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易文化与中医药。B8车市4
中医文化文案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医文化概述中医,又称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预防为主、辨证施治等原则,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中医起源于上古时期,经过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体系。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标志着中医学的成熟,后世又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问世,使中医学更加丰富和完善。
2. 中医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基本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2)脏腑经络:脏腑经络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本单位,脏腑相互联系,经络贯穿全身,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3)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3.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毒副作用较低等特点。
(2)针灸: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调整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食疗:食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改善体质,以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文化的内涵1. 天人合一中医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联,人的健康状况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
2.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状态取决于阴阳的平衡。
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使之恢复平衡。
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
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包含了医学与中医药智慧。
在易经的理论体系中,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观念也渗透到了医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
因此,易经国学中的医学与中医药智慧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价值。
一、易经与医学的关系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体现,融合了哲学、天文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思想。
易经中的八卦、五行理论与中医药学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八卦与五行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而阴阳与五行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阴阳与五行理论的应用于医学中,使得中医药学发展出了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深受世人的赞誉。
二、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的相互影响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相互交融,互为促进与发展的关系。
易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中医药学强调了人体内外的调和。
这种共通的理念让易经国学与中医药智慧成为了一对默契的伙伴。
同时,易经国学中对阴阳五行的解读与应用,也为中医药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两者相互交流,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易经国学对中医药智慧的贡献易经国学对中医药智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与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相契合,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易经国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与中医药学中的藏象理论和整体观念相吻合,相互促进学科的深入研究。
2. 诊断方法:易经国学中的八卦与中医药学中的辩证施治相结合,为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八卦的推演与辩证施治相结合,使中医药学疾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准确和科学。
3. 治疗方法:易经国学中的五行与中医药学中的治疗方法相呼应。
中医药学根据五行的不同属性划分进行针灸、草药、按摩等治疗方法,易经国学为中医药学提供指导。
4. 个体化治疗:易经国学的理念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学也注重从整体出发,因人而异。
易经国学中的八卦、六爻推演,推动了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发展。
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中医药文化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药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中医药文化中,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学认为,药物具有寒、热、温、凉等不同的性质,通过药物的配伍,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药的用药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文化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治疗手段。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或经络,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中医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中医药文化还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药文化提倡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药文化还注重养生保健,通过食疗、药膳、气功等方式,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现代中医药学。
现代中医药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仅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医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易文化与中医药的关系
周易文化与中医药的关系
我跟您说啊,这周易文化和中医药,那关系可深着呢!
我就琢磨着,周易里讲的那些个阴阳平衡啥的,跟中医治病的道理简直就是相通的。
就说咱人吧,生病的时候,中医讲究啥?不就是调和体内的阴阳,让气血顺畅嘛。
有一回,我去看中医,那老中医坐在那儿,眯着眼,摸着我的脉,嘴里还念叨着阴阳调和的话。
我就问他,这跟周易里的阴阳是不是一回事儿。
您猜怎么着?老中医微微一笑,说:“孩子,这道理啊,是一个根儿上长出来的!”
你再看那中药方子,啥药材多一点,啥药材少一点,这里面的讲究,就跟周易里说的平衡是一个理儿。
好比说,一味药是阳,一味药是阴,配在一起,就得刚刚好,才能把病给治好喽。
我还听说过,有的中医看病,得先看看天时地利,这跟周易里说的顺应天时不也一样嘛!就像春夏秋冬,人容易得的病不一样,治病的法子也不同。
反正啊,在我看来,周易文化就像是中医药的老祖宗,中医药呢,就是在这老祖宗的智慧里头,不断地成长、发展,给咱老百姓治病救人!。
(2024年)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2024/3/26
18
05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
2024/3/26
19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气候 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
阴阳平衡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避免过度偏 颇导致疾病。
形神共养
注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平衡 发展,形神兼备。
2024/3/26
20
饮食起居有序有节
互补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增强了疗效
03
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治未病”、“养生保健”等理念,与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5
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 化课件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 中医药基本理论 • 中药与方剂 • 针灸与推拿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 • 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
影响
2
01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2024/3/26
3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远古时期
9
辨证论治原则
2024/3/26
01
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病情资料。
02
辨证论治
根据病情资料,分析疾病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盛衰 ,确定治疗方法。
03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发病时间、地域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中医药文化PPT课件
的您 文的 本内 后容
打 在 这 里 或 者 通 过 复 制 您
的您 文的 本内 后容
打 在 这 里 或 者 通 过 复 制 您
的您 文的 本内 后容
打 在 这 里 或 者 通 过 复 制 您
的您 文的 本内 后容
打 在 这 里 或 者 通 过 复 制 您
贴制您 ,您的 并的内 选文容 择本打 只后在 保,这 留在里 文此, 字框或
修
文
单
处
色
需
您
小
改
本
击
添
及
要
的
。
文
,
此
加
大
修
文
单
字
并
处
您
小
改
本
Hale Waihona Puke 击的根添
的
。
文
,
此
颜
据
加
文
单
字
并
处
色
需
您
本
击
的
根
添
及
要
的
。
此
颜
据
加
大
修
文
单
处
色
需
您
小
改
本
击
添
及
要
的
。
文
,
此
加
大
修
文
单
字
并
处
您
小
改
本
击
的
根
添
的
。
文
,
此
颜
据
加
文
单
字
并
处
色
需
易经国学与传统医药从易经中汲取传统医药智慧
易经国学与传统医药从易经中汲取传统医药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深受国学爱好者推崇的重要文化遗产。
与易经相伴而生的还有传统医药,这两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研究易经,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国学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传统医药的智慧,为养生保健提供宝贵的指导。
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书,被誉为“中国智慧的圣典”。
从人类智慧角度看,易经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思考和认知。
易经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事运气的变化原理。
传统医药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着中医的理论体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传统医药与易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在理论层面上,传统医药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观念,与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不谋而合。
其次,传统医药也关注人体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这与易经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共通之处。
易经中的智慧对于传统医药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针灸和推拿手法。
针灸作为传统医药中的重要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而易经中的经络学说为针灸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样,推拿手法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统疗法,易经中的八卦和经络理论,为推拿提供了基本的操作原则和方法。
除此之外,易经还为养生保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易经中的五行理论和八卦学说与中医养生的理念相契合,强调了调节饮食、保持情绪平衡、合理锻炼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正确运用易经的智慧,人们可以调理阴阳、调和气血,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易经作为一部文化经典,在运用时需要理性对待,不能盲从或曲解。
易经中的智慧需要在传统医药的专业指导下加以运用,不能脱离实际应用。
此外,易经对于传统医药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易经和传统医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易经,人们可以从中汲取传统医药的智慧,为养生保健提供宝贵指导。
中医药与易文化
标准的文王八卦图,又名后天八卦图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的起源
易字的由来
许慎《说文解字》解“易”原为蜥蜴之类爬行动物;或谓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纬·乾凿度》解“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 《系辞传》解“生生之谓易”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日月解“易”,主张“日月为易” 认为“易”在字源上与天象存在密切关系 《国语·晋语》:“子常易之”注“易,变也” 《左传》昭元年“子常易之”注“易,尤反也”,反亦改变 之意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周易简介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易》医关系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的起源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氏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 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 氏根据“图”、“书”画成八卦
周易简介
历代易学家大抵分为“象数”及“义理”两派: “象数派”--以《易》象(八卦的众多卦象,比如, 乾为天,坤为地之类)及《易》数(阴阳奇偶之数, 比如,1,3,5为阳,2,4,6为阴)来作为解读 《周易》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哲理 “义理派”--主阐明《周易》的哲学思想,不很看 重于象数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 称西伯,是商末周初的领袖,他广施仁德,礼贤下 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 引起商王纣(后称殷纣王)的猜忌和不满,昏庸残暴的 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 (yǒu)里城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伏曦八卦图(先天图)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ppt优质课件
中药的用法与用量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可采用煎汤、泡茶、研末吞服等方式; 外用可采用熏洗、涂擦、贴敷等方式。具体用法需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病情而 定。
中药的用量
中药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医生会在处 方中注明用药剂量和用法。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 增减剂量或改变用法。
预防疾病。
中医的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 象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
听病人的声音、嗅气味等来判 断病情。
问诊
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来判断 病情。
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摸、 按、压等方式检查病人的脉象和
身体反应。
中医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以调整人体脏 腑功能,达到治病目的。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ppt优质 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述 • 中药基础知识 • 中医基础知识 • 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
提高人们对传统医药 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 医药文化
课件内容概述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特色
优势互补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擅长于调理身体和治疗慢性病;西医则以实证科学和先进技 术为特点,擅长于急救和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理论融合
中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和谐;西医则以解剖 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基础,强调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西医结合可以实 现理论的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文化的介绍
中医药文化的介绍《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疗效显著的疗法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对世界医药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中医药注重把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的健康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倡导平衡和谐。
中医药理论中,健康被定义为“阴阳平衡、气血顺畅”,即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状态。
中医药强调调节阴阳、调畅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的重要性,以达到人体的平衡和谐。
平衡和谐是中医药疗效显著的基础,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的理想状态。
中医药文化的另一个亮点是以药食同源为特色。
中医药强调人与食物的关系密切,认为食物不仅为人提供能量,还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许多药物常用的原料来自于常见的食材,如生姜、蒜、桂皮、红枣等。
中医药文化提倡合理饮食,根据个体差异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材,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和药物治疗的需要。
中医药文化的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
这些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理论的源头,阐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调整人体的原理。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南,提出了“察言观色”、“切脉问诊”等诊断技术。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药物学的重要著作,收集了大量的药物信息和功效。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疗效显著的疗法,为世界医药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
儒家文化和中医
4
邹韬奋在 《无所不专的专家》一书中有 云:“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 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 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 ’,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上知 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可以说,“儒 医”是对古代医生的最高评价。
儒家文化和中医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到了宋徽宗“别置医学,教养上医”,
将医学纳入儒家教育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改
变医学教育的性质,提高医生的素质。
儒家文化和中医
返回主页 16
二、中庸之道与中医学思想
儒家文化和中医
17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 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论语•尧曰》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2)博施广济,推仁于众
的医药技术;
❖ (3)仁圣工巧,小大方
圆的全面才能;
❖ (4)重视道统,传承尽职的人
才意识。 儒家文化和中医
15
伦理思想还激励着人们注重医德的修养,
对研究生命科学的医家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境 界。
“今之明医,必存仁义。”
---(龚信《明医箴》)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不能正物,岂能愈疾?”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 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 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 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虽然丞相辅助皇帝,是皇帝的家臣 ,但是丞相负责实际行政任务,是古代 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这样对君 药和臣药关系就会有新的认识,臣药作 用不仅仅起辅助和治疗兼证作用,有时 会起到主导和治疗作用。
易本堂医药专家浅谈易文化与中医药
易本堂医药专家浅谈易文化与中医药学医而不学易的人,必定思路狭窄,不能从宇宙大道上把我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而只只易不知医的人,必定满足于玄学空谈,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由于不恩能够在身体上有所体征,因而对天地大大的把握也必然不够深刻全面。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否则就会错过一生珍贵的时光。
...学医而不学易的人,必定思路狭窄,不能从宇宙大道上把我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而只只易不知医的人,必定满足于玄学空谈,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由于不恩能够在身体上有所体征,因而对天地大大的把握也必然不够深刻全面。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否则就会错过一生珍贵的时光。
易本堂肿瘤专家——李业水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它中提出了气的观点和阴阳的概念。
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
万物均是阴阳两分,又可以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中属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国中医的理论核心,可以说不懂阴阳,勿论中医,不晓五行,莫谈中医。
《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引领作用。
可谓是百学之源,诸子之宗。
而易医更是紧密相关,易为中医之本。
中医与周易的这种关联,历来被医学家所重视,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易》学之间水乳交融的紧密关系。
药王孙思邈也在他的《备急千金药方》中写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到明代张介宾写成《医易义》一书,便形成了独特的医易学。
易经中本身就有一些零散的中医知识和养生保健的医学思想,而《周易》所阐述的阴阳学说,更是全部贯穿于中医学之中。
如张介宾所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中医药与“易”文化渊源完整版资料
艮
艮覆碗 山
此形成了易学与易文化。 卦名 卦画 歌诀 取象
1、“太极说”在中医学中的衍化 第七组:吴智凯、张雪妹、彭世方、段畅、李辰
性质 健 顺 陷 丽 悦 止 入 动
易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周易》一书;
1、“太极说”在中医学中的衍化
中医药与“易”文化渊源
太极
阳 两仪 阴
太阳 少阳 震
震仰盂 雷
3人、身“三首才观腹”对耳中医目学的启口迪 手 股 足
1999年版
《中医药的“易”文化》何少初著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8年版
《中华医书集成》 总编何清湖等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医药与“易”文化渊源
第七组:吴智凯、张雪妹、彭世方、段畅、李辰
《易经》一言以蔽之,曰:变易而已矣。 曰变易,曰不易,曰渐变,曰突变,括此 数义,医道可尽矣。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 水,《易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对 立统一观以及取类比象等义理在中医理论 体系中得到了详尽的发挥和成功的运用。
脑脾 肾 心 肺 胃 肝 胆
功的运用。
6、 八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延伸
六十四卦
万物
卦名 卦画 歌诀 取象
乾
乾三连 天
坤 1999年版
人伦 父
母
中男 中女 少女 少男长女 长男
坤六断 地
震
震仰盂 雷
震 中医药与“易”文化渊源
性质 健 顺 陷 丽 悦 止 入 动
震仰盂 雷
曰变易,曰不易,曰渐变,曰突变,括此数义,医道可尽矣。
艮 6、 八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延伸
坎中满 水
兑 6、 八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延伸
万物
兑上缺 泽
巽
巽下断 风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ppt课件
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师徒传承、经典著作等方式不断传承发 展。
传统文化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中医药中 得到广泛应用。
2024/2/29
18
中医药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01
02
03
医学体系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医学体 系,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 要地位,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14
中医药的诊疗方法与特色
四诊法
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药配伍
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及药物七情配伍 关系
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进 行辨证的方法
2024/2/29
15
中医药的诊疗方法与特色
针灸疗法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治疗疾病的 方法
推拿按摩
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调 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方法
元明清时期
文化保守,戏曲、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 形式。
8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和谐精神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
中庸精神
主张折中调和,追求平衡与稳定。
包容精神
兼收并蓄,尊重多元文化。
2024/2/29
9
03
中医药文化概述
2024/2/29
10
中医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有助于推动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 传播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一中国(前221年
)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大篆籀
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的统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
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
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
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
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
早之书迹
商、西周、春秋、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 文字体的总称
张其成,原名张其枨,1959年生,安徽歙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教授,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 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周 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专著:《易道:中华文化主干》《易符与易图》《东方生命花园——易学与中 医》《象数易学》《守护生命——中国养生文化》《阳阳五行——从哲学到医 学》;主编有:《易学大词典》《易经应用大百般科》《医易文化与应用》《 医古文》等。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 《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 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 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等诸 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 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 乃得为大医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 称西伯,是商末周初的领袖,他广施仁德,礼贤下 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
引起商王纣(后称殷纣王)的猜忌和不满,昏庸残暴的 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 (yǒu)里城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伏曦八卦图(先天图)
标准的文王八卦图,又名后天八卦图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九讲
易文化与中医药
彭崇胜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二o一二年十一月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九讲 易文化与中医药
内容提示: 易学与中医药的渊源
要求: 了解中医药对易学经典内容批判吸收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学医而不学易的人,必定思路狭窄,不能从宇宙大道上把 握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而只知易不知医的人,必定满 足于玄学空谈,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由于不能在身体上有 所体证,因而对天地大道的把握也必定不够深刻全面。只 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 否则就会错过一生珍贵的时光。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九讲 易文化与中医药
易经的起源 周易简介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易》医关系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的起源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氏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 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 氏根据“图”、“书”画成八卦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先天八卦展示大衍
/albums/2882124/2882124/0/0.html#0$8697397f28c34b2529388a3f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的起源
易字的由来
许慎《说文解字》解“易”原为蜥蜴之类爬行动物;或谓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纬·乾凿度》解“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 《系辞传》解“生生之谓易”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日月解“易”,主张“日月为易” 认为“易”在字源上与天象存在密切关系 《国语·晋语》:“子常易之”注“易,变也” 《左传》昭元年“子常易之”注“易,尤反也”,反亦改变 之意
宋宣和书谱:“汉初 有王次仲者,始以隶 字作楷书”认为楷书 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的起源
《周易》原本是一部卜筮(bŭshì)书籍,那 自然都是主管卜筮事务的官员所创造和撰著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将《周易》演化为一部哲学 书籍,用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易传》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周易简介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周易》--“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美称, 要旨:指导人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 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指导人们和 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 《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传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 卦辞,周公旦作爻辞 《易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 战国时期或秦、汉时期的作品
易经的起源
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 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 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 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 出的人类新觉醒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首要代表作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北方:1白点在内,6黑点在外, 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3白点在内,8黑点在外, 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2黑点在内,7白点在外, 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4黑点在内,9白点在外, 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5白点在内,10黑点在 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以五居中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传》解释说:古有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之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文王拘而演周易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周易简介
《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 ”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 “卦” 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 《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周易简介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八卦: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 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 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叫经卦或单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