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栏式竹楼
• 滇南地区的傣族,主要居住在平坝中,海拔较 低.气候炎热.雨量充足,空气潮湿,地表容易积 水,蚊虫毒蛇很多,防湿、防水、通风及防地面瘴 疠之气就成了这一带建筑的首要问题。傣族人民便 创造和选择了干栏式的竹楼,住房架空又离地面有 一定的距离,有透风、凉爽、防潮、避虫蛇的多重 功效。雨季时洪水可从架空的底层通过,因此还可 避洪涝。
滇中彝族土掌房
• 滇中的彝族土掌房,多分布在坡地上,分布密集, 户户紧挨,沿着房顶及楼梯,无需下地就可走遍全 村。远观之下,屋面层层错落,左右延展,显示出 一种壮观之美:这与彝族热情而坚韧的民族性格带 来的审美心理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同时,不论是彝族的土掌房还是藏族的平顶碉房, 其厚重敦实的风格正是彝、藏民族淳朴、稳重的民 族性格之反映。
“井干式”建筑
• 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的傈僳、普米、独龙和部分彝族, 多采用“井干式”建筑。此类住房有利于防寒、防震, 在青康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滇西北地区尤为实用,因为 此区内多高山峡谷.高黎贡山、怒山、云岭、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等纵横分布其间,海拔高,气 候相对寒冷,地震活动频繁,森林植被茂盛,能提供 井干式建筑所需的大量木材,故这一带的民族多采用 井干式住屋。
• 傈僳族、摩梭人生活地区,木材丰富,木材在他们的建 筑中被广泛运用,木楞房的整个屋体几乎都由木构成。 • 滇南地区盛产竹子,因而竹也成为当地各民族常见的建 材之一,最典型的就是傣族的竹楼,竹既被作为柱、粱、 檩、椽,也可削为竹板,作为墙板或铺为楼板,还可做 成门、窗、梯等必需的构件。 • 滇西北藏族地区木材较少,因而就主要用土为材料,修 建了碉房。 • 大理的七里桥一带有丰富的卵石和料石资源,民众又有 丰富的利用卵石砌墙和开采加工料石的经验,加上当地 的土壤中含沙量高,不宜制作土坯或夯土墙,因而就形 成了以石砌墙造屋的建筑特色,民间还流行着“大理有 三宝,鹅卵石砌墙不会倒”的俗谚。
傣族干栏式竹楼
合 院 式 建 筑
• 云南合院式建筑多分布在北纬23-27度之间的 平坝区,海拔高度在1 300—2 300米左右,气 候方面可谓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 因而.居民多喜欢户外活动,使得天井、檐廊 等户外空间备受重视,而且室内与室外分隔不 严,檐廊将室内与室外联系在一起。白族地区 地理环境上的特点是风大、多震,因而,当地 群众建造了三坊一照壁等住屋形式,严整的房 屋可避风,土木结构的构架及“木锁”工艺则 有较强的抗震性。
永宁摩梭人的井干式木楞房
• 祖母房,摩梭语成为“一梅”:多为北向的一 层房屋,这是整个院落的核心,也是家庭集体 居住、炊事和议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 摩梭人的住房中,空间的位置和分配亡均体现 出妇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摩梭人祖母房
白族合院式民居

白族的合院式民居中,封闭的院落布局、厚重 的屋顶、方形的对称结构中体现出一种稳定、严肃 的气象和长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人间秩序,其空间划 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则。 正房的前廊是日常起居活动的中心,堂屋是礼 仪性活动的中心,也是会客的场所,次间为长辈卧 室;耳房比正房在等位次序上要低一等,一般作为 晚辈的卧室或其他辅助用房;如果是两个儿子同住 一坊房子,那么,大儿子必须住左边一间。
丽 江 古 城
• 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雅致和古朴光 滑的青石板、石桥,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和享受
大理古城
• 大理古城那巍峨的城墙、雄壮的城楼, 城中家家户户养花植木的庭院,同样为人 们展现了一个美的空间。
基诺族的“大房子”
• 基诺族的“大房子”居住习俗就反映了其大家庭式的社会结构:基诺 族在新中国成立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公社阶段,由十多个乃 至二十多个个体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共居一幢干栏式”大房子”内。这 种“大房子”反映丁基诺族社会以男性家长为中心的父系氏族大家庭 的结构形式。 • 家中的成年男子 及其配偶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一个 “火塘家庭”,凡属同一氏族大家庭的“火塘家庭”都集中在一个 “大房子”内,有统一的家长领导,共同居住、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这样的父系氏族大家庭人口很多,几十人、上百人不等,相应地,房 子的规模尺度也就很大。每个“火塘家庭”都有一个供点饭、烤火的 火塘,火塘设在房子中部,沿整个房屋的纵轴线市置、火塘两边的两 条走道每条宽度在3米左右.既供人们行上,同时也是每个个体家庭 的“厨房”、“餐室”和休息之所。房子左端入口为大门,右端入口 为小门,大门、小门之外都设展台,供晾晒粮食、衣物之用。大房子 外面还建有仓库、柴房、畜圈等附属建筑。
三坊一照壁
白族的三坊一 照壁在相对封闭 的同时又通过各 坊房屋体量、尺 度上的不同及大 门前导人性空间、 照壁、门楼的设 置显现出变化, 是白族文化中开 放性和 包容性 的完美体现。
年年有余
纳西族民居屋脊上的悬鱼,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诉说着纳西 民族的生活理念。
明清时期纳西族民居
云南民族建筑的两种取向和风格


云南的很多民族都在家中设有火塘,火塘 成为住屋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划分社会性别、 社会地位的一个中介。 • 比如傣族,火塘里侧是女性成员的坐处, 火塘外侧右端第一个座位是男主人的坐处:家 中如有客人来访,也需撞照性别分别坐于火塘 的里侧或外侧。傣族的住屋中还有一个规矩, 即非家人不能进入卧室:卧室内不分室,只分 床,遵守长辈的床靠里,晚辈的床靠外的原则。 怒江峡谷的白族支系勒墨人的床,一般用大木 板搭在火塘的东,西、北三面,北面是家长的 睡处,晚辈不得侵占。
潞西景颇族的矮脚长屋
• 潞西景颇族的矮脚长屋,内部用中柱划分为 两半,一半为一个大通间.是起居间,设有 火塘,另一半则按家庭人口数分隔成相应的 小房间,内有火塘,周围铺以蔑席,是卧室。 卧室的分配具有一定的规则,从正门一边算 起的第一间,是姑娘唱山歌的地方.第二间 是客房,靠鬼门(后端的门)的第一间是鬼房, 以后依次为老人睡间、父母睡间、长子睡间、 次子睡间等。
• 从空间分布上看,三江内外分别代表了云南民族 建筑的两种取向和风格;这里的三江指金沙江、 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内外两个地区,由于地域、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了生存于其间的 民族建筑也具有很大的反差。 • 三江之内,主要为汉式合院建筑和城市集镇,汉 式合院建筑既有移民建筑如建水、石屏等地的民 居,又有汉化厂的民族建筑,如白族,纳西族的 民居及滇中的“一颗印”等。 • 三江之外主要是本土建筑和村落。本土建筑主要 是干栏式、木楞房、土掌房。
傣族竹楼
• 傣族常被誉为“水一样的民族”,其民族性格 以温柔平和而著称.反映在其建筑中,也体现 出追求宁静优美的审美心理和以自然、舒展、 简洁、清新为美的观念。 • 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外观筒洁流畅,重檐深 出,短脊、陡坡,屋顶给人一种舒展中有变化 的感觉。座座隐现于绿荫竹林中的竹楼,与周 围的环境和谐一体,显得自然而清新。
云南的建筑

建筑,被誉为是“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重 要构成部分,它在民族文化系统当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 的地位。建筑文化具有外显性.但在物化的实体之中又往 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外显与内在的有机结 合体。

从类型上说,云南民族建筑可谓多姿多彩。傣族的干 栏式竹楼,彝族的土掌房平楼,普米族和纳西族卑梭人的 井干式木楞房,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藏族的 平顶碉房,普米族、哈尼族的原始祭坛,彝族的土主庙, 白族的本主庙,傣族的缅寺,藏族的喇嘛寺等,都是云南 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在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形 式后面,更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云南所处的自然环境具有立体性和多样性 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势必影响和反映在云 南各民族的建筑文化当中,使得云南民族 的建筑也打上了多样性的烙印。 • 自然环境对云南民族建筑多样性的影响还 表现在建筑的材质方面。
• 云南地区的地貌地形差异很大,境内分 布着高山峡谷、激流江河,被切割成高 寒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带、平坝区等 不同的地形: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高度相差大,呈阶梯状分布。与地 理生态环境的立体格局相适应,各民族 呈一种立体状的分布,并在不同的地形 内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而形成了不同 的建筑形式。



• 滇中的彝族和滇南元江、红河等地的哈尼族流行凝重 结实的”土掌房”,原因是这种房屋取材容易,厚实 的墙体和屋顶隔热性能好,能有效抗御过热或过冷的 气候,使室内冬暖夏凉、房子的平顶町作晒场,解决 了这些地区平地少、晒场用地紧缺的困难 平顶屋的 设置与这些地区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有关。 • 而在元阳一带,由于降雨量较多,平顶屋已经不再适 宜,哈尼族居民就在墙上增加了四面坡的草屋顶,状 如蘑菇。因而被称为蘑菇房。 • 至于德钦一带的藏族地区,虽然与滇中干热气候有所 不同,属于冷型气候,但降雨且少,因而.也发展了 同样的平顶式建筑,其厚实墙体的隔冷保暖性能与彝 族土掌的原理其实是相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