的反离子,随纤维而移动,形成吸附层。

搅拌作用时,它们会与纤维产生相对位移,这就是扩散层。

纤维外部相反离子的吸附形成两个层的现象称为双电层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