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

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對一些尚待解決的有科學價值的命題或矛盾的承認以及積極解決這些問題的自覺。哲學意義上的問題意識最早產生於古希臘時期,經過近代哲學家和現代哲學家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哲學問題意識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種面向本體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種面向現實生活世界的思。

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問題意識的自覺,也就體現了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感。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創新。因此它是學術創新和理論創新的突破口,也是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一般來說,顯而易見的問題毋需發現,難以發現的是蘊含在習以為常現象背后的問題。所以,發現表現為意識到某種現象的隱蔽未解之處,意識到尋常現象中的非常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創新的起點和開端。正如心理學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所示,大凡在科學上能獨樹一幟的重大發明與創新,與其說是問題解決者的功勞,毋寧說是問題發現者的原始功績。就像每天有無數燒開水的人都可見到水開時壺蓋會跳,但此前卻沒有一人能像瓦特那樣專注地提問“壺蓋為什麼會跳?”正是瓦特發現了這個問題並由此發明了蒸汽機,直接推動了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這就非常有力地証明了一個簡單卻是十分重要的命題:一切創新都始於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又源於強烈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也是學科發展的生長點。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就在於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人們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就是要從人文社會科學中找到被社會發展問題困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等都會出現新的情況、新的問題,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理論家們根據新的情況和新的實踐經驗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總結。

那麼,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問題意識從哪裡來呢?

第一,來自於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來自於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自覺性。如果沒有對祖國強烈的自豪感,沒有對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責任感,沒有對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關注,就不會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不會追求卓越,與時俱進。在中國歷史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三次歷史性飛躍,使我們黨解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從而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當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迫切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給予應答。

第二,來自於對客觀世界的深刻認識與把握,來自於深入的調查研究與理性思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認識事物規律、把握時代脈搏的過程。實踐証明,人文社會科學要獲得發展,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就必須始終關注社會生活,在不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創新。

第三,來自於對真理的孜孜追求,來自於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人文社會科學要進行創新,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善於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結合起來,遵循正確的途徑來進行。1971年,R·M·托馬斯和D·L·布魯巴克提出了發現、提煉、解決問題的“六要”步驟,即:一要明確有待調研的核心問題﹔二要把問題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三要收集並綜合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四要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闡明信息資料﹔五要陳述結論﹔六要對解決問題過程的成就進行評論。這為我們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有益啟示。

第四,來自於強烈的“文化自覺”,來自於開放的心態和廣闊的視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方面要有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另一方面,要具有國際視野,它可以幫助我們從更高的高度、更廣的視野和更新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研究。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必須要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和世界保持接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謀求發展。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是指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

就是社会科学理论上的创新,

对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的本

质和规律作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研究过程要有问题意识,以实践为基础,要善于运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

注意

问题方向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非常复杂,

也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就社会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并结合比较自然科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社会科学的认识

与社会科学相对应的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好比车之两轮、

鸟之

两翼,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

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

社会科学则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

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力求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

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它既是科学,

就必须

讲理,

像自然科学那样是一个各知识原理之间具有内在的、

有机的、

必然的联系

的整体,

各知识原理之间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严丝密合。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又是

不同的,

其对象是有目的性,

有能动性的人的活动的结果。

但由于人在社会中并

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社会历史是由各种动机不同的人的合力造成的,

这决

定了它再复杂,

与自然科学也有相同之处,

除了刚刚讲到的它要是真正的科学就

必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外,

还在于它的对象也是客观的,

不依认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马克思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这也是社会科学所以能出现,变成科学的前提。

二、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本质

社会科学研究,就是社会科学理论上的创新,这里的创新是要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作

出自己的新发现,新理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对已有人类社会知识的怀疑、否定、

否定之否定,

最后达到超越。

它不是对现成知识的拼凑,

重复已知的东西。

它也不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描述,

不是要你讲事情是怎样的,

而是要你回答为什

么是这样的,

要揭示人类社会运动的内在本质与规律。

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求异思

维,要善于鸡蛋里头挑骨头,要有“问题意识”

。正如依拉斯谟所说,使我们得

救的道路是怀疑而不是信仰。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

理需要的是探索,

也值得人不顾一切地去探究,

直至为探索它献出自己的宝贵生

命。它唯独不需要人捍卫,因为它不怕怀疑。因为越是怀疑,就越能使怀疑者对

它的深信不疑,

并促使其自身的丰富与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从大的方面讲,

主要

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前人从未研究过的,你通过研究,有了自己的发现,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从总体上看,这属于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社会科学往往会因

此产生出一个新的分支或学科。

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

但错了。

通过研究发现并

纠正了前人的错误,

提出了真正科学的看法。

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研究,

发现

以往人们把社会发展的动力归结为某种神秘的精神或天才人物的作用,

认为社会

运动是无规律可循的等等是不对的,

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有规律的,

创立

了唯物史观,

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三是前人研究过,

也是

正确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现了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把前人的认识

深化了。

社会科学研究不在量多,而在于在科学前进的梯度上增添了什么,提升的幅度有多大。没有新意,拼拼凑凑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甚至还有负作用。

一般说来,研究成果越抽象,越具普遍性,对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具普适性,因此其人道主义色彩也就愈强,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就愈大。

如马克思主义创立

唯物辩证法。

因此,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也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主要不在于引进一些连自己也没有弄懂的新名词、新概念,如能在司空见惯,

“人人皆知”的问题上,

通过研究能提出自己一点真知灼见就很了不起。

如哥白尼,

人人都以为地球是中

心,

太阳围绕地球在转,

他对此怀疑通过研究提出太阳是中心,

地球是在围绕太

阳转,同时在自转,造成了天文学的革命。

三、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

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

人类文

明得以进步,

来源于问题意识。

其实,

我们每个人很小的时候便会有各种各样的

疑惑和问题,如:鸟儿为什么会飞?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为什么会有彩

虹?

......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问题意识,只不过这是我们因为认知不够才

会产生的,

而当我们长大了学习了科学知识,

我们便能够理解这一系列疑惑。

从人类大方面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

现在人类的认知能力到极限了吗?答案

是否定的,

我们都知道宇宙之大无奇不有,

还有好多问题是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

还不够,还没能发现而已。因此,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推动的源动力

便是“问题意识”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存在很多非理性的、

非批判性的、

未加思考过

的、

似是而非的东西。

比如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象,

西方学者提出了好多悖论,

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克鲁克曼悖论等等,实际上西方学者只是按

照西方的逻辑将中国现象抽象化。再比如,很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提法值得推敲,

认为中国就是在走资本主义,

其实不然,

我们是应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一具体实践过程得出的结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我们按照客观世

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开创性的。

牛顿看到苹果落在地上,

不是拣起来把它吃掉,

而是提出一个人们未曾想过

的问题

:

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他提出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创建了万有引

力定律和经典力学,

并创建了新的物理学学科。

著名的爱因斯坦通过提出并解决:

时间是与运动无关的绝对参照系吗?这一问题,

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并导致新

的科学理论

(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的建立。

社会科学的研究同样也是如此。

当年马克思通过观察资本主义,

提出了:

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著名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

他在大英博物

馆工作数十年之久,

终于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

系。在我们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

对真理标准问题的

大讨论,

推动了我国哲学研究工作的大发展,

对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的认识和研究,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科学地提出并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

科学地提出并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这一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

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由此可见,

提出问题则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

(

包括提出和解决问题

,

主要指提出问题

)

为中心。

四、小结

人们对自然、

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

地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中提出的新问题做出回答。马克思曾指出

,

个时代来说

,

“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

,

而是问题”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

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

不能提出

和解决问题

,

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历史证明

,哲学社会科学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始终关注社会生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的过程。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实际上,以问题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也是被人类发展史所印证的一条规律。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一、基本情况 针对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对待工作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混日子,当“太平官”、“逍遥官”的现象,我局通过“自己找”、“领导谈心”等形式,及时解决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上,班子带头抓好“二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教育,积极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高荣誉意识。 (二)加强管理考核。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服务“让群众满意”活动,实施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以岗位激励、职称晋升、评先表模为抓手,寓事业发展、责任落实于具体目标任务中。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首席代表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责任追究制等八大制度,并跟踪问效,责任到人,到科室,让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动力。 (三)狠抓争先创优,开展行风评议。在典型引路建设上,着力抓好行政服务先进窗口、先进个人的模范建设。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肃纪、提高效能、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大厅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经办大厅干部职工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服务水平。 三、整改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自查自纠,达到了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质提效的效果,切实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对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群众观念等方面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农保工

人类审美意识发生.

人类审美意识发生 内容提要:辩证发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进化的起点恰恰是自然进化的终点。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人类的原始快感大致分为“食”与“性”两个方面,前者有着保护个体生存的功能,后者有着维系群体繁衍的意义。然而,尽管中国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最初都是从“食”、“性”之类的审美快感中升华出来的,但是由于“宗法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不同性质,致使二者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不同的依附对象。关键词:快感;美感;史前;艺术一、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类的美感“美”是随着“人”同时出现的历史范畴,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无所谓美;在人类出现之后,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也无法欣赏人类所创造的美。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都是人类的特权,是社会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讲,能否创造美和欣赏美,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之一。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问题在于,人本身就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人类的这种超生物的精神享受又必然是从动物性的快感中逐渐脱胎而来的。过去,我们一般只是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别,而往往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把人与动物、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决然地割裂开来,这其实并不符合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正像人不同于动物却又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一样,人类的历史不同于自然的历史却又是从自然的历史发展而来的。说到底,人类进化的起点恰恰是自然进化的终点。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果。动物性快感与个体和族类的生存欲望密切相关,前者表现为“食”,后者表现为“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食”的欲望,人的个体生命就无法延续;如果没有“性”的欲望,人的群体生命就无法繁衍。从目的论角度上讲,大自然要想使人类生存与繁衍下去,就必须赋予其“食”与“性”快感;从进化论的角度上讲,那些并不具备这些快感的动物或许曾经存在过,但恰恰是因为没有“食”与“性”的欲望而自行灭绝了。或许,动物性快感本身就是多层次的,其中甚至可能潜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因素”。例如,人在“吃饱”的前提下何以会生出“吃好”的欲望呢?人对不同“美味”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营养多样化的需要呢?又如,人在与异性“交配”的前提下何以会产生“择偶” 的欲望呢?人对不同“美色”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繁殖合理化的需求呢?例如,有人就曾经指出,选美活动中女性的“三围”指数,恰恰是最易受孕者的体形指标。在原始的人类那里,最初的食、性活动还只是为了满足遗传学意义上的生物本能,然而随着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出现,这些动物性本能渐渐演化为精神性享受: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且是一种美味;性不仅仅是为了交配,而且是一种爱情。当然了,这种由动物性快感到人类美感的演进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难以量化分析的,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一种宏观的尺度上加以把握。“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认为,早在动物进化成人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对美的爱好与欣赏能力。而且这种爱好最为集中地表现为择偶时的“选美”活动中,即能领略异性的色相之美。“当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它的色相俱美的羽毛而惟恐有所遗漏的时候,而同时,在不具备这些色相的其它鸟类便不进行这一类表演,我们

(完整版)意识的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意识的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知识点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①目的性②计划性③主动创造性④自觉选择性 A.①B.①②.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解开自然之谜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知识点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他

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这表明 A.特殊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4.(2010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期末)2010年1月3日,是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五周年。“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使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成效。这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5.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________。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________,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知识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共宜宾县环保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针对省委关于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突出关注的6个方面、市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10种表现、宜宾县“三不”问题6种表现、微腐败10项治理重点进行剖析,在精神松懈、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能力不够,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这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现将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原因分析 第一,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浮浅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第二,宗旨意识不牢靠。 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源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源利益的一致。 在现实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危机淡化,群众观念与群众立场没有牢靠树立起来,没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使精神上缺钙以及革命意志衰退。 第三,服务意识不强。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树立牢靠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 对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理解的不够深入透彻。 第四,安于现状,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不强,对党的大政方针、改革精神学的不透,悟的不深。学用结合不严紧,学用“两张皮”。存在怠懈思想,怕学、厌学、愁学。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对工作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对比。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知道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不注重加强党群关系脱离基层、不接地气,与官兵距离约拉越大。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下一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第一,加强学习教育 在学习教育上,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的自身教育,积极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积极学习,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源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精神的提高,积参与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自身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牢靠树立“四个意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党员的职责,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二,加强自身管理考核。 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自己目标责,有责任意识。加强自我要求和自身规范,工作中的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自我监督自我要求,只有加强自身的觉悟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中的要求。第三,加强服务意识; 对待群众始终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当手头工作较多时,不能性子急,要态度和蔼,如需要重复的问题,要耐烦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觉得麻烦而抱怨。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Dbroomi强化病句类型意识提高辨析病句能力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一、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关联词位置不当 例1、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复句中的若干分句,若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若不同,则关联词应在分句主语之前。此例中前一分句主语为“质量”,后一分句主语为“成本”,故应把关联词“不是”调至“质量”前。 2、前后照应不当 例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深刻的说明”应是“从理论上”,“详细的规定”应与“从政策上”相照应,故应把“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调换位置。 3、分句次序不当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应是先“增强……意识”,后“杜绝……现象”。另外,句中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还出现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错误。 4、多项定语(状语)顺序不当 例4、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把定语“几个”和“学校”的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消除歧义。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5、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作为主语,与谓语“供应”、“销”显然搭配不当,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 2、动宾搭配不当 例6、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方法.小学]孩子的集体意识靠父母(原创)

孩子的集体意识靠父母 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尽快适应社会,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各种评比、竞争的大环境压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个人素质、能力越来越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在让孩子学会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助长了孩子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使孩子们越来越不擅长跟别人合作,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集体意识也越来越薄弱。 看来,我们家长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集体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1、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郊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定个活动计划,然后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无论大小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个合适的任务,像让孩子准备水果啦,烧烤的调料了,吃饭的小勺子啦等等,让孩子感知自己是家庭这个集体的一员。对孩子的任务,行动前不要再专门提醒孩子,让孩子自觉完成。如果某此由于孩子疏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只是让孩子体验所带来的后果:想吃水果没有水果吃啦,烧烤的食物没味道啦,眼看着美味只能用手抓着吃啦等等。让孩子看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还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语言都有效,让孩子懂得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具有集体意识,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相互合作才能使活动圆满成功。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或看电视时,遇到集体合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让孩子设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集体的合作成功。到公园里,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搬东西,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集体的胜利。 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体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 2、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家长可以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搭积木游戏,用几盒不同的积木混在一起,随心所欲搭出不同的建筑物或小动物来。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如果三人配合不好,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每当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时,女儿都特别高兴,我想不用我细说,女儿已经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了。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画画,先明确分工,如让孩子画动物你画花草,孩子涂红色你涂绿色等等。然后开始你一比孩子一笔,或者你画一部分孩子画一部分,直至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种作画更需要相互配合,既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画,又要考虑留好位置让别人如何画。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集体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家长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孩子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孩子的课程标准中。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所担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及在基层的应用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及在基层的应用 摘要:基层是党和国家的细胞,是国内意识形态工作中无法割裂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党内意识形态工作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此应给予密切关注。基层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基层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得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基层;意识形态;党组建设 “意识形态”涉及的是思想观念问题,其核心是价值观。从这一意义上说,凡是涉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领域的问题,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包括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信息、图书出版、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等在内的诸多领域,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目前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当前国际中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特别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直如影随形,在国家软实力竞争中扮演着十分凸出的角色。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的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策略把攻击的焦点转向中国。虽然表面上似乎一直波澜不惊,但种种事实表明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直在暗流涌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和平演变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和隐蔽的环境。 西方国家凭借着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手段,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破坏,炮制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和“证据”分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思想、动摇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挑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国内宣扬所谓民主自由,支持国内外的台独、港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妄图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大局。对中国国内宣传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扰乱人民的思想,攻击中国历史的一些朝代,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敬畏心。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大肆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进一步腐蚀民众的思想。通过片面报道甚至炮制中国国内的一些事件来扭曲和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国内背景 建国以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长期在国内占据统治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稳定社会、凝聚民心的作用。然而由于文革的破坏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传入的一些西方腐朽思潮更是使得民众的思想陷入混乱和彷徨的境地,这些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思想混乱的民众的质疑。甚至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早已过时,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严重的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由于国家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存在滞后,使得我

儒家仁学_礼学及人生哲学所隐含的类意识

收稿日期:2009-01-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委托课题“湖湘古代文人儒道合一的精神情怀研究”(05JD09)作者简介:李生龙(1954-),男,湖南祁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例如当代新儒家就对儒学的基本精神就有过很多精当的阐释。陈炎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试图从文化人类学、谱牒学、生态学、两性文化、 符号学、比较文化、系统论、文化冲突、结构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来反观儒家文化。我认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孔子所创之仁学、礼学及人生哲学都是贯穿整个中国儒学史之经脉。而仁学、礼学及人生哲学之所起,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则与当时类意识之觉醒关系密切。因而本文主要从类意识的角度谈一点理解。 一、先秦类意识之演进 类意识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最早比较系统地谈类意识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弗兰克林·亨利·吉丁斯①。我的理 解是:所谓类意识,是指把人类当作一个与自然相对待的总类、整体来看待,关注这一总类、这一整体的本质特性、生存现状、利益需求、未来命运,并提出相应原则、理念与对策的社会思想意识。从思想史的角度说,类意识是有高低层次,有演进过程的。先秦类意识之演进可以粗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类对自身同自然关系之认识含混不清,对自然、对神灵具有极大之依赖性。这样的时代,即原始蒙昧时代。 第二个阶段,先民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便逐渐把 自身同自然界、同神灵区分开来。揆之我国古史,《国语·楚语下》载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使天与人、 神与人各有所属,大概就是将人同自然界、同神灵区分开来的例证。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仍非常迷信神灵,漠视人的整体价值。夏商时代,统治者认为自己乃天命所归,注定要成为统治者,而对被统治者任意宰杀。从殷商大量杀人以殉、杀人以祀的事实看,那时的统治者根本不把人当人看。总之这时先民尚未从野蛮中完全摆脱出来。 第三个阶段,比较关注人本身的价值,但仍然非常关注此族群与彼族群、此阶层与彼阶层之区分。西周初年,周族中的哲人从夏商两代覆亡的惨痛教训中发现了“民”的重要,从而注意统治原则的改变和统治方式的改善,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天保民”等观念,形成了初具系统的民本思想,为人本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一直到春秋时代,人们仍非常关注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区分。《左传》僖公十年载狐突云“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僖公三十一年载宁武子云“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都可证明到春秋中叶人们尚非常看重族群之间的界域,把他族群归为“非类”。 第四个阶段是有人认识到所谓“人”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同动物是有区别的,它有着自身的本质特征与生存法 则。于是有人主张打破族群与族群、 阶层与阶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此疆彼界,要求关注“人类”这一总族群的整体生 儒家仁学、礼学及人生哲学所隐含的类意识 李生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所谓类意识,是指把人类当作一个与自然相对待的总类、整体来看待,关注这一总类、这一整体的本质特性、生 存现状、利益需求、未来命运,并提出相应原则、理念与对策的社会思想意识。儒家仁学强调人相对于动物具有超越性,人性人人相同,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同情、相互援助、共同提升,人与自然也应当和谐共处,最终达到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境界;其礼学强调通过制度来限制不同层次统治者的欲求,把下层百姓的社会负担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实现不公平之下的公平,不合理之下的合理;其人生哲学强调个体应为类群担当,积极入世,在类群中出类拔萃。这些都是类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类意识;仁学;礼学;人生哲学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3-0136-06 136

工作落实不够整改措施

工作落实不够整改措施 篇一:个人整改措施个人整改措施(2014年8月)按照麒麟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和街道党工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我个人通过学习、查摆和对照检查,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了进一步自我提高、修正缺点、增强党性,本人对照活动办要求,现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一、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 1.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主要表现在:学习主动性差。不勤学,心静不下,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 学习中习惯于蜻蜓点水,有需才学,学习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以会代学,对文件学习掌握不好,每次看文件,有用的就全看,不涉及的就只看文件名和大标题,没有真正研读文件,分析文件。整改措施: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的时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树立终身接受学习教育的思想观念,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整改时限:2014年10月底以前完成。2. 工作欠缺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和下达的任务,安

排布置工作多,监督落实差;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存在应付思想、以会传会的习惯,重视上级要求布置,而忽视了是否能取得实效;材料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掩盖矛盾和问题现象。整改措施:树立紧迫感,增强责任心,加强主观能动性。如实汇报实情,不掩盖矛盾问题。整改时限:2014年10月底以前完成。 3. 工作落实不够。花了精力,开了会,但是抓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检查指导,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面对复杂情况,经常措手不及。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思考不够、办法不多。整改措施:加强对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多到实地查看,抓实抓细,拓宽思路方法,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整改时限:2014年11月底以前完成。二、官僚主义方面的问题 1. 深入谈心少,交流少。忙于日常常规工作事务,没有真正了解村组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思路;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没有经过充分考虑,答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现象。整改措施:加强交流沟通,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工作措施的可行性。整改时限:2014年11月底以前完成。 2. 服务宗旨意识不够强。下村组调研,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完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加强。工作急躁,态度还不够热情,说话的方式还不够婉转。整改措施: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理论文章:原创性来自问题意识

原创性来自问题意识 任何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无不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问题的结果,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产物。 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需要不断推进原创性研究。我国行政管理学在恢复重建后,经过近40年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独立学科和知识体系。学者们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式进行了充分思考和讨论,使得这门学科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日渐成熟完善。同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行政体制改革实践中,行政管理学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为政府治理现代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下,行政管理学研究已经不能靠某个知识门类或某种研究方法单打独斗,而要成为多门社会科学集成研究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行政管理学需要面向我国的实际问题、时代问题,遵循学科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强原创性研究,提出更多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以彰显

我国行政管理学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今天,公共事务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也带来许多新的治理问题,依赖已有的行政管理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行政管理学正面临着整体性知识调整的挑战。回溯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很多具有影响力的经典理论正是学者们应对当时知识挑战、通过不懈的原创性研究逐步建构而成的。如今,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基于旧范式修修补补的知识更新已经难以回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学者们应立足实际,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新一轮科技革命进程展开学术想象,推进原创性研究。 在行政管理学领域,原创性研究的标准是什么?行政管理学有自身的科学问题,若离开自身科学问题,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创新就没有实际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行政管理学原创性研究可以被理解为从学科本身的科学问题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 行政管理学自身的科学问题,可以简约地概括为如何以最符合约束条件的方式履

精选最新意识的重要性

意识的重要性 意识的重要性,是我最近才真正感受到的。之前学到的,很多都是零零散散的知识,最近才发现,所有的知识技能的背后,都是意识在最终起着作用。 很明显一点是我学钢琴的感受。过去弹琴,总觉得钢琴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庞然大物,很容易纠结于某个音符,某一行,现在具有足够的自信,将钢琴当成一件可以轻松控制的玩具,便开始以旋律为单位,以乐章为单位,去感受钢琴的声音,去感受音乐的走向,能够明显感觉到弹琴变得轻松多了。 更多的事情也是同理,过去觉得写论文是天大的难事,总是一点一点凑,而现在感觉心中拥有一片树林,能够任意采摘,于是写文章的思路也更为整体统一。 做人更是如此,寻找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并非易事,必须坚信自己具有足够的把控力,可以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构建,才能够真正产生对自己为人处事具有指导意义的世界观。 欣赏更多的风景,感受更广袤的世界,最终的作用一定是意识层面的:自信心、认知力、理解力、思维敏锐度,等等等等。提高意识,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意识到意识的重要性,心情豁然开朗。是为记。 意识的重要性 什么叫意识?两个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视野性,知识性的属于广义,心理性的,身体性,个人经验性质的属于狭义,这个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它又分为点和面,点狭窄,面宽广,不管什么样的意识,感觉到了,觉察到了,威胁的存在,危险的存在,事物发展严重性质的存在,不管属于广义还是狭义,我们的心灵和大脑,它发出警报,我们就应该高度集中注意力,加以检查,如果有问题,就应及时打上补丁,堵住缺口和源头,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安全就有了保证。 这个意识的出现了,通畅有三个概念,清晰意识,模糊意识,朦胧意识,这个意识不经意,就过去了,我们没有把这个精力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点上或者面上,因此,这个意识的产生,出现的漏洞,我们没有高度重视,而被忽略,没有及时打上补丁,最后导致事物发展的严重性,出现危机,或者整体的崩溃,如果是战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或者全军覆灭,如果疾病,可能造成,死亡或者不可医治,如果生产运行,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可能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或者设备人身安全事故和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这个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感觉到意识的存在,意识到问题的出现,不管朦胧还是清晰,还是模糊,哪怕闪现一个念头,一个瞬间,我们就应该高度注意,加以反思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打上补丁,把这个意识状态下的警报,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就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获得安全的有力的保证。

文化类节目在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上的创新——以《朗读者》为例

文化类节目在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上的创新——以《朗读者》为例 近期,文化类节目回暖,包括《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相继出现,其中《朗读者》更是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在成功的背后,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可谓精妙,真正做到了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主流文化“亲民化”传播。 一、节目定位以“人”为基点,体现人文关怀 周昌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⑴一文中深刻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转型。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需要以“人性”作为依归,把人塑造成进行反思的思维主体。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中亦是如此,想要把传统文化、高雅文化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也需要以“人性”作为切入点,给予受众反思的空间。《朗读者》就深谙其道,紧紧抓住了“人性”内涵。第一期节目片头的MV宣传片中,董卿就对该节目的名字进行了解读:“《朗读者》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也就对该节目下了一个定义,定下了关注对象,即关怀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人”。“一个人,一段文”这一宣传语则阐释了节目的内容,即通过朗读的

文字来了解“人”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以“人”为基点,这种对节目的定位精准地抓住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共鸣,关注“人”本身的生存状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主题选取以“爱”为中心,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三个角度来呈现 《朗读者》第一季共13集,除去最后一期的经典回顾外,其余12期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除了每期节目的大主题之外,节目中又根据不同的人物,分为不同的小主题,无论大主题还是小主题都离不开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三个角度来呈现。例如第一期“遇见”主题中,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使东西方文化相互遇见,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许渊冲先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西方文化走进来”做出贡献的大爱精神;联想总裁柳传志在人生道路上遇见失败,但最终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这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遇见生死,体现的是兼济天下的中国精神、中国情感里爱好和平的大爱。濮存昕遇见机遇、鲜花山谷的夫妻俩遇见爱情、世界小姐张梓琳成为一名母亲遇见人生的巅峰,这三则故事则讲述了中国情感里的感恩、爱情、母爱等等。从每一期的大主题和小主题我们可以看出,其内容都是围绕着“爱”来展开,即自爱修身,例如自强不息、尚智轻愚;小爱,

【原创】核心素养下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原创】核心素养下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下,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渗透提问策略,指导学生有效提问;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等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形成问题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策略;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一定的问题引领才能得以实现。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提出,那么他们就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学生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问题,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提出问题,并不代表他们脑海中没有问题,而是他们是否能乐于去提问题。如果他们感受不到提问题的乐趣,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兴趣去提问题了。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民主、充满爱的环境中,他们才能乐于去提出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教师的身份自居,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平台,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是有问题也不敢提问的。因为即使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有可能被教师否定掉,甚至会弄出一些笑话来。于是,即使学生有问题,也会把问题给咽下去,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或者现代媒体来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中的“轴对称图形”》时,如果我们直接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来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美丽,学生只会惊叹这些图案的美。即使有的学生也会在脑海中思考,这些图案是如何做成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一种强烈想去提问的意识。这样,他们的问题迸发出来就会显得简单,枯燥,甚至没有探究性。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从网上学几幅轴对称图形的做法,然后在课堂上用几张卡纸折一下,并快速地剪几个轴对称图案。学生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静静地观看着。当我把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展开来给学生观看时,学生一下子惊呼起来,问题也就一个接一个从从嘴里迸出来。“老师,这么美丽的图案是如何剪出来的?”“老师,我刚才看了一下,你是先把纸对折不同的次数,就剪出不同的图案来,这是为什么呀?”“老师,剪这些图案有没有规律可循呀?”“老师,我发现,这些图案两边都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呀?”……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是一个比一

如何 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1-07-08T17:27:23.56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杨守亮[导读]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高中杨守亮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见在数学思维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中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激发创新兴趣 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老师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 因此,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兴趣。 二、创设创新情景 现代教育论指出,从本质上说,问题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也就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周忠昌在《创造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学校教育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小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还可举办有关科技知识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 三、培养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通过小组学习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尝试探索,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四、探究创新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选修课、必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的内涵,不断探索创新模式,让学生在创造性教学中学会创造。 (一)进行创造性课堂设计。对各门学科和各种活动课,要进行专门的课堂设计,突出创新的特点与目标。 (二)开设创造训练课。依据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要编出专门的教材,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技法。 (三)开展创造性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造发明活动,并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让学生设计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出成果。 (四)实践创造教育理论。要以创造教育理论为依据,让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们敢想、敢做,努力成为创造的主人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创新,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会出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求实创新、大胆改革,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类文阅读-2燕子

类文阅读-2燕子 识鸟 我住在山里,清早,将醒未醒的薄冥间,窗外林间的鸟语渐次进入我的意识。凭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我识得了不同的鸟,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一只聪明欢快的鸟。我惊讶地怔住细听,它却戛然而止。 鸟的音符只有不多的几种——滴、嘟、咯、咕、叽、喳、啁、啾,拼起音来,却婉转曲折,变幻多姿,极是含情达意。情侣的喃喃,夫妻的依依,母子的切切,至伙伴的交谈,合众讨论,都有足够的语言。鸟之语,是它们那小脑袋里流泻的灵光。 谁知道鸟儿有多聪明?它斜掠过你的头顶,短暂驻足于你的窗前,对你的生活它心明眼亮。《聊斋》上说,有县官召懂鸟语的道士来解说,道士解道:“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官脸红,这正是他受贿的数目。道士接着翻译:“丢官而去,丢官而去!”县官大怒,将道士逐出,不久果丢官而去。 人说鸟,鸟也正在说人呢。 冯骥才有幅画,是浅灰的深冬,疏密有致的枯枝交错,枝间聚着数只鸟,都是背影,垂颈萧瑟,不知望向何处。题为《春天还遥远》,妙极。 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吧。 1.作者“识鸟”,识的是鸟的。 2.“我惊讶地怔住细听”,“我”为何惊讶?在短文中用“”画出原因。 3.文中引用《聊斋》中的故事作用是()。 A.说明鸟有独特的语言 B.说明鸟非常聪明 C.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4.文中的“妙极”是由于什么? 1.声音 2.画出: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 3.C 4.画中的几只鸟在冬天畏缩不前,看不到希望,找不着目标,故而题为《春天还遥远》很恰当。 燕子 一对黑色的燕子,()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它们的快乐。

思想政治工作与求新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与求新意识 发表时间:2009-05-27T12:48:48.763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09年第5期作者:匡友成 [导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革,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尤其在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和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既尊重传统,又面对现实,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对卫生体制改革和各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1 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新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方面的利益都面临新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会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新的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全新的思想,全方位的视角,审时度势,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不断提高救护人员的医疗水平、提高救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注入新的活力。 1.1 树立服务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了各种社会活动正常的卫生秩序服务。同时,我们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群众的需要当作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领导班子要积极带头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盼,深怀为民之心,多干为民之事,恪守为民之责,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真情实意感化群众,以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感召力。 1.2 树立理解意识。新形势下,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就会脱离群众,难以收到实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尊重、理解、关心职工,使职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到与单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形成共同体。让职工平等参与思想教育活动,平等对话,做到:遇到难题常讨论,思想问题常交流,情感问题常沟通。另外对某些职工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属于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则属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我们应予以区别对待。凡属认识方面的问题,我们要采取说理、商讨、启发、引导、教育的方法逐步消化解决,允许群众有认识、理解、思考和转变的过程;对于职工的实际困难,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个别职工的困难解决了,职工看到了领导的诚意;普遍性的问题解决了,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政治思想工作就能够获得由表及里,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3 树立责任意识。医疗救护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同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面对社会公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它不仅要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还要以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传播精神文明,影响社会风气。因此,我们要不断教育广大职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动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健康卫士”。 2 塑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象 2.1 塑造排头兵形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楷模;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把握大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勤奋工作,认真实践,主动跟踪“热点”,敢于介入“难点”,及时发现“闪光点”,自觉进入“角色”,唱好“曲”,演好“戏”;坚持两手抓,切实把急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抓出成效。 2.2 塑造开拓者的形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扣时代主题,紧跟时代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勇当时代潮流的弄潮儿,着眼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突破不合时宜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努力培养和发扬“服务群众、文明救护,科学管理、纯洁自我,立足社会、健康人民”的医疗救护精神,为实现把医疗救护中心建设成为职责分明、反应敏捷、操作规范、快速高效的救护机构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3 塑造奉献者的形象。对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经常教育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甘当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谋私利,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立党为公,彻底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应根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不论是休班或节假日,只要有突发事件,都应出现在急救现场。 3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3.1 完善思想工作齐抓共管有效机制。我们不但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党小组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独特作用,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可喜局面。要广泛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内容影响、撞击和启迪干部职工的心灵,不断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要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就应该首先考虑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尽管目前的医疗救护的发展面临非常困难的条件,我们还应把职工关心的,比如职工福利、生活困难、子女就业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当作大事、要事来抓。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用事业、感情、待遇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不断成就医疗救护的快速反应队伍。我们还应通过评选先进、劳模、标兵等形式,对贡献大、成绩突出的同志予以大张旗鼓的表彰,为他们披红戴花,号召全体职工向他们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尊重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千方百计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家牢固树立“单位兴我荣,单位衰我耻”的思想意识。 3.3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工文化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二者都是以人为教育对象,在内容、方法上互为渗透,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职工文化这个“载体”,在职业道德建设和120急救形象建设等方面,通过奉献爱心增强凝聚力,严格教育增添原动力、严明制度强化约束力、树立典型发挥影响力、深化改革产生创造力、建立机制增强竞争力、高效廉洁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