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的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生动表现草原景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草原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调查草原动植物种类的资料。
(3)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草原的课文、资料。
(2)准备好美术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所得,了解草原的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气候、植被、动物等。
(2)讲解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展示相关图片。
(3)示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
3. 学生实践:(1)分组进行草原景色观察,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草原景色。
(2)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草原景色,可以绘画、制作手工艺品等。
4. 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评价、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表现草原景色,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3草原即景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边读边批,体会作者对祖国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关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
1、出示词语: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2、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
二、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草原景物特点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特点1、自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作批注。
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汇报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么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呢?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
(板书:草原——辽阔)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自读、齐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地读,边读边想象边感受。
2、学习第2段。
自读课文第2段段,并勾画出比喻句。
汇报交流。
说一说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一谈感受,并谈一谈比喻句的作用。
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
3、学习第3段。
齐读课文第3段。
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从这一段中,你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3、学习3——7段,感受草原的美丽。
思考问题:同学们,这几段课文写了草原上的那些景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板书:草原——美丽)你能读一读吗?品读这几段课文。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赞美大自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草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貌,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草原风景画的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赞美大自然。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赞美大自然;(2)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认识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草原即景》,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生态环境;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描绘草原美景?”;(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3)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草原风景画的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草原风景画,分享创作心得;(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回家后观察家乡的自然景物,以作文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2. 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保护意义。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草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草原即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了解草原动植物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力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增强学生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2.草原动植物:了解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带学生观看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草原的地貌特点和美丽风景;2.向学生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特殊环境;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4.带领学生一同深入草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观察和记录草原上的动植物;5.进行动植物分类讲解,让学生了解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6.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力和分析能力;7.学生根据自己对草原的观察和了解,绘制一幅关于草原的画,展示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和感受;8.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完成一份关于草原动植物种类及特点的PPT,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9.学生分组进行草原生态的模拟制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生态的脆弱和重要性;10.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草原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看法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观察和记录的能力;2.评估学生对草原动植物的认识程度,了解其学习成果;3.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次草原即景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记录,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描述力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模拟制作草原生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草原生态的脆弱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产活动,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的自然风光: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等。
2. 草原民族风情:介绍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
3. 草原生产活动:介绍草原上的畜牧业、农业等生产活动。
4. 欣赏和评述草原风光画作:分析草原风光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5. 创作草原风光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草原风光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法表现草原风光的特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和画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自然美景。
2. 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产活动,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特色。
3. 欣赏和评述草原风光画作,分析画作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4. 布置课堂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草原风光画。
5.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评点和讨论,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产活动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草原风光画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创作草原风光画的积极性及作品完成质量。
七、教学准备1. 草原风光图片、视频资料。
2. 草原风光画作示例。
3.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4.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风光。
2. 邀请草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原即景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原即景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了解草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逐步对其进行观察、分析、评价等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能力体系。
3.训练学生掌握课文中新知识的方法,如:运用分类法,挖掘概括词,辨别归纳概括等方法。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把描写事物的语言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草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的描写。
•难点:学生能否认真观察、分析、评价所学知识,并在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老师介绍本课的主题:草原。
2.老师出示草原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3.老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对草原的印象。
阅读(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草原即景》。
2.学生互相接龙讲述课文要点。
3.整合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再读文章一遍。
分析(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法分析课文,提出草原的丰富特色。
2.传授挖掘概括性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挖掘、寻找课文中的概括性词语。
3.整理概括性词语,让学生体会其对于文章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评价(20分钟)1.让学生凭借所学语言知识和个人理解,评价草原即景所表达的主题。
2.听取学生的答案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自然风光,提高观察和表达的技能。
拓展(20分钟)1.学生阅读有关草原的书籍或网络文章。
2.学生写一篇文字,表达对草原的感悟和理解。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文字。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和学生的自主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分析和评价中,采取分类法和挖掘概括性词语等多种方式教授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
在拓展环节,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知草原这一主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以及自己的文字。
本次课程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自然风光和提高写作能力,也因此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草原即景
书
设
计
3草原即景
寂静
广袤的塔木钦草原
一望无际
奇丽
教
后
反
思
让生对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有个清晰的了解,感知。
达
标
测
评
基础作业: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六自然段。
拓展作业:
1运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拓
展
提
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受到塔木钦草原的美丽、辽阔。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比喻句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作者美好的情感。
唐河县第十九小学教学案
主备教师:王克茹使用教师:王克茹
教学内容
(及课型):
3草原即景(精讲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的结构,进一步感受草原的魅力。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难点: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进行感受、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示范朗读法
教具学具:
课本插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二次备课
激
趣
导
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塔木钦草原的美丽,并分析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感受到了草原像“海”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受塔木钦草原的大而美的特点。
生:塔木钦草原像海,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生:分享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草原即景》教案_21
(三)小结
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第4-7自然段其实可以合并在一起:写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三小结
课文从塔木钦草原大,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畏,为什么草原被称作“旱海”以及草原上云彩的变化、雨后的彩虹,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这几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景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景物特点,学习边读边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对课文进行品析,学习边读边批注
二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一)在老师带领下,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句。
(2)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3)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第一句,把草原比作海,突出草原大寂静的特点。第二句,把草原比作没有框子的画,突出草原大和美的特点。)
3、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读了题目,你知道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草原美景的,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还想知道什么?(即景是什么意思?草原有哪些美景,都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即景,指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画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草原即景》教案_10
3 草原即景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比喻句边读边批边体会,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比喻句边读边批边体会,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情,引入课题1.播放草原景色视频。
结合你自己的了解说说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来介绍。
2.读题,释题。
即:当时或当地。
草原即景:身处草原时看到的草原美景。
3.结合“课文链接”了解作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扫清阅读障碍,抽读生字词。
强调字形:袤桅黝(形近字区别的方法)强调字音:梗桅屿肋竭杆二、理解词语:(1)找近义词:广袤――广阔敬慕――仰慕(2)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油然而生声嘶力竭视为畏途3.自由读文,思考:作者身处草原,看到怎样的景象?请批注在相关内容的旁边。
交流:一、草原静寂广袤(2)牧民雄姿飒爽(3)云彩变幻无穷(4)彩虹绮丽迷人(4)身处草原,作者想到了些什么?(第3段:草原过去叫“旱海”的原因)默读第3段,思考:为什么叫“旱海”?(无水,无人,广漠荒凉)第3段起什么作用?(插叙,作者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过去的“旱海”,让我们对他母亲草原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熟读课文,积累词句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草原美景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板书设计:3草原即景(萧乾)草原静寂广袤牧民雄姿飒爽云彩变幻无穷彩虹绮丽迷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勾画出比喻句,批注体会,品味语言美。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草原景色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词汇、语法表达草原景色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运用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草原景色描述的练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草原即景》一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描绘和表达。
结合课文,学习有关草原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草原的了解程度,确定教学起点。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草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会运用词汇、语法描述草原景色。
3.2 教学难点:运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准确描述草原景色。
理解作者对草原的表达和描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草原的特点。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描述草原景色。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
利用板书、卡片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景色。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5.2 教学新课:分析《草原即景》一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描绘。
学习有关草原的词汇和表达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草原景色描述的练习。
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草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了解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草原景色的作文。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3 草原即景》教案_20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第一课草原教学目标知识与只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 2 自然段。
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型: 新课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教学,讨论,解释词语,问,回答.教学手段:课件,挂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草原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好好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呢?是不是像我们家乡的草原呢?那你们的家乡大草原怎么样阿??那位同学请举手回答呀?(课件展示草原的图片)(草原,羊群,马,草地,)揭示课题《草原》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草原即景》教案之一
《草原即景》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草原即景》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草原即景》,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3.精讲细读,品味语言(1)聚焦第一段a.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段中描述草原的词语,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
b.体会“一碧千里”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美景。
(2)聚焦第二段a.找出本段中描述草原景色的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生机勃勃。
b.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生活场景。
(3)聚焦第三段a.理解“蒙古包、奶茶、骏马、勒哒”等词语,了解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
b.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草原的欢声笑语。
4.感悟课文,内化情感(1)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新的认识?(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保护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我心中的草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3.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聚焦第一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对话:师:同学们,你们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碧千里”的画面吗?生1:我好像看到了一片望不到边的绿色,就像是绿色的海洋。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掌握草原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景观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摄影、绘画等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以草原景观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特点和生物适应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养。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适应性。
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2 教学难点: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运用实地考察、摄影、绘画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配备专业摄影师、画家等,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5.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知道草原生态系统吗?”5.2 知识讲解: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
分析草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
5.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草原生态特点和生物适应性。
引导学生运用摄影、绘画等手法,记录草原美景和生物特征。
《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漂亮与宽敞。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扬之情。
教学预备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的flash( :// qiuqian108 /flash/天堂.swf)。
3.预备flash《漂亮的草原我的家》( :///会员区/flash/漂亮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刻1~2课时。
教学过程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那个地点出现了如何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得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画出一幅幅漂亮、壮观、奇异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漂亮、宽敞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
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漂亮草原。
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伙儿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
那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大草原是那样令人向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玩”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扫瞄课文。
3草原即景(5篇)
3草原即景(5篇)第一篇:3 草原即景草原即景教材分析:全文共分7段,第一段写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像大海。
第二段写草原人在马背上的雄姿让“我’心生敬意。
第三段介绍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第四至七段写草原上的云彩变化无穷,骤雨后会出现奇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这是一篇批读课文,要让学生根据课后提出的要求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0分)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
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
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草原即景:即作者走进草原看到眼前的景物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引导学生质疑:开来大家对草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对于本文,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预设:作者笔下的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5、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
《草原即景》说课稿
《草原即景》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草原即景》。
我们将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单元的第10课。
教材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让学生领略到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懂得感恩、懂得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美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
同时,播放草原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性景观或人物,进行分享。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讲解草原景色及人民生活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草原即景景色:辽阔、壮美人民:热情、友好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美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024《草原即景》说课稿范文
2024《草原即景》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草原即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寓意深远,形式独特。
这篇课文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是体验学法和合作交流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课文的图片,以直观呈现课文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小组活动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严禁复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与热爱。
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描述。
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喜欢草原吗?你们想去草原玩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与课文主题产生联系,并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与热爱。
环节二、导读课文,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我将呈现课文的标题和开头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环节三、课文解读,提取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通过分段解读课文,我将引导学生提取重要的词语和句型,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含义和结构。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草原即景优秀教学设计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草原即景优秀教学设计3草原即景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边读边批,体会作者对祖国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关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
1、出示词语: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2、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
二、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草原景物特点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特点1、自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作批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么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呢?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
(板书:草原——辽阔)(3)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自读、齐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地读,边读边想象边感受。
2、学习第2段。
(1)自读课文第2段段,并勾画出比喻句。
(2)汇报交流。
(3)说一说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4)引导学生谈一谈感受,并谈一谈比喻句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
3、学习第3段。
(1)齐读课文第3段。
(2)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3)从这一段中,你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草原即景》教案
《草原即景》教案
《草原即景》教案
《草原即景》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草原,感受她独特的魅力。
(揭示课题)
二、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再读课文,按课文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根据自己的批语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 请学生分析后,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再集体朗读,共同领悟美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到这儿,我也禁不住激动起来,可惜,我没有去过草原,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给我们介绍介绍。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 作者笔下的草原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配乐风光片)
2. 你眼中或心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3. 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3 草原即景
学习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 、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让学生边读边批,体会作者对祖国草原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关作家萧乾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
1 、出示词语:广袤草梗桅杆黑黝黝声嘶力竭驯顺岛屿逍遥
2 、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语。
3 、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
二、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草原景物特点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三、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特点
1 、自读第1 段,画出比喻句,并作批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 段,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它多么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呢?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
(板书:草原——辽阔)
(3)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自读、齐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地读,边读边想象边感受。
2、学习第2 段。
(1)自读课文第2 段段,并勾画出比喻句。
(2)汇报交流。
(3)说一说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4)引导学生谈一谈感受,并谈一谈比喻句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本段课文。
3 、学习第3 段。
(1)齐读课文第3 段。
(2)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
(3)从这一段中, 你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
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交流感悟:句中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一堆堆巨石,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辽阔)3、学习3——7 段,感受草原的美丽。
(1)思考问题:同学们,这几段课文写了草原上的那些景物?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板书:草原——美丽)
(4)你能读一读吗?
(5)品读这几段课文。
(6)交流批注。
学习批注方法。
三、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草原的?(1)读完课文,我们都被草原这辽阔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了,请大家把刚才画出的句子再读一读,再次感受塔木钦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草原的辽阔和美丽的? (2)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塔木钦草原辽阔和美丽的特点。
四、回顾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1 、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集体交流。
3 、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文充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4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 、尝试着自己说一说文章的表达特点。
五、拓展延伸。
1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2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请你说一说本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心目中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