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介
肉毒毒素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治疗
孕 、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
肉毒毒素基本知识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局部不利影响是无力,但这种副作用常小且短 暂,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局部使用毒素剂量过大; 全身的有害反应罕见 ,主要是短暂的流感样症状、过 敏和过度疲劳。
肉毒毒素治疗痉挛的主要步骤
第1步:考虑用BoNT以前,制订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解
除所有伤害性刺激及痉挛状态诱发因素;
第2步:患者选择—要求有局灶性痉挛状态、多灶性痉挛
状态及部分区域性痉挛状态,具有明显肌肉活动过度;
第3步: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达成一致—多学科综合治疗
小组应对痉挛状态的总体治疗策略、靶肌肉治疗的优先次
序、后续治疗计划及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达成一致;
肉毒毒素治疗痉挛的主要步骤
移动能力、转移能力、灵巧性和伸手拿东西的能力、进食的能力、 性活动能力等;
改善被动活动,减轻护理负担:
减轻移动、护理和调整位置的困难,减轻常规的日常护理(如会 阴部卫生、穿衣)负担;
肉毒毒素常见治疗目标:
避免损害加重:
预防挛缩和畸形,便于使用矫形器/夹板;优化姿势和坐姿;
容貌和姿势:
改善身体形象,使衣服尽量合身。
提高常规康复措施的效果:
优化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痉挛状态的全身用药,体现手术治疗的 必要性。
超声波显像特征
动传递。
肉毒毒素基本知识
肉毒毒素作用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经过3天或更长时间逐渐产生临床作用;BoNT对突触传递 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大约是12一16周,有时更长。 这种可逆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当注射BoNT后发生不 良反应时有益,但在需要反复注射以延长作用时间的情况下
是不利。
厌氧菌作用机制、分类及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弯曲杆菌等常见厌氧菌总结
厌氧菌作用机制、分类及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弯曲杆菌等常见厌氧菌总结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生长微生物,对健康非常重要,称厌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支原体,常称之为厌氧菌。
什么是厌氧菌厌氧菌是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细菌由于缺乏完善的酶系统,只能以无氧发酵进行能量代谢。
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包括环境、土壤、水源和动物中。
其中,人体本身也有众多厌氧菌,大多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肤、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厌氧菌对人体无害,只有当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等情况下,会诱发感染,造成腹腔内感染、牙周炎及妇科炎症、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
厌氧菌分类根据对厌氧的耐受程度不同,可将被分为三大类: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
2.中度厌氧菌:此类厌氧菌较为常见,在相应的技术条件下,容易被分离出,即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被分离出来。
3.耐氧厌氧菌: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
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长 4~8μm,宽 0.3~0.5μm。
它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泥土、人畜肠道、粪便、皮肤和锈器表面等中。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杆菌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和心肌损害;后者是一种神经毒素并导致了破伤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毒素之一,人类最小致死剂量仅为2.5ng/Kg。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杆,为梭状芽胞杆菌类属,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致病菌检验-肉毒梭菌.
三、检验方法
1、检验标准:GB 4789.12-2003
2、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 肉毒分型抗毒诊断血清、胰酶(活力1:250)、革兰 氏染色液。 另需实验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白鼠)。
3、检验程序
①报告(一):检样中有无肉毒毒素以
及有何型肉毒毒素。(如仅为了肉毒中 毒诊断,即可结束检验) ②报告(二):对增菌产毒培养物,一
2、培养特性
最严格的厌氧菌 生长最适温度:28 ℃ ~37 ℃ :pH为6.8~7.6,产毒的最适pH为7.8 ~8.2。 产毒培养温度:不同菌型产毒的最适培养温度不完全相同。C、D型 温度高些为宜,35℃ 培养3d即可,而E型菌低温度长时间培养效果较好。 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都能生长。
致病菌检验——
肉毒梭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一、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 约为4×1μm的大杆菌, 多单在,偶见成双或短链,两侧平行, 两端钝圆,直杆状或稍弯曲,芽胞为卵圆形,大于菌体宽度, 位于次极端,使菌体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偶有位于中央,常 见很多游离芽胞。 有4~8根周生鞭毛,运动迟缓,无荚膜。
中毒方式
• 食物媒介 • 吸入:极罕见的中毒类型 • 创伤感染:肉毒梭菌污染创伤部位,在局 部发芽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肉毒中毒。 • 肠道感染:根据肉毒梭菌能否在肠道内产 毒而引起人的都读中毒。
临床症状
• 肉毒中毒的潜伏期短着仅2h,长者可达10 天左右,通常约12-18h • 前期症状可能出现头昏、头痛、恶心、甚 至呕吐、腹泻等。 • 基本属于神经麻痹表现,最早是视觉障碍, 继而全身无力、呛噎、眼睑下垂、伸舌和 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咀嚼障 碍、不能下咽、胸内烦闷、有恐惧感、重 者晚期呼吸困难,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肉毒芽孢杆菌.ppt
• 真空包装的食品应加热灭菌(中心温度120‘C,保持4分 钟),产品应冷藏下销售。用铝箔包裹烘烤的马铃薯应保 温到食用时或应该冷藏。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芽孢,因 此,不应给婴儿和未满1 2个月的幼儿喂食蜂蜜。伤口感 染病毒后立即寻医诊治,并且不使用注射类非法毒品,如 此伤口型肉毒中毒就可以预防。
肉毒芽孢杆菌引起的中毒案例集原因
• 星岛网讯2006年25日报道:泰国惊爆一起数十年 来全球最严重的集体肉毒杆菌中毒事件。2006年 3月4日,泰国北部难府村民在参加庆典时,吃下 了当地生产的腌渍竹笋罐头之后短短12小时内, 上百位村民突然发生四肢无力甚至窒息现象,约1 70名农民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吞咽困难、 口 干、肌肉乏力等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住院治疗。 泰国卫生部官员判定,这是一起肉毒杆菌污染引 发的集体中毒。
肉毒芽孢杆菌
(介绍)
基本信息
• 性质:又称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革 兰氏阳性厌氧菌
• 有鞭毛,有运动,无荚膜。在冷极端形成卵圆形 芽孢
• 根据毒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性的差异;分为A、B、C(C1和 C2)、D、E、F、G7型
• 三种型式: 食物性的肉毒杆菌病 创伤性的肉毒杆 菌病 幼儿肉肉毒杆菌
中毒原因
• 肉毒杆菌是厌氧性的,在罐装和真空包装的食品 中能产生孢子。肉毒中毒是由食物中的肉毒杆菌 产生的毒素造成,它作用于神经系统,并且经常 造成致命的疾病,即使先前身体强壮的人也是如 此。孢子有抗热性,在煮沸和高温中仍能幸存
• 自制罐装或瓶装的肉、鱼和疏莱是引起肉毒中毒 的主要原因。如果加热处理不充分或没有足够的 醋和盐来保存这些食物就会出危险。质量低劣的 罐装食物一般危险性都较大。肉毒中毒一般在吃 了质量低劣的罐装食物后发生。
伤口肉毒症疾病研究报告
伤口肉毒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伤口肉毒症所属部位:皮肤就诊科室:血液科病症体征:麻痹,上睑下垂,呼吸困难疾病介绍:什么是伤口肉毒症?伤口肉毒症是怎么回事?伤口肉毒症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经污染的伤口侵入机体引起的神经肌肉性中毒,临床以下行性的运动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始为脑神经病变症状,继而向下发展,出现颈部,躯干,四肢等肌肉麻痹症状,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彻底清创伤口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发病后应用肉毒杆菌多价抗毒素,能降低肉毒梭菌症的病死率(一)发病原因伤口肉毒症的致病菌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此菌粗大,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能产生芽孢,但无荚膜,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外毒素抗原性,有A,B,C,D,E,F,G7种类型,对人致病的是A,B,E,F型,伤口肉毒症主要由A型菌引起,B型次之,主要致病物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外毒素,血细胞凝集毒素和神经毒素,后者干扰外周神经终端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骨骼肌麻痹污染伤口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和局部氧张力低下是伤口肉毒症的诱发因素(二)发病机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污染伤口后,因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了局灶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及氧张力,肉毒棱菌在伤口发芽,滋长繁殖,分泌外毒素,肉毒梭菌外毒素是一种分子量90 000蛋白质,含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毒素两种成份,蛋白酶能增大其毒性外毒素经血流至全身,主要作用于脑神经核,神经肌肉连结处和自主神经末梢,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而致软瘫,但并不影响神经的传导和肌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通道也不受影响症状体征:伤口肉毒症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伤口肉毒症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1.神经病征典型的神经病征始自脑神经,出现复视,畏光,视力模糊,上睑下垂,眼调节功能障碍,瞳孔对光反射减弱,继而语言障碍,咀嚼,吞咽及发音困难,继之下行性的运动神经麻痹,如躯干和四肢肌出现对称性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
耐辐射微生物简介
耐辐射微生物简析:耐辐射微生物只是对高辐射环境更具耐受性,而不是对辐射有特别嗜好。
总的来说,革兰氏阳性菌强得多。
芽孢菌的耐辐射力远大无芽孢菌。
A 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是能有梭状孢子中耐辐射能力最强的一种。
革兰氏阴性菌中,不动杆菌属存在一些极高耐辐射种。
革兰氏阳性球菌是非芽孢中抗性最强的一类,包括微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
要特别提及的是,一种对辐射有极度耐性的奇异球菌属,该属包含4个种都是非芽孢菌中耐辐射最强的。
该菌形态特征随生长期而变化,即对数生长期,细菌呈二连体,而在稳定期,绝大多数细菌呈四叠体。
发现: 1956年美国的教授首次在俄勒冈经大剂量辐射灭菌的肉罐头中分离出耐辐射奇异球菌。
此后,又从以杀菌为目的进行辐射处理食品、医疗器械或饲料等样品中,分离出各种耐辐射细菌。
如从牛肉糜、猪肉香肠、动物皮、动物粪便、淡水、黑斑鳕中以及棉花和土壤中分离Deinococci。
我国报道在放射性元素环表面有抗辐射细菌存在。
应用前景研究耐辐射菌DNA损伤与修复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它可能为解决日益严重因辐射过量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另一方面,辐射灭菌已被确定为一种理想的冷杀菌方式,而耐辐射菌是保藏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近期热闻: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日发现一种可在强烈辐射条件下存活的微生物,为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的假说增添了证据。
里约联邦大学生物学家伊万?保利诺-利马领导的科研小组报告说,他们在真空实验条件下用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紫外线对一种名为“耐辐射球菌”的微生物连续辐射16个小时,相当于微生物在太空旅行100万年所受到的辐射量,因而它有可能在类似太空的恶劣环境中存活下来。
巴西科研人员认为,这种微生物有可能附着在陨星上,经受住高温极寒、无水无氧和大量紫外线辐射的严峻考验,经过星际旅行降落在地球上,进而繁衍生息。
常见致病菌
以抗生素加上胃药一起治疗,通常只需 要一个星期至10天就可痊愈。
胃病患者若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会 通过唾液或飞沫传染他人,特别是同桌 吃饭的家人和朋友。
2001年11月以来,我国质检部门多次从美国、 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二十 多家肉类加工厂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 排等三十多批近千吨猪副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 特菌。
1、特点
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 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 物、家禽。
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 报道0℃能缓慢生长 )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 时间生长繁殖。
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 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 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 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 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 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 “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 方式。
人对炭疽杆菌中等敏感,在 正常情况下人患炭疽多由屠 宰病畜,接触污染的皮、毛、 骨粉、尘土和误食病畜肉引 起,是典型的畜源性传染病。
目前,人间炭疽在世界各大洲的老疫区仍有 散发或局部地方性流行,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以非洲西部流行较为严重。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万-10万 病例,以皮肤型炭疽为主。
肉毒杆菌
生物分型
肉毒杆菌菌家族分为A、B、C、D、E、F、G七个 亚型。根据生理学特征,可分为蛋白分解高株和非蛋白分解菌株。前者包括A型及某些B、F型肉毒杆菌;后者包 括B型及部分E、F型肉毒杆菌。
生长繁殖
通常,肉毒杆菌在有氧环境中、低于4°C或pH<4.5条件下不生长。只有在厌氧、低盐、偏酸的特殊条件下, 才可生长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其中,具有蛋白分解功能的肉毒杆菌最适产毒培养温度为37°C,不具有蛋白分 解功能的菌株最适产毒培养温度为30°C,甚至在3~4℃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产生肉毒毒素。
科学家和美容学家正是看中了肉毒杆菌毒素能使肌肉暂时麻痹这一功效。医学界原先将该毒素用于治疗面部 痉挛和其他肌肉运动紊乱症,用它来麻痹肌肉神经,以此达到停止肌肉痉挛的目的。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发 现它在消除皱纹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功能,其效果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化妆品或整容术。因此,利用肉毒杆菌 毒素消除皱纹的整容手术应运而生,并因疗效显著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风靡整个美国。
肉毒中毒
婴儿肉毒中毒
食源性肉毒中毒
伤口肉毒中毒
最早出现在18世纪初,因食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被肉毒杆菌或其芽孢污染, 制成后又未彻底灭菌,导致肉毒杆菌或芽孢在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产生毒素。食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 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不发热,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临床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 垂等眼麻痹症状,以及张口、伸舌、吞咽困难等肌肉麻痹症状,后期出现膈肌麻痹、肌肉松弛,直至呼吸困难死 亡。潜伏期从2h到10d以上,一般为12~48h。在国外引起中毒的食物以罐头、香肠、海产品和蔬菜为主,国内则 以发酵豆制品、面制品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因香肠、火腿、罐头等动物毒性食品引起的肉毒中毒 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报告(三) 毒素检测 培养检查
肉毒梭菌检验目标主要是毒素,不论食品的 肉毒毒素检验还是肉毒梭菌检验,均以毒 素的检测及定型试验为判定的主要依据。
报告 (一)
毒素检测
检 样
增菌、产毒培养 30℃,5 d
毒素检测
观察生长性状, 染色镜检 报告(二)
从培养着手) ③报告(三):欲获纯菌株,可用增菌 产毒培养物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得纯
增菌产毒培养 30℃,5 d
观察菌落性状 染色镜检
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性等观察及毒
检验方法
1.检验标准:GB 4789.12-2003 2.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明胶磷酸 盐缓冲液。 试剂: 肉毒分型抗毒诊断血清、胰酶(活力 1:250)、革兰氏染色液。 另需实验动物 (小白鼠)。
3.检验程序
①报告(一):检样中有无肉毒毒素以 及有何型肉毒毒素。(如仅为了肉毒中 毒诊断,即可结束检验) ②报告(二):对增菌产毒培养物,一 方面做生长特性观察,同时检测肉毒 毒素。报告检样中有无肉毒梭菌以及 有何型肉毒梭菌。(有些样品如土壤、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特别是因食用 酥炸、鱼罐头引起的肉毒梭菌B型毒素食物 中毒 美国以罐头发生中毒较多,日本以水产品较 多;我国以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 豆豉等)发生中毒较多。 为什么非要在肉制品中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首先,它可以让肉在各种加工条件下都 保持好看的鲜红色;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 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 全性。
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扁平,颗粒状。中央低 落,边缘不规则,有的菌落还有大的溶血环。 在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及其培养基周围表面覆盖着特有 的彩虹样薄层,但G型没有。
肉毒梭菌ppt课件ppt
与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的 鉴别: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 弧菌等。
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鉴别:如 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病等。
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 鉴别:如肺炎、心肌炎等。
03
CATALOGUE
肉毒梭菌的预防与控制
肉毒梭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肉毒梭菌在土壤中存活并 繁殖,通过污染食物传播 给人类。
介绍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如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 疫苗等。
疫苗接种策略与展望
探讨肉毒梭菌疫苗接种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肉毒梭菌的毒素检测方法
动物试验
将肉毒梭菌毒素注射到动物体 内,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神经麻 痹、肌肉松弛等症状,以检测
毒素的毒性。
细胞试验
将肉毒梭菌毒素加入到细胞培 养液中,观察细胞形态、生长 情况等指标,以检测毒素对细
胞的毒性作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肉毒梭菌 毒素,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 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
肉毒梭菌PPT课 件
目录
• 肉毒梭菌简介 • 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诊断 • 肉毒梭菌的预防与控制 • 肉毒梭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肉毒梭菌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肉毒梭菌简介
肉毒梭菌的分类与命名
分类
肉毒梭菌属于梭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
命名
肉毒梭菌得名于其引起的肉毒中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 、动物粪便、动物尸体及人类环境的细菌。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
神经系统症状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控制措施
通过热处理减少食品中肉毒梭菌繁殖体和芽孢的数量是最有效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制造罐头可以获 得“商业无菌”的食品,其他加热处理包括巴氏消毒法对繁殖体是有效的措施。由于这种毒素有不耐热的性质, 高温处理(90℃15min或煮沸5min)可以破坏可疑食物中的毒素,使食品处于在理论上的安全状态,当然,对可疑 有肉毒毒素存在的食品应不得食用。将亚硝酸盐和食盐加进低酸性食品也是有效的控制措施,在腌制肉品时使用 亚硝酸盐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在肉品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不单单是亚硝酸盐,许多因素以及它们和亚硝酸盐的相 互反应抑制了肉毒梭菌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冷藏和冻藏是控制肉毒梭菌生长和毒素产生的重要措施。低pH、产酸 处理以及降低水分活性可以抑制一些食品中肉毒梭菌的生长。
中毒原因
引起中毒的食品因地区和饮食习惯不同而异。国内主要是植物性食品,多见于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如豆酱、面 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罐头、酱菜、鱼制品、蜂蜜等。新疆是我国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较多的地区, 引起中毒的食品有30多种,常见的有臭豆腐、豆酱、豆豉和谷类食品。在青海主要是越冬保藏的肉制品加热不够 所致。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肉毒杆菌
01 生物学特性
03 临床症状 05 控制措施
目录
02 致病机理 04 中毒原因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中,所以极易污染食品。该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腐生菌, 革兰阳性,菌体粗大,具有4~8根周毛性鞭毛、运动迟缓,没有荚膜,芽孢卵圆形、近端位、芽孢比繁殖体宽。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多样,常规培养基生长形成的菌落半透明,呈绒毛状,常常扩散成菌苔;血平板培养基上 生长出现与菌落几乎等大或者较大的溶血环;在乳糖卵黄牛奶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及周围形成彩虹薄层。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检测
• 介绍 • 检测方法 • 检测标准与法规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介绍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介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 阳性菌,属于梭状芽孢杆菌属, 能产生肉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
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菌在土壤、动物和人类中都有 可能出现,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
好。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可产生A型、 B型、E型和F型四种毒素,其中 A型和B型毒素对人类具有高度
毒性。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危害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可引起 食物中毒,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 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 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检测的重要性
及时检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可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的发生,保护消费者健康。
03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肉毒毒素进行实时、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
基因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具有高 特异性和灵敏度。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上固定的探针与样品中的基因片段进行杂交,实现快速、 高通量的检测。
下一代测序技术(NGS)
对可疑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能够检测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同 时,提供菌株的基因型和耐药性等信息。
通过检测可追溯污染源头,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 险,防止疫情扩散。
检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还可评估食品生产过程的 卫生状况,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02
检测方法
传统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
将可疑样品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毒素检测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课题讲稿
温度
pH
最适pH:6.6-8.2, 当pH<4.4或者>9.0,不能繁殖
特性
肉毒梭菌作为食品安全监测中的指标菌
肉毒梭菌形成的芽孢对于高温的抗性 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素对酸的抗性 肉毒梭菌能够厌氧、低温生长
除皱纹
衰老 X 其他 X
美容
瘦脸(腿)
肌肉萎缩
疼痛、麻木、肿胀
弊端
表情呆板、肌肉瘫痪
恶心、过敏
展望
• 降低其免疫反应 • 利用重链的跨膜转运机制将药物带入细胞 内
目录
1 基本介绍
本文目录 结构
2 毒害及中毒机理 3 检测
4 应用及展望
发展史
• 1896 年 Vahermengen 从腊肠中毒研究中,首 先分离出肉毒梭菌 并证实它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 且可产生外毒素—— 肉毒毒素 • 1910年获悉肉毒毒素在抗原性上有所不同, 按免 疫学上的差异可分为 A B C D E F G 等7 个型别, 因而将肉毒梭菌也分为对应的 7 个型
管道模型
Bont 轻链逃离 3种假说
裂缝模型
裂解模型
机理总结总结
前体毒素 小肠内解离
Bont
HA协助
进入血液淋巴
酸性小泡 胞吞
神经元内
神经毒作用产生
阻断递质释放
特异性切割
SNAR蛋白
轻链释放
离子通道
预防措施
注意食品来源
注意个人卫生及食品处理
预防婴儿伤口感染
可用肉毒梭菌类毒素预防注射:1ml/次,皮下注射,1 次/周,共注射3次。 用食者发生肉毒中毒症状:应立即注射多价肉毒抗毒血 清1000--2000U,并去医院就诊,以防发病。
肉毒芽孢杆菌的检验
三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 透过机体各部的粘膜。肉毒毒 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和 血行扩散,作用于颅脑神经核 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 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 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的
显微 镜下
肉毒 杆菌
样品(食品)
消毒检测 报告(一) 毒素检测
增菌、产毒培养30度5天
样品制备 检出 肉毒毒素检测 实验 确证实验 毒力测定 定型试验
样品处理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肉毒梭菌检验
1)典型的肉毒中毒,小白鼠会在4——6h内死亡,而且98%—— 99%的小白鼠会在12h内死亡,因此,实验前24h内的观察是非常重 要的。 2)24h后的死亡是可疑的,除非有典型症状出现。 3)如果小白鼠注射经1:2或1:5倍数稀释的样品后死亡,但注射 更高稀释度的样品后未死亡,这也是非常可疑的现象,一般为非特 异性死亡。 4)小白鼠要用不会抹去的染料加以标记。 5)小白鼠的饲料与水必须及时添加,充分供应。 6)食物中发现毒素,表明未经充分的加热处理,可能引起肉毒中 毒。 7)检出肉毒梭菌,但未检出肉毒毒素,不能证明此食物会引起肉 毒中毒。
二 肉毒棱菌(cl.botulinum)为腐物寄生菌, 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动物粪便中。革兰氏阳 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可见 短链状。有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椭圆 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菌体似网 球拍状,芽胞抵抗力甚强。严格厌氧,在 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直径3~5mm不规 则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有β溶血。能 消化肉渣,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分解 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液化 明胶,产生hzs,不形成吲哚。
一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 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 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 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 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军队常常将这种毒素用 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 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 肉乏力) 分离培养
认识肉毒梭菌
认识肉毒梭菌1.肉毒梭状杆菌,又叫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其生长繁殖及产毒的最适温度为18~30℃。
当pH 值低于4.5或大于9.0时,或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时,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
2.肉毒杆菌本身是无害的,但是,肉毒梭菌在厌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具有卫生学意义的检验在于是否检出肉毒毒素。
若只检出肉毒梭菌,但未检出肉毒毒素,不能证明此食物会引起肉毒中毒。
3.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它可借助食品、农作物、水果、海产品、昆虫、禽类等传播到各处。
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梭菌污染,并产生毒素,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因而引起中毒。
4.肉毒毒素对热很不稳定,通常75-85℃,加热30分钟或100℃,10分钟可被破坏。
但肉毒杆菌芽孢能耐高温。
5.引起中毒的食品与污染途径: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因饮食习惯、膳食组成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别。
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
6.中毒症状及发生原因:肉毒中毒是神经型食物中毒,中毒发病机理为: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响颅神经。
其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
如视力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种。
7.肉毒梭菌芽孢抗热性很强,但是有芽孢不意味着有毒,芽孢还没开始生长就不产生肉毒毒素,因此,通常认为对人是无害的。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预防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预防
1、定义: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孢子菌,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人或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肌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
2、涉及食品:罐头食品、肉制品、发酵食品﹙臭豆腐·、豆瓣酱、豆豉﹚,特别是生锈、变形罐头产生的毒素引起中毒.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3、中毒症状:早期症状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继之出现头痛、头昏、眩晕、软弱无力,
中毒的重要特征为视力紊乱。
潜伏期:12~72小时
4、控制:80 ℃加热30-60min
食品内部温度达到100 ℃持续10min即可破坏毒素。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中毒中毒可出现由于保存不当或家庭罐头,低酸的食物,没有处理使用正确的保存时间和/或压力。
神经毒素类型
神经毒素 生产是统一的品种特征 三 肉毒杆菌 。 七种类型的 毒素 已经确定,分配的信(股份公司)。 大多数菌株生产一类 神经毒素 ,但株产多种毒素已被描述。 肉毒杆菌 毒素 B 和 F 生产类型 的人类被分离出 肉毒杆菌中毒 病例在 新墨西哥州 和 加利福尼亚州 。 [ 9 ] 的 A 型肉毒毒素已被指定为类型高炉乙大量含有毒素在同样的类型号,株产 Ab 和房颤毒素的报告。 有证据表明,神经毒 素基因一直是受 基因水平转移 的来源,可能来自一种病毒。 这一理论是支持由在场的整合位点侧翼某些菌株毒素的 三 肉毒杆菌 。 然而,这些集成的退化土地,表明 三 肉毒杆菌 获得了过去的毒 素基因的进化很远成。
只有类型的 A,B,E 和 F 在人类引起疾病,而 C 和 D 型人类致病奶牛,鸟类和其他动物,但不是。 “金标准”确定 A 型肉毒毒素是一种小鼠生物,但和 F 的基因类型的 A,B,E,可现在很容易区别使 用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 10 ]
转基因生物体,因为他们认定为其他 梭菌 物种造成的人身肉毒中毒; 酪酸梭菌 产生毒素 E 型 [ 11 ] 和 梭菌 baratii F 型毒素。生产[ 12 ] [ 13 ] 上的能力 三 肉毒杆菌 自然地 转移 到其他梭状芽胞杆菌 毒素基因是有关,特别是在 食品工业中 的地方保护系统的设计可以破坏或抑制仅 三 肉毒杆菌 ,而不是其他 梭状芽孢杆菌 的物种。
澳大利亚
肉毒杆菌 A 型被认为是从目前的土壤样品中 山区 领域 维多利亚 。 [ 21 ] B 型生物进行检测海泥从 塔斯马尼亚岛 。 [ 22 ] A 型 三 肉毒杆菌 已被发现在 悉尼 郊区和类型 A 和 B 分离出的 城市 地 区。 在丘陵地区明确区的达令 昆士兰 ,有研究表明,和持久性的流行 三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例 B 型后,许多 马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一)、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又称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形成芽孢,由
于芽孢比营养体宽,故呈梭状。
无荚膜,但有鞭毛。
肉毒梭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5C。
当pH低于4.5或大于9.0 时,或环境温度低于15C或高于55C时,肉毒梭菌芽胞不能繁殖,也不产生毒素。
各型肉毒梭菌芽胞对热抵抗力有一定差异,但一般而言,对热抵抗力较强,干热180C 5〜15分钟,或湿热100C3小时,或高压蒸汽121 C 1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
肉毒梭菌是引起食物中毒
病原菌中热抵抗力最强的菌种之一,所以罐头杀菌效果如何,一般以该菌作为指示细菌。
在厌氧条件下,含水分较多的中性或弱碱性食品适于肉毒梭菌生长和产生毒素。
反之,食物的性质偏酸,水分含量少或食盐浓度在8%以上,可抑制该菌的生长和毒素的形成。
根据所产生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将肉毒毒素分为A、B、C 、D、E、F、G型,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 B、E、F型,其中A B型最为常见。
(二)、食品中肉毒梭菌的来源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土壤、江河湖海淤泥沉积物、尘土及动物粪便中。
粮谷、豆类等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A型菌多分布于山区和未开垦的荒地;B型多分布于草原区耕地;E型多分布于土壤、湖海淤泥和鱼
类肠道中;F型
分布于欧、亚、美洲海洋沿岸及鱼体
我国肉毒中毒多发地区新疆土壤中该菌检出率为22.2%,未垦荒
地该菌检出率为28.5%,该地区粮谷、豆类及其发酵制品并有厌气条件者该菌检出率分别为12.6%和14.88%。
该地区菌型分布以A 型占多数,B型及A B混合型次之,E型较少。
我国发生的肉毒梭菌食物中毒,91.48%由植物性食品所引起,
8.52%由动物性食品所引起。
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家庭自制的豆酱、臭豆腐为最多,其次为面酱和豆鼓等。
此外,肉类罐头、腊肉、熟肉等也可引起中毒。
食物中肉毒梭菌主要来源于带菌土壤、尘埃及粪便。
尤其是带菌
土壤可污染各类食品原料。
受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的食品原料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罐头食品或其它加工食品时,加热的温度及压力均不能杀死肉毒梭菌的芽胞。
此外,食品在较高温度、密闭环境(厌氧条件)中发酵或装罐,提供了肉毒梭菌芽胞成为繁殖体并产生毒素的条件。
食品制成后,一般不经加热而食用,其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发生。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部分发生在3~5月,其次为1〜2月。
自1896年Van Ermengein首次报道荷兰因火腿引起肉毒中毒暴发,并分离出肉毒梭菌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报告本病。
我国吴朝仁等1958 年报道新疆察布查尔县由于食用面酱半成品(米送乎乎)引起肉毒毒素中毒之后,相继报告该地区由臭豆腐及其它发酵食品等引起的
肉毒中毒事件。
0.9及低盐、缺氧时不冷藏放置一段时间。
在食品加工中已采用
物理、化学处理以杀死或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另外,由于肉毒毒
素不耐热,因而食品中如有毒素存在,加热可使毒素破坏,一般在
80 C下加热30至60分钟或使食品内部温度达到100 C并持续10分钟即可破坏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在食品中生长适宜条件为:pH> 4.6、水分活度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