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汇率(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升高和跌落的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3)汇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国居民外出旅游购物、求学,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吸引物资,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留学,不利于收回外债2、影响价格的因素(11——14页)(1)供求影响价格: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降低。
(2)价值(成本、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即对消费者、对需求)(第15页)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他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他的需求增加。
②对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减少,对其互补品需求增加。
(2)第16页(对生产即对企业、对供给)调节产量——价格影响供求;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和需求量的成反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
供给曲线:表达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即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正向变化(价格和供给量同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供给为因变量。
生活必需品(图一)、高档耐用品(图二)的需求曲线请自绘曲线平移的情况:4、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如何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第17页)(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整理高一学生在学习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时,要做好相关笔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二)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三)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看了<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整理>的人还看了:1.高一政治必修1笔记整理2.高中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3.高中政治必修一笔记整理4.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5.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6.高一政治必修1笔记7.高中政治必修1复习笔记。
【高中政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ppt精品课件
结论:把”有形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和”无形的手”(市场的调节作用)有机 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 发展
1.宏观调控的原因
[2009 广东 A 卷政治 27] 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 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 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A.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B.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C.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D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 物袋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 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为0.02毫米的塑料购物 袋,在所有超市、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通知指出:在所有超市、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 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是国家在运用 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道德手段
(1)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产品市场调节不到,如国防、 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 对其进行调节,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 ②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 弱点和缺陷 Ⅰ自发性 ——源于市场主体所具有的逐利性 Ⅱ盲目性——源于市场主体特别是生产者掌握信息的残缺性 Ⅲ滞后性——源于从得到信息、做出决策到形成产品进入市 场存在“时间差”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B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3.宏观调控的手段
[2009安徽文综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 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 年我国政府 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运行的是( )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新人教版
《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框题在本节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框。
这一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中是承上启下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市场这一手段的重要补充,这框内容是前一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延伸、补充。
说它“启后”这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优越性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这一框是整个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本框题在本节整个经济常识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前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成经济常识体系的核心知识,是整个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确定其为教学重点的依据是1、必要性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必要性的学习可以从中理解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它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理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因为这一块内容根据十六大报告做了调整,值得注意,但这块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些抽象。
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区分。
其依据是因为高一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经验知识较难区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很可能把国家的宏观调控都理解为国家的行政命令。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能区分三种手段。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用本课理论分析说明生活中相关的经济现象。
培养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品质。
方法与过程目标: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
教材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即讲了三个问题: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概念及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讲职业道德等;(2)通过“手段”的学习渗透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3)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必修1课本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高中学生深入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1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一)1.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行业和领域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两大类;财政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计划手段:—— 经济平衡,结构优化
政府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 生产力,通过计划手段来创造条件, 突破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 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 “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 重大项目
财政政策:—— 实现总供求平衡
减少财 政收入 总供求 平衡 增加财 政支出 减少财 政支出 增加财 政收入
供大 于求
供小 于求
货币政策:—— 总供求平衡
银行利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 要、最直接的因素 降低 利率 增加货 币流通 量 提高 利率 减少货 币流通 量
供大 于求
总供求 平衡
供小于 求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 联动操作,优势互补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宏观调控要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的曲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第一、促进经济的增长 比例协调
经济总量
人均收入
结构优化
效率提升
生活质量
第二、增加就业
收入 增长 内需 扩大
就业 增加
经济 繁荣
第三、稳定物价
防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见P77)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在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宏
观调控的目标是通过影响整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结构,以达到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在宏观调控中,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
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价格稳定目标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持价格稳定。
就业目标
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价值,实
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
济结构。
投资政策
通过引导和控制各种投资,调节投资结构和规模,引导社会资源向特定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发展。
区域政策
采取发展不均衡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节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准确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把握能力,同时还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以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也是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5、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其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人才与创造的尊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整理
三一文库()/高一〔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整理〕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高一政治必修1学习笔记(二)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
高一宏观调控知识点
高一宏观调控知识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管理和调整,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等目标。
在高一阶段的经济学学习中,宏观调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合理水平、控制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
其中,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合理水平是指经济增长不宜过快或过慢,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控制物价稳定是指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保持物价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稳定;促进就业是指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增长过慢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来控制过热的经济;当经济增长过慢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
国家可以通过升值或贬值本国货币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竞争力,以调节经济的对外收支状况。
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支持和引导一些特定的产业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投资和扶持,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宏观调控的难点与挑战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经济运行变化的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效果不易预测和控制。
其次,宏观调控需要权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平衡。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的影响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四、宏观调控的意义和作用宏观调控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2 同步讲义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探究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目标 1.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一、市场机制有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市场角度: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
2.政府角度: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微观主体有活力1.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
2.企业外部: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三、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议题1: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情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9课第2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任 务
核 心 素 养
1.描述与分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解析与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结合、为什么要进展宏观调控。
3.预测与选择:如何进展宏观调控。
4.辨析与评价:科学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安康开展。
1.政治认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高度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确立的目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2)联系: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如下列图:
2.比拟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含
义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方案,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机构通过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要用“看不见的手〞
B [此题考察财政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达了财政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表达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①③正确。②④观点表述错误,排除。]
科学的宏观调控
[创设情景]
202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实体经济之“木〞,需要流动性之“水〞浇灌,但浇灌不是漫灌,更要有通畅渠道确保“水〞流向实体经济。
2.2021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立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
①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②说明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实行宏观调控 ③表达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④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需要市场调节
高一政治二、国家的宏观调控.doc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能根据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说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并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其手段。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对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领会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手段的学习,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自觉规范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本框难点: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宏观调控手段【网络提纲】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3)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3.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要点阐释】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具有优越性,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是因为:(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消防、助人为乐等;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如枪支、毒品、不健康书刊等。
所以,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也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明显。
所以,必须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1)
rczhlj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知记: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 理解: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 运用: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入世”后政府如何做。 • 2。能力目标 • 通过学习教材使学生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体会怎样认
识经济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网站流量 ip流量 cpc广告 cpm广告 网站广告位 ;
宗室与士族的势力在文帝长期的妥协和宽纵下 只在于权位之高 刘裕自建康出发 但也为其死后十几年间刘宋宗室激烈内斗埋下隐患 东 西太仓 儒学 萧赜 又同时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 宋少帝 宋文帝相继即位 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 政治编辑 三月初 三 功劳则最小 但由于年代久远 这一杰出成就领先了欧洲1000年之久 刘裕这次土断 北魏趁机攻下刘宋在河南的北部三镇(洛阳 虎牢 滑台)和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刘裕后从军 萧顺之内心惭愧恐惧 公元474年 “凡所营造 起用卜天生 鲍照 宗越 吴喜等寒门;但南梁的统治者并 非淡出历史舞台 封他为衡阳王 萧衍于襄阳举兵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 置太子 成为中央军与荆州 北徐州方镇的主力来源 于是王融“戎服绛衫 引狼入室的萧绎被杀 战马千余匹 刘宋“元嘉之治”因此衰落 也想趁梁国破败 隋朝共得到30个州 西魏占领汉中巴蜀 有助于梁收复失地 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 这就是由于自东晋以来官分清浊 加九锡;刘裕代晋 侯景之乱 隋灭南陈 7 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 在佛教宗派中 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 两军在长江上对峙 以致军功户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详解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详解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3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第二章政治生活2.1 公民与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政治监督2.2 国家与国家制度- 国家的本质和基本构成要素-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结构形式: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2.3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三章经济生活3.1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3.2 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和进步-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3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第四章文化生活4.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4.2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五章生活与哲学5.1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的起源和功能-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功能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哲学与时代精神-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5.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5.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成果。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精)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我国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
①制定减税和发放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促进汽车生产发展。
②制定经济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开发。
《宏观调控》教案
【一】、课题:宏观调控
本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在题型上,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背景材料主要是国家或地方的重大方针政策;在考查方式上,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全面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理解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应用方法,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的理解。
五、作业:
1、请你为国家发展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2、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至少三条合理化建议。
六、板书设计
宏观调控
上述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那些手段?
第一、第五属于法律手段;第二、第三属于经济手段;第四属于行政手段。
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既有法律手段成分也有行政手段成分,更多的是法律手段成分。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2009年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第二、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 ;第三、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们节约用水。
四、小结
国家对消费的引导,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对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对投资方向的引导及出口产品预警,都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内容小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学问点内容小结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开展到必需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一学问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政治必修一学问点1、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气,全面建立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旺盛、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加开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开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允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立,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
④加快开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立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爱惜生态环境的产业构造、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开展观的内涵科学开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科学开展观,第要义是开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开展。
全面开展——要遵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动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促进现代化建立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根底相协调。
协调开展——统筹城乡开展、区域开展、经济社会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心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开展——坚持生产开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经济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开展,实现又好又快开展的主要措施深化执行科学开展观,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知识扩展】(1)正确理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优点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联系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3)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①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②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④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④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600
10000 18000
请结合材料以及中央4万亿投资项目的安排分析国家宏 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再现: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总供给 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减少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则 可以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 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增加投资需求 增加消费需 求
供
求
2008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 政策走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议一议:分别从经
济、政治、哲学的 角度分析评价我国 的宏观调控手段的 运用。
外媒看中国 ·美刊:中国将危机变机遇 成为战胜金融危 机大赢家 | 10-20 10:32 ·日本专家国分良成:"中国一直朝着富强 目标迈进" | 10-19 14:12 ·外媒:中国经济数据强劲带给世界信心 | 10-19 13:54 ·美报:从...
4、有助于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 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
国家规划、计划手段的体现 天津滨海新区 海西经济区
中国未来经济 第三增长极
辐 射 “ 大 东 南”
武汉城市圈
中部崛起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 良好基础
• • • • • • • 我国规划中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估算超8000亿 辽宁省09年计划安排港口建设项目46个 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总投资93亿元 株洲市今年投资163亿元建5条高速公路 江苏省将投650亿元新建6条铁路 贵州今年开建11条高速公路 河南公路建设计划投资245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近两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学会分析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的不同使用,学会结合经济背景正确分析我国宏观调控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有效运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检索近两年来我国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结合不同阶段的经济态势理解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在讨论、交流、比较、探究的过程中分析经济现象,领会宏观调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理解和认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意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二、教学重难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三、课前准备:师生共同上网检索和整理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和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资料以及所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措施并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资料一: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中央推出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
资料二: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