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9-02T14:44:17.1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于忠军[导读]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于忠军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63515【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名。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辩证治疗。
比对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16名(40.0%),显效13名(32.5%),无效11名(27.5%);观察组治愈23名(57.5%),显效15名(37.5%),无效2名(5.0%)。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辩证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理想效果,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嗳气、早饱、上腹痛、反酸和恶心,这些都是非器质性疾病[1]。
脾胃气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类型,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2]。
本院采用中医辩证疗法,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做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名。
对照组中25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22至56岁,平均(41.3±3.2)岁,病程1至5年,平均(2.2±0.3)年;观察组中2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3至55岁,平均(42.2±2.7)岁,病程1至5年,平均(2.3±0.6)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
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服用抗酸药物和使用促胃动力药物。
而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文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病情及其病因。
根据中医辨证,配制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患者每天饭前服用。
观察组还进行了针灸疗法。
采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2次,每次20分钟。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服用抗酸药物和使用促胃动力药物等。
观察期为8周,每两周进行一次随访。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的提高、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等。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8周内,观察组的消化不良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且症状减轻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整体感觉更好。
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增加、排便质量改善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结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调理,中药配方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消化功能。
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研究
诊, 治疗 组 4 9例 , 中男 2 例 , 2 其 1 女 8例 ; 年龄 2 — 6岁 , 05
平均 3 . ; 8 7岁 病程最长 8年 , 最短 7月。 对照组 4 , 0例 两组 患者在性别 、 年龄 、 病程各方面均具 可比性f> . 。. P 01 )
功能性 消化不 良是一种常见 的临床综合征 , 特征包 其
括腹胀 、 早饱 、 上腹疼 痛 、 泛酸及烧 心 , 同时患 者无器质 性 病变或代谢 或精神性 疾病 。根 据临床 表现通 常分为反 流 型、 溃疡样型 、 运动障碍型和} 合型 ( 昆 又称非特异型 ) 。笔者 临床 对 1 0 0 例患者运用 疏肝健脾法及西药 多潘 立酮治疗 。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 :陈皮 .1g . 5 .2, 柴胡 9 , g 川芎 9 , 附 9 , g香 g 枳壳 .1 g 白芍 9 , 甘草 6。 .2 , g炙 g
积 性肺 炎 。
淡 、多喝水 、按摩下腹部或经常变换体位等方法来 促进排 尿。 并在无 菌操作下及时给予尿管的更换 , 日对患者膀胱 每 用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 冲洗来预防泌尿系感染 。坠积性肺
()3 ,7 1: 13 .
理干预 , 以提高临床疗效。 可
者需给予一定的止痛药和镇痛泵 , 并保持室 内环境安静。
3 并发症 的护理与预防 . 4
腹胀及便秘 :患者骨折 出血后会因肠系膜交感 神经刺
激腹膜血肿而使得 胃肠功能减弱 ,故患者 易出现腹胀及便 秘。 在对患者给予护理时需按摩患者腹部 , 并进 行腹 肌的收
酮、 雷尼替 丁。两组 治疗期 间均忌辛辣油腻等食物 , 并做心
理指导 , 和顺七情 , 忌烦恼焦虑 。
中医辨证论治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会
所谓 的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也 被 简称 为 F D,该 疾 病 的主 要 表 现 为 上 腹 部 饱 胀 不 适 ,上 腹 部 没 有 固 定 位 置 的 疼 痛 ,并 且经 过临床的检查 之后 ,排 除上消 化道 器质性 病变 的常 见 症候 群 。 本 文 以 2 0 1 2年 治 疗 的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患 者 当 中 随 机抽取 3 9例进行 中医辨证论 治 ,取得 了显 著疗效 ,现 总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3 9例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均是我 院门诊 病 人 ,当中男性患者 2 1例 ,女性 患 者 1 8例 ;年 龄最 高 的为 6 4岁 ,年龄最低 的为 2 6岁 ,患者 的平均 年龄 4 4岁 ;病 程
实验组 和对 照组都 以一个 疗程 作为 时限 ,一个 疗 程是 四周 的时间,在疗程结束之后进行 治疗结果 的统计 。 1 . 4 统 计学 分析 本 次研 究所 有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均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计学软件分 析 ,计量 资料采用 均数加 减标 准差 表示 ± s ) ,计 数资 料采 用 t 检 验 ,组 间对 比采用 x 检 验 ,P< 0 . 0 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
于对照组 。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对 于功能性 消化不 良有显著】 中医辨证论治 ;功能性消化不 良;体会
【 中图分类号 】R 5 7 4 .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o 9 — 0 l 1 O— O 1
2 结果
在一年 以内的有 6例 ,五年 以下 的 1 9例 ,六年 到十年 的有 6例 ,十一 年以上的有 8例 ;病征 当中伴随着 胃下垂的患者 有 1 6例 ,伴 随有 糖尿病 胃轻 瘫 的有 2 3例 。随机选 择 的对 照组 2 0例当中男性 患者 1 1 例 ,女性 患者 9例 ;年龄 最大 的为 5 2岁 ,年龄 最小 的为 2 1岁 ,平均年 龄 4 1岁。病程一 年 以下 的 2例 ,一年 以上五年 以下 的 5例 ,六年到 十年 的 7 例 ,十一年 以上 的 6例 ;病征伴 随 胃下垂 的 1 2例 ,伴随糖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在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例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病例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共选取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20-60岁。
患者在入组前均经常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入组后,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中医治疗方面,首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个体化的方案包括针对不同症状的中药配方、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消食片、六味地黄丸、香砂养胃丸等。
针灸治疗主要以足三里、人中、太冲等穴位为主。
对于西医治疗方面,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采用相应的西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西药有贲门括约肌松弛剂、胃酸泵抑制剂等。
治疗过程中,我们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
观察疗效的指标主要包括症状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症状缓解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问卷(FDQ)。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我们发现,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中,症状显效占60%,有效占35%,无效占5%。
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腹痛、腹胀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是有一定疗效的。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西医治疗可以通过对病因直接干预缓解症状。
两者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
未来应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发布时间:2021-07-07T16:11:17.9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月2期作者:余刘科[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多发疾病,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余刘科(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峨眉山620010)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多发疾病,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其明确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部分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动力障碍之外,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身的精神因素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患者多表现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道症状。
患此病的患者与患消化道黏膜组织病的患者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只是不出现胃肠道黏膜以及组织病变的情况下才出现上诉症状,而且患者的病情多受到其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慢性、复发性和难缓解性等特点,因此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该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 “痞满”等范畴。
脾胃同处于中焦,脾主升,胃主降,胃降则健,胃滞则病。
肝气犯胃,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为大法。
胃苏颗粒是由:陈皮、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健脾、行气和胃、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等效果。
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强胃肠蠕动和收缩,还能改善患者情绪不稳、易焦虑等特性。
1、中医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方是历代医家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经历了数千年的临床治疗检验,其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低。
现代医家将古代经方现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窦伟利将116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四逆散加味(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6g)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谢序满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谢序满发表时间:2017-06-22T11:45:44.4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作者:谢序满[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恶心、厌食、早饱、嗳气、腹部胀痛以及餐后饱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目的探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减轻症状,使治疗效果提高。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恶心、厌食、早饱、嗳气、腹部胀痛以及餐后饱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
当前在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通常以西医为主,但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因为,本文研究了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6个月-5年,平均(2.6±1.4)年,年龄22-69岁,平均(45.3±19.8)岁,其中90例为女性、70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胃气虚型标准:①主要症候:大便溏软;纳差而饱;舌质淡,苔白腻或薄白;脘腹痞满隐痛;②次要症候:脉细弱;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以上统计研究 对象 的一般 资料如患者 的年龄 、 性别 、 患 病时 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有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2 . 1 功能性消化不 良症状 治疗效果 经统计 得知 , 对 照组
患者治愈 1 3 例, 有效 l 9 例, 无效者 1 2 例, 治疗 有效 率为 7 2 .
频繁者加用沉香和旋覆花 ; 恶心呕 吐程度较重加用半夏和 生
姜 。每天服药 2次 , 计划治疗 4 w u 2 J 。
1 . 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 、 用药 总时间 、
消化不 良症状控制时间 、 病情 复发率 以及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 率进行统计 , 并展开对比分析 。
导致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发 病的 主要 原 因 目前 还不是 十分 明确 , 该 类患者的临床症状 表现多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性 的上腹部疼痛 , 且有腹部 胀气和食后 饱胀 等表现 , 该疾病 主要包括慢性 胃炎 、 胃肠神 经官能症 、 十二 指肠炎 等几种形
式 。本次研究 中出于对 中医辨证分 型疗法对患 有功能性
・
1 5 3 4・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0 1 3 J u n 2 4 ( 7 )
易复发 , B 组复发率也是 3 组 中最高 的。但是单 纯的使用妇
科 千金胶囊治疗 同样 的疗程与其他组 比较 , 它 的起效相对较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导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在饮食过后出现胃胀、腹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目前,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枳术消痞汤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枳术消痞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100名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8-60岁。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枳术消痞汤,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
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使用相同的频率和剂量。
每个疗程为4周,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
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的饱胀感、腹痛、恶心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胃肠症状评分及消化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评估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枳术消痞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该疗法能够调节肝脾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枳术消痞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结论: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胃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完善相关治疗指南。
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枳术消痞汤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剂,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究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究发表时间:2020-09-22T15:03:44.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作者:孙国章[导读]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孙国章北京市昌平区崔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212摘要: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选取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1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早饱、上腹胀痛等临床症状。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气虚型; 中医辨证疗法; 治疗结果目前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高达 20% ~ 25%,患者以早饱、嗳气、上腹胀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多采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感染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但临床疗效多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而中药汤剂联合温针灸、按摩等方法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一、脾胃气虚型消化不良的表现(一)纳呆脾胃虚弱型纳呆病症的特点:患者食量少而不觉得饥饿,纳食不觉香味,食量稍多即会感觉胃中胀闷,伴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等表现。
西医学中的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溃疡等病均可见本证。
(二)痞满很多胃不好的朋友在看一些关于治疗胃病的书籍时,经常会看到“痞满”这个名词,但理解它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精品】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A组50例行中医综合治疗,B组50例单行中药治疗,C组50例行西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FD患者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组间比较:治疗前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FD,有效且安全,值得深究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不适、嗳气、早饱、上腹疼痛及灼烧感为临床特征的一组非器质性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无明显组织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其患病率约为25%~30%[1-2]。
虽然此症属非器质性病变,但因其患病率高、持久不愈、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中医综合治疗FD,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在1年内,消化不良症状持续4w以上;内镜检查提示无胃、十二指肠、食管的溃疡、糜烂、肿瘤性病变,且无上述疾病既往史;经X线、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及胰腺病变;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病、精神病存在;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能主述不适症状、处妊娠或哺乳期者。
其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20~69岁,平均(39.6±6.9)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3±2.2)年;伴恶心呕吐86例,上腹疼痛59例,上腹饱胀感50例,上腹烧灼感41例,嗳气36例。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刘方旭;许乐【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epsia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 PDS )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 FD ). Methods: A total of 202 patients with P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treatment group( n =97 )received 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1. 29g tid po,the control group( n =105 )received Domperidone lOmg tid po. Alter 2 weeks and 4 weeks, the changes oi dyspepsia symptoms score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score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digestion and depression symptom score points in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Depressive symptom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 weeks al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lor depress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i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 05 ). Conclusion: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dyspepsia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 PD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北京5家医院2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给予枳术宽中胶囊3粒Tidpo;对照组(105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 Tid po.分别观察2周、4周疗程后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积分变化,同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抑郁积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抑郁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有效、安全,并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症状.【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2页(P484-485)【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枳术宽中胶囊;餐后不适综合征;抑郁症状【作者】刘方旭;许乐【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内科多发病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无特效药物与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行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行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计70例院内患者为目标,2021年6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5例则采取中医辨证治疗,针对治疗结局做临床对比探析。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所得有效率,相对比对照组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会有上腹疼痛、胀痛、食欲不振、早泄、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组。
脾胃气虚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类型,现在在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西医治疗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而随着中医治疗不断得到认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也不断增加[1-2]。
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计70例院内患者为目标,2021年6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35例,有女性20例,有男性15例,年龄(45.25±2.13)岁;研究组35例,有女性16例,有男性19例,年龄(45.33±2.12)岁;患者基础资料对比结果,具有可比性P> 0.05。
患者签署相关研究知情同意文件。
1.2研究方法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多潘立酮(国药准字 H10910003)口服治疗,餐前30 min ,每次10 mg,每日使用3 次,治疗持续 30 d。
研究组35例则采取中医辨证治疗:1)温针灸: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取气海、足三里、公孙、内关、阴陵泉等穴位,30 min·次-1,1 次·d -1,治疗30 d。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9176投稿邮箱:sjzxyx88@m·中医中药·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张昌明(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职工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0 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多发性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以上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的疾病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
在目前临床中常用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
基于此,在现研究中,深入研讨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诊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平均分配为探析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
对照组(n =40)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9-64岁,平均(43.57±2.85)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3.26±1.87)年;探析组(n =40)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3.66±2.89)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3.18±1.93)年。
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n =40)施以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即给予患者多潘立酮10 mg ,饭前口服,3次/d ;再继续给予奥美拉唑20 mg ,饭后口服,2次/d 。
探析组(n =40)施以中医辨证治疗,即对于肝郁脾虚型者用香附、川楝子、白芍、柴胡、玫瑰花、枳壳、甘草、荔枝核、党参、白术、黄芪;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用炙甘草、柴胡、枳壳、厚朴、白芍、木香、桔梗、大麻仁;对于饮食积滞型者用陈皮、焦山楂、半夏、茯苓、连翘、神曲、炒麦芽;对于脾虚痰湿型患者用上药、党参、白术、炙甘草、麦芽、黄芪、川楝子、茯苓、半夏;对于寒热错杂型者用干姜、炙甘草、半夏、黄连。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综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谢晶日1,刘毕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短期内治疗效果显著,但具有易复发的缺点。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治疗上具有持续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目前主要采用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本文将予以总结。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2(c)-0190-05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E Jingri1, LIU Biying2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 [Abstract]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is a relatively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increase of life and work pressure, people's diet and lifestyle also change, resulting in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FD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fo‐cuses on symptomatic treatment, which ha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short term, bu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easy recurrence. Functional dyspepsia, as one of the dominant dise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lasting effect and high safety. At present, the internal treatment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mainly used, which will b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组较为常见的、且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因此产生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等一系列胃肠道临床症状[1]。
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的AMSTAR2质量评价及GRADE证据分级
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的AMSTAR2质量评价及GRADE证据分级一、AMSTAR2质量评价AMSTAR2是一种用于评估系统评价质量的工具,共包括16个项目,涵盖了研究设计、偏倚、数据完整性、结果报告等多个方面。
本次评价中,我们将根据AMSTAR2的要求对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内的所有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1. 研究设计:根据AMSTAR2的要求,我们首先评价了包括在内的所有文献的研究设计,其中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研究最高质量的设计。
通过筛选和排除,我们最终选取了符合要求的RCT文献进行评价。
2. 偏倚:在评价偏倚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随机序列生成、随机分组、盲法等是否得以实施,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3. 数据完整性:我们对每篇文献中的数据完整性进行评价,包括数据的获取、分析以及结果的报告等方面。
4. 结果报告:我们对每篇文献中的结果报告进行了评价,包括结果的详尽程度、偏倚的可能性等因素。
通过对以上项目的评价,我们对所选取的文献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二、GRADE证据分级GRADE是一种用于评价证据质量的体系,它包括了随机对照试验的建立、发表的指南和文献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本次评价中,我们将根据GRADE的要求对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评价。
1. 证据质量评价:我们首先评价了选取的RCT文献中的证据质量,根据研究设计、偏倚、一致性、间接性、精度等因素,对证据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2. 效果评价:在确定证据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对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包括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等。
3. 不良反应评价:我们对中药汤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
综合以上AMSTAR2质量评价和GRADE证据分级的评价结果,我们得出了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较为明确的结论。
在进行临床决策时,我们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方法将我院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食健脾汤,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消化道的一组常见的症候群[1],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但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多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笔者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 50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门诊的100例FD患者,均符合文献[1]有关标准:①过去1年内至少4周,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
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及肠易激综合征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3.5)岁,平均病程(2.4±1.5)年。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8±4.1)岁,平均病程(2.4±1.5)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正文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中医理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讨论。
结论部分探讨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前景、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有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现代化、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讨论、应用前景、研究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疗效常常不尽人意。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的,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虽然中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临床疗效及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从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和特点。
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一、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感、饱胀、嗳气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西医研究认为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失调、胃粘膜炎等因素有关。
传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而现代西医治疗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干预,也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因此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二、方法选取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女各半,年龄范围为18-65岁。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组患者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等。
治疗周期为8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估分析。
采用上消化道内镜、胃肠动力试验(氢气呼气试验)、消化系统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状况。
三、结果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显著。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感、饱胀、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较弱。
2. 消化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明显增强,胃酸分泌功能有所恢复,而对照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小。
3. 治疗组患者氢气呼气试验的结果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显著。
四、讨论通过上述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能调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西医治疗能干预病因病机,两者结合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还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08T14:14:12.0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作者:苟彦禄[导读] 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现代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占门诊的3%~4%,占专科门诊的1/5[1]。
苟彦禄
甘肃省会宁县新庄乡卫生院,甘肃白银730726
【摘要】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中医辩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疗效安全性。
方法:2015年全年,对照组、实验组各入选门诊收治的FD患者120例,两组均常规医嘱,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采用胃苏颗粒,联合苦味剂等调配为类似口感等颗粒剂,实验组据辩证给予方剂治疗,两组均1日2剂,冲服,联用4周,对比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痊愈率41%、愈显率78%高于对照组29%、56%,无效率4%低于对照组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1例头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FD可增进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随机对照;临床疗效
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现代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占门诊的3%~4%,占专科门诊的1/5[1]。
FD以消化功能改变或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是饮食无规律的重要原因,久治不愈者发生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风险明显上升。
FD病因病机尚未被完全阐明,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胃酸改变、环境、Hp 感染等因素有关,常采用抑制胃酸、根治Hp等疗法治疗,疗效欠佳,痊愈率低、复发率高[2]。
中医药诊治FD经验丰富,本次研究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中医辩证治疗FD疗效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全年,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采用中医、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②排除其他类型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如冠心病;③未合并其它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④既往体健,否认胃溃疡等病史;⑤年龄18~75岁;⑥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长期使用抗精神类药物;②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无法进行调整,如消防员、长途车司机;③无法获得随访;④依从性差;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退出标准:①采用其他药物治疗;②出现严重的负性事件,如车祸、骨折、亲人去世;③误漏诊;④未获得随访。
共入选患者240例,其中男110例、女130例,年龄33~53岁、平均(40.8±5.2)岁。
病程6个月~5年、平均(1.7±0.7)年。
症状典型171例,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78例、上腹疼痛综合征93例。
湿热壅滞证70例、脾虚气滞证61例、肝胃气滞证63例、肝胃郁热证46例。
从事体力劳动75例、脑力劳动126例、无业或待业39例。
SDS评分(41.3±10.5)分。
Hp阳性136例。
吸烟130例。
饮酒55例。
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证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常规医嘱,要求调整饮食,调整作息,劳逸结合,少喝茶、咖啡,尽量戒烟。
做好防寒保暖,避免服用抗炎药物。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采用胃苏颗粒,联合苦味剂等调配为类似口感等颗粒剂。
实验组:据辩证给予方剂治疗,肝胃郁热型,主清肝泻热,给予左金丸加减,黄连、陈皮、青皮、白芍、丹皮、栀子各10g,吴茱萸3g,炙甘草6g。
湿热壅滞证:主清热化湿,给予泻心汤加减,黄连10g,旋覆花、柿蒂、炒白术、枳壳、焦槟榔各12g,代赭石20g,黄苓15g。
脾虚气滞证,主疏肝解郁,给予柴胡舒肝散加减。
方剂研磨成颗粒剂。
两组均1日2剂,冲服,联用4周。
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统计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于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标准[3]。
不良反应发生例。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1例头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n(%)]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讨论
西医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针对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过多、病理性心理状态,控制病因,但治标不治本,尽可改善针对的症状,整体疗效欠佳。
中医从整体观念认为消化不良与五脏、情志、气血关系密切,不同类型消化不良病因病机不尽相同,治疗需辩证论治。
有报道显示,消化系统疾病确实与脏器功能状态关系密切,如消化溃疡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从整体角度治疗FD,更有助于控制症状,改善患者机能状态,获得理想的生命质量,减轻负面情绪,调节生理-心理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单纯生活管理联合胃苏颗粒,中医辩证治疗FD疗效更优,实验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
辩证论治中各种组方组成药物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普遍具有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代谢等功能,口服中药起到多靶点作用,全面改善脏腑功能,减轻植物神经紊乱,行气去滞,获得满意疗效。
实验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这可能与中药方剂药有效成分较多,增加了肝肾代谢负担有关。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FD可增进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45-1549.
[2]陈艳,刘诗.功能性胃肠病的最新研究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6):367-37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3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