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论

合集下载

情有这般:袁子才《祭妹文》

情有这般:袁子才《祭妹文》

情有这般:袁子才《祭妹文》赏析】袁枚(1716 —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他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

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

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 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

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含,增强了震憾读者的心灵力量。

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

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

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

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

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随而“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

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负,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

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

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

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

这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今非昨是,岂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椅裳拽衣,不禁放声大哭。

袁宏道与袁枚“性灵说”的差异比较-精品文档资料

袁宏道与袁枚“性灵说”的差异比较-精品文档资料

袁宏道与袁枚“性灵说”的差异⽐较-精品⽂档资料袁宏道与袁枚“性灵说”的差异⽐较明清以来,⽆数⽂⼈在探索诗⽂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创⽴了不少学说。

其中,袁宏道放荡不羁,极富个性,吸取了前⼈诗之于情的⽂学思想,以表达“⾚⼦之⼼”提出“真性情”为核⼼的性灵说。

⽽后来者清代袁枚,同样反对束缚,以真情及才情标举“性灵”学说。

同是性灵⼀派,但⼆者并未处处相同。

⼀、袁宏道反理性,袁枚反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讲究主观感受的真情流露,以真情⽰⼈,以真情为诗。

同样,袁枚作诗“提笔先须问性情”,好诗需要⾃抒情愫,⾃披胸襟。

虽⼆⼈都主张“真”,但袁宏道强调⾮理性,主张释放⼈未被社会化的天性,具有反理性导向。

“⽆闻⽆识真⼈所作”,“闻识”包括名教义理、礼法纲常等社会规范以及⼈⽂经验知识,是与“真”相对⽴的理性。

要求脱离⼀切形式表象,⼈的社会产⽣的规则等理性存在,回归本真,使真性情保持纯粹。

如《独坐》:胸臆知难尽,⾏藏为可陈。

摊书嫌字⼩,烹⽔试茶新。

拨闷占茅⼘,祈归拜上神。

闲云与倦鸟,终是⼀流⼈。

袁宏道在诗中直接流露了他的倦意与空虚,他觉得难以表达清楚他此刻的⼼情,从看书嫌字太⼩,品茶⼜嫌不醇厚,为了解闷去占⼘,⽆聊拜拜上神,但是这些尘世的东西,社会经验的理性,都不能够撩拨他⼼中的真情,排遣他的闲闷,只有闲云跟倦鸟这种⾃然意象才能与其⼼中的天然本性⼀致,独坐时候的真性情流露,是抛开⼀切理性⽽抒。

⽽袁枚“性情得其真”、“其情之动⽽不同者,皆随其性之昏明⾼下流露者也”。

诗中的性情随内⼼之“真”⽽流,认为同时期崇尚浮华的诗⼈在诗中矫饰喜怒哀乐,缺乏“真⽓”。

可见,袁枚强调的是性情“真”的流露,拒绝违⼼之作,反对虚假的情感。

所以,袁枚在被贬时所作《落花》,内⼼怨尤⾃怜毫⽆虚假之情:空⾕半枝随影堕,阑⼲⼀⾓受风偏。

佳⼈已换三⽣⾻,拾得花钿更黯然。

袁枚在此诗中深情流露,⽐深闺⼉⼥更加孤独,⽉下枝影摇曳,阑⼲⼀⾓看风,孤影⾃怜,蹲下⾝⼦拾花钿,诗⼈⼼中的哀怨与诗中斑斑可见,胸臆之真发露⽆遗,他不是为了作诗⽽造假性情,也没有在诗中夸⼤或虚饰其胸臆,因⽬前的处境⽽哀,由诗可见其怨,⽆虚⽆假。

试论袁宏道的“性灵说”

试论袁宏道的“性灵说”
是对 于世 间万 物和 谐相 处 的关 注 。上述 对 陛”和 “ 灵”
摘 要 : 明代袁 宏道 的 “ 性灵 说”在 中国 文学 史上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其 倡导 的真 情、 文趣 、通 变 等思 想 内涵为 后 世 的诗 文创 作产 生 了深 刻 的影响 。体 现 了封建 时代 文人 的 自我 觉醒 和反 叛精 神 ,为 当 时的文 坛带 来 了一股 新鲜 的 文学 思潮 ,也对后 世 的诗 文创 作产 生 了深远 的 影响。 关键 词 :袁 宏道 ;性灵说 ;真 情 ;文趣 ;通 变
明朝 晚 期 的统 治 者大 力 加 强 中央 集 权 ,皇 帝 的权 力 凌驾 于 一 切权 力 之 上, 封建 统 治 空前 强 化 。在 思想 文 化 方面 , 统 治者 大 力宣 扬 程朱 理 学 以禁 锢 文 人 的思 想 ,大 兴文 字 狱 以加 强 对 文人 创 作 的控 制 ,残 害 了诸 多 有声 望 和才 气 的 文人 。在 经 济 领域 ,由于 前 期 统 治者 实 施 了一 系 列 开 明政 策 ,到 了 中后 期 ,农 业 手工 业 得 到 了迅速 发 展 ,催 生 了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 在 文 学 领 域 ,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 教 更 是 以其 独 尊 的 态 势 、 极 端 的 方 式 将 人对 本 真 的 思 考 禁 锢。 ”…复 古模 拟 论调 出现 在 了文 学领 域 ,以后 七 子为代 表 的文人 极 力 推 崇复 古 主义 。在 这 种 背 景下 , 明代 后 期 的公 安 派 向复 古主 义 文 风发 起 了挑 战 ,而 反 对 复古 风 潮 的主 要代 表 人 物则 为 袁 宏道 ,其 文 学 思想 的 核心 是 抒 写 性 灵 ,“ 性灵 说 ”也构 成 了袁 宏道 主要 的创作 理论 。 “ 性 灵 ”的 涵 义 及 溯 源 “ 性 灵 ”是 由 陛 ”和 “ 灵 ”两 个 字 组 成 的 ,首 先 , “ 从 训 诂 角 度 看 ’字 ,它 是 指 所 有 生 物 的本 性 ”【 2 】 。

《瓯北诗话》中的性灵说

《瓯北诗话》中的性灵说

《瓯北诗话》中的性灵说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于诗人的评价是以创新和与他人的不同点作为标准的,这与赵翼本人对于性灵说的推崇密不可分。

赵翼作为清初的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提倡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提倡作诗注重性灵,走出诗必盛唐,另辟蹊径。

追求一种新境界,以我手著我口。

创新就成了赵翼诗歌创作的理论旗帜,《瓯北诗话》中多出都有提到创新一词,也有在内容和意境上的创新。

一、性灵的溯源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袁枚;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性灵的本意是指人的心灵。

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其后钟嵘在《诗品》中突出诗歌”吟咏情性”的特点,强调”直寻”,抒写诗人”即目”、”所见”,使之具有”自然英旨”之”真美”,以及赞扬阮籍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等,和后来性灵说的主张是接近的。

所以袁枚说:”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仿元遗山论诗》)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

明代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给文艺创作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诗文普遍陷入了模拟蹈袭的死胡同。

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

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二、赵翼的文学主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反映出了赵翼的诗歌创作主张是创新,他认为诗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求新求变,不是一定要诗必盛唐,文比秦汉。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风格,各个时代都有引领风骚的人物。

袁枚诗歌真情论

袁枚诗歌真情论
从来友朋意转比子孙收稿日期20100926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sjb750025作者简介王正兵1967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第3 O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盐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a fYa c e gT a h r iestfHu nt s& S ca ce c s o r lo n h n e c esUnv ri ma ie n y i o ilS in e 1
情, 前人 早 已有 之 , 毛诗 序 》 : 情 动 于 中 , 形 自己却 必须 小心翼 翼地 看 “ 户侯 ” 《 云 “ 而 万 —— 黄廷 桂 之
于言” 此 说揭 示 出诗 人 由于 内心 情 感 得 到 触 脸色 , 以 , 何 事 ” 字 , 以看 出袁 枚 对 此 次 出 ” , 所 “ 二 可 动 而发 言为诗 的创 作 规 律 。刘 勰 《 心雕 龙 ・明 仕 之举 已充 满 悔意 。而 “ 文 黄金 ”与“ 离 ” 别 对举 , 说 诗》 说 : 人禀七 情 , 也 “ 应物 斯感 , 物 吟志 , 非 自 感 莫 明袁枚 选择 “ 离 ” 别 的不 值 , 个 “ ” , 一 生 字 又写 出 然 。 l 一方 面说 明情感 的产 生得益 于外 物 , ”4 一方 时 冲动铸 成 大错 后 袁 枚 的痛 惜 之 情 ; 薄 幸 ” “ 与
史稿 》 对袁 枚 的评 价 , 中传 达 出 这样 一 些 信 息 : 廷 桂 曾任两 江 总督 , 从 袁枚 隐居 随 园时 , 曾写 下 《 上
《 园集》 传 之 广 , 于海 外 ; 性 灵 说 ” 达 人 两江制 府黄 太保 书 》 历 陈 黄之 “ 绩 ” “ 随 流 达 “ 悉 , 政 : 公之 度 , 意 , 多效仿 ; 人 袁枚 倡 导“ 灵 ”人 知 其名 。确 实 , 可 以得 小人 , 性 , 不可 以得 君子 ; 之威 , 以治边 防 , 公 可

袁枚的性灵说及其诗歌创作

袁枚的性灵说及其诗歌创作

伪 险恶 , 指出了封 建制度 的不合理 。袁枚 在诗歌 中直 接抨击封建制度 , 这不仅需要超卓识见和过人胆量 , 而
且 也 正 是 其 真 性 情 的 自然 流 露 。 2 以平等、 . 民主 的 态 度 尊 重 下 层 人 民 。 虽 然 身 在
袁枚 巨大的影 响。他宣扬性情至上 , 肯定情欲合理 , 强 调情是其诗 论 的核 心 , 女 是真情 的 本源 。他 在《 男 遣
兴》 诗 中说 :郑 孔 门前 不 掉 头 , 朱 席 上 懒 勾 留 。 明 一 “ 程 ” 确表示对孑 子 以来 的儒学特别是 程颐 、 熹 的理 学 的 L 朱 反叛 。他还认 为“ 宋学 有 弊, 汉学更 有 弊” 进 而 质疑 , “ 六经 ”公开宣称“ 经虽读不全信” 并借庄子的话抨 , 六 , 击“ 六经尽糟 粕” 《 然 作》 。他 的言 行 可谓 大胆 出 (偶 ) 格、 惊世骇俗 。他对虚伪 的假道学深恶痛绝 , 常常借机 加 以嘲讽抨击 , 表现 出封建社会 末期个性 解放思 想的 再次苏醒。 这些思想体现在文学理论 上, 就是 他的“ 性灵说” 。 袁 枚 的 “ 灵 说 ” 在 内 容 上 包 括性 情 、 性 和 诗 才 性 , 个 三个要素 。袁枚认 为“ 情 以外本无 诗” “ 性 ,若夫 诗者 , 心之声也 , 性情所 流露者也 ” “ ,天性多 情句 自工 ” 。就 是说诗生于性情 , 性情 是诗 的本 源和灵魂 。他所说 的 性情 , 就是真情。诗人 内心 要有真情 实感才 有创作 构 思的可能性 , 诗歌 中的景 物形象归根 结底也是 为 了体 现“ 的。而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 。因 情” 此, 袁枚又认为“ 诗 , 可 以无我 ” “ 作 不 ,有人 无我 , 是傀 儡也” 。就是说没有个性 的诗人所作 的诗就 如同受人 摆布的“ 傀儡” 缺乏真正的生命力 。没有个性 , 就丧 , 也 失了真性情 。他在 《 续诗 品》 中专辟“ 著我 ” 品 , 一 就是 明确提倡创写 “ 有我” 旨。这是性灵说 审美价值 的核 之 心 。袁枚还进一步认为 , 仅有性 情 、 个性是 不够 的 , 还 应具备表现这一切 的诗才 。“ 诗人无才 , 不能役典籍运 心灵 ”有诗才 的人在 进行艺术构 思时才会 产生 灵机 , , 善 于把握灵机 , 易于成篇 。这里所说的灵机 , 就是今人 所谓灵感。艺术构思 中的灵机与才 气 、 分与 学识要 天 结合并重 。 这 三 个 方 面 的 有 机 结 合 , 成 了 完 整 的 诗 歌 理 论 构 体 系, 是晚明公 安派文学 主张 的隔代复兴 , 为清诗开创 新 的局 面打下 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袁枚《随园食单》的饮食性灵观

袁枚《随园食单》的饮食性灵观

2013.04学教育4袁枚《随园食单》的饮食性灵观姚利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级博士,北京100081)[摘要]《随园食单》是袁枚所写的烹饪学著作,但又与一般食谱不同,杂以记事,且文笔灵动,思想闪烁,其饮食审美追求与“性灵”说的诗论主张相耦合,从食材的选择、烹制的过程到菜肴的品尝方面无不与之相契合佐证,两者互为补益,以此观照,更见“性灵”风神。

[关键词]随园食单;袁枚;随园诗话;性灵《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名重一代,“所为诗文,天才横逸,不可方物。

”(《清史文苑传》)。

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著作传世,袁枚还是清代的大美食家,被后世学者誉之为“食圣”。

《随园食单》是他72岁时写的一部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以翰林身份著此书,该书出版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曾多次再版,日本东京岩波书店曾将它译成日文出版。

虽说是“食单”,但它又与单纯的烹饪技法书迥异,身为文学家的袁枚将其写得活色生香,循章法而又摇曳生姿,文笔活脱跳跃,灵动逸出,食单杂记事,亦以厨事与人事类比,思想火花扑朔其间,故《随园食单》又可当成一部文学作品来读。

袁枚其人率真放达,言称自己“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琏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1],他将“好味”一项放置于几大喜好之首,可见其对饮食的推崇与重视。

袁枚少年及第,当过几年的知县,后筑园林(号随园)于小仓山,过起了优游诗酒的士大夫生活,他的家厨是一代名厨王小余,王小余是一代名厨,曾拒重金所聘,一意做袁枚的家厨,因其懂得“知己难,知味更难”的道理。

袁枚与王小余感情甚笃,在王小余去世后还为他写过一篇悼念文章《厨者王小余传》,对其风神描绘无遗。

袁枚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广搜博尝,“善取于人”。

《随园食单》“序”中有言,他为了追求美味,“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

论明清诗歌之“性灵说”

论明清诗歌之“性灵说”

2021年第15期18文学研究论明清诗歌之“性灵说”张逸淼在细谈“性灵说”这一概念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文学派别,即“性灵说”的提出者——公安派。

公安派最早形成于晚明的文坛,是一个在当时影响力极大的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是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公安派。

在公安派提出的诸多文学理论中,“性灵说”被认为是其中一个著名的口号。

公安派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诗人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注重真情实感的表现以及自身思想情感的个性化,强调真实,反对人为的局限性和过分雕饰,要求我们能够摆脱传统古书典籍中道理的限制,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即使会有不足之处,也是值得肯定的。

明末年代,哲学家李贽曾提出“童心说”的理论,即认为童心便是一种评判人们认知的是非标准,认为文学便是应当是作者自身的内心情感和对于人生欲望的真实表现,而袁宏道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将"无闻无识"与"真声"当做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借此充分肯定了人们"性灵"中所包含的种种各色情感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欲望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其具体地化为一种个体感,以感情和欲望的自由表达性作为我国现代诗歌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任性而发",从而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

【1】而“性灵说”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反对拟古蹈袭。

公安派并非简单地反对复古,而是反对一味地模仿、剿袭前人,如果只是在创作的形式方面顺延古人的作品,而诗歌的创作思想与内容毫无创新,复古运动还是会归于失败的结局。

“性灵说”作为公安派文学创作主张的内核,反映在诗歌创作方面就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袁宏道在道吴县任职县令一官时,因不堪忍受做官所要忍受的辛酸屈辱,作了《戏题斋壁》一诗,将心中因繁重压抑的仕途生活而产生的苦闷一吐为快,表达出对官场的深深厌恶,想要逃离官场,投身自由的田园生活,言语直白,感情直接,率性自由不加掩饰,体现了与传统价值观念不同的思想。

袁枚《性灵说》

袁枚《性灵说》

古代文论袁枚与性灵说教师:马建智学生:李越专业: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084班学号:200830401137袁枚与性灵说“性灵”一词是由“性”与“灵”两个字组成。

“性”的本意是人类本性,论语中有“人之初,性本善”;“性”也指人的性情,即人的秉性气质。

灵的本意甚多,与性灵美学相关的涵义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聪明灵活。

“性灵”一词出现较迟,不会早于南北朝时期。

首先采用“性灵”一词的文论著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其中《原道》篇说:“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唯有人具有灵智的天性,才能产生文章。

后来南北朝的钟嵘、宋代的杨万里、明代的李赞、公安三袁等人都对“性灵”加以丰富与发展。

袁枚总结先人经验,吸收历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精华,完善并进一步发展了性灵说。

使之成为“清代四派重要诗论中最有活力,也最有革新精神的一个诗派,在诗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1性灵说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

明代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给文艺创作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诗文普遍陷入了模拟蹈袭的死胡同。

李贽在《童心说》中就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的问题,认为只要写出了“童心”即是好作品,这是对复古主义文艺思想的有力的抨击。

公安派正是进一步发挥了李贽这个思想,提出了一个“变”字,指出每个时代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具有独创性,才是好作品。

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袁枚主要活动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这个时期,复古主义已不象明代那么猖獗。

前期乾隆有王士镇鼓吹神韵说, 片面倡导清远、冲淡、含蓄之作。

翁方纲推崇的肌理说刚刚出现,主张以考据为诗。

左右诗坛的主要是沈德潜标榜的格调说,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复古主义的风气。

这些诗学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使清诗面临着僵化的危机。

为此, 袁枚独辟蹊径, 从历代诗歌理论中吸取关于诗歌吟咏情性、抒写性灵的观点,加以丰富发展, 再次树起性灵说大旗, 与上述诗学观相抗衡, 以开创诗坛的新局面。

对袁枚性灵说的弊端袁枚性灵说

对袁枚性灵说的弊端袁枚性灵说

对袁枚性灵说的弊端袁枚性灵说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袁枚性灵说”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摘要: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系统阐释了“性灵说”的诗歌理论。

从创作主体出发提出了真情论、个性论和诗才论三个要素。

他认为诗歌创作的根本就是表现性情,诗人之情不但要真,还要有个性,同时还必须具备表现性灵的诗才,能自然有如“天籁”地描写出富于生气的形象,以生动地抒写性灵。

关键词:袁枚性灵说真情个性诗才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人称随园先生,钱塘(浙江省杭县)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殁于嘉庆二年(1797),终年82岁,他一生经历了康、雍、乾、嘉四朝,在乾嘉诗坛驰骋近五十个春秋,是清代中叶最富有个性和才情的文学家,诗居“乾嘉三大家”之首,他和他的“性灵说”风靡一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袁枚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

他做古文不归附桐城派,他讲考据不附和吴派和皖派,因此,他作诗更不喜欢集于沈归愚的旗帜下。

他处处在表现自己,他有他自己一贯的思想。

因此,他不讲理学,不讲佛学,以及不信任何阴阳术数,他要成他自己的家数,所以不为传统思想所束缚,所以不随时风众势转移[1](P530)。

袁枚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性灵说。

袁枚“性灵说”的诗歌理论从创作主体出发提出了真情论、个性论和诗才论三个要素,认为诗歌创作的根本就是表现性情,诗人之情不但要真,还要有个性,同时还必须具备表现性灵的诗才,能自然有如“天籁”地描写出富于生气的形象,以生动地抒写性灵。

真情论袁枚认为,真情是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

他在《答曾南邨论诗》中曰:“提笔先须问性情”,明确地把“性情”置于诗人创作之“先”的首要条件的地位:有性情方可挥毫,无性情则请搁笔[2](P64)。

袁枚特别强调性情,这与晚明以来推崇真情有很大关系。

明末李贽就曾提出“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袁枚倡导“赤子之心”,而世上也只有刚出生的婴儿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刚出生的婴儿犹如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他的情感是天真的、纯洁的,是世上最真实的情感。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讲:先秦1、孔子【思无邪,兴观群怨,辞达与文质,尽善尽美】◆兴观群怨:是孔子的美学观点。

其实质是对诗歌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感染人;“观”,指诗歌内容可以再现生活现实,让人们认识社会风俗和面貌;“群”指诗歌可以使人们相互切磋,提高思想修养;“怨”指人们可以借助诗歌,怨刺上政,表达民意。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源头,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和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孔子的理论有时代局限性,“兴”要受到“礼”的规范;“观”主要针对统治者;“群”主要局限于统治者之间;“怨”要讲究“怨而不怒”,中和平庸。

【《毛诗序》的“讽谏”说,曹丕《典论·论文》中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2、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养气说】(1)以意逆志: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提出的,是一种阅读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一种解诗方法。

“是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视为得之。

”意思是解诗的人,不要因为文饰而影响对其辞意的理解,不要因为表面的辞意而影响对其思想感情的理解,以自己的思想体验区追溯诗人的志,才是正确的方法。

以意逆志是指评论作品的人,不要拘泥于作品中个别的文辞,不要受制于词句,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意志去理解作品其中的含义。

(2)知人论世: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颂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论世强调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正如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文学创作三要素:种族、时代、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3)知言养气说: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提出:“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的“性灵说

关于[袁枚的“性灵说”(上)]的字幕:∙我们现在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第十三讲,袁枚的“性灵说”清代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是清代乾隆皇帝时代的江南才子,也是著名的一个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话代表作就是《随园诗话》,这是很有名的。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袁枚生于公元1716年,卒于公元1798年,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乾隆时候的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的知县,然后他辞官后就居住在江宁,就是现在南京附近的江宁。

他在小仓山修了一个园林,号随园。

∙他后来写的一些书都是以随园命名,像《随园诗话》等。

他的书信颇具特色,他的诗歌,多抒发其闲情逸致。

所以袁枚在人们心目当中,是一个非常有才学,有才华的一个文人。

∙他的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性灵说”,“性灵说”他的文学批评的思想继承了晚明思想解放者的观点,特别是公安三袁和李贽、汤显祖等人的思想。

在学术思想上,袁枚反对盲目地崇拜圣人经典,他对当时的乾嘉考据学,就是乾隆年代的汉学考据也表示不满,∙认为“宋学有弊,汉学更有弊”,因为他认为宋学空谈性理,固然不好,像程朱理学。

但汉学就是从汉代,因为乾嘉考据学主张就是继承两汉的学术,他认为两汉的学术更有弊,为什么呢?两汉的学术引导读书人钻牛角尖,在考据当中讨生活。

所以从这些地方来看,∙袁枚的思想是比较解放的。

下面我们来谈袁枚性灵说的第一个问题,一“性灵说”什么是性灵?什么是袁枚的性灵说?袁枚性灵说的真髓,就是对于性灵的倡导。

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公安三袁当中的老二袁宏道,在《序小修诗》当中,∙曾经称赞他的弟弟袁中道的诗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所以最早的性灵说是从公安三袁来的。

袁枚谈性灵也是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这一点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袁枚的性灵说又和公安三袁有所不同,他有明显地针对性,∙这就是反对乾隆皇帝的沈德潜的诗教说与格调说。

沈德潜是乾隆时候的一个著名的诗歌批评家,他写过五格诗的别栽,也就是《唐诗别裁》、《宋诗别裁》、《元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还编过《古诗源》。

国学导航随园随笔

国学导航随园随笔

国学导航随园随笔本书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

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

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

其含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性灵说的个性论主张:一、诗人须具个性,故称“作诗,不可以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卷十)“我”即独具的个性。

二、艺术创作须有独创性,既不囿于古人,亦不盲从流俗,“要旨,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

”(卷六)三、反拟古、反格调:“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卷三),“专唱官商大调,易生人厌”(卷四),此说亦批判了明七子的后继者沈德潜。

性灵说的诗才论主张:一、诗人创作须具备特殊才能。

“性灵”的本义即指人灵智的本性,故亦称灵性。

袁枚论诗则有“笔性灵”、“笔性笨”之分。

(见《补遗》卷二)“笔性灵”则有诗才,乃针对翁方纲以考据为诗而发的: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

(卷四)二、诗人创作时产生灵感现象。

首先,灵感降临时诗人处于艺术思维的高一潮,“兴会所至,容易成篇”(卷二)。

其次,灵感持续时间甚短,不易把握,当“兴会已过”,化“千万力气”亦不易再得。

(见卷三)最后,灵感的偶然性与必要性相统一。

书中引唐诗喻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人文学院陈勇指导老师张晚林摘要:“性灵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理论。

“性灵”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刘宋。

范泰、谢灵运、何尚之、颜延之率先使用。

明代,经李贽和“公安三袁”等人的不懈努力,到清代的袁枚时,发展成为一套理论性强、又适合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内涵丰富的审美理论。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形成了一套包括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的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

本文梳理了“性灵说”的历史渊源,并着重论述袁枚“性灵说”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袁枚;性灵;真情;个性;诗才Simple analyse the basic intension on“The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of Yuan MeiSchool of humanism and socialism :Chen Y ong Director: Zhang wanlinAbstract:"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i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theory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the native sensibility”appear o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ong Liu first. Fan Tai , Xie Linyun , He Shangzhi, whom face prolong take the lead in using. Ming Dynasty, pass 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as a mark of esteem Li Zhi and "Gong An Three Y uan " untiring efforts of people, Y uan Mei,in Qing Dynasty, develop into a theory strong , meaningful aesthetic theory suitable for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reating again. It and the theory of romantic charm , the theory of style , the theory of skin texture to be and one of the theory groups of four major poems of earlier stage of Q ing Dynasty, having formed a suit of true feelings of including, individual character , just more intact poem of three respects talks about the system in the poem. This text comb historical origin of "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expound the fact basic intension that " the theory of native sensibility " of Y uan Mei emphatically.Key Words:Y uan Mei; the native sensibility ; True feelings ; Individual character ; talent and learning一、“性灵说”的发展“性灵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理论。

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浅论袁枚“性灵说”“性灵说”是古代试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

清代袁枚的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未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要直接抒发诗人的真实情感,是对人自然心声的流露。

基于源远流长得历史,袁枚的“性灵说”主要是在当时具体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文艺思想斗争下的产物。

它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反对对理学的束缚,批判当时文坛复古模拟风气。

从诗歌创作的主体出发,从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论证了诗人应率真地表达感情,表现个性,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破除雕章琢句、堆砌典故、以学问为诗。

关键词:性灵、真情、诗才、个性、反格调一.“性灵说”的渊源古典文论中首先采用“性灵”一词的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原道》中说: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于自然界的“无识之物”,即在于人是“性灵所钟”,有人的灵性。

《文心雕龙·序志》中说:“岁月飘忽,性灵不居”,亦是指人的心灵。

其后南朝钟嵘在其《诗品》中则直接以“性灵”论诗的本质。

他曾评论阮籍《咏怀》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基于此,他还提倡抒发感情的“直寻”、抨击“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等,这些都直影响了后来袁枚性灵说的核心内容。

唐代诗文中“性灵”一词更为普遍。

一是沿用南北朝“性灵”的含义,如皎然说:“真于情性,尚于作用”(《诗式》);二是对其的发展与开拓,如高适《答候少府》中“性灵出石象,风骨超常伦。

”等将“性灵”与“才”相联系。

宋代杨万里反对江西诗派剽袭模拟,“掉书袋”的习气,主张“风趣专写性灵”,推崇“天分”,对性灵说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后来袁枚的性灵说的内涵十分接近。

明代李贽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强调要用“赤子之心”作文,反对假人假事,认为“天下之至文”都是“童心”的体现,实质就是要表现“真性灵”,反对儒家礼义的约束。

同一时期的公安三袁反对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的思想,提出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如袁宏道在《识张幼于箴铭后》中:“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

从作品中探析袁枚的“性灵”

从作品中探析袁枚的“性灵”

从作品中探析袁枚的“性灵”在我看来,性灵的本意是指人的心灵,一个作家写好作品的真正关键在于,要努力抒发出自己的心灵,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作品有灵性,从而更好的走进人的心灵。

对于作家袁枚的研究,从他的作品入手,去探索他的“性灵”,我觉得可以对作家袁枚进行很好的的探析。

“性灵说”是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要直接抒发诗人的真实情感,是对人自然心声的流露。

袁枚是一个独来独往、思想解放的人。

他习惯于表现自己,所以他有自己的的思想。

因此,他从不为其它的思想所束缚,而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性灵说。

袁枚“性灵说”的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的,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有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的要素。

下面就通过袁枚的作品中来探析一下袁枚的“性灵”。

(一)袁枚创作的“真情”要素首先谈谈袁枚的亲情诗。

袁枚绝对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他对祖辈、父母与兄弟姐妹有着极深的感情。

袁枚于乾隆四年考中进士,在衣锦还乡后祭奠祖母时作了一首诗,名为《陇上作》,回忆起幼年时“忆昔童孙小,曾蒙大母怜”,祖母期盼着袁枚“玉陛胪传夕,秋风榜发天”时,但终有“望儿终有日,道我见无年”的时候。

等袁枚真的高中进士,祖母已经驾鹤西归。

袁枚在中了进士后回到杭州完婚,在祖母的墓前悲泣,“返哺心虽急,含饴梦已捐。

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

宿草翻残照,秋山泣杜鹃。

”由此可见,袁枚与祖母的感情极深。

再有袁枚对于生活是随性和看淡的。

从他的《随园食单》中就完全可以看出。

辞官归家后,袁枚在随园过了近50年得闲适生活。

那么袁枚在随园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根据记载袁枚一生纳妾众多,有姓氏记载的就有十人,据说袁枚八十大寿时还纳了一妾。

他活到82岁,可他的妾却大多短命,所以他都是陆陆续续的纳妾,家人也先后离他而去。

也许真的是生死经历得多了,所以在天性中真的有安然生活,不怕生命终结的境界。

简论袁枚的“性灵说

简论袁枚的“性灵说

简论袁枚的“性灵说袁枚〔1761—1797〕,字子才,号简斋,杭州钱塘人,34岁于**任上辞官,隐居于**小**的随园,世称随园先生,自号**居士,随园老人等。

著有《小**房集》、《随园诗话》和笔记体小说《子不语》等。

他与**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而历来被公认为三家之首。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

他说倡导的“性灵说”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学史中的“性灵”,并非袁枚首创,但他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根底上,经过创造性的发挥,丰富和开展了性灵说,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诗学流派。

性灵说的提出,虽有历史继承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现实针对性,它反对沈德潜、翁方纲的风格说和肌理说,具有较高的审美理论价值。

袁枚的性灵说是一种较为完备的、系统的文学创作理论,阐述了诗歌创作的某些艺术规律。

性灵说的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主题必须具有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的要素。

1、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是诗歌的根源和灵魂。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挚、坦诚,不矫饰,不隐匿。

袁枚所说的“性灵”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性情”同意。

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随园诗话》〕,又说:“诗者,心之声也,行情所流露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流露才是“诗之本旨”。

因为袁枚认为具有真情是诗人创作的先决条件,他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这和李贽的“童心说”是一脉相承的,强调诗人应具备纯真的感情。

真情又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因此袁枚一改传统上关于“诗言志”的解释,把真实的性情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揭示了诗歌以表情为主、专主性情的根本特点。

他宣称“提笔须先问性情”,这种性情必须是真诚的、真实的,才能使诗歌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袁枚是哪个朝代的人

诗人袁枚是哪个朝代的人

诗人袁枚是哪个朝代的人袁枚号简斋,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那么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关于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这个问题只要了解袁枚的生平就可以看出他是清朝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出生在清朝雍正帝和乾隆帝统治年间,被称为那一时期的文坛巨匠,影响非常深。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君主专制王朝,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鼎盛巅峰,在诗歌词曲、小说戏剧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清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总结和发展的时期。

袁枚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开始了他诗歌写作,他的诗歌非常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巨匠,他的诗作在清朝出现并不是偶然,他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非常快速的时期,清朝经过康熙等皇帝的统治之后,文化经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且当时国内没有战争,和平繁荣,为他诗作的创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古国,到清朝时著作颇多,加之袁枚自身的努力,因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袁枚是清朝中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一生达四千余首,他一生寄情于山水田园,他的成就与环境和政治,以及他自身的努力相关。

袁枚号什么袁枚号什么,号简斋,字子才,号简斋,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1716年,逝世于1797年,生平事迹多以“好吃”、“好色、“好游”著称,是“性灵说”学派的代表诗人。

袁枚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随园食单》等著作,都是传世名著,受到后世许多文人骚客的推崇。

袁枚作为清朝文学“性灵说”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文章要抒发真性情,不必拘泥于文制体裁,袁枚的这种主张得到了当时一大批追随者,也因此袁枚所写的诗作,不拘古法,自由市侩而被某文人批评为文法欠佳,不值一提,袁枚的文学成就在当时还是很有争议的,毕竟作为一个新派代表,其文学价值并没有历史可考性,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出真理。

袁枚不仅文学倡导自由率性,为人处事也是一脉相承。

袁枚性灵说分析

袁枚性灵说分析

.1.袁枚「性靈說」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碩二馮玉婷一、「性靈」說之詩學淵源有清一代,學術風氣趨於匯整前說,清詩論亦見此特色;但因個人性格與偏好不同,對前人說法理解亦有出入,即使力求圓融,不免仍有輕重之分,遂可別為「神韻」、「格調」、「性靈」、「肌理」四家。

「神韻」說為王士禎(1634-1711)所倡,「格調」說由沈德潛(1673-1769)提出,「性靈」說為袁枚(1716-1798)力主,「肌理」說乃翁方綱(1733-1818)建立;四家各領風騷,其中「神韻」與「性靈」二說較為接近。

袁枚雖言:「我奉漁洋如貌執,不相菲薄不相師」1,主要論調實與漁洋皆變化自司空圖(837-908)、嚴羽(約1200前後在世)、袁宏道(1568-1610);諸人主張雖有小異,若著眼率皆重視言外之意、真情至性、興趣韻味等共通性,則不妨視為講求藝術美感之一脈相承者。

袁枚性格放任跌宕、不喜拘束,天才特出兼有自成家數之志,是以不喜歸附;儘管今人細究其說可發現士禎、宏道蹤跡,袁枚卻未嘗自言踵繼二人。

然欲廓清袁氏詩論內容,實不能忽視二人可能之影響,故謹撮述袁宏道、王士禎主張於下,以窺袁枚「性靈」說之詩學淵源。

1袁枚:《隨園詩話》卷二:「阮亭先生自是一代名家,惜譽之者既過其實,而毀之者亦損其真。

須知先生才本清華,氣少排奡,為王、孟、韋、柳則有餘,為李、杜、韓、蘇則不足也。

余學《遺山詩論》,論詩一絕云:『清才未合長依傍,雅調如何可詆諆?我奉漁洋如貌執,不相菲薄不相師』。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以乾隆庚戌本與隨園自刻本為底本),頁48。

.2.第六屆南區五校中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一)袁宏道「貴真」主張李贄(1567-1602)《童心說》倡「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2童心即真心,是文學創作的根本,其說為公安三袁所繼承;公安派基本主張重視個性與自然,袁宏道為代表人物。

袁氏貴「真」,以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化,一人有一人之情感,唯「變」方能存「真」,二者相輔相成而後有韻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论
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所倡导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

(《清史稿》)中说:(袁枚)天才颖异。

论诗主抒写性灵,他人意所欲出,不达者悉为达之。

士多效其体。

著《随园集》,凡三十余种。

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其名。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第9卷第4期)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中说道:“袁枚在《答曾南村论诗书》中指出:“提笔先需问性情,风裁休划宋元明。

”把真情作为创作之源,又在《随园诗话》卷五中总结我国几千年来的诗史:“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因此,袁枚的“性灵”倾向于人之灵动的情感、禀赋,即强调“情”。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马杰的袁枚“性灵说”的是以追求中提到)袁枚所说之“性灵”不仅指“情”或“性情”,而且指“灵机”。

而(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刘长泉在以真达情——袁枚抒情诗的特色)中写道: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

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其他种种目的去写诗。

情与真密不可分。

(燕山大学学报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中写道:真情是人内心感情,是文学之源,只有抓住诗歌的这个本质特征,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诗歌来,因此他反对虚假之作:“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

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

”其《续诗品·葆真》就说:“伪笑佯哀,吾其忧矣:”其《随园诗话》也批评王士祯“喜怒哀乐之不真”。

可见,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其核心就是强调诗人真实感情的表达。

(2005年12月份的求索中马杰和龚建平在袁枚个性思想对性灵
说的影响)中说道:袁宏道所说的“性灵”主要指“性情”或“情”。

他认为作家内心必须首先有一种不可阻遏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激动着他,使他迫不及待地欲把这种情感舒发出来,以求内心的畅适。

中郎描述此种情景是:“久而胸中涣然,若有所释焉,如醉之忽醒,而涨水之思决也。

”在《叙小修诗》中,他称赞小修作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

”可见袁宏道的“性灵”主要是指“情”或“性情”。

他要求作家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毫无遮蔽地展现出来,任自己的情
感无拘无束地自由流露,使读者从中享受到文学的率真自然之美。

但是,他却忽视创作主体的艺术才能的作用,这在袁枚的诗论中得到了充分阐释。

其次是性情的独特性。

(2006年9月号下旬刊张文萍的天真自是一家言——袁枚“性灵”说简论)中说:袁枚认为写诗要表现独特的个性,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当代其他人。

他主张诗要独创、争新,“自把新诗写性情”。

然而人之性情、遭际各不相同。

诗人只有把自己独特的遭际、个性、感受表现出来,才能妙心独运,笔性灵巧,写出富有新意的篇章。

为此,他强调写诗必须“有我”、著我”“为人,不可以有我。

……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抄袭敷衍之弊大。

”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诗话》卷七“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续诗品》)“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

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诗话》卷十“有我”、著我”就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就是要写出自己独具的性情,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要“出新意,去陈言”、精心独运,自出心裁”写出迥不犹人、富于个性的作品。

对那些缺乏独创精神现象,袁枚进行了全面的抨击:“抱杜韩以凌人,而粗脚笨手者,谓之权门托足;仿王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之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人冷径,谓之乞儿搬家;好叠韵、次韵,刺刺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一字一句自注来历者,谓之骨董开店。


(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114页)中说道:“最后,性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他肯定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并给予歌颂。

他说:大抵情欲之感,圣人所宽,人欲所在,即是天理。

燕山大学学报郑艳玲,麻玉霞在袁宏道与袁枚的“性灵”之异中写道:因为“欲”是情感的一部分,所以男女相悦是人的自然情感,无法抗拒,所以“好色”就是天理:“好色不必讳,不好色尤不必讳,人品之高下,岂在好色与不好色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晏萌芳,裴香玉在论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的自然主义偏向中写道:只要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随园诗话》卷三·第十七)就是“艳诗宫体,自是诗家一格”(《再与沈大宗伯书》,《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基于此认识,袁枚不避讳当时伦理忌讳,大量创作,评述艳情诗,并因此受到时人的非议,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第2期李剑波的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历史意义)中说:袁枚的性灵说强调抒写人的真性情,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肯定人情人欲的合理性,他把表现人情,包括男女之情,作为文学的中心内容。

认为艳诗,宫体也是诗中一格,有其自身价值,不可排斥。

(李哲理在袁枚“性灵论”探微)中说:““性灵挥洒古今空”。

袁枚以“性灵”为旗帜,名震乾嘉一代诗坛。

其所力持的“性情”“童心”“天赋”“天籁”“生命力”等主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袁枚和他的“性灵说”必将日益凸显出其在诗歌理论中的独特的价值。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刘长泉的以真达情——袁枚抒情诗的特色)中写道袁枚以真达情,是他的抒情诗的突出特色。

他的抒情诗中,既有“春宵一梦长”的婉转缠绵,也有“丧因在室悲”的怒斥,无论是含蓄不尽,还是发泄无余,都源于他抒写的性情之真。

真”与“情”构成了袁枚抒情诗的两大基石。

“诗本出于情性,哀乐俯仰,各尽其兴。

”袁枚继承了公安、竟陵一脉相传的“独抒性灵”的理论,并且将之大量实践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论是进步的,他的诗实践了他的诗论,因而也是进步的。

袁枚身上毛病固然不少,但他是较敢于暴露自己的。

比如公开承认自己好名、好财、好色,明显带有市民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色彩。

他追求的那种真诚得近乎天真的情感,继承了明代李贽的表现“赤子之心”的文艺思想。

以“真”以“情”为标准,他对那种不暴真性,不见真情的创作极为鄙视。

他抨击宗唐宗宋的复古派,“胸中有已亡之国号,而无自得之性情”又抨击做“学问诗”的肌理派“填书塞曲,满纸死气,自矜淹博”对王士祯的神韵派也有批评,“阮亭主修饰,不主性情。

观其到一处必有诗,诗中必用典,可以想见其喜怒哀乐之不真矣。

”袁枚的抒情诗,其“真情”多指个人遭际,但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个人遭际的真情有些是道学家们耻于下笔,不敢下笔的。

从反道学的角度看,以真达情就是他的抒情诗的主要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据(兰州学刊2005年第2期黄红日的绝地通天一支笔,请看依傍是何人——论袁枚性灵诗论特征)中:袁枚提倡的性灵说,从诗歌创作的本质论出发,强调文学作品是性情的表现;从诗歌创作的主体论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个性、才几方面的要素;从诗歌创作的本体论出发,强调艺术形象的灵活、动、趣;从诗歌创作的鉴赏论出发,强调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这就涉及到了创作动力、术构思、品的审美特征、作品的美感作用等诗歌创作的几乎所有主要环节,可以说是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理论体系,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中
各种具体观点也并未脱离理论核心。

袁枚其人、诗、论,对当时和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袁枚性灵说——真情论的研究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但让有些研究存在着片面之处和交大的学术空间,可以作进一步的推进,细化和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