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ppt
合集下载
法制进校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小学生法制教育PPT课件
![法制进校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小学生法制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670d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e.png)
同学们,审视以上案例,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
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
慎交友
立大志
善慎独
敢维权
要坦白
案例:
1、慎交友。
刘某、关某、李某三位七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作案十多起,抢劫现金二百余元。三位同学沾染了社会上 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 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 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 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 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 名向文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 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 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 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 《经济合同法》
➢ 《环境保护法》
➢ 《义务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
➢ 《交通管理法规》
常见的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
• 扰乱公共秩序 • 妨害公共安全
• 侵犯公私财物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PPT
![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4dae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3.png)
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
冲动型犯罪
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 的事。
例如15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
实例
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
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刺数刀,致人死亡。判
刑入狱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青少年三大法律责任
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 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 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 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 坏一群人。
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 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 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 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审判
但是,校方对学生有管理教育之责,事 发当时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任课老师对 学生的哄闹未能及时予以有效的管教, 致使肖、屈二人在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 由吵闹发展到打斗,学校对此有疏于管 教的过失,应承担相应责任。
青少年三大法律责任
校园内的侵权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
13岁小胡与小孟为某校同龄同学,两人在课间踢球时为争球而发生碰撞,小胡摔倒在地,痛苦万分。学校管理人员 随即赶到现场将小胡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其父母。经诊断为锁骨骨折,共计花销医疗费近4万元。出院后,小 胡父母将学校及小孟父母诉至法院。法院依据公平原则,最后判决由小胡、小孟双方监护人各自承担费用的50%。 小哨中学(小刀划伤) 课余伤害(推搡楼梯摔伤,全责赔偿金额;课件高空抛物伤人等)
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 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中学生普法教育ppt(共43张PPT)
![中学生普法教育ppt(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f77f3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0.png)
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 同学阿洁发生吵架。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 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青少年怎么犯罪
3. 团伙犯罪居多。 2012年 3月1日、2日晚上,周亮相继抢劫了两名女市民。
监狱服刑的小羽回忆当时,我真的好想试一试,想知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我顾不上是自家表妹,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走出了危险的 第一步……
盗窃罪
抢劫罪
侵财类犯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寻讯滋事罪
暴力犯罪
强奸罪 性犯罪
青少年怎么犯罪
1. 突发性和随意性。 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
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 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 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 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 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自己。
18岁学生王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嘻嘻哈哈,又说又闹,扰乱课堂 秩序。班长上前制止,他不仅不听,反而拿起凳子向班长头部砸去, 致使班长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9名无业青少年结伙作案,专抢劫单身路人,疯 狂实施抢劫作案40余起。日前,兰州城关警方成功打掉这一特大抢劫犯罪团伙。
青少年怎么犯罪
7. 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发展。
在犯罪手段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趋向成人化、智能化、 暴力化,犯罪手段残忍,情节较为严重,而且不计后果。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青少年模仿的结果,也是社会不良文 化影响的结果。
安徽省涡阳县一特大犯罪团伙的成员中有41人是青少年,犯罪时年龄最大的20岁、最 小的13岁,有的是在校学生。法院一审审理查明,2004年夏至2006年,郭洪振、孙靖康等
人纠集社会闲散人员、“两劳”回归人员,在涡阳县的洗浴中心、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作案
青少年怎么犯罪
3. 团伙犯罪居多。 2012年 3月1日、2日晚上,周亮相继抢劫了两名女市民。
监狱服刑的小羽回忆当时,我真的好想试一试,想知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我顾不上是自家表妹,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走出了危险的 第一步……
盗窃罪
抢劫罪
侵财类犯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寻讯滋事罪
暴力犯罪
强奸罪 性犯罪
青少年怎么犯罪
1. 突发性和随意性。 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
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 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 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 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 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自己。
18岁学生王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嘻嘻哈哈,又说又闹,扰乱课堂 秩序。班长上前制止,他不仅不听,反而拿起凳子向班长头部砸去, 致使班长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9名无业青少年结伙作案,专抢劫单身路人,疯 狂实施抢劫作案40余起。日前,兰州城关警方成功打掉这一特大抢劫犯罪团伙。
青少年怎么犯罪
7. 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发展。
在犯罪手段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趋向成人化、智能化、 暴力化,犯罪手段残忍,情节较为严重,而且不计后果。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青少年模仿的结果,也是社会不良文 化影响的结果。
安徽省涡阳县一特大犯罪团伙的成员中有41人是青少年,犯罪时年龄最大的20岁、最 小的13岁,有的是在校学生。法院一审审理查明,2004年夏至2006年,郭洪振、孙靖康等
人纠集社会闲散人员、“两劳”回归人员,在涡阳县的洗浴中心、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作案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带内容PPT课件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带内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f695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d.png)
主讲人:xxx
时间:XXXX
前言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是民族的希 望、祖国的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成长为有知 识、有文化的一代,更要使他们学法、懂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青少年自身的 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不可避免的 受到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有一定比率的上升,引发了法制 教育危机。青少年学生可塑性极强,如果,不抓住时机加以引导,而放任自流,必然
定义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不良行为划为两类:一类是不良行为 ; 一类是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 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前者,涉及的是道德问题;后者,涉及 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
什么是不良行为
什么是违法行为2
• 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当然是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行政违 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就不等于犯罪行为,两者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不能将两者等 同起来。
什么是违法行为
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1500元),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
盗
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要导致社会问题。青少年普法教育是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需要。
目录
什么是不良行为
输入内容对上述标题进行介绍
什么是违法行为
输入内容对上述标题进行介绍
做懂法的好少年
输入内容对上述标题进行介绍
普及法律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普法宣传教育主题班会PPT模板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PPT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05b2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c.png)
“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对自己的所有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 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破处门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其他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 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7、多次拦截殴打他人
8、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9、损害他人的荣誉,如对获得光荣称号的 模范人物进行挖苦、讽刺、打击等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犯罪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盗窃、故意伤害
贪图享受, 不思进取
从众心理
缺乏关爱 逆反心理。
逞强好胜
嫉妒心理
未成年犯罪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
1、盗窃:
就是指偷东西,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随便 拿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与物品。
中度不良行为
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3、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4、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
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争做合格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5、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 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6ab7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社会原因
Social reasons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 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 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 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
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
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青少年犯罪,建议在法律责任中加入对父母的处罚条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 女。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How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 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
“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 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
从属性犯罪。
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 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 不好推辞共同作案。
普法宣传ppt课件
![普法宣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e210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d.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
3.未成年人犯罪趋势
1.团伙 犯罪日 趋明显
3.犯罪 类型增 多
2.侵财犯罪, 暴力犯罪和妨 碍社会秩序罪 占多数
4.犯罪 呈现低 龄化趋 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
4.高发犯罪之一:校园暴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
案例一:
乐至初中女生遭“扒衣合影”
2015年6月21日16时许,陈某(女,14岁,非 在校生)因与受害人小英(女,化名,非在校 生)发生口角纠纷,遂伙同其他4人(均系女 性、未成年,一名为在校生)在乐至县天池镇 仙鹤观一巷道内对受害人进行殴打,并脱掉其 上衣拍照上网。根据相关法律,乐至警方对陈 某等3人分别给予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行政处 罚;对另2名未满十四周岁的涉事人员进行批 评教育,并责令相关监护人加强教育管理。
•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不得歧视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 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幼儿园的 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 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 严的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
• 社会保护:一方面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 展多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严禁任何组 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传播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
2.案例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网上发帖卖亲生女儿,父亲被判拐卖儿童罪
2015年1月13日,林宝宝的妈妈郭某某未婚在浙江省 台州市生下一女婴林宝宝,父亲林某。郭某某因家人反 对其与林某来往,按父母要求返回老家。父亲林某考虑 到家庭经济困难,自己无法抚养女儿,萌生出卖掉林,林某以高额的“营养 费”“感谢费”等为名收取巨额钱财。2015年2月,林某 通过QQ与买主李某联系后要价人民币60000元,后双方谈 妥人民币50000元成交,预付人民币5000元,余下人民币 45000元在办好户口后支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6月,15岁广州少年王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经常早退,找各种理由请假,更甚者 他竟然逃学,后来被其父母发现,他的父母不同意其上网,他因不满父母对其沉迷上网老是 劝阻,而对父母产生怨恨,残忍地杀害母亲、砍伤父亲,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4 年。
1、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 以求得帮助。 2、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与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 貌、身高、口音、衣着、 逃离的方向等情况,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或告知家长老师 3、万一遭到了殴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设法和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如果头晕或是骨折、流 血,一定要向路人求助, 告诉他你是哪个学校的,请他帮你通知学校,以及告诉他你家长的工作单位或是自家的住址,能 有电话号码最好,这 样你就可以得到救助。如果有受伤一定要及时治疗、看病治疗的医药单据和诊断书一定要收存妥 当。公安部门抓到坏 人后,要根据这些来确定事件的性质。第四件事就是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 的特征。
4、好吃好喝,攀富比阔;
5、以大欺小,没有钱进网吧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 6、不遵守公共道德,吃完东西,把包装盒等垃圾随手乱扔等等
1、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2、逞强好胜 3、从众心理 4、嫉妒心理
5、缺乏关爱,逆反心理
未成年犯罪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盗窃、故意伤害
一个人偷拿邻居家的一根针被告到法庭,法官 在审判完这件案子时,在最终的量刑上却定了与一位 偷牛贼一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我 只偷了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 偷牛贼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一根针确 实不算什么,但是同学们也许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小 时偷针,大时偷金。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 惯,千万不可以随便拿别人东西。
1、上课说话,不爱学习 2、不听老师的话 3、欺负小同学
4、不按时完成作业
5、乱丢垃圾 6、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乱闯红灯
7、不听父母的话。
大家谈:
问题2. 哪些行为属于我们不能做的 ?
1、调皮捣蛋,有事没事惹一下 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
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
2、故意毁坏公物,如在书桌上乱刻乱画; 3、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乱闯红灯;
…….. 等等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
1、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什么是法?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定 义: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简单来说:法就是告诉人们: 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禁止做 法具有惩罚性
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收养法》《刑法》 《民法》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寓言故事
2004年6月23日上午,某县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均是小学 生。2004年6月23日上午8时20分左右,被害人石某在某台球室发现了与自己有过节的杨某, 就叫了四名对杨某后殴打他。这时,杨某的同学李某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尖刀,朝被害人石某 的左侧前胸刺了一刀,石某失去了抵抗能力,手按着伤口逃跑,但杨某还是追上前对其进行 殴打,而后犯罪嫌疑人李某、杨某感到事态严重逃离现场。被害人石某受伤后被同去的同学 送进了当地卫生院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当日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李某,为了威风 才买来尖刀,想不到闯下了大祸;犯罪嫌疑人李某、杨某及被害人石某三人均是未成年人, 三人又是同学,竟然为了一点所谓的“过节”,打架斗殴,拔刀相加,酿成悲剧。
1、我们自己积极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 起,加强 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要依法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页,慎重会见网友。不吸 烟、不喝 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4、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 人员交往, 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5、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 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6、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 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 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 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7、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 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展延伸就是犯罪。
2、中度不良行为
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 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3、轻度不良行为
是泛指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 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 现在对相其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 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 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