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今天我国经济重心在南方地区。
但是,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2)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变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变现。
2、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3、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而且宋代历史离学生较遥远,所以在选取史料时应以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直观的史料为主,先让学生感性认识宋朝,再引入较为简短的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我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难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学生收藏的微型版《清明上河图》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此图是谁画的?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繁荣的景象?学生:北宋张择端,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汴京)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画卷,去感受繁荣的宋代经济。
出示本课标题以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时空穿越,现场连线张择端,听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扮演张择端,读出电话连线内容。
第一次连线:我把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为汴京郊野的春光:展开画卷,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不远处有几块犁好的土地,田边骑着牛的两位农民正在商量着今年种什么庄稼合适……(出示《清明上河图》相关内容)过渡:宋代的农夫会在地里种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一板块:农业的发展一、农业新发展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汴京的郊外会种植哪些农作物呢?生:学生猜测可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并通过地图册21页的《宋代经济发展图》来验证猜想。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
5.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实物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如政治稳定、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
2.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如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具的改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2.强调宋代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避免空泛论述。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4.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史料分析,学生思考、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体会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富有好奇心,乐于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等方式,着眼于以兴趣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要适当地采取文字资料、表格等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四、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图示法、小组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南海一号》视频。
导入语:“南海一号”是南宋时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古沉船。
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考古学家在这艘古船上发现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瓷器、金器、铜钱等。
这艘古沉船上发现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其实也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宋代的经济非常的繁荣。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思路:“南海一号”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关于它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发掘。
震撼的视频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授课与活动】(一)盛世繁荣百业兴——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创设情境:姓名王世杰祖籍北方居住的苏州家庭成员爷爷、父亲、母亲王世杰:大家好,我叫王世杰。
我出生在宋朝北方的一个家庭。
由于北方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我跟随爷爷、父亲、母亲背井离乡来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开始新的生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后续学习宋代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但他们对宋代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宋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繁荣。
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宋代经济的繁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繁荣。
提问:“你们认为宋代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繁荣?”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史料分析,学生思考、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体会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富有好奇心,乐于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等方式,着眼于以兴趣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要适当地采取文字资料、表格等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四、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图示法、小组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南海一号》视频。
导入语:“南海一号”是南宋时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古沉船。
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考古学家在这艘古船上发现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瓷器、金器、铜钱等。
这艘古沉船上发现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其实也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宋代的经济非常的繁荣。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思路:“南海一号”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关于它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发掘。
震撼的视频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授课与活动】(一)盛世繁荣百业兴——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我跟随爷爷、父亲、母亲背井离乡来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开始新的生活。
现在我们居住在苏州。
我的爷爷原来是个农民,他种植水稻技术特别好,现在是一个庄园主人。
下面首先第一站我带领大家来到爷爷的庄园。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进一步扩展,对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宋代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宋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有所认识。
但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文献等史料。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让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2.宋代手工业发展
接着,我讲授宋代手工业的发展,重点介绍陶瓷、纺织、造船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特点。通过展示宋代瓷器和丝绸等手工艺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一段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视频中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宋代经济发展的概貌。随后,提出问题:“宋代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宋代农业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化发展
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本案例将反思与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板书课题。
二、授课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农业的发展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
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2、自然条件优越。
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农业发展的概况。
学生:A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
了解宋瓷在宿松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
通过参观我县博物馆,了解古老的松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宿松的情感,树立为宿松服务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教学难点:本节课篇幅长,知识点多,分析的地方也多,因此大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时间的关系处理是教学中的三、教学方法学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小文章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主持“开心小词典”节目,投影谜语三则,列举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提问农业发展的原因。
在南迁的人民中,出现了许多的技术精湛的工匠,使得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2.投影手工业的成就。
重点说明宋代是瓷器史的光辉时代。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使剩余产品增多,一部分流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贸易,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南方商业的发展:投影《清明上河图》“都市街景”部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为它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
教师简述两宋都市比唐时的进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影《宋朝海外贸易路线图》。
提问: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有哪些?中国的商船到达了哪些地区?为什么宋朝的海外贸易会如此发达?学生小组讨论组织答案。
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宗贸易的出现,铜钱铁钱无法应付,纸币应运而生。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叫什么4.投影《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分析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明确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宋代经济的细节和发展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经济方面的内容可能感到较为枯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具体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如:“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案例来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报告,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繁荣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历史史料和相关学术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介绍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特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兴盛教学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卡、一兜硬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常和父母要零花钱是喜欢要纸币还是硬币啊?(生答)那你为什么喜欢使用这种货币啊?(生答)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知道这些纸币的名称?(生答)你们知道我国在什么时候出现纸币交子的吗?(生答)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以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新课(一、)自主学习师: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完成你手中的学习卡,在完成学习卡的过程中想一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生:结合学习卡学习。
师:检查学习效果,由学生操作白板展示台展示学习卡的内容(二、)详解课文师:同学们的学习效果非常好,通过我们的自主学习,我们知道这一课是从哪几方面来讲宋代经济发展的?生:回答师:(板书)好,我们先看看农业的发展(播放幻灯片)想一想,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生:1、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自然条件变化,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师:结合自然条件变化,(找同学读相关史实)说明:由于北方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较严重,而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受到破坏小,自然环境保护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那我们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生: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反之,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变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变现。
2、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3、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而且宋代历史离学生较遥远,所以在选取史料时应以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直观的史料为主,先让学生感性认识宋朝,再引入较为简短的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我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难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学生收藏的微型版《清明上河图》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此图是谁画的?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繁荣的景象?学生:北宋张择端,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汴京)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画卷,去感受繁荣的宋代经济。
出示本课标题以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时空穿越,现场连线张择端,听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扮演张择端,读出电话连线内容。
第一次连线:我把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为汴京郊野的春光:展开画卷,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不远处有几块犁好的土地,田边骑着牛的两位农民正在商量着今年种什么庄稼合适……(出示《清明上河图》相关内容)过渡:宋代的农夫会在地里种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一板块:农业的发展一、农业新发展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汴京的郊外会种植哪些农作物呢?生:学生猜测可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并通过地图册21页的《宋代经济发展图》来验证猜想。
1、水稻的种植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宋代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区。
生:……(老师引导得出水稻主要产区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师:出示宋代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指出“常”指的是常州而非常熟。
出示史料:真宗深念稼穑[jià sè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zhǒng]。
占城(越南中南部)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北宋《湘山野录》师:占城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使得它的产量这么高呢?生:(依据材料回答)耐旱,得出此优点可以让水稻的种植范围由南向北推进就,从而扩大了种植范围。
师:除了耐旱,占城稻还有什么优势?生:(依据课本内容回答)成熟早师:出示史料:徐徐云开见杲[gǎo]日,晚禾吹花早禾实。
但令有米送官仓,豆饭藜羹甘似蜜。
——南宋·陆游《望霁》引导分析诗歌内容,得出利用占城稻成熟早的特点,复种技术得到推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也随之提高的结论。
2、茶叶和棉花的种植出示史料:“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矣。
” ---北宋王安石“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
采其花为布,号吉贝。
”----北宋《文昌杂录》引导学生结合《宋代经济发展图》找出宋代茶叶和棉花的种植区域。
提问:通过我们刚刚对地图的研读,水稻、茶叶、棉花这些农作物有没有可能在汴京种植?生:没有可能师:虽然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不在汴京,但是他们却是汴京人民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到汴京的呢?生:水运师:宋代的水运十分发达,(出示《宋史》《清明上河图》部分截图)这一特点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没有体现呢?让我们再次连线张择端。
第二次连线:中段为繁忙的汴河码头,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过渡:除了农产品,商船里还装有不少手工商品,那么宋代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呢?出示第二板块标题:手工业的兴盛二、手工高技艺1、纺织业师:出示史料“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引导学生判断材料所指之物是丝织品,随之出示馆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南宋丝袍,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南宋棉被,以及中国四大名锦的图片,感受宋代纺织业的发达。
过渡:除了纺织业,宋代的手工业还有一大成就,那就是制瓷业的发展。
2、制瓷业师:(出示五大名窑图片)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品种众多,五大名窑生产的瓷器被当时人们所喜爱,而保存至现代的宋代瓷器更是受到了收藏家们的追捧。
(出示拍卖的瓷器)这是去年春天在纽约的拍卖行拍出的一件宋代定窑瓷器,大家可以猜猜最终的竞拍价是多少?过渡:说到瓷器,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江西景德镇。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景德镇的瓷器,这些粉彩瓷、青花瓷等技艺并不是在宋代产生的,多出现在元明清时期,而景德镇随着发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瓷都。
过渡:既然汴河里的商船里装了这么多货物,对船的质量就会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宋代的造船技术怎么样呢?3、造船业播放宋代造船技术的相关视频,了解宋代时期的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大发展,那么《清明上河图》有没有反应宋代商业贸易的情况呢?我们再次连线一下张择端。
第三次连线:商业贸易正是这幅画的重点所在,该画后段为热闹的市区街道,街道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汴京城的繁华近在眼前。
三、商业大繁荣1、商业都市的发展师:出示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的平面图,比较两座城市的商业区的特点生:长安城商业区和居住区界限分明,称之为市坊制;而宋汴京城的商业区范围比较大。
师:放大《清明上图图》中晾衣服的画面,应到学生分析得出,宋代街市制取代了唐代的市坊制。
对比两则史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得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出示史料:“(南宋临安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特别是珠子街的买卖“动以万数”。
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满盈。
”结合宋代《货郎图》,分析史料和图片,得出: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过渡: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香料铺,通过提问香料的原产地,过渡到海外贸易商上来。
2、海外贸易的发展出示《宋代海外贸易图》,指导阅读图例,了解市舶司的设置,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宋代海外贸易的情况3、纸币的出现过渡:商业繁荣之后,会不会给人民生活到来不便利的地方?出示史料:“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五六十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交,即难以携持。
”分析得出金属货币的交易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出示:“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和“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指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课堂活动一:在四块电子屏上出示《宋代经济发展地图》,将学生分为四组,请每组派代表在地图上圈出宋代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区域。
通过点评学生的圈画,得出宋代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
课堂活动二:议一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材料四:宋代南北方人口的比例。
课堂活动三:想一想: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中期以后,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课堂小结:(一起来板书)要求给出关键词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属于农业史,学生对该内容兴趣较弱,自学中的问题设计难度稍大,再加上教师启发、引导不够,致使学生在自学检测时回答情况不好。
自学效果明显不好。
改进措施:1.学生自学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讳疾忌医”,因为怕超出教师讲的时间限制而不讲。
不讲的结果就是学生对重点问题不够重视,也理解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题的设计不要太难,检测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什么就测试什么,可以变换测试的形式。
能够训练学生回答变式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