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作者黄凌华
学籍批次1009
学习中心德清学院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李迎春
摘要:对于政府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重大社会影响的关系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就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

一般来说,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本文从浙江湖州织里镇群众聚集事件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有关地方的影响出发,指出湖州地方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问题,提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危机管理
目录
一、案例正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西安安森仪器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西安安森仪器公司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以2011年浙江湖州织里镇群众聚集事件为例
一、案例正文
湖州织里镇群众聚集事件概况:吴兴区织里镇一外地童装业主因对个别税收代征人员工作方法简单不满,引起少数童装业主滋事,引发童装业主群体上访事件。

10月26日上午,织里镇在推行童装加工企业税收社会化征管过程中,代征人员在上门征收时,因工作方法简单引起一外地业主不满,双方发生纠纷,互有推搡但均无受伤。

随后,该业主纠集百余人聚集镇政府上访,要求解决上午纠纷问题,引发群众围观。

后经镇政府工作后,群众陆续离开。

当晚18时许,又有五六百人集聚于富民路一带,围观群众最多时达数千人。

其间有一辆奥迪车因担心被砸,车主急速驶离,沿途撞倒9人,后送医院住院救治,目前9人均无生命危险。

之后,少数人员继续以投掷石块,打砸路灯、广告牌、汽车等方式闹事。

公安机关出动力量抓获少数违法犯罪嫌疑人后,事态逐步得到控制。

27日中午,又有部分人员在镇政府前集聚,其中少数不法分子分散窜入镇区,拦截车辆、打碎车窗玻璃,公安机关迅速采取抓捕措施。

13时许,一辆在执行巡查任务的警车被滋事者点燃,执勤人员在撤离过程中,1名民警、3名协警受轻微伤。

滋事者当场被抓获,事态回复平静。

警方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已有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23名涉嫌违法人员被治安拘留。

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强等作出批示要求妥善处置。

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区镇两级政府工作人员连夜上门入户对童装业主和群众做工作。

对于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医院等方面正在全力治疗。

当地公安机关加强防范,积极防止不法行为发生。

目前,织里镇政府已暂停对童装加工户的税收征收,该事件中
所涉的税收代征人员已被解聘。

二、案例分析
(一)瞻前顾后, 初期处理措施不力
地方政府虽然也试图积极介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去, 却由于本身的偏差或考虑不周, 特别是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 导致其各项举措非但无法平息群众情绪, 反而因为不能满足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性要求, 贻误战机, 激化矛盾。

在此次事件中一开始,吴兴区政府的一份声明指责业主“恶意滋事”称:织里镇在童装税收社会化征管过程中,一户安庆籍童装小业主多次拒交税款,在征管人员上门征收时,该业主纠集多名同籍业主围攻工作人员恶意滋事。

官方的这份声明很明显的偏袒一方不仅无助于事态的平息,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反作用。

(二)地方政府不作为。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地方政府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 不是立即投入到积极处理过程中去, 着手弥补和挽救由该事件造成的损失, 而是一味请示上级意见,希望借助于上级的力量来化解由该事件引起的一系列危机, 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强等作出批示要求妥善处置。

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三)互联网危机管理能力不足,网络舆情分析环节薄弱,响应效率低下
这次事件暴露了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网络舆情管理环节薄弱,互联网传播使事件的负面影响加大并吸引更多参与者,各利益群体的不满情绪有蔓延和结合的趋势,已引起不同阶层和政治群体参与,事件性质已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

后期,湖州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的举措是舆情应对的一大亮点,尽管网络上还存在一些网民的质疑声音,但已经构不成大的舆论风浪。

媒体的目光也更多地转向对事件的深入反思。

(四)危机管理的机制过于僵硬,应急预案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
目前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的方法,主要是发生后的补救,且预案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的研究和评估不足,我认为目前的政府危机管理尚处于低水平阶段,
现行的应急预案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确立的应急体制应有的组织、协调和防范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真正的应急工作还是依靠目前高度统一的党政领导体制来完成。

(五)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信息体制不完善
目前的信息管理体制基本是复制于行政管理体制,逐级管理、对上负责、随意性强、共享性低。

这种体制与应急管理的要求不合,是发生信息瞒报、缓报、漏报现象的体制性原因,且不能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情况,不利于群众对解决危机事件工作的配合。

三、问题总结
地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失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公共危机的防范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现阶段整体发展稳定的大环境,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淡薄,只顾本地的经济发展,对危机爆发的预控不够关心,缺乏警惕。

因而在机构设置、应急的管控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工作重心在“堵”和“治”上,而不在“防”上。

毕竟“亡羊补牢”式的防范总没有未雨绸缪的应对来得从容。

另外,有些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二)危机管理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部门设置分散,一次突发险情往往涉及多个机构部门,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倘若各部门步调不能协调统一,势必对整个险情的驾驭极为不利。

另外,险控管理缺乏规范,专业人才供给脱节,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严重滞后,尤其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准上脱离实际形势的发展要求。

(三)在危机管理中缺乏恢复机制,善后机制有待完善
在危机事后的处理阶段,政府一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有关政治影响、经济损失等恢复性问题;另一方面还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修正组织的日常决策和应急处理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而现阶段,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缺位”状态,危机的善后处理多依靠单方面国家财政,缺乏多渠道多方式的恢复动员机制。

而且,危机决策处理的事后校正机制也不够健全,不太妥当。

(四)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认识不够,还未形成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完整的危
机处理模式
在传统社会模式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研方法,和信访等措施来处理突发事件的社会区域危机的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通讯手段的不断普及,信息传播空前迅速,人们观念的变化,我国传统的解决社会危机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价值体系多元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及人民生命和国家社会稳定和危机处理的要求,对传统的突发事件的思维模式、处理模式和方式方法都提出严峻挑战。

四、建议与对策
(一)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对社会和稳定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预防和处置群众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

因此,政法机关要在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的矛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

根据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力争把群众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造成危害。

在做群众工作中,树立群众观念,讲究工作方法,防止随意抓人,切忌公安干警言行不当,而激化矛盾。

(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为做到处变不惊,就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措施,设立常设机构,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而不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才临时成立指挥中心。

处理突发事件时,以指挥中心为主,以事件发生所在地管理部门为辅,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同时还要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重视和发动民间团体组织参与处理突发事件。

并且在危机处理中形成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处理渠道,使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布,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形成“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避免大规模的社会恐慌。

同时公开和公享信息,也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尽快解决问题。

同时,还需完善信息的上报制度,严格限定险情发生地的当地政府在接到险情后向上一级政府通报
的具体时限,不得影响险情的管控。

(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

群众性事件有突发性和潜伏性两种。

潜伏性的事件占大多数,不论是突发性还是潜伏性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快捷灵敏的预警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实践证明,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成功在于情报灵,失误在于情报滞。

因此,要把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工作主动权。

要落实全员预警责任,发挥公安机关的整体优势,形成公秘结合,专群结合,纵横交错,覆盖整个社会的情报信息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次信息网络和反馈制度,把信息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力争做到信息队伍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上下联系一体化,分析信息专业化,综合反馈网络化。

要着重做到对重点部位、重点地区信息灵、情况明。

要充分利用治安调解网络建立信息点,兼有及时发现报告群众性事件苗头这一任务。

要积极开展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突出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或初始阶段,对于群体性事件要坚持治“早”,防止形成事实。

(五)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处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并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后备人才能否有效的供给是能否最终战胜危机的关键所在。

因此,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储备人才机制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突发危机处理的人才培养,既应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又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尤其在危机预控、管控及应急处理等方面,增加人才的储备经费,加强对应急管控的演练力度。

一旦危机爆发,抗危斗争的有生力量能够得到有效充足的供给。

同时,进行全民性的防灾教育。

也应纳入危机人才培养的工作范畴。

通过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公共危机意识,从而增强公众自身的自救能力。

(六)完善干部问责纠错机制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容许出现不负责任的官员的。

资料显示,由公共危机掀起的“免官潮”,使许多高官纷纷下马。

查处渎职干部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整体形象,因而社会各界叫好之声一片。

但是,免官潮的出现也正反映了我们在干部的问责纠错方面存在深刻的机制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使问责纠错
机制更加规范,而不至于使官员下马仅仅成为危机处理中“权宜之计”的应急行为。

尤其,对于官员的罢免也须建立合理科学的运作机制,使其符合严格的法定程序,并与其法律责任相匹配。

同时,还须对官员的行政责任给以严格界定,使其在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而不上交问题而转移责任,以致造成工作的拖延与被动。

总之,官员的问责纠错既不宜矫枉过正,损伤原有的制度与原则,又要实现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相统一。

(七)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评估机制
从每次突发事件产生的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自身作出评价,使制度本身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性,从而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

(八)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社会治安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掌握社会各阶层情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应该摆上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公安机关的议事日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要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对现行改革措施、政策的反应,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当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给予解决。

对确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

切忌工作方法、方式欠妥而激化矛盾。

二要加强廉政勤政建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甘当人民公仆、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旦发生问题,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要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农村治保会建设。

对辖区内可能制造事端,铤而走险的人进行调查摸底,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要提前介入。

做到抓准、抓早、抓苗头,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和缓解矛盾工作。

四要抓准季节规律,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头。

如春秋两季争水争地多,农闲争地盖房突出。

春节期间因宗教、迷信等引发的问题多。

群体性事件平息后,要按照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哪个辖区、部门、单位的问题,就由哪个辖区、部门、单位负责,尽快拿出办法,限期予以解决,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

一时无法解决或群众要求过高无法满足的,有关辖区、部门和单位领导要继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群体性事件。

参考文献:
[1] 肖朋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 唐钧、陈淑伟.全面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体系[J].探索,2005,(4)
[4] 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C].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曾国平,许峻桦.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