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论答案

合集下载

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解析

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解析

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

6分答:(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本题采用孔孟对比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对“君子”的理解。

选段①要明晰“文”与“质”的关系,选段②重点是强调要把君子的’行为付诸实践。

一道题6分些许意外,但审题后便发现,两问显然还是概括题加分析题,2分与4分,仍可以视为两题。

答题时,应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根据具体问题一一解答,观点要完整,表达要简洁,切不要照抄原文,含糊其词。

(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

文论专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 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A. 兴2.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D. 诗可以怨3.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 孔子“兴观群怨”说4.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A. 诗教5.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 仁学6.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A. 四情7. 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 认识8.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9.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D.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10.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A.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12.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A. “天籁”13.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

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初中文言文阅读】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附答案)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阅读下面三段文字,顺利完成23—24题(5分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棘子变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犹犬羊之?。

”(《论语·颜渊》)圣贤书言,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②虚而沦漪③结,木体实而花萼奋,文附质也。

虎豹并无文,则?同犬羊;犀兕存有皮,而色资④丹漆,质待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注】①史:媚俗。

②性:性质,特征。

③沦漪(lúnyī):水的波纹。

④资:凭借。

23.关于“文”“质”的关系,二三两段都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

(2分后,每个本体对应的喻体至少写下三个)文:质:24.根据这三段文字,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3分后)参考答案:23.文:兽皮上的毛色花纹、沦漪、花萼、丹漆。

质:兽皮、水、木体。

24.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统一的。

(1分)异:孔子侧重于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

文质兼具,才能成为君子。

而刘勰从文艺美学角度阐释了文质关系问题,把这个问题提升至单纯审美的高度。

(2分后,即为人与为文的区别,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顺利完成23?24题。

(5分后)(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犹犬羊之?。

”(《论语.颜渊》)(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四夷,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23.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重新认识有何差异?(2分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融合生活实际或蜕变经历,谈谈你赞成哪种“文质观”并详述理由。

(3分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

评分标准:共2分后。

答错一点得1分后。

24.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

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或者:我赞成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崇尚并使人四夷苦恼,反而妨碍内心纯朴。

比如说一个学生如果过多的著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碍至自身的自学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蜕变。

评分标准:共3分。

结论1分,理由评析2分。

答案要求结合自身或生活。

如果有第三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高三下学期质量联合检测评语文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质量联合检测评语文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

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

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

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

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超然客公众号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明代·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予尝圃于丛A棘之右B民C谓予之D乐之也E相与伐木F阁之材G就其地H为轩以居予。

2.下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轩,指有窗的小屋。

可用作书斋字号,如归有光的书房叫项脊轩,王守仁的书房叫何陋轩。

B.学士,指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

与《滕王阁序》中“孟学士之词宗”中的“学士”意思不同。

人文素养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人文素养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人文素养课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悲惨世界》答案:D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答案:A4. 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是以下哪三位艺术家?A.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B.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C. 达芬奇、拉斐尔、提香D.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5.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位儒家学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6.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即合理”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尼采D. 黑格尔答案:D7. “四大名著”中,哪部作品以“忠”为核心主题?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8.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A. 易卜生B. 贝克特C. 萧伯纳D. 奥尼尔答案:A9.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哪位文人提出?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海明威的代表作?A. 《老人与海》B. 《百年孤独》C. 《了不起的盖茨比》D. 《追忆似水年华》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A. 《俄狄浦斯王》B. 《美狄亚》C. 《安提戈涅》D. 《伊利亚特》答案:ABC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3. 以下哪些人物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A. 伏尔泰B. 卢梭C. 孟德斯鸠D. 但丁答案:ABC4.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A. 中国长城B. 埃及金字塔C. 印度泰姬陵D. 英国巨石阵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A. 印象派B. 立体派C. 超现实主义D. 抽象表现主义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中西方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西方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西方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历史悠久,各有特色。

西方翻译理论倾向于结构主义和语言学的分析,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则更侧重于文化和哲学的考量。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最后提供一些典型的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西方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和后现代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理论家和观点。

例如,罗马时期的哲人西塞罗提出了“直译”与“意译”的区分;20世纪初,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和感受。

中方翻译理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的翻译。

如鸠摩罗什的“文质论”和玄奘的“五不翻”原则,都体现了对原文和译文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近现代,中国翻译学者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至今仍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的转变。

20世纪中叶,随着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兴起,翻译研究开始关注文本的多义性和读者的解读过程。

后现代翻译理论则更加强调文化差异和权力关系在翻译中的作用。

中方翻译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与佛教经典的翻译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理论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和哲学元素。

近现代,中国翻译理论开始吸收西方的一些理论,形成了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理论体系。

三、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指导实践无论是西方的语言学翻译理论还是中国的文质论,都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翻译者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原文的文体、内容和目标读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实践反馈理论翻译实践也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分析具体的翻译案例,翻译学者可以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翻译理论。

四、典型试题及答案1. 试题:请简述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文论专题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论专题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论专题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包括作者、作品、世界和______。

A. 读者B. 评论家C. 出版社D. 译者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作品的分类标准?A. 艺术形式B. 艺术手法C. 创作时间D. 创作地点答案:D3. 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A. 创作文学作品B. 阅读文学作品C. 分析文学作品D. 销售文学作品答案:C4. 以下哪位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威廉·福克纳D. 简·奥斯汀答案:D5.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感知、体验和______。

A. 创作B. 批评C. 理解D. 遗忘答案:B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学语言具有______。

A. 实用性B. 规范性C. 创造性D. 随意性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A. 思想性B. 艺术性C. 娱乐性D. 教育性答案:D8. 文学作品的主题通常通过______来体现。

A. 人物形象B. 故事情节C. 环境描写D. 所有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位不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托马斯·品钦B. 唐·德里罗C. 弗朗茨·卡夫卡D. 萨尔曼·鲁西迪答案:C10.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表达和______。

A. 出版B. 阅读C. 修改D. 批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

A. 人物B. 情节C. 环境D. 主题答案:ABCD2. 文学批评的方法有______。

A. 历史批评B. 社会批评C. 心理批评D. 形式批评答案:ABCD3. 文学作品的分类可以依据______。

A. 内容B. 形式C. 风格D. 流派答案:ABCD4.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______。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1)纪自成说:“这只是一个绅士的品质,为什么是文学?”子贡说:“很遗憾,大师说一个绅士不能触碰他的舌头。

文学的质量和文学的质量一样好。

老虎和豹子的质量和狗和羊的质量一样好。

”(《论语·颜元》)(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注】溺水指的是掩盖心灵的自然本性或简单的本质。

23.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自贡认为“文学”与“质量”同等重要;庄子认为“文学”会损害“品质”。

评分标准:共2分。

答对一点得1分。

24.我同意自贡的观点,当人们有好的本质时,他们也应该注意外在的修养,比如外表、行为和礼仪。

当代人既要注重内训,也要注重外训,否则即使才华横溢,人际交往也可能出现问题,很难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或者: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的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

评分标准:共3分。

结论得1分,原因评价得2分。

答案需要自我或生活的结合。

如果有第三种观点,它是合理的。

2021年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1年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文论专项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文论专项》作业1一、填空题1、譬喻联想2、社会作用教化功能审美情感3、继承革新4、余味滋味韵味5、诗辨6、才7、水浒传西湘记8、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9、这段时间被视为王国维学术人生文学时期宋元戏曲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史略二、简答题1、简要说说庄子是如何看待言与意关系。

“言”和“意”关系,在庄子看来是“言不尽意”。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但是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天道》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也。

——《庄子·秋水》庄子在这两段话中都谈到“言”和“意”关系。

庄子以为,结识主体人在体认和把握深微之“道”时,语言和心意是有很大差别,心意虽然也不能完全“察致”玄虚之“道”,但毕竟可以把握到某些细微之处,即其“精”者;而“言”和记录言“书”,则充其量也只能得其“粗”者,因而虽圣贤之文章著作(“书”)也只能是“糟粕”而已,理应鄙弃之。

庄子这一看似偏激荒唐之论,其实蕴涵着非常精辟合理内核,即人言论和书籍(固然也涉及文学作品)在表达丰富复杂心意时是并不称职,只但是是蹩脚工具罢了。

这就是后世文论中知名“言不尽意”理论源头。

2、司空图“韵味”说内涵。

“像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基本内容。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

“江岭之南,凡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

”以比喻来说诗,以为作为诗歌原始材料或咸或酸均有味,而只有诗歌才具备“醇美”之味;“醇美”之味来源于咸酸而又有别于咸酸,“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比咸酸更高档更美妙。

这种“醇美”之味,又称之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谓“韵外之致”,即强调在语言方面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就是说诗歌创作要比它语言自身具备更为生动、深远东西,艺术性语言呈现一种启示性、隐喻性态势,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与回味余地。

现代文I篇:文品与人品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重庆七校联盟)

现代文I篇:文品与人品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重庆七校联盟)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是美学家争辩最激烈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能说一个梗概。

从一方面说,人品与文品似无必然的关系。

魏文帝早已说过:“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①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里一口气就数了一二十个没有品行的文人,齐梁以后有许多更显著的例子,像冯延巳、严嵩、阮大铖之流还不在内。

在克罗齐派美学家看,这也并不足为奇。

艺术的活动出于直觉,道德的活动出于意志;一为超实用的,一为实用的,二者实不相谋。

因此,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批评家也不应从他的生平事迹推论他的艺术的人格。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

“仁者之言霭如。

”②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都表现在他们的作品里面。

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不仅为某一时会即景生情偶然兴到的成就,而是整个人格的表现。

不了解他们的人格,就绝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文艺。

从这个观点看,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这是中国先儒的一致主张,“文以载道”说也就是从这个看法出来的。

人是有机体,直觉与意志,艺术的活动与道德的活动恐怕都不能像克罗齐分得那样清楚。

古今尽管有人品很卑鄙而文艺却很优越的,究竟是占少数,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双重人格”去解释。

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

这种双重人格究竟是一种变态,如论常例,文品表现人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在文艺上有真正伟大的成就,他必须有道德的修养。

我们并非鼓励他去做狭隘的古板的道学家,我们也并不主张一切文学家在品格上都走一条路。

文品需要努力创造,各有独到,人品亦如此,一个文学家必须有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但是每个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种天地,每个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强同而且也绝不能强同。

文科质量测试题及答案

文科质量测试题及答案

文科质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朝?A. 李世民B. 武则天C. 秦始皇D. 李隆基答案:C4. “文艺复兴”起源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德国5. 以下哪项不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悲惨世界》D. 《麦克白》答案:C6. “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27年答案:B7.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长安B. 洛阳C. 北京D. 南京答案:A8. “三权分立”理论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孟德斯鸠B. 卢梭C. 洛克D. 伏尔泰答案:A9. “文艺复兴”时期,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意大利人?B. 米开朗基罗C. 拉斐尔D. 伦勃朗答案:D10. “自由、平等、博爱”是哪个国家的国家格言?A. 中国B. 美国C. 法国D. 英国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____。

答案:火药2.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的攻占。

答案:巴士底狱3. 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____。

答案:杜甫4.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____。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朝。

答案: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温故而知新”,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复习和思考。

2. 描述启蒙运动的主要特点。

答案:启蒙运动的主要特点是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主张个人自由和平等,以及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劝:劝告B.社稷危,国家殆殆:危险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侍奉D.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阳:山的南面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赵襄子围于晋阳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B.入多而无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以其无礼于晋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分)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②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③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④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⑤遍饮而去之⑥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质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文质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文质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文”是文质的意思。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文”是指具有一定数量形态的文章。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说文解字》中,将“文”分为文、质和义三种类型。

而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一般都把文质看成是“文脉”的延续,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

可以说,文质的区别就是语言是否被历史、现实所重视。

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所谓文质论相关的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学记》指出:“文艺之为书也,故有质者不能文而已;其贵有言以明事而不浮雕饰以显其美;其所美皆在于言所以说之者;有言者以为是善也;与此相应,言所以善也。

”【参考答案】:《学记》指出:“质者,谓文字有象、有义、有所指焉耳(即文质)之象也。

”1、“文”指具有一定数量形态的文章。

一般指文字、符号或辞藻,不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字形态,如文字、符号。

(这是我国古代学者的一个共识。

在许多语言习惯上,都认为文都是一种符号,而不像现在流行的“拼图”等艺术形式)。

汉语把“文”称为文,又把以文字为载体(《论语》:“君子有三,曰大矣哉,言其要者而知其难,行其要者而知其难矣;大者,言其要者而知其难矣;小者,言其要者而知其难矣。

其所言,言之者也,虽有不信者,无所不容,此谓之文矣。

;其所行,既不能说其难,又无所不容,此谓之质矣。

)。

在西方,“质”又指文字被视为“文之象”或“文之质”。

文质论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的“质”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资源或含义,比如:“文字”即有语言与图画两种形态;二是指文字对语言文字具有指导意义。

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字对语言文字自身价值与意义的揭示与反映。

这种概括与反映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古代文学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思想因素。

2、“质”是指某种文字的属性,或者称之为基本属性。

人们往往把有特定含义的文字视为文质,而把没有特定含义的文字视为质象。

从质与文的关系看,质者是指文字具有一定数量的形态,而且具有特定的含义。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要确定一种意识形态,就必须以某种特定概念作为载体,这个概念必须以文字为载体。

新唐书翻译-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新唐书翻译-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新唐书翻译|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6-20小题。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

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

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

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

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

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

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

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

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

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

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

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

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

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

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

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

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

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

佑天性精□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

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项阴导吐蕃为乱阴:暗中B.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过:经过C.然宽假僚佐假:宽容D.固乞骸骨固:坚决17.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②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③佑天性精□吏职,为治不皦察A.①而②则③于B.①且②而③其C.①而②以③于D.①且②而③于1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

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答案语段,完成8—14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

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

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

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

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

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

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薄: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恤: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幸:D.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短: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气质自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文王拘而演周易D.盛称之于上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10.高适“窥察洞明”具体有哪三种表现:(3分)(1)(2)(3)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质论答案文质论答案_“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文质论答案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

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

“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

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

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

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

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

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

”“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

“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

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

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

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

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文质论阅读答案1、A[B项“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

C项“对等地位”错。

D项不是“中外文论”而是“传统文论”。

]2、C【A项原文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项原文是“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念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

D项“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3、B【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 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 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 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研计划文组教学语学期小年春季学1920思想一、指导育。

面实施素质教标,全根本,点,以课堂教核心,彻实施习贯彻改革纲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以研究学为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

点加强本学期教研组重对教师评课的指导,学生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养,调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动启发,开展里的活提高。

和小学小学语进新教动研究和“会化,定规范化,系统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诊式行”,促师的成长,加快我镇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结合区动安排各项有意义的使教师的评课目标、工作二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