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传导途径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21
11/24/2019
22
一般将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受 体作用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胞外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 受体导致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 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 终止。
11/24/2019
11/24/2019
11
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它们可以穿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激素,它们不能 穿过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再经过信号转导 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蛋白酶的活性,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气体信号分子,它 能直接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是近年来出现的“明星分子”。
11/24/2019
12
11/24/2019
13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 号转换为胞内物理或化学的信号,以启动一系过程,最终 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11/24/2019
18
此类受体是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家族,普遍存在于各类 真核细胞表面。其信号的传递需要依赖于G蛋白的活性。
11/24/2019
19
此类受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受体胞内结构域具有潜在酶 活力,另一类是受体本身不具酶活性,通过其胞内区与酶 相联系。
11/24/2019
20
11/24/2019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1/24/2019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1
激活物
激活物是引发细胞信号传递的触发因素。
2
受体
受体是细胞上识别和结合信号的蛋白质。
3
信使分子
信使分子是传递信号的分子信使,如细胞内嵌合蛋白和化学物质。
细胞信号传递的途径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泛素样修饰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可以与G 蛋白相互作用并激活细胞信号 传递的受体。
基因调控
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来调节
蛋白激酶级联反应
2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一系列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参与细胞
内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3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 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信号传递的调控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酶促修饰、反式调控和基因转录控制等方式进行调控。
基本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包括信号传递、信号放大、信号 整合和信号传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类型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两种类型。
1 内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内部的信号,如细胞自身合成的分 子信号。
2 外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外部的信号,如激素、生长因子和 神经递质等。
细胞信号传递的参与者
细胞信号传递涉及多个参与者,包括激活物、受体和信使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 件
#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它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 信号传递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什么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定义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 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PPT课件

G蛋白效应器是指催化生成(或分解)细胞内第二信 使物质的酶
G蛋白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 (AC) 磷脂酶C (PLC) 磷脂酶A2 (PLA2) 鸟苷酸环化酶 (GC) 磷酸二酯酶(PDE)
(4)
第二信使
概念:细胞外信号物质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 信号分子,它们将细胞外的信息转入细胞内,称为第 二信使。
酶活性受体
这类为一次跨膜蛋白,受体的胞外部分能与配体 结合,胞内部分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或与酪氨 酸蛋白激酶偶联。当配体与受体的胞外部分结合后, 引起胞内酪氨酸残基自我磷酸化而增加酶的活性,对 其下游效应蛋白进行磷酸化,启动信号转导。
I、跨 膜 信 号 转 导 途 径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
一、概 论
生物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 流以及细胞对胞外刺激信号起反应,调节本身的活 动,这个系统称信号转导体系(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信息分子 受体 第二信使 效应蛋白
效应蛋白
生物效应
肌肉收缩 分泌 代谢
基因表达
二、受 体 (一)概念
1、G蛋白偶联受体 2、离子通道型体 3、酶联型受体
受体类型
G蛋白偶联受体
(1)结构 已经发现200多种,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 家族。都由一个单一肽链7次跨膜形成,因此称为7次跨膜受 体,G蛋白结合区位于胞浆一侧,分子由400~600个氨基酸组 成,不同受体间的同源性为20~30%。有7个高度保守的穿膜 区(长度约22~28个氨基酸)。
重要的:cAMP
cGMP 二酰甘油(DG) 三磷酸肌醇(IP3) Ca2+
(3)G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离子通道型受体
这类受体通常由单一肽链经4次跨膜构成一个 亚单位,数个亚单位构成穿过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当受体与激动剂结合,离子通道开放,促进细胞 外离子内流,引起效应。这一过程通常只持续数 毫秒。如谷氨酸NMDA受体和N胆碱受体(阳离 子通道);GABA受体和甘氨酸(阴离子通道)。
细胞的信号转导与课件

在动物、植物细胞由载体蛋白 介导的协同运输异同点的比较
GPLR:种类繁多,真核 细胞普遍表达(7次跨膜) 信号分子包括:感觉信号 (光、嗅、声等;激素、 神经递质等) GPLR的效应器: AC、PLC、PLA2、 GRK( GPLR 激酶)、 PDE、PI3K、离子通道等
由细胞表面整合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整合蛋白与粘着斑 ●导致粘着斑装配的信号通路有两条 ●粘着斑的功能:
一是机械结构功能; 二是信号传递功能
●通过粘着斑由整合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
由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通路 由细胞表面到细胞质核糖体的信号通路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 与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信息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
RTK- Ras信号通路: 配体→RTK→ adaptor ←GRF→Ras→Raf(MAPKKK)
→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 (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钸。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的激活
RTKs的失敏(desensitization)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的激活
cAMP , MAPK ;cAMP直接激活cAMP依赖的PKA;PKA可能通 过RTK或通过抑制Raf-Ras相互作用起负调控作用。
RTKs的失敏:
催化性受体的效应器位于受体本身,因此失敏即酶活性速发抑制。
机制:受体的磷酸化修饰。EGF受体Thr654的磷酸化导致RTK活性的 抑制,如果该位点产生Ala突变,则阻止活性抑制,后又发现C 端的Ser1046/7也是磷酸化位点。磷酸化位点所在的C端恰好是 SH2蛋白的结合部位。
受体的功能: 介导物质跨膜运输(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信号转导:受体的激活(activation) (级联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03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生成,为肿 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异常与代谢性疾病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 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02
瘦素信号转导与肥 胖
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肥胖的发生,影响能量代谢和脂 肪分布。
03
炎症信号转导与非 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影响脂 肪代谢和炎症反应。
信号转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磷酸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影响神 经元突起生长和神经元网络连接。
α-synuclein异常磷酸化与帕金森病
信号转导蛋白
01
信号转导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包括G蛋白、 酶和离子通道等。
02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能够偶联受
体和效应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酶是另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能够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03
,如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效应蛋白
基因敲入技术
通过将特定基因的突变版本引入细胞 或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突变对细胞 信号转导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
01
蛋白质印迹
通过抗体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 况,了解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 片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感受、传递、放大和响应 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过程,是生物体内一切生命 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肿瘤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生成,为肿 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异常与代谢性疾病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 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02
瘦素信号转导与肥 胖
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肥胖的发生,影响能量代谢和脂 肪分布。
03
炎症信号转导与非 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影响脂 肪代谢和炎症反应。
信号转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磷酸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影响神 经元突起生长和神经元网络连接。
α-synuclein异常磷酸化与帕金森病
信号转导蛋白
01
信号转导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包括G蛋白、 酶和离子通道等。
02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能够偶联受
体和效应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酶是另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能够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03
,如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效应蛋白
基因敲入技术
通过将特定基因的突变版本引入细胞 或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突变对细胞 信号转导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
01
蛋白质印迹
通过抗体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 况,了解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 片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感受、传递、放大和响应 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过程,是生物体内一切生命 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ppt

2、细胞表面受体:
该受体位于靶细胞膜表面,其配体为水溶性信号分 子和膜结合型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溶 性激素分子、粘附分子等)。
目录
目录
一种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可通过 一条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传递。而 不同类型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也可通 过相同的信号通路进行传递。
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亦可发生 交叉调控,形成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形成是动态 过程,随着信号的种类和强弱而不断的 变化。
目录
(二)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的特点
1、高度专一性 2、高度亲和力 3、可饱和性 4、可 逆 性 5、特定的作用模式
目录
三、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蛋白激酶A(PKA)通路
该通路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PKA 激活为主要特征。
1、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激活
信号转导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可导 致其激活并维持在活性状态。
2、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异常失活
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或结构改变, 可导致其失活。
目录
(三)信号转导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异常的信号转导可使细胞获得异常
功能或者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疾 病的发生,或影响疾病的过程。许多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信号转导异常 有关。
不能正常传递 持续高度激活 受体功能异常 信号转导分子功能异常
目录
(一)受体异常激活和失能
1、受体异常激活
基因突变可导致异常受体的产生, 不依赖外源信号的作用而激活细胞内 的信号通路。
2、受体异常失能
受体分子数量、结构或调节功能 发生异常,导致受体异常失能,不能 正常递信号。
目录Βιβλιοθήκη (二)信号转导分子的异常激活和失活
细胞外信号
该受体位于靶细胞膜表面,其配体为水溶性信号分 子和膜结合型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溶 性激素分子、粘附分子等)。
目录
目录
一种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可通过 一条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传递。而 不同类型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也可通 过相同的信号通路进行传递。
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亦可发生 交叉调控,形成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形成是动态 过程,随着信号的种类和强弱而不断的 变化。
目录
(二)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的特点
1、高度专一性 2、高度亲和力 3、可饱和性 4、可 逆 性 5、特定的作用模式
目录
三、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蛋白激酶A(PKA)通路
该通路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PKA 激活为主要特征。
1、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激活
信号转导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可导 致其激活并维持在活性状态。
2、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异常失活
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或结构改变, 可导致其失活。
目录
(三)信号转导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异常的信号转导可使细胞获得异常
功能或者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疾 病的发生,或影响疾病的过程。许多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信号转导异常 有关。
不能正常传递 持续高度激活 受体功能异常 信号转导分子功能异常
目录
(一)受体异常激活和失能
1、受体异常激活
基因突变可导致异常受体的产生, 不依赖外源信号的作用而激活细胞内 的信号通路。
2、受体异常失能
受体分子数量、结构或调节功能 发生异常,导致受体异常失能,不能 正常递信号。
目录Βιβλιοθήκη (二)信号转导分子的异常激活和失活
细胞外信号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PPT课件

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和可逆性等特征。
细胞内受体(intra cellular receptor):存在于亚细胞 组分(如细胞核等)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质膜上 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酶联受体 (enzyme-linked receptor)
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是一个级联放大的过程。
细 胞 信 号 传 导 的 主 要 分 子 途 径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受体,G蛋白,CaM
2、问答题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大致途径是怎样的?
双信号系统
ABA引起气孔关闭机理的模 型
在这个模型中, ABA与受 体(R)结合,导致了Ca2+ 的输入或Ca2+从胞内钙库 中的释放,
(1.ABA使胞外Ca2+通过 Ca2+通道进入保卫细胞 ;2.IP3激活液泡和内质网膜 上的Ca2+通道开放,向胞质 释放Ca2+)
从而使细胞质中的Ca2+浓 度升高,促进了质膜上阴离 子与K+Out通道的开放,并 抑制了K+in通道的开放。当 离开细胞的离子比进入细胞 的多时,细胞就会失水,从 而使得气孔关闭。
➢钙调素(CaM)
一种钙受体蛋白,是耐热、酸性的小分子球蛋白,具有148 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上有四个Ca2+结合位点。
作用方式:
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靶酶的活性构象,而调节靶酶的活性。 与Ca2+结合,形成活化态的Ca2+ CaM复合体,然后再与靶 酶结合将靶酶激活。CaM与Ca2+有很高的亲和力,一个CaM 分子可与4个Ca2+结合。
• 离子通道连接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细胞内受体(intra cellular receptor):存在于亚细胞 组分(如细胞核等)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质膜上 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酶联受体 (enzyme-linked receptor)
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是一个级联放大的过程。
细 胞 信 号 传 导 的 主 要 分 子 途 径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受体,G蛋白,CaM
2、问答题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大致途径是怎样的?
双信号系统
ABA引起气孔关闭机理的模 型
在这个模型中, ABA与受 体(R)结合,导致了Ca2+ 的输入或Ca2+从胞内钙库 中的释放,
(1.ABA使胞外Ca2+通过 Ca2+通道进入保卫细胞 ;2.IP3激活液泡和内质网膜 上的Ca2+通道开放,向胞质 释放Ca2+)
从而使细胞质中的Ca2+浓 度升高,促进了质膜上阴离 子与K+Out通道的开放,并 抑制了K+in通道的开放。当 离开细胞的离子比进入细胞 的多时,细胞就会失水,从 而使得气孔关闭。
➢钙调素(CaM)
一种钙受体蛋白,是耐热、酸性的小分子球蛋白,具有148 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上有四个Ca2+结合位点。
作用方式:
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靶酶的活性构象,而调节靶酶的活性。 与Ca2+结合,形成活化态的Ca2+ CaM复合体,然后再与靶 酶结合将靶酶激活。CaM与Ca2+有很高的亲和力,一个CaM 分子可与4个Ca2+结合。
• 离子通道连接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专题二 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ppt课件

• JAK是一类细胞膜内的非受体型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分 子量120-130KD,只有催化结构域而没有SH2。
• 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 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
• 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 员:JAK1、JAK2、JAK3以 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 个JAK同源结构域(JH)。 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 结构域是“假”激酶区、 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
JAK-STAT信号通路
• 最后,激酶JAK催化结合在受体上的STAT蛋白发 生磷酸化修饰,活化的STAT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 进入细胞核内与靶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
• 一种JAK激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过 程,一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也可以激活多个JAK 激酶,但细胞因子对激活的STAT分子却具有一定 的选择性。例如IL-4激活STAT6,而IL-12却特异性 激活STAT4。
JAK-STAT信号通路
• 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 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 二聚化,这使得与受体 偶联的JAK激酶相互接 近并通过交互的酪氨酸 磷酸化作用而活化。
• JAK激活后催化受体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修饰, 继而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与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形 成“停泊位点”(docking site),同时含有SH2结构域 的STAT蛋白被招募到这个“停泊位点”。
专题二 常见的细胞信号通路
JAK-STAT TNFR-NF-KB Keap1-Nrf2
一、JAK-STAT信号通路
• JAK-STAT信号通路主要介导细胞因子( IFNα/β,IFNγ, IL-10, IL-6等)和生长因子( EPO, GH, EGF, PDGF)刺 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 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 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 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
• 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 员:JAK1、JAK2、JAK3以 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 个JAK同源结构域(JH)。 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 结构域是“假”激酶区、 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
JAK-STAT信号通路
• 最后,激酶JAK催化结合在受体上的STAT蛋白发 生磷酸化修饰,活化的STAT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 进入细胞核内与靶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
• 一种JAK激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过 程,一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也可以激活多个JAK 激酶,但细胞因子对激活的STAT分子却具有一定 的选择性。例如IL-4激活STAT6,而IL-12却特异性 激活STAT4。
JAK-STAT信号通路
• 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 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 二聚化,这使得与受体 偶联的JAK激酶相互接 近并通过交互的酪氨酸 磷酸化作用而活化。
• JAK激活后催化受体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修饰, 继而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与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形 成“停泊位点”(docking site),同时含有SH2结构域 的STAT蛋白被招募到这个“停泊位点”。
专题二 常见的细胞信号通路
JAK-STAT TNFR-NF-KB Keap1-Nrf2
一、JAK-STAT信号通路
• JAK-STAT信号通路主要介导细胞因子( IFNα/β,IFNγ, IL-10, IL-6等)和生长因子( EPO, GH, EGF, PDGF)刺 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 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第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 PPT课件

各种化学通讯方式
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
①调节代谢: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 制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腺体分 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 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细胞 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3.突触信号: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 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自分泌(autocrine):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 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如:大肠癌细胞可自 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 p21等癌 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三、酶耦联型受体
这类受体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肽类生长因子 (EGF,PDGF,CSF等)受体;或者是本身没有酶活 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 体超家族。 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 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 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起动其下游信号 转导。
三、酶耦联型受体
可分为:
一、信号分子:
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 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 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 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 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 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 胞的应答反应。
G蛋白耦联型受体
(一)cAMP信号途径
该信号通路根据G蛋白的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Gs调节 模型和Gi调节模型;
1、Gs调节模型:
信号转导通路PPT课件

细胞内信号传递特点
信号的逐级放大
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信号分子通过级联反应 逐级放大,使微弱的细胞外信号能够引起强烈的 细胞生理反应。
信号的可调性
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 受体表达水平、信号分子的合成与降解、信号转 导蛋白的活性与定位等,这些调节机制使细胞能 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精确而灵活的应答。
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失活
02 如免疫抑制性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失活,导致免疫细
胞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异常
03
免疫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异常,导致免疫相
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常见疾病中信号转导问题
心血管疾病中信号转导异常
如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 压等疾病的发生。
信号的特异性
细胞内信号传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同的信号 分子只能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特定的 细胞生理反应。
信号的整合性
细胞内存在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这些途径之间通 过交叉对话和相互调控,实现对细胞生理功能的 整体协调和控制。
02
典型信号转导通路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 ,介导细胞对多种信号分子的响应。
GPCR与G蛋白结合后,通过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器酶, 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
常见的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
酶联受体介导通路
01
酶联受体是一种具有内在酶 活性的受体,其介导的信号 转导通常与受体的酶活性相
关。
02
酶联受体通过催化特定的底 物生成第二信使,从而将信
导通路中的关键基因。
第二章细胞的信号转导ppt课件

6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示意图-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神经肌肉接头 乙酰胆硷 神经突触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
9
(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涵义
接受电信号的受体,通过通道的开、关 和离子跨膜流动将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 2、信号转导过程
刺激 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电
压门控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
离子内流或外流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1
信号: 含有信息内容的一种物质或刺激 信号的类型:
➢化学信号: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 ➢机械信号:声音 ➢电磁信号:光 ➢电信号: 电流
2
◆ 跨膜信号转导概念 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
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 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改变,将外界环境变化的 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 胞功能改变。
新信号形成
10
Na+通道和K+通道通道作用示意图
11
(三)机械门控通道
1、涵义 细胞表面膜存在的能感受机械性刺
激并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通道样结构。
2、实例及信号转导过程
1)实例:前庭和耳蜗的毛细胞的静纤毛
2)信号转导过程: 机械信号(声)
静纤毛偏曲
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开放 离子内流
膜电位变化
12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特点: ➢ 受体只有一次跨膜α-螺旋。 ➢ 受体分子的胞质侧自身具有酶的活性, 可直接激活胞质中酶。
酶藕联受体的类型 :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24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TKR) 特点:
➢ 膜外侧-配位体结合点 ➢ 胞质侧-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 受体与酶是同一蛋白分子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示意图-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神经肌肉接头 乙酰胆硷 神经突触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
9
(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涵义
接受电信号的受体,通过通道的开、关 和离子跨膜流动将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 2、信号转导过程
刺激 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电
压门控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
离子内流或外流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1
信号: 含有信息内容的一种物质或刺激 信号的类型:
➢化学信号: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 ➢机械信号:声音 ➢电磁信号:光 ➢电信号: 电流
2
◆ 跨膜信号转导概念 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
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 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改变,将外界环境变化的 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 胞功能改变。
新信号形成
10
Na+通道和K+通道通道作用示意图
11
(三)机械门控通道
1、涵义 细胞表面膜存在的能感受机械性刺
激并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通道样结构。
2、实例及信号转导过程
1)实例:前庭和耳蜗的毛细胞的静纤毛
2)信号转导过程: 机械信号(声)
静纤毛偏曲
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开放 离子内流
膜电位变化
12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特点: ➢ 受体只有一次跨膜α-螺旋。 ➢ 受体分子的胞质侧自身具有酶的活性, 可直接激活胞质中酶。
酶藕联受体的类型 :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24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TKR) 特点:
➢ 膜外侧-配位体结合点 ➢ 胞质侧-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 受体与酶是同一蛋白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molecularbiolog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一节细胞通讯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第三节不同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细胞外信号细胞内的多种分子的浓度活性位置变化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proteinkinaseproteinphosphatase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proteinmolecularswitchsgtpgtpgdpgtpgtpgtpg蛋白的主要类型肾上腺素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无活性pka活化pka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糖原分解增加肾上腺素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g蛋白一类和gtp或gdp结合位于胞膜胞浆面的外周蛋白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由三个亚基组成非活化形式活化形式proteinactivationpkacampacplcippkacampac11gtp结合蛋白异源三聚体低分子量g蛋白gtp结合形式为活性形式gdp结合形式为非活性形式2130kda称为ras超家族现有50多种具有gtp酶活性13gapgtpaseactivatingproteingtpase激活蛋白sosguanidineexchangefactor鸟苷酸交换因子gefgtpoffgdpgaprasrassosgap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15蛋白复合物proteincomplexesclusters是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共同构成的基本工作场所是信号转导过程特异性和精确性的保证是网络性调控的基础signalosomestransducisomessignalcomplexsignalcassettessignalingmodules16转录调控复合物17蛋白相互作用是信号转导复合物形成的基础蛋白相互识别的结构基础蛋白复合物的重要结构蛋白衔接蛋白adapterprotein支架蛋白scaffoldprotein1840proteininteractiondomain19sh2domainsrcsh2srchomologydomainpyeei20sh3domainclassrkxxpxxpclasspxxpxrsrchomologydomain蛋白激酶btkphthsh3sh2催化区衔接蛋白grb2sh3sh2sh3转录因子statdna结合区sh2ta细胞骨架蛋白tensinsh2ptb22phosphotyrosine?sh2?ptbapoptosis?dd?ded?c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Corn Kernel and Seedling
3
一、概 论 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 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 化反应(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信息分子 受体 第二信使 效应蛋白
效应蛋白
生物效应
肌肉收缩 分泌 代谢 4
基因表达
1-2seconds
域和胞内的激酶区域。当胞外区域与信号结合,激活胞
内激酶,将下游组分磷酸化而传递信号。
18
第二节 跨膜信号转换
• 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之后,通过 受体将信号转导进入细胞内,这个过程 称为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e transduction)
19
• G蛋白连接受体发生的跨膜信号转换
•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信号分子为疏 水性小分子-甾类和水溶性多肽,可以靠简单扩散 进入胞内,然后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进一 步的传递和放大。
16
17
受体家族
1、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
(binded receptor)受体蛋白的氨基端们于细胞外侧, 羧基端位于内侧,羧基端具有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 受体活化后直接将G蛋白激活,进行跨膜信号转换
9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模式图
10
细胞信号的种类
信 号 (Signal) 物理信号:光、电 化学信号: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也
叫做ligand
胞外信号(胞间信号) 胞内信号
11
• 当环境刺激作用于植物体的不同部位时,会发生 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 胞间信号包括物理信号(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激素、寡聚糖等)。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1、高亲和力:2、特异性:3、可逆性:4、 饱和性.
15
细胞表面受体和胞内核受体
•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往往通过 胞外配体结合后,使“胞内第二信使”水平增加而 引起生理效应,它也可以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长期效 应,但常具有引起短暂而迅速细胞反应的特点。
细胞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1
生长(growth):是植物体积的增大,它是通过 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development):指在整个生活史上,植物 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它的 表现就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differentiation)。
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 基因的表达则受周境。
5
信号
• 信号---Signal,是一个抽象概念,对植物 来讲,环境的变化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
• 物理信号:光,水,温度等; • 化学信号:激素,病源等。也称为配体
(ligand)
6
External Stimuli 外界环境刺激
7
Internal Stimuli 体内细胞间刺激
Primary messenger: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s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s
Second messenger: Signals in the cell
12
• 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脱落酸(ABA), 通过导管向上运到叶片保卫细胞,引起保卫细 胞内的胞质Ca2+等一系列信号转导,产生生理、 生化反应,最后使气孔关闭。
2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4
• 土壤干旱(胞外刺激)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初 级信使(primary messenger)
• ABA是胞间的化学信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 Ca2+等传递胞外信号的一系列信号分子就是第 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13
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 受体---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生物大分 子物质,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 效应。
1. α ,β,γ三个亚基组成, 到目前至少发现20种 不同的α 亚基,6种β亚 基,和10多种γ亚基;理 论上可以形成上千种 异三聚体G蛋白从而 增加了转导信号的多 样性.
2. 各种G蛋白中α亚基差 别较大,被用作G蛋 白分类的依据.
3. α亚基的共同特点:
具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GTP酶的活性位点, ADP核糖基化位点, 毒素修饰位点, 受体和效应物结合位点
8
细胞信号分子及信号传递途径的特征
• 1. 信号分子一般分子量较小而易于移动,如 Ca2+,cAMP,和IP3等.
• 2.信号分子应快速产生而且快速灭活.
• 3.信号传递途径有级联放大作用,它形成一个 级联(cascades)反应将原初信号放大.
• 4.在细胞内,细胞间和植物体内信号传递途径
是一个网络系统.
• G蛋白(G protein)全称为异三聚体GTP结 合 蛋 白 (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 它具有GTP酶活性,由三种亚基 组成。结合在细胞膜面向胞质的一侧。
• 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换是依赖于自身的 活化和非活化状态循环来实现的。
20
异三聚体G蛋白的基本结构
• 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 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 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 点,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 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
14
•受体是一类信号转导分子,它的作用:第一步是识 别信号分子(Recognition);第二步是将信号分子 转变成细胞的反应,即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2、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即除了含有与配体结合的部位外,受体 本身就是离子通道。这种受体接受信号后立即引起离子 的跨膜流动
3、类蛋白激酶受体(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本身是一种酶蛋白,具有胞外感受信号的区域,跨膜区
Corn Kernel and Seedling
3
一、概 论 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 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 化反应(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信息分子 受体 第二信使 效应蛋白
效应蛋白
生物效应
肌肉收缩 分泌 代谢 4
基因表达
1-2seconds
域和胞内的激酶区域。当胞外区域与信号结合,激活胞
内激酶,将下游组分磷酸化而传递信号。
18
第二节 跨膜信号转换
• 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之后,通过 受体将信号转导进入细胞内,这个过程 称为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e transduction)
19
• G蛋白连接受体发生的跨膜信号转换
•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信号分子为疏 水性小分子-甾类和水溶性多肽,可以靠简单扩散 进入胞内,然后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进一 步的传递和放大。
16
17
受体家族
1、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
(binded receptor)受体蛋白的氨基端们于细胞外侧, 羧基端位于内侧,羧基端具有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 受体活化后直接将G蛋白激活,进行跨膜信号转换
9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模式图
10
细胞信号的种类
信 号 (Signal) 物理信号:光、电 化学信号: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也
叫做ligand
胞外信号(胞间信号) 胞内信号
11
• 当环境刺激作用于植物体的不同部位时,会发生 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 胞间信号包括物理信号(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激素、寡聚糖等)。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1、高亲和力:2、特异性:3、可逆性:4、 饱和性.
15
细胞表面受体和胞内核受体
•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往往通过 胞外配体结合后,使“胞内第二信使”水平增加而 引起生理效应,它也可以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长期效 应,但常具有引起短暂而迅速细胞反应的特点。
细胞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1
生长(growth):是植物体积的增大,它是通过 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development):指在整个生活史上,植物 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它的 表现就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differentiation)。
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 基因的表达则受周境。
5
信号
• 信号---Signal,是一个抽象概念,对植物 来讲,环境的变化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
• 物理信号:光,水,温度等; • 化学信号:激素,病源等。也称为配体
(ligand)
6
External Stimuli 外界环境刺激
7
Internal Stimuli 体内细胞间刺激
Primary messenger: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s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s
Second messenger: Signals in the cell
12
• 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脱落酸(ABA), 通过导管向上运到叶片保卫细胞,引起保卫细 胞内的胞质Ca2+等一系列信号转导,产生生理、 生化反应,最后使气孔关闭。
2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4
• 土壤干旱(胞外刺激)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初 级信使(primary messenger)
• ABA是胞间的化学信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 Ca2+等传递胞外信号的一系列信号分子就是第 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13
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 受体---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生物大分 子物质,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 效应。
1. α ,β,γ三个亚基组成, 到目前至少发现20种 不同的α 亚基,6种β亚 基,和10多种γ亚基;理 论上可以形成上千种 异三聚体G蛋白从而 增加了转导信号的多 样性.
2. 各种G蛋白中α亚基差 别较大,被用作G蛋 白分类的依据.
3. α亚基的共同特点:
具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GTP酶的活性位点, ADP核糖基化位点, 毒素修饰位点, 受体和效应物结合位点
8
细胞信号分子及信号传递途径的特征
• 1. 信号分子一般分子量较小而易于移动,如 Ca2+,cAMP,和IP3等.
• 2.信号分子应快速产生而且快速灭活.
• 3.信号传递途径有级联放大作用,它形成一个 级联(cascades)反应将原初信号放大.
• 4.在细胞内,细胞间和植物体内信号传递途径
是一个网络系统.
• G蛋白(G protein)全称为异三聚体GTP结 合 蛋 白 (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 它具有GTP酶活性,由三种亚基 组成。结合在细胞膜面向胞质的一侧。
• 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换是依赖于自身的 活化和非活化状态循环来实现的。
20
异三聚体G蛋白的基本结构
• 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 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 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 点,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 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
14
•受体是一类信号转导分子,它的作用:第一步是识 别信号分子(Recognition);第二步是将信号分子 转变成细胞的反应,即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2、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即除了含有与配体结合的部位外,受体 本身就是离子通道。这种受体接受信号后立即引起离子 的跨膜流动
3、类蛋白激酶受体(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本身是一种酶蛋白,具有胞外感受信号的区域,跨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