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九课宋
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变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
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变现。
2、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3、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而且宋代历史离学生较遥远,所以在选取史料时应以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直观的史料为主,先让学生感性认识宋朝,再引入较为简短的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我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学生收藏的微型版《清明上河图》
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此图是谁画的?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繁荣的景象?
学生:北宋张择端,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汴京)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画卷,去感受繁荣的宋代经济。
出示本课标题以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时空穿越,现场连线张择端,听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扮演张择端,读出电话连线内容。
第一次连线:我把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汴京郊野的春光:展开画卷,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
那里,不远处有几块犁好的土地,田边骑着牛的两位农民正在商量着今年种什么庄稼合适……(出示《清明上河图》相关内容)
过渡:宋代的农夫会在地里种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一板块: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新发展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汴京的郊外会种植哪些农作物呢?
生:学生猜测可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并通过地图册21页的《宋代经济发展图》来验证猜想。
1、水稻的种植
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宋代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区。
生:……(老师引导得出水稻主要产区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师:出示宋代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指出“常”指的是常州而非常熟。
出示史料:真宗深念稼穑[jià sè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zhǒng]。占城(越南中南部)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北宋《湘山野录》
师:占城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使得它的产量这么高呢?
生:(依据材料回答)耐旱,得出此优点可以让水稻的种植范围由南向北推进就,从而扩大了种植范围。
师:除了耐旱,占城稻还有什么优势?
生:(依据课本内容回答)成熟早
师:出示史料:徐徐云开见杲[gǎo]日,晚禾吹花早禾实。但令有米送官仓,豆饭藜羹甘似蜜。——南宋·陆游《望霁》
引导分析诗歌内容,得出利用占城稻成熟早的特点,复种技术得到推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也随之提高的结论。
2、茶叶和棉花的种植
出示史料:“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矣。” ---北宋王安石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北宋《文昌杂录》
引导学生结合《宋代经济发展图》找出宋代茶叶和棉花的种植区域。
提问:通过我们刚刚对地图的研读,水稻、茶叶、棉花这些农作物有没有可能在汴京种植?生:没有可能
师:虽然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不在汴京,但是他们却是汴京人民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到汴京的呢?
生:水运
师:宋代的水运十分发达,(出示《宋史》《清明上河图》部分截图)这一特点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没有体现呢?让我们再次连线张择端。
第二次连线:中段为繁忙的汴河码头,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过渡:除了农产品,商船里还装有不少手工商品,那么宋代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呢?出示第二板块标题:手工业的兴盛
二、手工高技艺
1、纺织业
师:出示史料“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陆游《老学庵笔记》
引导学生判断材料所指之物是丝织品,随之出示馆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南宋丝袍,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南宋棉被,以及中国四大名锦的图片,感受宋代纺织业的发达。
过渡:除了纺织业,宋代的手工业还有一大成就,那就是制瓷业的发展。
2、制瓷业
师:(出示五大名窑图片)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品种众多,五大名窑生产的瓷器被当时人们所喜爱,而保存至现代的宋代瓷器更是受到了收藏家们的追捧。
(出示拍卖的瓷器)这是去年春天在纽约的拍卖行拍出的一件宋代定窑瓷器,大家可以猜猜最终的竞拍价是多少?
过渡:说到瓷器,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江西景德镇。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景德镇的瓷器,这些粉彩瓷、青花瓷等技艺并不是在宋代产生的,多出现在元明清时期,而景德镇随着发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瓷都。
过渡:既然汴河里的商船里装了这么多货物,对船的质量就会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宋代的造船技术怎么样呢?
3、造船业
播放宋代造船技术的相关视频,了解宋代时期的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大发展,那么《清明上河图》有没有反应宋代商业贸易的情况呢?我们再次连线一下张择端。
第三次连线:商业贸易正是这幅画的重点所在,该画后段为热闹的市区街道,街道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汴京城的繁华近在眼前。
三、商业大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师:出示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的平面图,比较两座城市的商业区的特点
生:长安城商业区和居住区界限分明,称之为市坊制;而宋汴京城的商业区范围比较大。师:放大《清明上图图》中晾衣服的画面,应到学生分析得出,宋代街市制取代了唐代的市坊制。
对比两则史料: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东京梦华录》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得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出示史料:“(南宋临安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特别是珠子街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满盈。”结合宋代《货郎图》,分析史料和图片,得出: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过渡: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香料铺,通过提问香料的原产地,过渡到海外贸易商上来。
2、海外贸易的发展
出示《宋代海外贸易图》,指导阅读图例,了解市舶司的设置,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宋代海外贸易的情况
3、纸币的出现
过渡:商业繁荣之后,会不会给人民生活到来不便利的地方?
出示史料:“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五六十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交,即难以携持。”分析得出金属货币的交易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出示:“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和“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指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课堂活动一:
在四块电子屏上出示《宋代经济发展地图》,将学生分为四组,请每组派代表在地图上圈出宋代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区域。通过点评学生的圈画,得出宋代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课堂活动二:
议一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