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静力学基础(A)

合集下载

静力学选择题与填空题

静力学选择题与填空题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一. 填空题1.理论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作 机械运动 的规律 2.平衡是指 (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3.力是物体之间 相互的机械 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运动或形状 发生改变。

4.刚体是受力作用而 不变形 的物体。

5.刚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此两力等值,反向,共线 。

6.约束是指限制非自由体某种运动 的周围物体。

7.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 大小 、 方向 、 作用线 。

8.二力平衡原理适用于 刚体 。

9.在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中,如接触点不能确定,可用通过铰链中心 的一对正交分力表示。

10.对刚体而言,力是 滑移 矢量。

二. 单项选择题1. 图示系统受力F 作用而平衡。

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60º角,则斜面的倾角α应为______B________。

(A ) 0º (B ) 30º (C ) 45º (D ) 60º2.如图所示的两个楔块A 、B 在m-m 处光滑接触,现在其两端沿轴线各加一个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则两个楔块的状态为 A 。

(A )A 、B 都不平衡(B )A 平衡、B 不平衡(C )A 不平衡、B 平衡(D )A 、B 都平衡3.三力平衡定理是 A 。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D )此三个力必定互相平行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D 。

(A ) 只适用于刚体 (B ) 只适用于变形体(C ) 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D ) 适用于任何物体5.一物体是否被看作刚体,取决于 D 。

(A ) 变形是否微小 (B ) 变形不起决定因素 (C ) 物体是否坚硬(D ) 是否研究物体的变形6.力的可传性原理 A 。

(A ) 适用于刚体 (B ) 适用于刚体和弹性体 (C ) 适用于所有物体 (D )只适用于平衡的刚体第一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一、填空题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 ΣF=0 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即该力系的合力等于0 。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 若两物体的接触面光滑,即摩擦对所研究 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而可忽略不计时,接 触面可视为“光滑”的。这种光滑接触面 约束不能阻止被约束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 向的运动,而只能限制被约束物体沿接触 面公法线方向的运动。因此,光滑接触面 的约束反力只能是沿公法线而指向被约束 物体。这类约束反力称为法向反力,常用 字母N表示。
• 在工程实际中,为求未知约束反力,需依 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 要确定构件(物体)受有多少力的作用以及 各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方向。这个确 定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 四、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任何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等值、 反向、共线的,并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五、刚化原理 •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若把变形后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刚化 原理。
合力,其合力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合力的方向 和大小由原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决定(图1-4)。这个性质称为力的平 行四边形原理。其矢量式为
• 即合力矢R等于二分力F1和F2的矢量和。
图1-4
图1-5
•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 若其中二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 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 通过汇交点。这个推论被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 力的作用点是指物体承受力的那个部位。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时 总占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分布于物体接触面上各点的。当接触 面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 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当接触面积不可忽略时, 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力 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载荷集度,用 q(N/cm2)表示。

工程力学试题库练习及答案

工程力学试题库练习及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c)(d)(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f)(g)8 第二章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 9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10 第二章 平面力系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 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NF N F F F FF F F C A GA yC A x 200020110/1tan sin ,0,cos ,0=======∑∑解得:ααα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力、刚体、约束、约束力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物体受力图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即用一个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的力系,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二是建立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在土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所研究的两类问题(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对于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在物体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也同样表现于物体在一般运动的情形中。

在静力学中关于力的合成、分解与力系简化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动力学。

本章将阐述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建筑工程上常见的典型约束力与约束反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力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当人们推动小车时,由于手臂肌肉的紧张和收缩而感受到了力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体之间,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例如机车牵引车辆加速前进或者制动时,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都有力的作用。

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指广义上的物体,其中包括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可能存在。

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效应完全可以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量出来。

实际上,人们正是从力的效应来认识力本身的。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实践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强弱。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d)(e)(f)(g)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 (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第一章静力学基础7 (f)(g)8 第二章 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第二章 平面力系 9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理论力学试题题目含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试题题目含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6.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 1F -2F ;② 2F -1F ;③ 1F +2F ;2.三力平衡定理是 。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 二力平衡原理; ②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 力的可传性原理;⑤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

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________。

① 0︒; ② 30︒;③ 45︒; ④ 60︒。

5.二力A F 、B F 作用在刚体上且0=+B A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①一定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③ 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4.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可以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有,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各写出两种约束)。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每题3分,30分)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9. 力偶只能使刚体发生转动,不能使刚体移动。

()10.固定铰链的约束反力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二、选择题(每题4分,24分)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6.关于约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柔体约束,沿柔体轴线背离物体。

② 光滑接触面约束,约束反力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工程力学-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工程力学-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约束力的方向与它所限制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 大小和方向是随主动力的不同而不确定,是一个未知力。
二、常见约束的类型
约束类型—把一构件与它构件的联接形式,按其限制构件运动 的特性抽象为理想化的力学类型,称为约束类型。
常见约束的约束类型—为柔体、光滑面、铰链和固定端。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实际中的约束与约束类型有些比较相近,有 些差异很大。必须善于观察,正确认识约束类型及其应用意义。
工程力学的任务: 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重 点)和运动规律(简介),以及构件的变形破坏规律。为构件 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计算方法。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受力图

一、基本概念 1.力的定义
◆ 课节1–1 静力学基础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2.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法
B
G
F A
FN
2)固定铰支座 约束限制了构件销孔端的随意移动,不限制构 件绕圆柱销这一点的转动。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可以用力的符号表示。一个力的箭头符
号表示一个机械作用,相互机械作用需二个力的箭头符号。
3.力系与平衡
4.合力与分力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 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5. 平衡力系 一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 力系。
二、基本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充条件是:这两个力
C
例1-1图
FA
FC
例1-2 图示结构,分析AB、BC杆的受力。
F
FB
B
BB
A
例1-2图
C A FB' FA
F 解:1.分离出AB、BC杆 2.对AB杆进行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1 一 3 试画出图示各构件的受力图。
F
D
习题 1-3 图
C
F
D
C
A
B
FA
FB
习题 1-3a 解 1 图
F Ax
A
B
FAy
FB
习题 1-3a 解 2 图
C
BF
B
D
FB
FD
C
A
FA 习题 1-3b 解 2 图
W
FAx
FAy
习题 1-3c 解图
F
A
A
F
α
B C
FA
D
FAFD 习题 1-3d 解 2 图
FB2 x
B
FDy
C FB2 y
F Dx D
W
习题 1-4b 解 2 图
F'B1
B
F'B2x
F'B2 y F1
A B
F'B2x
习题 1-4c 解 1 图
F1 F'B2 y
FDx D FDy
F'B2x B
C
F'B2 y
W
F'B2 B
习题 1-4c 解 2 图
习题 1-4b 解 3 图
FA
A
B
F B1
习题 1-4d 解 1 图
可推出图(b)中 FAB = 10FDB = 100F = 80 kN。
FED αD
FDB FD′ B
FCB
α
B
F 习题 1-12 解 1 图
F AB 习题 1-12 解 2 图
1—13 杆 AB 及其两端滚子的整体重心在 G 点,滚子搁置在倾斜的光滑刚性平面上,如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基础

F
A
C
B
第1章
方法一
FAy
A
C
FAx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2
解: 1.取梁AB为研究对象,解除约束。
2.画主动力,即外力F
F
B 3.画约束力,即 FB 、FAx 、FAy
FB
FA
A
F
B
C
方法二
FB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3
如图所示的三铰拱桥,
F
由左右两拱桥铰接而成。 设各拱桥的自重不计, 在拱上作用有载荷F,试 分别画出左拱和右拱的 受力图。
1.1.4 集中力和分布力 ❖ 集中力 作用范围与体积相比很小可近似 地看作一个点时的作用力称为集中力。
❖ 分布力(分布载荷) 作用在一定长度、一定面积或一定体积
上的力称为分布力或分布载荷。
第1章
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 均布力(均布载荷)
力均匀地分布在某一段长度、某一 个面或某一个体积上时,称为均布力或均布 载荷,用q表示。
机械设计基础
李海萍
1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研究的问题: ❖ 力系的简化 ❖ 力系的等效替换 ❖ 力系的平衡条件
2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任务: 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
件,并由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本章要点:
❖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 静力学公理 ❖ 常见的典型约束、约束力 ❖ 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1章
1.2 约束和约束力
❖ 约束
限制被约束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 被约束体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基础

第1章静力学基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

对于平衡状态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部分主要解决三类问题:一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某个物体共受几个力,以及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并绘制物体受力图;二是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在保持对物体作用原来力系作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用最简单的力系作用形式代替原来较为复杂力系的作用;三是研究各种力系的平衡规律,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平衡时所需满足的条件。

工程实际中,静力学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设计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时静力分析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力学分析的基础。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与力系的概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建立了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

例如,人对小车施加一推力,推动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房屋结构的横梁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弯曲变形等。

物体受力后产生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而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则称为力的内效应。

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力使物体的外效应,材料力学则研究力使物体的内效应。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在力的三个要素中,只要改变其中一个,也就改变了力的效应。

为了完整表示力的效应,力必须用矢量表示,而且为定位矢量(有时若只与作用线相关时,可以表示为滑动矢量)。

画图时要把其三个要素完整表示出来,例如沿水平地面推一小车(图1-1),作用在小车B点处有一个推力F,画图时要在作用点处做一有向线段,其方向与力的作用方向一致,有向线段的长度按照比例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所沿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本书中用黑体字母表示矢量,字母不加黑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模)。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答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填空题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2、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分别为:大小、方向、作用点3、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4、所谓平衡,就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为内(变形)效应和外(运动)效应.6、二力平衡条件是刚体上仅受两力作用而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必须等值、反向、共线。

7、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是指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可以增加或去掉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于刚体的作用效应。

8、力的可传性是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影响。

9、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10、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等于力系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在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11、力矩的大小等于__力_____和__力臂_______的乘积。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12、当平面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13、力偶是指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有转动。

14、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__力偶的转向__、 ___力偶作用面的方位_三要素。

15、只要保持力偶的三要素不变,可将力偶移至刚体上的任意位置而不改变其作用效应.1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_一合力偶_,合力偶矩的值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17、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行移动_到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个力偶。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2、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3、力偶无合力,且力偶只能用力偶来等效。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教案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教案

静力学 材料力学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静力学的研究模型是刚体 静力学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 法,以及力系简化的方法。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章 §1-1 力和力矩 一、力的概念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力是矢量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等效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一个力系与另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 效力系。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 的分力。 平衡力系: 平衡力系:如果刚体在一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该力系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 已知分力求其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其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力系的分类: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力偶系,空间任意力系。 四、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有合力,则合力对作用平面内某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 合力矩定理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 ) ( )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平移: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平移 平动+转动: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既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又发生转动 2.力的可传性: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 体的作用。

工程力学静力学基础知识

工程力学静力学基础知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3)活动铰链支座 铰链将桥梁、房屋等结构连接在有几个圆柱形滚 子的活动支座上,支座在滚子上可作左右相对运动, 两支座间距离可稍有变化
约束特点: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能够限制被连接件 沿着支撑面法线方向的上下运动。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固定与活动铰链支座约束
铰链支座
铰链支座结构简图
二力杆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公理一描述的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公理二描述的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力的平衡条件 。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1-2 静力学公理
巧拆锈死螺母
该方法的力学原理是:
根据二力平衡公理,若在 锈死螺母的相对面作用一 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平衡力(F,F′),螺栓与 螺母将保持平衡,确保螺 栓不会折断。
主动力与约束反力的区别
主动力
约束反力
定 促使物体运动或有运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随主动 动趋势的力,属于主动 力的变化而改变,是一种被动
义 力,工程上常称为载荷 力
大小未知,取决于约束本身

的性质,与主动力的值有关,
大小与方向预先确定,可由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力的
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征
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 接触处。约束力的方向与约束
集中力
分布力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3.对接触与连接方式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约束
约束是构件之间的接触与连接方式的抽象与简化。
§1-2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一) 二、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四、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公理四)
§1-2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一)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

工程力学学习参考资料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1.如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1-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 ) 1-3.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仅适用于刚体。

( ) 1-4.二力构件是指两端用铰链连接并且指受两个力作用的构件。

( ) 1-5.对刚体而言,力是滑移矢量,可沿其作用线移动。

()1-6.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7.作用在同一刚体的五个力构成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此刚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1-8.只要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相等,则此两力偶就是等效力偶。

()二、单项选择题1-1.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必汇交于一点B、必互相平行C、必都为零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1-2.力的可传性()。

A、适用于同一刚体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C、适用于刚体系统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1-3.如果力F R是F1、F2二力的合力,且F1、F2不同向,用矢量方程表示为F R= F1+ F2,则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必有F R= F1+ F2B、不可能有F R= F1+ F2C、必有F R>F1, F R>F2D、必有F R<F1, F R<F21-4.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偶,若使其在作用面内转移,其结果是()。

A、使刚体转动B、使刚体平移C、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D、将改变力偶矩的大小三、计算题1-1.已知:F1=2000N,F2=150N,F3=200N,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F x= + F cosαF y= + F sinα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第1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第1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2.力的效应
外效应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理论力学
内效应 :物体发生变形
例 如:力可以使汽车运动(外效应); 也可以 使球、梁发生变形(内效应)。
材料力学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矢量.
4.力的单位 牛顿 N KN
5.力在平面上的投影 力矢在某平面上的投影,等于力的模乘以力与 投影轴正向夹角的余弦。
理论力学 – 静力学
几个基本概念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 持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作匀速 直线运动.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
1.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
体的形态或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 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 线.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 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空间力对点的矩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 F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r r rr MO(F) r F
r rr r r r r r
r xi yj zk
r r rr
r
F
r
Fxri
Fy j
r
Fzk
r
r
MO(F) (r F) (xi yj zk )(Fxi Fy j Fzk )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对于学习工程力学的学生来说,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做习题时会遇到困难,缺乏答案的参考。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工程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问题:一根长为L的杆,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上和地面上,杆的重量为G,求杆在墙和地面上的支持力。

答案:根据杆的平衡条件,杆在墙和地面上的支持力分别为G/2和G/2。

1.2 问题:一根长为L的杆,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绳子悬挂,绳子与杆的夹角为θ,求杆在墙上的支持力和绳子的张力。

答案:根据杆的平衡条件,杆在墙上的支持力为G*cosθ,绳子的张力为G*sinθ。

第二章:静力学方法2.1 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答案: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mg*sinα和平行于斜面的力mg*cos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g*sinα-μ*g*cosα。

2.2 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光滑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答案:由于斜面是光滑的,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为0,所以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g*sinα。

第三章:力的分解与合成3.1 问题:一个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力F1和F2,已知F=10N,夹角θ=30°,求F1和F2的大小。

答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F1=F*cosθ=10*cos30°≈8.66N,F2=F*sinθ=10*sin30°≈5N。

3.2 问题:一个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力F1和F2,已知F=20N,夹角θ=60°,求F1和F2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58. 59. 59. 60. 60. 61. 61. 62. 62.
流体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 学 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机械设计及汽车工程 机械设计及汽车工程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微机电 微机电 现代轮机管理 现代轮机管理 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 车身工程 车身工程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印刷工程 印刷工程 航天工程 航天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 工程 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12
闲言碎语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曹树谦,张文德,萧龙翔.《振动结构模态分 析——理论、实验与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3, 2002.6 引用篇数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著作 合计 111 469 297 40 6 923 引用次数 145 105 554 297 40 6 1042
15
闲言碎语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47.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62个应用专业(学位论文部分) 62个应用专业(学位论文部分)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 置 置 水声工程 水声工程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 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精密仪器及机械 武器动力与制造 武器动力与制造 制浆造纸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
8
闲言碎语
再看看我们学什么?
知识
方法
概念
品知识的积累,也仅仅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它不过是我们的一个暂 时目标。 那更多的目标是什么呢 ? 培养……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化生产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宽基 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天津大学本科指 导性培养计划 ) 不具体!
6
闲言碎语
与美国相比,柯伟林如何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 柯伟林认为,自从科举制被废除和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的人文教育传统没有 被很好保持。在近现代中国追求“富强”的强烈愿望之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越 来越强调专业化和技术层面,教育的人文性越发缺失。 因此,他认为,今天的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不仅富强而且和谐的社会,就需要 重视人文教育,需要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做人和处世的道理,需要培养更多“改 造社会、改造观念的工程师”。
柯伟林(William Kirby),哈佛大学史学荣誉 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2002-2006年担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 间,统领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和文理学科建 设,引导了通识教育体制与核心课体系的讨 论和改革。 曾先后师从著名的中国学大师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先生和福特教授、孔复礼教 授等。
62个应用专业(学位论文部分) 62个应用专业(学位论文部分)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11
闲言碎语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力学是一个“大学科”,在机械、建工、水利、船舶、交通工具、 航空航天、能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一般力学 (动力学与控制) 线性振动 模态分析
力 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非线性振动 分析力学 ……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仅举一个例子,说明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之广泛。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 计制造 计制造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 程 程 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
5
闲言碎语
柯伟林:哈佛教育的理念与制度:(2006.11.3天津大学校园办公网)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四个目标: • • • •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质疑它们的能力; 并不是为学生日后的职业作准备,而是为学生日后会遇到的各种变化作准 备; 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让他们知道如何生活。
油气井工程 油气井工程 振动与控制 振动与控制 卫生防护防疫技术与 卫生防护防疫技术与 装备 装备 兵器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农业机械系统理论与 农业机械系统理论与 设计 设计
由此,可窥视力 学应用之广泛!
10
闲言碎语
我们提出应具备两种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工程思维能力。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即会运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包括建立数学模型 和求解。 所谓工程思维能力,即要具备较强的工程观念和工程意识,一切问题皆源于 实际,又为工程实际服务,学会将所学课程与自己专业联系起来。比如学了 理论力学,就应具备基本的力学观念,在学习后续课程和处理实际问题时就 会以这些力学观念为指导。 最近在读初中物理时的学习心得(学习的八字方 针): 思考,实践,扩展,提高。
13
应用单位
应用专业 62
统计:截至到 2010.9
闲言碎语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应用地区
26 个省市自治区 105 所高校和院所 (学位论文部分)
14
闲言碎语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工程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声学 声学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
7
闲言碎语
周恒院士在机械工程学院第七届博士生论坛上谈“科学素质”(2011-8-27): 要具有怀疑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会考试,不敢冒险的人不能做科学。不 要迷信,特别是迷信大家。
周恒院士
黄田教授
黄田教授在机械工程学院第七届博士生论坛上谈“打好基础”(2011-8-27): 许多工程问题都归结为力学或数学问题,这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力学基础。 当用到一方面的基础理论时,需要读2~3本经典著作。最近用到螺旋线理 论,一直查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著作。
2
同学的心愿……
得一个高分 !……?
老师的心愿……
你们能得一个高分 !……? 我们的心愿是共同的 !
但关键,在于平时的一点一滴 !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3
闲言碎语
Herbert Hoover(美国前总统,工程师)的一段话(英国Warwick大学报告): (Engineering) is a great profession. There is the fascination of watching a figment of the imagination emerge through the aid of science to a plan on paper. Then it moves to realisation in stone or metal or energy. Then it brings jobs and homes to men. Then it elevates the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adds to the comforts of life. That is the engineer’s high privilege. 工程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你可以饶有兴趣地看到,一个想象中的虚构如何 借助于科学跃然于纸上,然后通过石头、金属和能量变为真实。它带给人们 工作和家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安逸。这是每一个工程师的最高荣誉。 (曹树谦译) 每一个工科学生读到这段话,不会不为之振奋!
赫伯特·胡佛,美国第31任 总统(1929-1933)
4
闲言碎语
龚克校长在牛顿苹果树授牌仪式上的讲话(2009-9-19): Today, everybody understands why an apple falls to earth but not flies to anywhere else. But it was not the case 300 years ago. The beautiful story about Isaac Newton and the apple tree is well known worldwide. No matter it was true or not, people like the story for it propagates the spirit of science, seeking to truth form fact, this is the motto of own university. 龚校长说:“今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向地面,而不是飞向天空。而 300年前却不了解其所以然。关于牛顿和苹果树的美丽故事已举世闻名。不管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宣扬了科学的精神。” “牛顿的伟大不仅在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微积分及其它,更重要的是他展现了 科学家的必要品质,如坚忍、专注、谦虚、科学道德和批判思维。我衷心希 望,这株牛顿苹果树能使天大充满追求科学的热情,也希望牛顿的科学精神 能激励中国‘牛顿’的诞生。” 你也曾看到物体下落,你也早就知道蒸汽 能够顶开壶盖,你能发现“万有引力”或发 明“蒸汽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