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导学案.第2辑.九年级语文.配YW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一、简介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是学生在研究前阅读课文并备课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导学案摘要:二、导学案摘要1. 第一单元课文名称:《读书的好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及阅读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学案,培养阅读兴趣,研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2. 第二单元课文名称:《治水的智慧》- 本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治水的智慧;- 导学案中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第三单元课文名称:《童年》- 本单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主线;-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共同感受成长的乐趣。
4. 第四单元课文名称:《绝句》- 本单元介绍了绝句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课文名称:《金波箔》- 本单元讲述了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 导学案中通过探讨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6. 第六单元课文名称:《国家树》-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的国树——国槐;- 导学案中通过国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荣誉的责任感。
7. 第七单元课文名称:《牛郎织女》- 本单元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与感动,培养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8. 第八单元课文名称:《古乐府》- 本单元介绍了古乐府诗的韵律特点和创作技巧;- 导学案中通过欣赏古乐府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三、总结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摘要,涵盖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导学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预习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预习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6敬业与乐业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自主预习一、初读感知: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扫清字词障碍,通过查找工具书,了解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佝偻.承蜩.骈.进禅.师万不容赦.解剖.掠.夺旁wù xiè dú强guō不舍mì诀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号,又号,派的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的“”。
3.解释词语。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4.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二、细读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为劳动而生活”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2)“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这句话中包含怎样的苦乐观?三、预习质疑:初学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职业之神圣。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ǎng guō bù shě。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九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6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邹忌()弗()市朝()朝()服间()进期()年活动二: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服:(2)名词用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3)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美:(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闻: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3)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4)明日徐公来。
明日:(5)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6)窥镜而自视窥:(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谏,。
(8)而复问其妾曰:再,(9)能谤讥于市朝:2.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是可忍,孰不可忍()3.其他重点词义形貌昳丽:旦日:弗如远甚:莫不私王:王之蔽甚矣:时时而间进:;间,期年:谤讥于市朝: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以美于徐公:④皆朝于齐:⑤战胜于朝廷: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③暮寝而思之:乃乃下令:以皆以美于徐公:5.特殊句式(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表判断。
判断句式(2)忌不自信。
“不信自” ,宾语前置倒装句式(3)朝服衣冠。
(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式(4)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被动句式(5)固定格式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根据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篇。
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4《你是人间四月天》5《我看》x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导学案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导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谈创造性思维》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导学案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含答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71导学案.第2辑.八年级语文.配YW版
她爱他们 , 也理解他们 ㊂ 小说中的人物很多就是以作者生活中的中学生 朋友为原型塑造的 , 因 而 这 些 人 物 非 常 真 实, 非 常 受 学 生 们 的 欢 迎㊂ 课 文中的几个人物也非常有性格 , 如大大咧咧 ㊁ 好心肠的鲁智胜 , 勤奋好学 又有点自私的陈应达 , 还 有 那 几 个 爱 逛 街㊁ 喜欢潇洒的男篮队长的女班 委 ㊂ 这些中学生形象或许 不 是 完 美 的 , 但 却 是 非 常 真 实 可 信 的, 是有血 有肉 ㊁ 活灵活现的 ㊂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 写 是 这 篇 课 文 的 一 大 特 点 ㊂ 作 者 对 中 学 生 是 非
: 夫揭竿累 , 小说 一词最早见于 ‘ 庄子 ㊃ 外物 “ 趣灌渎 , 守鲵鲋 , 其
有感情地朗 读 课 文 , 扎实掌握 耿耿于怀 贿赂 招徕 1. 等词和重要文学常识 , 能准确掌握故事情节 ㊂ 2. 通过合作探究 , 学会用 语言 ㊁ 动作描写来表现人 物 性 格 的 写 法 ㊂ 3.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 中, 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㊂
学习目标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第1 6课*
学习目标
山米与白鹤
预习案 …………………………………………… 0 1 3 探究案 …………………………………………… 0 1 3 ʏ 第五单元复习案 ……………………………… 0 1 5 ʏ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4 9
预习案 …………………………………………… 0 0 3 探究案 …………………………………………… 0 0 3 ʏ 第四单元复习案 ……………………………… 0 0 5
第1 8课
学习目标
雨林的毁灭
世界性灾难
第2 2课
21《创造宣言》(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21 《创造宣言》(导学案)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领悟创造精神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1课时1.熟读课文。
①我把课文读了遍,我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是②读完文章后,我的初步感悟是:。
2.查阅资料①我查阅了资料得知:陶行知,是家。
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
他在实践中创立了“”“教学做合一”“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3.课件展示生字,读一读写一写,测一测。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汗.水/可汗.中.伤/一语中.的降.妖除魔/从天而降.B.鲁钝./打盹.偷懒./天籁自我崇.拜/鬼鬼祟.祟C.尽.量/尽.管参.差/参.天大树烦闷.不已/闷.闷不乐D.塑.像/追溯.懦.夫/风流儒.雅用心栽.培/别出心裁.4.课件展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测一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脸上表现出惭愧的神情,他再找不到遁词..了。
B.该公司称,退出中国无人机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这个曾经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5.读一读,想一想,理一理。
1.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请说一说。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探究任务一:学方法阅读课文回答: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批注。
(15分钟)点拨:1.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71导学案.第2辑.九年级语文.配SJ版
第四单元学习目标预习案001……………………………………………探究案001……………………………………………训练案043……………………………………………学习目标预习案003……………………………………………探究案004……………………………………………学习目标预习案007……………………………………………探究案007……………………………………………ʏ第四单元复习案009………………………………ʏ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047…………………………第五单元学习目标预习案011……………………………………………探究案012……………………………………………训练案051……………………………………………学习目标预习案015……………………………………………探究案015……………………………………………训练案053……………………………………………学习目标预习案017……………………………………………探究案017……………………………………………训练案055……………………………………………学习目标预习案019……………………………………………探究案020……………………………………………训练案057……………………………………………学习目标预习案023……………………………………………探究案024……………………………………………训练案061……………………………………………学习目标预习案027……………………………………………探究案027……………………………………………训练案065……………………………………………ʏ第五单元复习案029………………………………ʏ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067…………………………第六单元学习目标预习案033……………………………………………探究案034……………………………………………训练案071……………………………………………学习目标预习案035……………………………………………探究案036……………………………………………训练案073……………………………………………学习目标预习案037……………………………………………探究案037……………………………………………学习目标预习案039……………………………………………探究案040……………………………………………ʏ第六单元复习案041………………………………ʏ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卷077…………………………参考答案079…………………………………………1四阅读有独特的感受第课散文家谈散文目㊂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 我的疑问 处㊂组长监督小组成员,迅速高效地完成导学案㊂一㊁走近作者晓雪(1935-):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人㊂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㊂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㊂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 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㊂曾获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㊂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㊂四川乐山人㊂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㊁诗人㊁历史学家㊁考古学家㊁古文字学家㊁社会活动家㊂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㊂生平著述有诗集‘女神“,历史剧‘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㊂二㊁了解背景散文‘白鹭“写于1942年,属于郭沫若第二创作高潮时期的作品㊂当时正值抗战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同年,郭沫若被迫辞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反动派的限制㊂他说: 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美恶对立㊁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 , 只等有耐心的,谦抑诚虔㊁明朗健康的笔来把它写出 ㊂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㊂本文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㊂三㊁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㊁小说评论㊁散文评论㊁戏剧评论㊁影视评论等㊂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㊁诗歌㊁散文㊁戏剧㊁绘画㊁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㊁创作风格㊁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㊁评价,提高阅读㊁鉴赏水平,评论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㊂四㊁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白鹭“一文,把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部分画出来,想象文中的 画面 ,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㊂2.‘白鹭“一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的?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㊂3.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4.白鹭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一种鸟,就像我们北方常见的麻雀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称赞它的自然之美呢?5.初读‘白鹭“,你有什么感受?请你也来评价一下这篇散文㊂给加点字注音㊂隽 ( )永 绮 ( )丽 睿 ( )智 蓑 ( )毛 长喙 ( ) 铿锵 ( )( )鸿鹄 ( )黛 ( )寥廓 ( )( )嵌 ( )嗜 ( )好镜匣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㊂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㊁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㊂B .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㊁质朴的劳苦大众的赞美之情㊂C .作者开篇说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㊂D.文章运用了对照㊁排比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㊂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㊂ 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成为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㊂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细长的腿及脖子,嘴和脚趾也是如此,它们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高贵的白雪公主㊂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㊂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㊂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㊂厦门有10种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㊂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㊂近年来,厦门每年的鹭科鸟类数量都高达万只,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我思考,我收获!1.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两句话应如何理解?晓雪怎么评价散文‘白鹭“?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㊂提示:这句话写出了白鹭哪一方面的什么特点?00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㊂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㊂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你认为晓雪的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在评论郭沫若的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鼐的一段话的?晓雪用诗意的语言展示了‘白鹭“一文所具有的美,读了‘白鹭“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说说散文鉴赏的重点是什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鉴赏散文㊂按语:本文与晓雪的文学评论谈论的是相同的话题 散文㊂晓雪的文章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来评论,最终的着眼点是具体作品的分析㊁评价㊂周国平谈的是散文的写作,他以平淡而有味为散文的极境,并从三方面谈了如何做到平淡有味:一是要有真感受;二是要自然,不做作;三是文字要质朴凝练㊂愿同学们能从这两篇文章中感悟到散文写作的真谛㊂平淡的境界周国平散文最讲究味㊂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㊂散文无论叙事㊁抒情㊁议论,或记游㊁写景㊁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㊂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㊂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㊂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㊂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㊂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㊂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㊂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㊂袁中郎云: 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㊂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㊂ 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㊂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㊂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㊂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㊂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㊂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㊂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㊂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㊂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㊂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 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 ㊂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㊂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㊂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㊂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㊂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㊂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㊂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㊂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 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㊂ 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㊂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㊂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㊂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㊂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㊂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㊂独立完成㊁认真纠错文学常识填空㊂(1)散文的特点是,散文家晓雪说: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和,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的最的文体㊂(2)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号,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㊁诗人㊁历史学家㊁古文字学家㊁社会活动家㊂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㊁历史剧‘“等㊂㊁㊁3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完成预习自测题目㊂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 我的疑问 处㊂组长监督小组成员,迅速高效地完成导学案㊂一㊁走近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㊂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㊁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㊂主编的‘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㊂他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㊂他的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㊁‘动摇“㊁‘追求“)‘子夜“等㊂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㊁初旭㊂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㊂1925年9月生于上海㊂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㊂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㊂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㊂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㊂她的主要作品有‘百合花“㊁‘静静的产院“㊁‘高高的白杨树“㊁‘剪辑错了的故事“等等㊂二㊁了解背景1958年,茹志鹃写成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投寄过两家文艺杂志,都被退稿,最后终于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了㊂小说发表三个月之后,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㊂茅盾的赞扬使得‘百合花“开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㊂茅盾对‘百合花“的评价,不但在一个时期内为这篇小说奠定了基调,而且对扭转某一历史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起了巨大的纠偏作用㊂三㊁文体知识1.关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㊂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文学评论还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㊂(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㊂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鲜明的㊂(2)要有准确㊁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㊂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㊁故事情节㊁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就要引用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㊂(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㊂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用类比法,应深思熟虑㊂2.小说知识回顾(1)小说是以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和典型的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诗歌㊁小说㊁散文㊁戏剧)㊂(2)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序幕㊁ ㊁ ㊁ ㊁ ㊁尾声㊂(3)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描写㊁ 描写㊁ 描写㊁ 描写㊁ 描写㊂(4)小说环境描写包括: 环境㊁ 环境㊂四㊁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说说‘百合花“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㊂2.赏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在文中做好批注准备与大家交流㊂003.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画出来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㊂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㊂颤 ( )动 点缀 ( ) 忸怩 ( )( )踌躇 ( )( )执拗 ( )跌宕 ( )尴尬 ( )( )安x i án g (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㊂B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㊂C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㊂ D.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㊂如何阅读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㊂典型人物㊁故事情节㊁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㊂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㊂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㊁动作㊁语言和心理活动,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㊁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㊂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㊁编写提纲㊁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㊂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序幕㊁开端㊁发展㊁高潮㊁结局㊁尾声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㊂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㊂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㊂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我思考,我收获!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㊂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默读‘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全文,理清层次结构㊂5请分析第3自然段的层次,看看作者是如何说明他的观点的㊂解析指导:这一段作者一下子抓住了小说最独特之处,也就是细节描写,接着举两处为例,层次清晰,语言质朴,很有说服力㊂认真阅读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看看茅盾是如何来评论这篇小说的㊂茅盾评论‘百合花“这篇小说的特点是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你认为故事的简单和情节的精致体现在哪里?5读完‘百合花“,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结尾深深打动㊂?请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个问题茹志鹃与‘百合花“1958年3月号的‘延河“,温润的油墨香还没有完全干透,读者们就发现了这道清鲜的文学佐餐,他们争相传递着一个信息:茹志鹃的‘百合花“值得读㊂为什么呢?因为以往战争题材小说往往穿着一个裁缝做的 铠甲 ,生硬裹住脆弱㊂虽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但是在我国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中,谈论情感二字的确很奢侈㊂无法抒情,只好靠描写紧张的场面来烘托主题㊂而‘百合花“一反 常态 ,柔软细腻,剥开外衣,突出灵魂㊂要的是真性情㊂这样,读者的眼界一下子给擦新了㊁擦亮了㊂所以,当时的文学评论说:茹志鹃是一个创新㊂清新扑面,这样的小说简直不是写出来的,是刚从山坡上采摘下来的,还带着晶莹的露水呢,嗅一嗅,鲜润透腹㊂茹志鹃是谁?人们关心她了,想探知她了㊂同年的‘人民文学“第六期茅盾做了一篇‘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文章,谈的主要就是茹志鹃的‘百合花“㊂茅盾是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来评说的,我在这儿摘抄几段,以飨读者:我所举的那些例子中间,‘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㊁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㊂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㊂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一般说来,在五六千字的短篇小说里写两个人物,是不太容易处理的,但‘百合花“的作者处理得很好㊂全篇共六千余字,开头两千字集中写通讯员,然后引出第二个人物(新媳妇),用了五六百字集中写她,接着把这两个人物交错在一处写,而最后又集中写新媳妇,可是同时仍然在烘托通讯员,因为读者此时抑不住感动的情绪,一半是为了新媳妇,一半也是为了通讯员主要是为了通讯员㊂ 我想,对于‘百合花“的介绍,已经讲得太多了,可实在还可以讲许多㊂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㊂ 茅盾不惜重墨,给我们评析了一篇经典作品,这在文学大家庭里也是一处感人的细节,而最感人的细节是‘百合花“里边19岁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㊂这朵可爱的鲜花在战斗打响之前还盛开在小战士的枪筒里,战斗一打响,花朵就不见了,小战士也不见了,战争与和平,美丽和凄婉,茹志鹃用她的笔轻轻一拨,便拨得这样动人心弦㊂我记得在中学里读‘百合花“时,老师拿出比平时多两倍的课时,来品评这篇文章,而这个细腻的过程,我的女老师曾两度流下热泪㊂小战士和野菊花,这个经典细节是在老师泪水的浸润下而印入我脑海的㊂所以,快二十年的生活摩擦,它一直像块铜像一样璀璨㊂多年来我也在留心茹志鹃,希望从报章中见到她的身影㊂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热爱‘百合花“的人们都在热爱她,想知道她㊂尤其想知道她是怎样创作‘百合花“的㊂茹志鹃说: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㊂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㊂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㊂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㊂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㊂(有改动) 学以致用㊁提升能力阅读下面的小小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为下面这篇小说写一篇短小的评论㊂纸器时代新60世纪90年代,尸体复活技术已十分成熟,于是使考古成为地球上最热门的工作㊂年轻的考古学家们在南极挖出一具古尸,经鉴定这个人死于旧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是旧人类阶段㊂科学家们使用尸体复活技术,让这个人 醒 了过来㊂00考古学家们开始提问了: 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都干什么?挣钱㊂ 钱 是什么?一种特殊的纸㊂ 除了挣钱呢? 混文凭㊂ 什么是 文凭 ? 一种特殊的纸㊂呃 你们最基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 需要有身份证㊂什么是 身份证 ? 一种特殊的纸㊂拿结婚证㊁驾驶证㊁工作证㊁绿卡㊁职称证书㊁I n t e r n e t 证书这都是些什么? 都是一些特殊的纸㊂ 不必再发问了,于是考古学家们将这古尸生活的那个时期称为 纸器时代㊂考古学家做了一篇题目为‘新人类诞生史“的论文㊂其主要论点是:纸器时代是旧人类社会的末期,而后由于一场各种纸造成的灾难,导致旧人类的消亡㊂而后,才出现了我们新人类㊂7 第课诗人谈诗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 我的疑问 处㊂组长监督小组成员,迅速高效地完成导学案㊂一㊁走近作者曾卓(1922 2002),当代诗人㊂其诗富有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凝练刚健㊂代表作有诗集‘门“㊁‘悬崖边的树“㊁‘老水手之歌“等,其中‘老水手之歌“为作者的扛鼎之作㊂鲁藜(1914 1999),现代作家㊂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㊁‘锻炼“㊁‘鹅毛集“㊁‘红旗手“等,还发表过小说㊁寓言等作品㊂二㊁了解背景曾卓和鲁藜都是 七月诗派 的重要诗人,新中国成立后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两人在患难中结下珍贵的友谊㊂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了这篇对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对诗友是一种支持㊂三㊁文体知识四㊁1.2.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㊂深夜黎明3.请你也选择一个角度来评价一下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㊂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㊂眺 ( )望 乍 ( )然 弓弦 ( ) 山峦 ( ) 旷 ( )野 笼 ( )罩2.填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 ㊂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 的‘ “的评论㊂鉴赏现代诗歌要从哪些方面入手?1.诗歌的语言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㊂诗歌语言富有凝练㊁含蓄㊁跳跃性强的特点㊂所以,鉴赏诗歌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㊂2.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㊂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㊂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㊁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㊁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㊂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㊂3.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㊂可以从诗歌的形象㊁意境中来体会作者的情感㊂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㊁象征意义来体现的㊂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㊂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㊁风格㊁流派等因素㊂4.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㊁用典㊁构思和表现手法㊂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我思考,我收获!将你读‘一个深夜的记忆“的感受与曾卓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㊂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提示:月光只能 照 进门槛,为什么说成是 流?。
271导学案.第2辑.九年级语文.配R版
预习案 …………………………………………… 0 2 1 探究案 …………………………………………… 0 2 1 ʏ 第五单元复习案 ……………………………… 0 2 3 ʏ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5 3
第六单元
第2 1课
学习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探究案 …………………………………………… 0 2 9
第四单元
第1 3课
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
第1 7课
学习目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智取生辰纲
预习案 …………………………………………… 0 0 1 探究案 …………………………………………… 0 0 2 训练案 …………………………………………… 0 3 9
预习案 …………………………………………… 0 1 5 探究案 …………………………………………… 0 1 5 训练案 …………………………………………… 0 4 7
陈涉世家
第2 4课*
学习目标
出师表
预习案 …………………………………………… 0 2 5 探究案 …………………………………………… 0 2 5 训练案 …………………………………………… 0 5 7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2
短文两篇
第1 9课
学习目标
范进中举
预习案 …………………………………………… 0 0 7 探究案 …………………………………………… 0 0 8
预习案 …………………………………………… 0 1 9 探究案 …………………………………………… 0 1 9 训练案 …………………………………………… 0 5 1
271导学案.第2辑.八年级物理.配JK版
梳理案 …………………………………………… 0 2 1 探究案 …………………………………………… 0 2 1 1
训练案 …………………………………………… 0 5 2 ʏ 第 4 章检测卷 ………………………………… 0 5 3
第6章
第1节
学习目标
第5章
质
量
第1节
学习目标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1 训练案 …………………………………………… 0 6 9
梳理案 …………………………………………… 0 1 9 探究案 …………………………………………… 0 1 9 训练案 …………………………………………… 0 5 1 二) ………………………… 0 ʏ 第 4 章复习学案 ( 2 1
复习目标
第5节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 凸透镜成像
预习案 …………………………………………… 0 0 9
预习案 …………………………………………… 0 1 5 探究案 …………………………………………… 0 1 5 训练案 …………………………………………… 0 4 7
第3节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 平面镜成像
第8节
学习目标
走进彩色世界
预习案 …………………………………………… 0 0 5 探究案 …………………………………………… 0 0 5 训练案 …………………………………………… 0 4 1
第4章
第1节
学习目标
探究案 …………………………………………… 0 0 9 训练案 …………………………………………… 0 4 5
光的传播
271导学案.第1辑.八年级语文.下.配BS版
第一单元科学之光013013013014015………………015015017017017019021021021022 )023……………023023024牛虻025025025自白 书027……027探究案027………………………………………第三单元复习案029…………………………………第四单元天人对话第7课与朱元思书031…………………………预习案031………………………………………探究案031………………………………………训练案032………………………………………第8课三峡033………………………………预习案033………………………………………探究案033………………………………………训练案034………………………………………比较㊃探究黄山记三峡035…………………预习案035………………………………………探究案035………………………………………拓展阅读诗词九首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037………………………………预习案037………………………………………探究案038………………………………………第四单元复习案039…………………………………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9课爱莲说041………………………………预习案041………………………………………探究案041………………………………………训练案042………………………………………第10课芙蕖043………………………………预习案043………………………………………探究案043………………………………………训练案045………………………………………比较㊃探究诗词三首荔枝图序047…………预习案047………………………………………探究案047………………………………………拓展阅读清塘荷韵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龙吟竹049……………预习案049………………………………………探究案049………………………………………第五单元复习案051…………………………………第六单元历史智慧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053……………………预习案053………………………………………探究案053………………………………………训练案054………………………………………第12课曹刿论战055……………………………预习案055………………………………………探究案055………………………………………训练案056………………………………………比较㊃探究唐且不辱使命057…………………预习案057………………………………………探究案057………………………………………拓展阅读晏子使楚杂说(四)讽谏小议059………………………………预习案059………………………………………探究案059………………………………………第六单元复习案061…………………………………参考答案063………………………………………01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钱近似 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㊂享年你认为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崇高精神品质是什么?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老是 真正让日的一封公开信2月11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㊂撼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被称为 钱学森之问 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㊂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㊂ 钱学森之问 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㊂ Ⅰ.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1.作为一名严肃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㊂提示:这句话对下文起什么作用?应怎样理解 坚决抵制 ?2.他考虑的是科研工作,而不是自己因此会失去什么权力,降低什么待遇㊂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一切行动之中㊂提示:这两句话对表现中心起什么作用?3.但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一些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㊁地位看得比清水还淡㊂提示:本句是怎样表现钱老的精神品质的?4.通过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课文中所写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5.本文最初的题目叫 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 ,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 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 ㊂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6.结合你的理解,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㊂7.本文在材料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Ⅱ.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㊁反馈矫正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应景 活动㊂B .那时还处在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拴紧 裤带过日子㊂C .我们工作人员也希望钱老的住宿条件有所改善 ㊂D.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都有了很大改善,您说的那是老皇历 了㊂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在黑龙江省,他参观了一些工业项目,也作过几次学术报告㊂(记叙)B .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㊂(记叙)C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㊂(议论)D.但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一些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㊁地位看得比清水还淡㊂(抒情)3.文章在行文上显得朴实无华,试从选材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加以分析㊂A.鉴 (j i àn )定 卸 (x i è)任 B .颁 (b ān )奖头衔 (x i án )C .勒 (l è)紧应 (y ìn g)酬D.邀 (y āo )请弥 (m í)补002.A.抵制C .折腾3.(1)(2)配)4.A.钱老子大B .C .D.5.A.B .C .D.二㊁(一)件,民同呼吸幸福㊂多一点㊂这包括:和‘一个 肚子,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㊂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㊂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㊂当时 文化大革命 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㊂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㊂因为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㊂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千多元的工资㊂钱学森是钱能要㊂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㊂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㊂研究院院长㊁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其地位不可谓不高㊂但钱学森对这些在意㊂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 官 也不: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㊂ 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㊁闭幕式之类的,研究学问㊂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㊂ ,请简要概括所写的内容㊂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㊁副院长,第七,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 ,但一点也不在意,这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科学,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㊂假如有一天,,你会怎样去做?山登绝顶我为峰!我所知道的钱学森叶永烈给我说起过他的父亲上大学时的一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㊂6月23日,进行水力学考试㊂按照当时矩,考试之后,老师在试卷上用红笔打上 ɿ 或者㊂让学生看,知道什么题答对㊁什么,将试卷再还给老师,老师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栏里用红笔写上分数㊂钱学森一看金悫教授发下的试卷上,全部都打 ɿ ,意味着这次稳拿㊂可是,钱学森细细一看,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在一道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把 N s 写成了 N ㊂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说明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老师扣分㊂金悫教授一看,果真如此,于是给了钱学森96分㊂,使金悫教授深受感动㊂金悫的 悫 的含义,就是 诚实谨慎 ㊂金悫从小受到的家教就是 诚实谨慎 ㊂正因为这样,他非常赞赏这位诚实的学生,保留了钱学森的这份试卷㊂即便在抗日战争中那流离颠沛的日子里,这份试卷仍存放在金悫教授的箱子里跟随他到了大西南㊂47年之后,听说钱学森回到母校,金悫教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㊂我在阅读‘钱学森书信“第一卷时,见到钱学森在1964年3月29日写给郝天护的一封信㊂那是在1964年1月19日,一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青年,名叫郝天护,给钱学森去信,指出钱学森新近发表的一篇关于土动力学的论文中,一个方程的推导有误㊂钱学森亲笔给郝天护复信,信中说: 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㊂ 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㊂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编辑部设科学院力学所)刊登,帮助大家㊂您认为怎样? 让我再一次向您道谢㊂ 我注意到,钱学森写给郝天护的信中,称呼对方为您,而且在您字之前空了一格,表示尊重㊂在钱学森来信的鼓励之下,郝天护把自己的见解写成700字的一篇文章,题为 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 ,经钱学森推荐,发表在1966年3月第9卷1期‘力学学报“上㊂钱学森的信,给了郝天护极大的鼓舞,他后来回忆说: 他的炽热回信对我的一生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我在艰难条件下也坚韧地崇尚科学,矢志不移㊂ (有改动)9.整体感知㊂本文叙述了钱学森的哪两个故事?10.文中交代金悫教授名字的含义,有什么作用?11(语文素养题)体会语言㊂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于是钱学森立即 举手,说明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老师扣分㊂12.[ ](语文素养题)钱学森有着怎样的崇高品质?(三)语言运用13.(2011,重庆)综合性学习㊂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㊁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 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 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㊂(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㊂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岳父母,伺候智障的妻哥㊂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㊂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㊂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的她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场㊂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艰辛,使她管护的森林,不曾有一起乱砍滥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发生㊂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㊂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飞㊁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㊂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家境异常贫困的他,仅收了10元力钱,他说: 我缺钱不缺德㊂ (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㊂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㊂示例: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推荐语: 缺钱不缺德 ,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一颗朴实心㊂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㊂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 小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㊂他常安慰爸爸: 爸爸不哭,我们都是男子汉 推荐语:(3)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㊂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03,系统地调查㊁整理㊁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㊂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㊂是新中国国旗㊁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㊂整体感知 Ⅰ.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精句赏析1.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㊂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㊂提示: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考虑句子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㊂2.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提示:揣摩人物话语的含义,考虑句子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㊂3.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㊂提示:这句话对表现中心起什么作用?文本理解4.为什么说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5.作者在写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时,为什么说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 提及?6.梁思成考察应县木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综合探究7.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8.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Ⅱ.文本拓展冯骥才:梁林故居拆了,问责于谁和谁来问责?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梁林(梁思成㊁林徽因)故居终于被从北京的版图上抹去㊂这是新的一年文化上不该发生的第一个悲剧!我想起2009年8月与一些好友在东城区那个光影重重的深巷里,考察这座当时被社会各界关切而存亡未卜的历史名宅㊂在那棵弯弯的石榴树和挺拔的绒花树簇拥的苍老的门楼与房舍中,深切感受到两位令人敬仰的文化先辈与我很近 这是一种唯在故居里才能得到的感动㊂记得当时还遇到来自海淀区的母女二人,她们是普普通通的北京百姓,由于关切梁林故居的命运而到这儿里里外外地流连㊂我更感到,梁思成林徽因与京城百姓精神与情感的关系㊂人民热爱自己的土地与文化,他们是文化的主人,但谁保护他们的文化权利?当然是当地政府㊂政府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人㊂后来,总算有了好的结果,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认定这是理应保护的文化遗产㊂梁林故居逃过一劫,我们松了一口气㊂然而,正像很多地方的文化遗产一样,今天认定保护的,明天为了什么好处又会去一举铲除㊂到底这种 认定 是真心认识到了文化的价值与它的神圣性,还是一种不得已的口头应付,一种为了躲避公众舆论与批评的权宜之计?今天,梁林故居已化为一片平地,便是最好的答案了㊂既然两年前已经认定为北京城的历史遗产,为什么一直放在那里没有保护方案㊁措施与行动,更没人守护?是相关部门的失职还是不作为?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 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刊发在‘北京青年报“上,我说 北京到底怎么了,怎么连北京城保护神的老宅子都不要了? 令人尤为惊讶的是,在我们都高调宣称要 文化自觉 的今天,对一生珍爱与守护中华文化的两位文化巨人的故居还能去撒野地动手废除,还谈得上什么文化自觉吗?当代文化只有自豪地站在自己雄厚的文化根基上,才能创造繁荣㊂使用反文明的手段对待文明 特别是这样对待一个文明精神的象征,怎么可能真正地建设与繁荣文化?那么这件事应当问责于谁?不言自明㊂应该是对这一行动的当事人和负有相关责任的部门问责㊂可是,至今没听到谁出来承担和认错㊂不是不承认,就是摇脑袋说不知道;而且一边说不知道,一边为肇事者开脱,说是为了维修㊂听说过故宫维修之前先把故宫拆了吗?这种无知的话居然也能出自文化部门;再进一步说,文物维修是开发商还是文物部门的事?拆毁文物的责任是一定要追问个水落石出的,为了文化的尊严!否则这样践踏文化的事一定还要发生㊂写到这里我忽然想,现在的关键不止于 问责于谁 ,而是 谁来问责 ,怎么该问责的还没有出来说话呢?(有改动)Ⅲ.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㊁反馈矫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此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㊂B .在M y S p a c e 的草根文化氛围中,许多用户没有版权意识,毫 无顾忌 地复制㊁修改他人的版权作品,放在自己的主页上㊂C .审计局的一次例行审计让他露出了马脚,随后纪检㊁检察机关的介入,让他的发财梦很快灰飞烟灭 ㊂D.香格里拉是一个谜,越是接近它,越是让人感到困惑不解 ㊂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㊂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㊂, , ,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㊂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00那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招提,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完整㊂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的永恒价值取代了战争的非理性㊂能力提升题课内语段阅读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 他开始关心他的建, 建筑 才真正开始㊂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 房子 的房子,并且明 与 建筑 之间必须有区别㊂建筑 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㊂ 这位英国学者说㊂㊂他以做学问起㊁材料分析㊁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㊂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㊂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㊂选文第二段明确了 房子 与 建筑 之间的区别,那?请评析以下这两句话㊂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㊂一砖一瓦,一,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谈谈这种 建筑的灵魂 是否还适宜于今天㊂ 山登绝顶我为峰!6年初夏,一支小小的考察队开进了龙门石窟㊂这支个人的考察队,却集中了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青年才㊁林徽因㊁刘敦桢已是海内外知名的建筑学家,他㊁赵正之也崭露头角㊂,骋目四望,一座座洞窟掩映在山树之间,㊂,生满滑腻的青苔,径上灌莽丛生,羁绊着人的,不小心就要摔个跟头,尽管大家都是脚,一座山没有爬到一半,却都已筋疲力尽㊂㊁紫竹柄湖州雨伞,没想到这把雨:爬山时正好用它当拐杖,进洞窟考察,,只好打起雨伞,抵挡横飞的蝙蝠和雨点一样落下她头上扎了一块羊肚子毛巾,看上去像个赶路的农妇,这㊁赵正之两个学生大大吃惊了一番,戏说林师母这,真像地道的河南小媳妇了㊂也笑不起来,眼前的景象让她揪心,龙门凿在寒武㊁奥陶纪石灰岩上,窟区内喀斯特溶,长满了荆棘㊁侧柏之类的植物,庞让一块块石头松动开裂,因此常有岩体崩落的现渗水,阴暗潮湿,不少雕像已被侵蚀得面目一些洞口被茂密的茅草和丛生的荆棘遮掩,人要进洞些挡路的草莽费力地拨开,往往会有一两条肉滚滚的花蛇从灌木丛中出来,惊得林徽因立刻起一身鸡皮疙瘩,两个学生不得不先 打草惊蛇 ㊂然而洞窟的美毕竟是遮掩不住的,进了古阳洞,林徽因的情绪立刻好了起来,这座最早开凿而又规模最大的洞窟,进深差不多有十三四米,高有十几米㊂林徽因被这座大洞窟的艺术建构迷住了,这座洞窟完全利用天然石洞修凿而成,洞窟平面近似马蹄形,主佛两壁是排列有序的开凿的佛龛,在两个佛龛之间及上方又加凿无数小龛,佛像近千座,整个窟内壁面琳琅满目,富丽堂皇㊂林徽因看得入了迷,她把画板架在膝盖上,入神地临摹着,不停地说: 太美了,真是奇迹㊂ 刘敦桢笑问: 徽因,又写诗了? 林徽因说: 这首诗1500多年以前就写在这里了㊂石头的诗篇是不会风化的㊂陈明达和赵正之拍手叫道: 这才是最好的诗呢!林徽因兀自指着雕像让大家看: 你们来看一下,这就叫 秀骨清像 ㊁ 褒衣博带 ,这和南朝的画风太接近了,老夫子,你来看一看,这衣纹,这线条,像不像顾恺之的画? 刘敦桢笑道: 要讲雕塑风格,可就轮到徽因你给我们上课了㊂ 梁思成和陈明达的照相机不停地闪动着快门,大家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考察资料,整整四天的考察,他们踏遍了龙门石窟的群落㊂(节选自林彬‘林徽因传“,九洲图书出版社,有删改)7.文中说 眼前的景象让她揪心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她眼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㊂8.[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在龙门石窟的考察是艰辛的,说说他们主要面临哪几种困难㊂9.[仔细品味,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㊂ 500多年以前就写在这里了㊂石头的诗篇是不会风化的㊂ 10.依据文中所述,林徽因具备哪些方面的才华呢?(三)语言运用11.(2011,恩施)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㊁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㊂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㊂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 中国旅游日 , 中国旅游日 形象宣传口号是 爱旅游㊁爱生活 ㊂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㊂(1)右图是 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 旅 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㊂请描述变形的 旅 字所展示的画面㊂(2)2011年是首个 中国旅游日 ,主题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㊂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3)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 背起行囊走四方 ?附录课外阅读应县释迦木塔拉开申遗序幕孙瑞生2011年5月12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众多高僧大德㊁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来宾,齐聚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前,为 5㊃12 大地震遇难同胞祈祷,为社会和谐㊁世界和平祝愿,为释迦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油㊂之后,释迦塔佛教文化研讨会隆重开幕㊂以此为契机,释迦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序幕全面拉开㊂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㊂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身主体为纯木结构,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国自东汉末叶开始有建造木塔记载以来,遗存至今的唯一木塔,具有极高的历史㊁艺术和科学价值㊂释迦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的楼阁式木塔㊂由塔基㊁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㊂全塔自地面起至塔刹顶端,总高67.31米㊂1961年,国务院公布佛宫寺释迦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㊂2010年,应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文化旅游节,主题是 让释迦塔走向世界为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油 ㊂11月,山西省正式启动了木塔申遗工程㊂2011年4月,山西省文物局制订了‘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目标是2013年成功㊂应县为此喊出了响亮的口号: 展示释迦塔文化艺术力,打造世界级经典旅游品牌 ㊂同年5月9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㊂朔州市相关负责人就木塔的概述㊁突出普遍价值㊁真实性与完整性㊁保存现状与保护管理㊁申报世界遗产的准备工作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汇报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县木塔具有极高的历史㊁艺术和科学价值,且保存较为完好,符合申遗6项基本标准中的5项,并针对木塔周边环境整治与保护提出了宝贵意见㊂(有删改)05比较·探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涵,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㊂1.依据预习案诵读教材,进行整体感知;勾画课本上运用对比论证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语句,并写上批语,标注序号㊂2.找出文中反对克隆人的反面观点和正面观点,理解作者反对克隆人的正面观点,体会论证的结构及其雄辩性㊂3.从理解反对克隆人的前提入手,找出不要克隆人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体会批驳的现实针对性㊂4.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3题书面完成㊂5.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 我的疑问 处㊂6.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㊂Ⅰ.教材助读一㊁走近作者邱仁宗,我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技术网络2002年度伦理学奖获奖人㊂二㊁文体知识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里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㊁综合和阐述,从而揭示现象(或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学术论文㊂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㊂三㊁了解背景克隆羊的诞生,是克隆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㊂这表明,用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一个与供体哺乳动物基因相同的成体哺乳动物,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成为现实㊂克隆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医学和农业方面开辟了新的前景,而且也引发了人类社会伦理方面的新问题㊂这是由于克隆羊的成功,表明在克隆人的技术方面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㊂从这个意义上讲,制造一个与其父本或母本完全相同的克隆人是完全可能办到的㊂尤其在2002年12月27日,邪教 雷尔运动 属下的克隆援助公司在美国宣布培育出世界第一个 克隆婴儿 夏娃 ,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㊂人们不仅关注 克隆婴儿 是真是假,更对克隆技术对人类道德的冲击表示担忧㊂许多人认为,克隆人是不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是对人类未来的不负责任㊂四㊁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㊂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㊂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Ⅱ.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㊂克隆()畸()形哺()乳概率()干()预脊z h uī()怀yùn()j ié()然不同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㊂(1)因此,这个理由本身是不合伦理的㊂伦理:(2)如果在人身上做,成功率可能更低,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出许多畸形的㊁具有严重缺陷的克隆人㊂畸形: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㊂(1)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 多利 ,由于它生长的环境与供体羊有区别,虽然它与供体羊具有相同的基因组,但很可能会有与供体羊不同的特点㊂()(2)有人可能认为应该克隆爱因斯坦,其他人可能认为应该克隆希特勒㊂那么,意识形态的㊁宗教的㊁民族的争斗将加剧,世界也就更加得不到安宁了㊂()(3)正如美国一家杂志所说,辛普森会说,我前妻及其男友的被杀,不是我干的,是克隆辛普森干的㊂(Ⅲ.信息链接滑坡论证滑坡论证是以采取第一步会导致其他具有灾难性后果的步骤为由,劝阻大众采取第一步㊂这个论证以许多方式来表述,但这种论证是其中心说法,也称作 楔子论证 ㊂据此,某些行为就如同是在滑坡上的第一步,虽然它们本身是合理的,可是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有着糟糕后果的行为㊂因此,最好不要允许有这第一步㊂这个论证在道德讨论中有着广泛的运用㊂例如,它被用来论证,如果把主动安乐死合法化,某些可怕的后果将随之而来㊂因为社会一旦公然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意地杀人,例如当垂死的人们正在遭受不可忍受的痛苦时,这就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地把不自愿安乐死合法化,甚至把成为社会负担的老人杀死合法化,等等㊂因此,我们从仁慈杀人到非仁慈杀人,从合理地杀人到不合理地杀人,最后,应当得到重视的生命将变得很便宜㊂在本文中,滑坡论证指一旦迈出克隆人的第一步,比如通过克隆提供人体器官,后面就很难阻挡㊂Ⅰ.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㊁合作探究精句赏析1.那么,意识形态的㊁宗教的㊁民族的争斗将加剧,世界也就更加得不到安宁了㊂提示:本句同上文有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2.滑坡论证㊂即使克隆人的一些理由本身可以成立(例如解决不育㊁防止显性遗传病),一旦迈出克隆人的第一步,后面就很难阻挡㊂因此,必须在开始就刹车㊂提示:这几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导学案(共2套,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
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
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
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
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
【配套K12】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的影响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K12学习】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的影响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博达学校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71导学案教师专用
博达学校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71导学案(教师专用)编写魏孝莲审核魏孝莲班级姓名1 沁园春雪毛泽东一预习准备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 ) 稍逊.()今朝.()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惟余:莽莽:大河:顿:须:妖娆:折腰:惜: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写的是北国壮丽的雪景,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5、下阕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二)理解分析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它描写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8、“惟余”强调白茫茫的壮阔的景象,“顿失”表明变化之快,威寒之烈。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在大雪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样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的效果是想象雪后初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在眼前苍茫的雪景中翻出新的景象。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番评价的作用是为下文揭示主旨作铺垫。
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含蓄地批评历代帝王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14、本文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教师寄语:思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同学们,请使用这把钥匙吧!【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2、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3、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红笔勾画出“知识链接”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2、自查工具书,识记字词,牢记课文中的经典格言。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5、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1、梁启超(19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乐新会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和文学家。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议论文的相关知识:①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②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③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0页 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00页附答案)目录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梅岭三章3短诗五首4海燕第二单元人物画廊5孔乙己6变色龙7溜索8蒲柳人家(节选)第三单元家国之思9鱼我所欲也10唐雎不辱使命11送东阳马生序12词四首第四单元读书鉴赏13短文两篇14山水画的意境15无言之美16驱遣我们的想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Word文档9.28上传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说明:自己整理印刷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不需要重新排版,也可以重新编辑排版使用。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
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chán)师佝偻..(ɡōulóu) 咽.(yàn)气骈.(pián)进哭丧.(sāng)着脸佛.(fó)门强聒.(guō)不舍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第2 0课
学习目标
秋
水
预习案 …………………………………………… 0 2 3 探究案 …………………………………………… 0 2 3 训练案 …………………………………………… 0 6 6
第五单元
第1 7课
学习目标
茶馆 ( 节选 )
第2 1课*
学习目标
愚公移山
预习案 …………………………………………… 0 1 3 探究案 …………………………………………… 0 1 3 训练案 …………………………………………… 0 5 6
预习案 …………………………………………… 0 1 7 探究案 …………………………………………… 0 1 7 ʏ 第五单元复习案 ……………………………… 0 1 9 ʏ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6 1
第1 6课
学习目标
给巴特勒的信
预习案 …………………………………………… 0 0 5 探究案 …………………………………………… 0 0 6 训练案 …………………………………………… 0 4 9 ʏ 第四单元复习案 ……………………………… 0 0 9 ʏ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5 2
预习案 …………………………………………… 0 3 5 探究案 …………………………………………… 0 3 5 训练案 …………………………………………… 0 7 6
有意义的事 , 或向对方介绍一个自己熟悉 的 人 , 或 向 对 方 描 述 风 景 优 美 的 一 个 地 方, 或向对方说明一个事物的特
第2 8课*
马
说
学习目标
预习案 …………………………………………… 0 4 1 探究案 …………………………………………… 0 4 1
第2 9课
学习目标
诗词五首
第七单元
第2 5课
学习目标
‘ 论语 “ 十则
预习案 …………………………………………… 0 4 3 探究案 …………………………………………… 0 4 3 训练案 …………………………………………… 0 8 0 ʏ 第七单元复习案 ……………………………… 0 4 5 ʏ 第七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8 2 参考答案 ………………………………………… 0 8 5
第2 7课*
订
鬼
学习目标
第2 4课
学习目标
诗词五首
预习案 …………………………………………… 0 3 9 探究案 …………………………………………… 0 3 9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2 训练案 …………………………………………… 0 7 0 ʏ 第六单元复习案 ……………………………… 0 3 3 ʏ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卷 ………………………… 0 7 2
第四单元
第1 5课*
学习目标
探究案 …………………………………………… 0 1 5 训练案 …………………………………………… 0 5 8
给女儿的信
第1 9课*
学习目标
开国大典 ( 节选 )
预习案 …………………………………………… 0 0 1 探究案 …………………………………………… 0 0 2
点, 也就是借写信在记事 ㊁ 写人 ㊁ 绘景 ㊁ 状物了 ㊂ 这样的书信 , 要求就比较高了 ㊂
第一行中间 ; 正文内容简短 , 语 言 亲 切㊁ 热 情㊂正 文 后 面 有 此 致 敬 礼 等 习 惯 用 语㊂ 最 后 是 署 名, 如果署名是单 位, 还要加盖公章 ㊂ 四㊁ 整体感知 专用书信种类较多 , 有表扬信 ㊁ 感谢信 ㊁ 慰问信 ㊁ 倡议书等 ㊂
预习案 …………………………………………… 0 2 5 探究案 …………………………………………… 0 2 5
第1 8课
学习目标
陈毅市长 ( 选场 )
第2 2课*
学习目标
扁鹊见蔡桓公
预习案 …………………………………………… 0 1 5
预习案 …………………………………………… 0 2 7
探究案 …………………………………………… 0 2 7
专用书信就是具有专门用途的书 信 ㊂ 专 用 书 信 , 一 般 内 容 单 一, 格 式 固 定㊂但 它 常 用 标 明 性 质 的 标 题, 写在
女儿向父亲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 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 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 ?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㊂ 3. 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 独立完成预习自 测 题 目 ㊂ 4.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 出 来, 并填写到后面 我 的疑问 处 ㊂ 5. 认真书写 , 规范表述 , 独立完成 , 按时上交 ㊂
勾画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知识 , 扎实 记 忆 ㊂ 2. 通 读 全 文, 标 注 段 序, 理 清 作 者 的 行 文 思 路, 1.
上帝在创造人后 , 三次来到人间 , 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 作者为何把它们放在一起来 2. 讨论 ?
一㊁ 走近作者
个农民家庭 ㊂1 但给世 9 4 8 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㊂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虽 然 只 活 了 5 2 岁, 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㊂ 他一生撰写了 4 1 部专著 ㊁ 6 0 0 多篇论文 ㊁ 1 0 0 0 多篇供儿 ‘ 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小说 ㊂ 他的主要著作有 ‘ 学生的精神世界 “ 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 ‘ ‘ ‘ ‘ ‘ 成“ 关于人的思考 “ 帕夫雷什中学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公民的诞生“ 和青年校长的谈 ‘ ‘ ‘ 话“ 教育的艺术 “ 失去的一天 “ 等 ㊂ 其中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一书 , 获乌克兰共和国国家 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 ㊂ 他的著作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被誉为 教育思想泰斗 ㊂ 二㊁ 了解背景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 他本人
第2 6课
学习目标
鱼我所欲也
第2 3课
学习目标
捕蛇者说
预习案 …………………………………………… 0 3 7 探究案 …………………………………………… 0 3 7 训练案 …………………………………………… 0 7 8
预习案 …………………………………………… 0 2 9 探究案 …………………………………………… 0 2 9 训练案 …………………………………………… 0 6 8
0 0 1
四
第1 5课 给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1. 扎实掌握忐忑不安 ㊁ 不可 思 议 ㊁ 擅 自 等 词 语 的 含 义, 整 体 把 握 文 章 内 容, 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思 想 ㊂ 2. 通过自主学习 ㊁ 合作探究 ,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 , 体会运用神话故事深入浅出讲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㊂ 激情投入 , 体验学习的快乐 ; 领会作家对女儿 ㊁ 对青少年的殷殷之情 ,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