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变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
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因此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学生的能力已经不适合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去评价。
面对新的目标要求,如何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学生?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传统评价的存在问题与不足.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老路子在评价学生。
表现在常识学科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
这种评价不仅已经丧失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在某种程度可以说已经成为改革的严重障碍与阻力。
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唯量化等弊端。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注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摈弃了学生在探究时的独特感受。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在期末通过单一的分数化的结
果,来评价学生一学期来在科学课堂中的收获。
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现行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被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没有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评价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 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
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 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
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
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实施及探索
一、首先应解决评价主体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在应试教育机制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只要能够考高分就万事大吉。
因此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
因此教学评价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
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评价功能从单一的鉴定、证明发展到导向、改进以后,"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
评价应该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且他们都是作为平等、合作的伙伴而存在的,评价的效果取决于他们"协作"的程度。
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把学生当成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对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
与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
如在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先提供时间让各个小组进行观察探究,在各个小组汇报反馈后,让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评价,然后师生共同评定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对一些错误的结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同时教师对学生评价或观察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示肯定和赞赏。
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当然,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应该是所有教学评估的发起者、协调者,有时仍然是主持者。
二、要端正对评价功能、评价目的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
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
量化的分数不但是评判一名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学校评定一名教师的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取向,变成了教师获名得利的法宝,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然而在新课标中对评价的功能,明确指出重在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优劣与奖惩,而是在于促进人的生动活泼发展。
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每位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进行评定和记录,在期末的总评中占重要的一块。
这样教师在期末评价中淡化了分数的量化,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使期末评价成为长期教学过程、学习过
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过去,又看到自己的现在,更能够着眼于自己的未来,不去跟别人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自信,使学习、考试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不仅包括原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的要求,形成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
学生要达成这个综合性的目标光靠单纯的书面考试,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有多样的评价方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精神,在实践中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
一改以往在期末时出一张综合性试卷的做法,根据目标达成的多元性要求,进行分项考试和分散考试,如在三、四年级段可以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的专项性考察,在五、六年级段中可插入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赛等。
同时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可采用口试、笔试和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可以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实行免考,如平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是给学生的荣誉,肯定了学生在平时的努力学习和杰出表现。
2.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的评价法而被大力倡导,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
成
长记录袋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具体材料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
成长记录袋要有较大的容量,学生可以把平时的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收集的科学知识,部分实验材料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同时在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展览,也可以进行评比。
3.课堂行为表现记录单。
学生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的杰出表现(如独特见解、科学创意)及时记录在案,供总结性评价是参考。
这一评价方式虽然简单,但与学生朝夕相伴,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争取进步。
如:《蜗牛》的课堂记录:
科学文件夹课堂行为表现评价
观察的问题我的收获☆☆☆☆
观察的方法杰出表现☆☆☆☆
观察发现小组荣誉☆☆☆☆
继续研究问题我的不足☆☆☆☆
(注:每节课学生获得的☆=我的收获+杰出表现+小组荣誉-我的不足)4.专题任务评定法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个专题任务,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其综合能力。
专题任务可分短期和长期两种。
短期任务由教师当堂布置,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
如:教师提出一句话"米饭中含有淀粉"让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
长期任务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经历一段时间,期间
教师全程管理,并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
如对蚕一生的观察。
5.评优激励法
学期结束时,由师生根据上述的评价总和,民主评议。
选出单项先进分子,如我是"最佳观察能手"、"最佳记录者"、"最佳操作手"等和综合性的"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四、改革评价的时间点,评价的时空的全方位.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
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
教师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本、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
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尽早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制,切实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