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_总复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材料及其利用
(10-15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5课时)
一、金属材料
(1)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但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2)如何考虑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金属制成合金后,由于组成的改变,使得合金性能也随之发生改变。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我们常见的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为下表: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的表面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的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的反应,以及类似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盐溶液的反应)等都属于置换反应。
铁跟酸(盐酸、稀硫酸)及某些化合物溶液(如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其化合价由0→+2,而不是0→+3,即生成低价铁的化合物而不是高价铁的化合物。
归纳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以下三类: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和去伪存真的分析,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采用“五元素一句”的方法记忆,即“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与不同物质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要点
(1)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
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反应原理及主要设备见下表。
(3)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在实际生产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料或产量时,对于含杂质的物质(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设计证明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锈蚀的实验,首先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铁制品生锈的条件进行假设。
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
容易生锈,说明铁制品生锈可能与空气(氧气)和水都有关。
再控制条件,设计以下三个对比实验进行证明:
①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铁钉不易生锈;
②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铁钉与水接触也不易生锈;
③铁钉只有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既有水,又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和氧气。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 H2O)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依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思路是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铁制品隔绝空气和水。
具体措施有:在铁的表面涂油、刷漆、镀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5)金属资源的保护
金属资源有限。
废旧金属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第九单元溶液
(10-15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6课时)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特征:均一、稳定."均一"是指溶液各处性质一样,浓度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层,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2)溶质和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和溶剂的区别:
①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少的叫溶质,量多的叫溶剂.如果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未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3)溶液的应用:
①物质在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可用于加快反应.
②动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在溶液中进行.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才有意义.改变条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
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三、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素:
“一定温度”--条件
“100g溶剂”--标准
“饱和状态”--状态
“溶解的质量(溶质)”--单位(g)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图.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和氯化铵.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6)气体溶解度
定义: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四、过滤和结晶
(1)过滤
①适用范围: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
②过滤装置(如图)
③过滤操作注意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上.
"三靠":盛过滤液体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管口下端要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的内壁上.
(2)结晶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在溶液中,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及适用范围: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3)粗盐提纯的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转移
五、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1)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能算溶质.
(2)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相反,则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小,溶液越稀.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比较:
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步骤:
(1)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a%
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称量:固体一般用天平称量,液体一般用量筒量取.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七、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2)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的有关换算.
计算依据:
(3)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计算依据:饱和溶液中
a%=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4)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有关计算.
计算依据: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如有A克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稀释(浓缩)成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
则Ag×a%=Bg×b%.
(5)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计算依据: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
例如:Ag a%的溶液与Bg b%的溶液混合,得到Cg c%的溶液,则:
Ag+Bg=Cg
Ag×a%+Bg×b%=Cg×c%
第十单元酸和碱
(10-15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6课时)
一、常见的酸和碱知识要点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像常见的石蕊、酚酞这类物质。
(2)酸的通性(酸溶液的相似性)
①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又称离解或电离)出H+(阳离子)和酸根离子(阴离子),即不同的
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溶液有一些相似性——通性。
②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
酸的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就是只有可溶性的酸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其实质是
H+使指示剂变色。
③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如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但是浓硫酸和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复杂,初中化学不讨论;单质铁跟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盐为亚铁盐,例如:
Fe+2HCl(稀)==FeCl2+H2↑
④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反应,生成水和盐。
如: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如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在盐酸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的锈没有了,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这是由于盐酸跟铁锈起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的缘故。
如果铁钉放在盐酸里久了,表面的铁锈被盐酸溶解后,盐酸又可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可看到有气泡产生。
(3)常见的几种酶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①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但工业品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黄色(主要由Fe3+引起)。
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为盐酸小液滴,许多盐酸小液滴散布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白雾(雾是液滴分散悬浮在气体中的现象)。
②浓硫酸和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由含氢、氧、碳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硫酸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此外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硫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耐温度变化的容器的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如果将水倒进派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
因为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导致溶液变稀,所以浓硫酸一法要密封保存。
利用这一性质,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4)碱的通性
①碱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与OH-,即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所以碱有一些相似性——通性。
②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
与酸一样,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是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
③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例如:
足量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于水)和水。
(5)常见的碱的特性及用途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这一性质,可使用固体氢氧化钠作干燥剂。
③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而制得,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石灰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作用。
如:
①改良土壤。
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②处理废水。
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等。
③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
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等药物来医治胃酸过多的病人;再如,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刺了(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以减轻痛痒。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比较
①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除生成水外,还有一类物质生成,那就是盐。
盐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又一类化合物,如NaCl、CaCl2、Na2CO3、NaHCO3、
Cu2(OH)2CO3等。
②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水溶液比较
酸、碱、盐三类物质都是化合物,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应该相等;但是每个阳离子与每个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①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盐酸、硫酸等酸类物质的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的溶液显碱性,而像食盐、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我们将这样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
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比如,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为何不叫酸雨呢?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呢?这就需要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即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
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常使用pH试纸来测定。
②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a.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
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
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c.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能否加水?),要使碱性溶
液的pH 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能否加水?)。
综述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3)酸+碱→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
2 ΔCuO +H
2
O
2Fe(OH)
3 ΔFe
2
O
3
+3H
2
O
↓ BaSO
4
↓ Cu(OH)
2
↓ F e(OH)
3
↓ Mg(OH)
2
↓ BaCO
3
↓
CaCO
3
↓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 14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
2
)
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15-20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6课时)
一、常见的盐
(1)几种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及主要用途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主要用途。
(2)粗盐提纯
这里的粗盐,指的是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而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等)和不溶性杂质(泥砂等)。
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来制取精盐。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组成里含有-2
CO(或HCO3-)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3
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2
CO离子(或HCO3-)。
例如:
3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室里利用此反应,常用易得、廉价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得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见书后附录Ⅰ),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反应。
(4)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只有当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才能发生。
可见记住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查阅书后的附录Ⅰ。
从附录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一般来说,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在水中都是可溶的;氯化物中除氯
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外,多数是可溶的;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多数是可溶的;碳酸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可溶,碳酸镁微溶外,其余都难溶。
常见的碱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氨水易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都难溶。
可以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归纳如下表:
要注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
二化学肥料知识要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我们可以将书上介绍的各种化肥及其作用归纳成下表:
(2)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因此,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尽量少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走可待续发展的道路。
(3)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通过探究和比较各种氮肥、磷肥、钾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的方法:
(1)看外观。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2)加水。
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灼烧。
氮肥可燃烧或熔化起泡或冒烟;钾肥不燃烧,在灼烧时可跳动或有爆裂声。
(4)加熟石灰。
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第十二单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知识要点
(2-5分,选择题,填空题)
(3课时)
一、重要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切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都离不开蛋白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经水解最终生成各种氨基酸,所以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
氨基酸不仅可以被氧化,放出供人体活动的热量,同时还会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此外,调节生理机能的某些激素也是蛋白质,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成分也是蛋白质,皮肤、毛发等也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基础物质之一,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扮演着各种角色。
①蛋白质的功能
A.血红蛋白——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
生命离不开氧气,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是人类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中的载体。
但是空气中的污染物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却特别强,是氧气的200倍。
当CO浓度较大时,因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功能,会使人因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煤等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抽烟时吐出的烟气中也含有CO。
“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人们灭掉手中的烟蒂,科学地利用能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B.酶(一类重要的、特殊的蛋白质)——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
在我们人体内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速率大,反应十分完全,且易于灵活控制,能够按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
这一切都要依靠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来完成。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a.条件温和,不需加热;b.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酶催化
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普通催化剂高107~1013倍。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如同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