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高尔基 .ppt课件
《童年》读书汇报PPT课件
![《童年》读书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08ab7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2.png)
主角——阿廖 沙
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 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 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 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 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可惜的是强壮的 小茨冈,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角色介绍—— 外祖母
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是高尔基名作《童年》中的“我”阿廖沙的 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 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 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 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 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
感受
我们虽然拥有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但是却缺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迎难 而上的精神,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高尔基用自 己的故事让我明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无法选择逆境与顺境,但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不应埋怨命运的坎坷过多,也不要叹 恨生活的无情磨练,逆境中的人更能正视自我,更能挖掘自己的勇气和巨 大潜力,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奋勇拼搏,最终一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谢谢大家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
————高尔基
高尔基—— 《童年》
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 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 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 强。
《童年》高尔基ppt
![《童年》高尔基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6e58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0.png)
高尔基自幼生活在贫困的单亲家 庭中,早年丧父,跟随母亲寄居 在外祖父家中,亲身经历了社会 的黑暗和家庭的矛盾。
作者介绍
姓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国籍:苏联
生卒年月:1868年3月28 日-1936年6月18日
职业:作家、诗人、评论 家、政论家、学者
CHAPTER 02
故事梗概
人物介绍
阿廖沙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 部曲中的第一部,对作者本人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写作《童年》,高尔基深入 挖掘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内心世 界,对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
《童年》的成功出版为高尔基带 来了广泛的声誉和影响力,为他 后续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对文学的影响
《童年》作为自传体小说的代表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孩子,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磨 难,但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外祖母
阿廖沙的外祖母,一个慈祥、善良、勤劳的老人,对阿廖沙充满了爱 和关怀。
外祖父
阿廖沙的外祖父,一个严厉、自私、贪婪的老人,对阿廖沙的态度十 分冷漠。
舅舅们
阿廖沙的舅舅们,他们都是自私、贪婪、残暴的人,对阿廖沙的生活 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痛苦。
文学价值
1 2 3
社会批判
高尔基的《童年》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 批判,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挣扎,具有深刻 的社会意义。
成长主题
作品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表现了人性 的善良、美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具有积极 向上的成长主题。
艺术成就
高尔基的《童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和文学价值等方面都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童年》阅读分享ppt课件
![《童年》阅读分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12c7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2.png)
3
象征与现实的交融
将象征手法与现实主义描写相结合,既增强了作 品的艺术感染力,又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 涵。
06 阅读启示与感悟
对童年的回忆与思考
童年的快乐与悲伤
01
通过《童年》的阅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快乐的游
戏、纯真的笑声,以及成长中的挫折和伤痛。
家庭的影响与塑造
02
书中描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使我思考自己的家
主要内容
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描绘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 苦和挣扎,以及逐渐觉醒的反抗意识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 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 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等
03 角色分析
主要角色介绍
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未来的展望,我将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人生计划, 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07 阅读推广与互动环节
推荐类似作品
《在人间》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写了主人公阿廖 沙在人间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 活。
《我的大学》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讲述了阿廖沙在喀 山时期的生活和成长,展现了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人物形象的塑造
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 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 象更加立体、生动。
富有哲理的象征手法
1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如“铅样沉重的丑事”、“染坊的失火”等象征 性事件,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 的思考。
深刻的哲理内涵
通过象征手法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真谛,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等问题。
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b547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d.png)
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 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 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会生 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 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 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高尔基
“你的爸爸,马克辛·萨瓦杰伊奇就什么都懂,他可是个无价之宝 啊!”“也就是因为这个,你姥爷才不喜欢他的!”听格里高里这样 絮絮叨叨地讲,我心里特别高兴。……
两个舅舅对格里高里的恶作剧几乎每天都要搞一次。有时是用火把 他的剪子烧烫,有时则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儿朝上的钉子,或者把 两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这个几乎成了瞎子的老工匠的手边,等他缝成 了不同颜色的布匹,就会遭到姥爷的痛骂:
有一回,他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不知道是哪个坏蛋,在他脸上 涂满了红颜料。 这种颜很难洗下去,好长一段时间,格里高里就有了这 么一张好笑又可怕的脸。
童年(节选)
【苏联】高尔基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
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 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 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 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 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小茨冈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渐渐地被人遗忘掉了,没有谁再提起他。
链接:童年
链接:在人间
小茨冈被抬进了厨房……鲜红的血从嘴里流到脸上又滑到脖子上,最 后流向地板,很快他就被血整个浸泡住了。
他的两腿痛苦地弯曲着,血把它们粘到了地板上。雅可夫舅舅低声说: “他摔倒了!给压住了!砸在背上!”“我们一看不行,就赶紧扔掉了十 字架,要不我们也会被砸坏的。”……
《童年》高尔基ppt
![《童年》高尔基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b0ef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b.png)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 1868-1936)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 、学者,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
主要作品
《海燕》、《在人间》、《母亲》等,反映 了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02
主题内容
人物介绍
外祖父母
米哈伊尔和雅科夫
表哥
阿廖沙的两个表哥,都叫萨沙
主人公
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舅舅
萨沙和雅科夫的儿子
外祖母的朋友和邻居
玛丽亚、纳塔利娅、叶夫根尼 娅等
故事情节
• 开篇背景:描述阿廖沙的家庭背景和外祖父的家族历史。
故事情节
主要事件 阿廖沙的父母去世,他跟随外祖父母生活。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但也结识了许多善良的人。
故事情节
阿廖沙的表哥萨沙因病去世,给阿廖沙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
02 03
人物塑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尤其是外祖母和外祖父这两个角色 ,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 多样性。
语言艺术
高尔基的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表达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文字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影响了文学创作
高尔基的《童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 ,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激发了社会关注
作品中对童年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揭示,激发了社 会对儿童权益的关注,推动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对作者的影响
塑造了高尔基的创作风格
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生活的描写,高尔基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和 文学观念,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5035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6.png)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原著并思考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阅读《童年》原著, 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 物。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 意义,如家庭、友谊、成长等 。
要求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语言和 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讽 刺等,并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 作用。
推荐相关阅读资源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 ,如《在人间》、《我的大学》 等,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思想
它不仅是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自传,也是国际公认的艺术瑰 宝。是作者根据他童年的生活经历,对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 政治生活的动态所作的高度艺术概括,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 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
03
《童年》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介绍
阿廖沙
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敏感而坚 强的孩子,在黑暗污浊的环境 中仍保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作为主人公,他的成长历程贯穿整部作品,通过他的 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光辉。他的坚强
和勇敢激励着读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输入 外标祖题母
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 之一。她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的力量,也给予了读 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阿廖沙
培养孩子的独பைடு நூலகம்性和自主性
小说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启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说中揭示了家庭暴力、亲人离世等事件对孩子心灵的深刻伤害,提醒我们要关注孩子的 心理健康,增强其心理韧性。
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思考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课件内容概述
好书高尔基《童年》PPT模板课件
![好书高尔基《童年》PPT模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020c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d.png)
外祖母
阿廖沙的亲人,一个慈祥善良、聪 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广的老 太太,对阿廖沙的成长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小茨冈
阿廖沙的小伙伴之一,一个乐观纯 朴、善良可爱的小男孩,他的陪伴 让阿廖沙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欢乐。
情感渲染与传递
苦难中的温情
通过描述阿廖沙与外祖母 相依为命的经历,展现出 在苦难中亲情的伟大和温 暖。
好书高尔基《童 年》PPT模板课 件
目录
• 作家与作品背景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与特色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俄罗斯文学发展脉络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观念差
异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作家与作品背景
高尔基生平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 、政论家、学者;
同时,书中也揭示了家庭中存在的问 题和矛盾,如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 暴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引发 了读者对家庭问题的反思和探讨。
社会批判意识传达
高尔基在《童年》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传达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不满。
书中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贫困、压迫和剥削等问题,呼吁读者关注和思考社会问 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感悟1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方式,对未来 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1
借鉴《童年》中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应用2
通过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 。
应用3
将阅读《童年》的心得体会分享给身边的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和思考。
《童年》ppt课件免费
![《童年》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6ff925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b.png)
目录
《童年》简介内容概述艺术特色作品影响作品评价与争议
01
CHAPTER
《童年》简介
总结词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对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详细描述
作者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经过不断努力,他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作者的人生经历丰富,这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见解。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总结词
作者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这些经历对他的成长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童年》就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通过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作品评价是衡量作品价值和影响的重要标准。
详细描述
作品《童年》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许多评论家认为,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同时,作品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启示
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
《童年》在文学表现手法上具有创新性,高尔基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生动的语言,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童年》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性剖析,提升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语言生动形象
作品中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需要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慢慢领悟。
语言含蓄蕴藉
倒叙为辅
在顺叙的基础上,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倒叙的情节,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顺叙为主
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伏笔照应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伏笔和照应,使情节更加紧凑,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名著《童年》ppt课件
![名著《童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3eee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4.png)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将阿廖沙的成长经历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通过阿 廖沙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残酷。
主题影响
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了反映当时 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阿廖沙的成长经历的描述,引发了人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 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情节紧凑
作品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发 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紧 张感。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鲜明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使读 者能够深刻地记住他们。
人物关系复杂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复杂,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06
作品影响与评价
其他重要角色介绍
外祖父母
粗暴、自私、冷酷,对阿 廖沙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 响。
舅舅们
贪婪、自私,经常为了家 产而争吵,对阿廖沙的态 度也很恶劣。
好朋友
善良、聪明,与阿廖沙一 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04
主题思想
主题概述
主题思想
通过对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的描 述,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的 不公和阶级斗争的残酷。
影响
文学地位
《童年》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奠定了高尔 基在俄罗斯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
上的重要地位。
时代意义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普通苏联家庭 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苏联社 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贫困、家 庭暴力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
反思。
传承价值
作为经典文学作品,《童年》被 广泛用于教学和研究,对后来的
39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39高尔基《童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5e08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情节与细节的巧妙安排
03
作品中情节紧凑,细节丰富,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故事
更加引人入胜。
民间语言运用技巧
1 2 3
大量运用民间谚语和俗语
高尔基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俄国民间谚语和俗语, 既丰富了作品的语言表达,又使作品更加贴近人 民生活。
借鉴民间故事和传说
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俄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元素,如 关于圣徒的传说、民间巫术等,增加了作品的神 秘色彩和趣味性。
度。
03 艺术手法与特色
现实主义描绘手法
真实反映社会背景
高尔基通过《童年》细致入微地 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真实 面貌,包括贫困、压迫、不公等
现象。
生动的人物塑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代 表性,如主人公阿廖沙的坚强与 善良,外祖母的慈爱与智慧等, 都体现了现实主义手法在人物塑
造上的运用。
民间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高尔基在运用民间语言时,注意保持其韵律和节 奏的美感,使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成长主题思想解读
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高尔基通过自身经历,描绘了童年时期的苦难与挣扎,以及如何 在逆境中成长。
自我认知与价值观的建立
小说中主人公通过不断反思和观察,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 性的多面性,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民其独特的韵律和舞 姿而著称,如芭蕾舞、民间舞等
。
俄罗斯音乐
俄罗斯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如民歌、民间乐器等。
俄罗斯绘画
俄罗斯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而著称,如风景画、肖像画等。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 观念差异
中西方童年教育观念对比
中方观念 强调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1541aa1c7aa00b42acb76.png)
《童年》的思想内容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 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 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 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 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 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 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 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 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 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会事情太多 了。
根据提示复述相关情节 事件列举:揭露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底层人
民生活得黑暗、扭曲和可怕。
舅舅:捉弄格里戈里(顶针、)、致使小茨冈被压死、 打妻子、摔阿廖沙、姐夫推到冰窖 表哥萨沙:怂恿、告密、挨打 格里戈里被捉弄:剪子烫伤、尖朝上钉子扎伤、脸被涂 成红色 父子兄弟之间:争家产、斗殴; 外祖父:打、赶。 母亲:挨打; 街坊们:切猫、毒狗、打鸡、半夜倒煤油、
名著导读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
1936),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 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伟大的无 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 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 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 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 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 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 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 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 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
的代表”。
Hale Waihona Puke ——列宁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
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
元,他的名字“代表
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
时期” 。
——
《童年》整本书阅读ppt课件
![《童年》整本书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f9b1d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6.png)
3.了解什么是“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 迹角度写成的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 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 工而成。
(二)读“推荐语”及相关作品评价,了解作品价值
推荐语 《童年》是高尔基创作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这本书通
1.“精彩片段”中写到了“我 ”亲属中的哪些人物?仿照例子把 他们填在人物环形图中,并想一想 这些人物中,谁是这部自传体小说 作者的化身。 (提示:可从与“我”关系、对 “我”的影响、人物形象及外貌等 方面思考)
(二)再读“精彩片段”,在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 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产生的作用(抓情节中的细节和环境)
活动一:
通过封面、目录、“推荐语”,了解并 猜想书的内容
(一)读封面,对作品有大致的了解 1.从书的封面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书名、封面上的人物、作者、译 者、出版社等信息。
2.读丛书中《童年》的“作者简介” ,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 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 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经历丰富。1892 年开始发表作 品。著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经历的苦难
对他成长的作用
课堂总结: 抓住小说的要素,完整地阅读这部小说,能比较深入地了解
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便于分享更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们的成 长获得更多的启示。
默读“精彩片段”,标画出描写外婆、母亲、外公等人物和 描写环境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从这些人物描写中初步感受到 的人物形象;思考这些环境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b128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e.png)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 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 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 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 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 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 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 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 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 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 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 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 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料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料我的人换成了外 祖母,一个很奇特的人。
“你从哪儿过来啊?”我问她。 她回答:“从上面来,从下城来,不是过来,是坐船来!人怎么能自 己从水上过来呢,真是个小迷糊!” 这真可笑,又是上又是下的,让人糊涂。上面,楼上住的是几个染了
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住了一个卖羊皮的黄皮肤卡尔梅克老头。下楼 梯可以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是拌倒的话就滚下去,这我一清二楚。可是这 关水什么事?简直都乱套了。
理清第二章人物关系
生病的日子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在这几天内, 我一定是迅速长大了,而且感受到某种特别的东西。就是从那 时候起,我开始满怀不安地关注别人,而且心上的保护膜好像 被撕了下来,我的心开始对一切委屈和伤痛极度敏锐,无论是 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童年》第二章
பைடு நூலகம் 理清第二章人物关系
名著导读 《童年》高尔基
1
作者生平 作品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年),
苏联作家,诞生于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 市)一个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 度过童年。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
高尔基童年课件 (11)
![高尔基童年课件 (11)](https://img.taocdn.com/s3/m/7049ae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6.png)
文章前言作者简介作品评价作品思想作品影响进步的阶梯《童年》读后感读书分享会PPTP P T T EMP LAT E F O R LIT ERARY F ICT IO N READIN G S H ARIN G MEET IN G演鸟人:XXX 汇报时间:20XXYOUR LOGOA U N I V E R S I T Y目鸟CONTENTSPART 01文章前言THE ARTICLE INTRODUCTIONPART 03作品评价T H E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PART 05作品影响THE ARTICLE IN FLU EN CEPART 02作者简介THE AUTHORS INTRODUCEPART 04作品思想T H E AR T I C LE T H O U G H T文章前言作者简介作品评价作品思想作品影响THE ARTICLE INTRODUCTION文章前言THE ARTICLE INTRODUCTION文章前言玛克西姆·高鸟基,前鸟鸟著名作家、鸟人,鸟鸟家,政鸟家,学者。
他是前鸟鸟下鸟夫哥鸟德人,俄鸟斯族。
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鸟夫哥鸟德的一个木工家庭。
是社会主鸟鸟鸟主鸟文学奠基人,无鸟鸟鸟鸟鸟最鸟大的代表者、无鸟鸟鸟革命文学鸟鸟、鸟鸟文学的鸟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鸟基”发表鸟女作短篇小鸟《鸟卡鸟·楚德拉》,从此鸟心从事写作。
文章前言作者简介作品评价作品思想作品影响THE AUTHORS INTRODUCETHE AUTHORS INTRODUCE作者简介高鸟基(1868~1936)前鸟鸟无鸟鸟鸟作家,社会主鸟鸟鸟主鸟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鸟苦,幼年鸟父,11鸟即鸟生鸟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鸟民窟和鸟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鸟堂。
他与鸟鸟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鸟身鸟鸟了鸟本主鸟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b284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4.png)
西方童年观念起源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主张顺应儿童天 性,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
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如《爱 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等, 强调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经历差异性分析
中方童年经历特点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 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 诺言。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文学地位
《童年》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 的黑暗面,还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力量。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生活 的点点滴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品中的人物在面临困境 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读 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05
知识拓展:高尔基 其他重要作品介绍
《在人间》内容简介及主题思想
内容简介
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1871年到 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 起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 船上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 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 道,但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 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 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 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分享你在阅读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以及你是如何克服它 们的。
谈谈你对阿廖沙成长 历程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和感悟, 以及对你自己的启示 。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PPT1)(2024)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PPT1)(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0741d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e.png)
2024/1/27
1
目 录
2024/1/27
• 童年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观念差异 • 课堂互动环节
2
01 童年背景与作者 简介
2024/1/27
3
高尔基生平及成就
01
02
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也会影响 孩子的性格发展。
2024/1/27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性格 发展至关重要。
17
社会变革中个体命运选择
社会变革往往会给个体带来命 运的选择和挑战。
2024/1/27
在社会变革中,个体需要适应 新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
个体的命运选择往往受到社会 变革的深刻影响。
01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高尔基通过童年视角,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02
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尤其是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
内心的挣扎和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2024/1/27
03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高尔基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如善良的外祖母、残暴的外祖父、
作品中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2024/1/27
13
象征手法在作品中体现
2024/1/27
象征性意象的运用
高尔基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意象,如“黑暗中的灯光”、“风暴中的小船”等,这 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还使得作品具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感想
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 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 :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 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 缩、逃避或者走捷径。
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 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 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 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 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 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 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 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 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 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 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 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 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姓名 阿廖沙 外公 外婆 茨冈 格力高利 米哈伊尔舅舅 雅科夫舅舅 “好事情”
性格特征 勇敢正直 自私残暴 善良乐观 聪明乐观 正直 贪婪恶毒 贪婪恶毒 睿智、正直
好词佳句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 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 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 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 就能跳遍全城!在漫长的空虚无聊的岁月里, 打架斗殴就是过节,失火反倒可以开心解闷; 在呆板的毫无表情的脸上,伤痕也能给人增添 光彩
好词佳句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 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世上递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 轻的时候,我夸耀过着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 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 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你 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笑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 想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 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 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 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 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 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 个高尚的人谈话
------莎士比亚
我推荐的书------《童年》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 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 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 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 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 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 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 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 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 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 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 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 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 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 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 ,惩罚人。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 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 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 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 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 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 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 他实现了这个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