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之我见

合集下载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思想政治在开卷考试下----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本文就开卷考试下,应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认为,开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文就这四个方面浅谈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开卷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快推进素质教育。

近年来,思想政治学科实行了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性、知识性、针对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另外,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当然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就更强烈。

因此,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应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政治课的改革应走在时代的前列。

本文就开卷考试下,应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就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从而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逐渐形成为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理解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闭塞等很难适应当前的开卷考试。

因此,首先政治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浅谈对初中政治课教学之我见

浅谈对初中政治课教学之我见

浅谈对初中政治课教学之我见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

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

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

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

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

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改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改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改之我见新课程改革,理论界不断提出新理念,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关怀教育”等。

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有待深化与探究。

因此,切实转变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就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转变社会公众的理念。

市场经济之下,人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许多家长更多重视的是分数、升学,今天的教育投入能否换来明天个人的经济回报。

甚至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等只是空谈,是吹牛的。

转变社会公众的理念也包括转变领导者的理念,一些领导看一所学校、一个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只看分数、录取人数。

因此,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因社会公众的不正确的理念干扰办学。

二、转变部分人对开卷考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观念对开卷考试,有不少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存在着错误看法,一是认为开卷考试题目很容易,就是翻翻书,抄答案就行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去学习政治,不少学生把原来阅读政治的时间用来学习其它学科;有些学校则对政治减少课时量,尽量少排课;其它学科的老师则经常从舆论上引导学生多学习其它中考课目。

二是认为开卷考试题目很难、很活,答案在课本上又找不到,主要靠语文功底和临场发挥,时间花在政治上也是白搭,不如花在其它学科上。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责任,提倡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的主要学习实践活动,要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改之我见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改之我见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改之我见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政治课堂要从教学目标的实现、优质课应具备的六个要素(件)出发,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理论观点教学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关键词:目标的实现理论观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一、教学目标的实现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是“三维”有机整体,情感是优先目标,能力目标是主导,知识是基础支撑。

2.目标实现。

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

如一位教师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反映当今中学生攀比追求名牌“高消费”现象的场景——引发学生议论评价(正反观点或不以为然)——播放贵州省某一贫困山村小学校的情景:弯曲泥泞的险峻山路——风雨飘摇的危旧校舍——向阴暗教室内透射一束阳光的破玻璃窗——十几个小学生在尘土弥漫、木板残缺歪斜的篮球架下争抢一个破旧的篮球——父母外出打工,一个大概十岁的小女孩独自种地、孤单生活、艰难求学,中秋之夜她双手托腮独坐在门槛上仰望天空,瘦小的身影浓缩在清冷的月光之下……这些场景使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心灵震撼、情感涌动,陷入了默默的沉思……“同学们,当你们穿着名牌享受着麦当劳的美味的时候,当你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贵族般的生活的时候,当你们开着生日Party喝着可乐的时候……请多想想他们!”教师低沉而富有深情的感召,真是画龙点睛!(2)理论观点教学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如一位教师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引入了“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图文材料,启发学生思考:a.他这一行为在日本,为什么遭到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抗议和反对呢?b.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与中、韩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何影响?c.小泉作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真的像他所说是“个人行为”吗?学生经过思考、讨论,逐步推理,从而认识到事物既有“左邻右舍”的横向联系,又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自己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们要着力探索,并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使研究不断深入,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从丰富教材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及关注个体差异,实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给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标在诸多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要求我们摒弃以往传统的教育弊端,不仅仅是做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对新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开辟思想品德课程的新思路,将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学习方法搬进课堂。

1 丰富教材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教材作为课堂知识的主要来源,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利用和大力开发。

实际上,新课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重视课程资源”,并不是降低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启发教师通过教材挖掘新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教材中涉及的话题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再是掌握话题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中介素材,实现新知识的构建与深入。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当前所学教材,还应该广泛研读同一课程标准下版本不同的教材,丰富自身知识含量,加大新闻和社会实例的资源容量。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这一课时,就将粤教版的“维护消费权”中案例:“加工点老板”的《如此麻花谁敢吃》引入课堂,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实现了创新教学。

又如,我们在学习“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和“自强自立”等内容时,可以将汶川地震中发生的很多抗震救灾的新闻实例引入教学,有效地补充教学容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地是拓宽了学生视野,引导他们从更直观、更形象的资源中获得精神感悟。

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

课程篇将《思想品德》改成《道德与法治》是政治教学的一个大的变化,将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明显化地展现出来。

这是我国初中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政治中“立德树人”的思想,同时也深入贯彻了让学生从小就要学习法治的思想。

这样的改革遵循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规律,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对于教学改革和发展来说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一、初中政治教材《道德与法治》进行改革的好处1.创新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不论是教材改革还是新课程的进行,都需要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给学生上课。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贯彻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老师重新认清教学的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将以往的板书教学改变成为多媒体教学;需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讲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感受。

2.改革能够更加明确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深入贯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思维法治思维需要中小学生从小培养,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很多学生在小的时候并不能理解法治的意义。

因此初中的政治课更加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补充。

道德是为了在道义上约束学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法治的学习就是简单的普法教育,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对社会的约束作用。

明确教材的内容,可以让教学体系更加清晰,更方便让老师和学生接受。

3.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做的事有了足够的兴趣,事情的完成才能事半功倍。

教材的改革,将以往冗杂的内容去除了,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简单,只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予帮助,从不同的方面让自己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课堂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动力。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教材改革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中学生政治课教改之我见政治论文.doc

中学生政治课教改之我见政治论文.doc

中学生政治课教改之我见_政治论文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两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

和过去的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当然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就更强烈。

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他们的优点一样也更突出,这就使多年来教学方法单调、教材内容滞后的政治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今天的中学生就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明天的中标准。

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

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参与竞争者自身应当是具有良好的思想。

健康的体魄。

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

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而这一切要靠教育。

靠锤炼才能取得。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学而言,我认为必须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

为了应条条”,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

任何统治阶级在维护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时,都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特别是要利用这个工具造就他们的接班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

价值观。

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

从这个高度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

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

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浅析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浅析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浅析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我见一、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制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激励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并要求部分党政和学生党团政工干部必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任务,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政治思想品德、意志品格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通过挖掘不同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所蕴涵的丰富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人文思想等内容,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敬畏并遵守社会公德、规章秩序、宪法法律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校党政人员、各科专任教师的互为补充,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还可聘请校外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等相关人员担任兼职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指导或是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结构。

二、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学校党委行政为领导、思政课教研室为核心、整合教务、学工、团委在内的相关部门力量的组织管理系统,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从领导体制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

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突出其教学主体地位。

可由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教研室负责人,成立“大思政”教研部,由专兼教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心理健康与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任务,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制定、选配教师、编写或选订教材、排课、考核等具体工作,教务处全程督导教育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考核科学性,建立多元化复合型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遵循思政理论课既重考知识,更重考能力的理念,实施中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思维方式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二是突出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三是突出日常道德修养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设置考核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

2010年3月(上旬)总第179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它仅仅把教材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整个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按德育理论系统的序列展开的。

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实际上一种“满堂灌”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在新课改下,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采用分年级组织教材,强调营造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课堂上的教学民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尽可能地发挥思维能力。

既要重视考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要求政治教师转变观念,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巨大推动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

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

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政治教材改革之我见

初中政治教材改革之我见

初中政治教材改革之我见中学政治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开放后,思想品德被正名,开始关注道德品质的发展。

“思想品德”这个名称被沿用多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立德树人”和“依法治国”等要求,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围绕“让学习更科学”这一全球课改的根本方向,新教材带来了新的“血液”,因为这次改变的,不仅仅是教材名称,也让“法治”走进了初中政治课。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必要性(原因)1.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贯彻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小学讲故事,初中讲规范,高中才去进行法学理论解读。

”有人这样解释法律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设置。

作为一名初中老师,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类似情况: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讲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后会受到司法保护时,可以听到不少学生窃窃私语、暗自欣喜;2015年,湖南三名未成年人劫杀小学老师却不受刑罚处罚的案例,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经典案例,却没有老师敢在课上提出,甚至学生讲到这个例子时,老师们选择了回避;某校一堂公开课,老师在讲了一个未成年人刀刺同学致死的案例后,让学生猜猜结果如何,学生一片静默,当PPT上出现一行红色大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受司法保护,免于刑罚处罚”时,学生们惊呆了,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一片无奈的反对声。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许多矛盾在不断加深的情况下,道德素养的缺失和意识的淡薄,成了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对青少年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迫在眉睫。

良好教育目的的实现,不仅要求用行政手段进行设计和推动,更要求编写出一套符合时代特色的优质法治教材。

现代法学门类众多、体系庞杂,中小学生的教材不可能容纳所有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那些最基本、最易懂、最关键的知识就十分重要。

2. 初中政治课必须与时俱进,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直到今天,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依然是中学校园中最与时俱进的学科。

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

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跨学科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加速人才培养由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转变,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着重思考、深入探究的关键性问题。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理论性,为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跨学科知识,丰富教材的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

一、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与优势(一)顺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跨学科教育顺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基础上补充了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既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又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看上去对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并不深刻,无法让所学的知识真正指导且作用于自己的生活。

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融合、整理、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知识都能得到背景与实例的补充,学生不仅能加强认识,形成系统化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实践应用的能力与水平。

(三)有助于推动教学设计的丰富与创新为保证跨学科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切实的效果,教师应当推动教学设计的丰富与创新,针对不同学科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融合策略,既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发展,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魅力。

二、跨学科融合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路径探究(一)推动政史融合,丰富历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政史不分家”的言论,诚然,历史的发展蕴藏着政治智慧的光芒,政治方略的设计与制定也应当根植于历史逻辑。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根据其本质特点,进行历史背景的补充,让学生站在历史与政治的交汇点,纵横古今,加强认识,丰富思想。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标对老师和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主要是老师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这样就要求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照本宣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带动起来的,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优点的同时,要努力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这需要老师在很多观念上做出一定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初中政治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要求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为了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教育部发布了课程改革的通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因此,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探索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适应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努力地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下面就以我的一堂研讨课为例,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勇于转变教师的角色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呈现者、信息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管理者、课堂的合作者、学业的评价者、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教师必须以一个学习者,特别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生硬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机地连接,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二、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向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教学中只有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之我见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之我见

教 学效 率 ,实现 教学 改革 。 三 、运 用现代 化教 学手 段 多媒 体是 随着 信 息技 术 的发展 而逐 渐 发展 壮大 的 ,多 媒体 技 术 与 教学 的结 合大 大 促进 了教 学质 量的 提 升 ,促进 了教育 教学 手 段 的 现代 化 。同样 , 将多 媒体 教学 手 段运用 于 初 中政 治教 学 既是 时代 发展 的必 然要 求 ,也 是初 中政 治 教学 手段 现代 化 、教 学质 量 高 标 准化 的必 然要 求 。随着 信 息 时代 的到 来 ,多媒 体 教学 设施 步 入 学校 ,如何 运用 好 这些 设备 直接 关 系到 思想 政治 课 堂教 学 的好

改 革是 一项 系统 而 复杂 的工 程 ,需要 我们 用 勇敢 的探 索精 神 和严 谨认 真 的科 学态 度 去反 复实 践 、总结 和提 高 。我 们应 顺应 时 代潮 二 、实行 主体 多 元化 的教学评 价 流 ,与 时俱 进 ,及 时转 变观 念 ,科 学地 利用 先进 的资源提 高 教学 所谓 多 元化 原则 ,是指 学生 评价 要 从学 生发 展 的多样 性 、动 效 率 ,为达 到新课 改 的 目标坚 持不 懈 。 态 性 ,水平 的 差异 性 出发 ,多视 角 、 多维度 、 多层 次 、多侧 面地 认 识 问题 ,多渠 道 收集 信 息, 以达 到促进 评 价对 象 发展 的 目的 。 多 元 化 原 则 包 括评 价 内容 、标 准 、 方 法 、 主体 等 方 面 , 评价 既 要 体现 共性 ,又 要 体现 学 生的个 性 。 随着素 质教 育 的不 断发 展 与 深 入 ,我们 认 为 , “ 价 ”主 体 的单一 性严 重 制约 了素 质 教育 的 评 推 进 ,影 响着 学生 的 身心健 康 发展 。教 师要 把评 价 的主 动权 交给 学 生 、家 长 ,着力 构建 学校 、社会 、家 庭 三者 有机 结合 的评 价 网 络 ,使 学 生学 习 的主动 性 、 自尊心 、心 理个 性 得到 张扬 , 从而 使 评 价成 为 与教 学过 程 并行 的 同等重 要 的过程 。教学 评价 贯 穿于 教 学 活动 的 每一 个环 节 ,在 某种 意义 上它 就 是一 种教 学方 法 。教 学 评 价不 仅 仅是 为 了检 查学 生的表 现 , 也是 为学 习服 务 的,其 目的 在 于提 高 学 习的效 率 。构 建多 元化 的 学生 评价 体系 是教 育 者 的需 要 , 是学 生 的需要 ,也 是社 会 的需 要 。我们 要 充分 认识 到 学生 评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之我见精品文档4页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之我见精品文档4页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之我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为此,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时代的发展使我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创新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学习课程标准中,如何掌握其精神实质,贯彻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教育对象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理解、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发掘潜能,提高能力,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师是教的主体,通过教师必要的、及时准确的方法指导,使教育对象更快捷、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学之中,体现在各个环节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争取准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比例分配,努力使课堂45分钟效益最优化,减轻学生负担。

二、实行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所谓多元化原则,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水平的差异性出发,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

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方面,评价既要体现共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们认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家长,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有机结合的评价网络,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心理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评价成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大全五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大全五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大全五篇)第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虽然短短几年,却让我感触颇深。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版本较多,但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好品德课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大问题,是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关键因素。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有了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素质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强。

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觉悟要高。

这是搞好政治教学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三点:1、多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面对当今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汲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升华,让学生乐意接受。

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更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

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都要全面的了解。

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

2、多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同时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不足。

要尽量改善。

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哪些做得好,学生喜欢,要继续发扬。

哪些还欠缺,需要怎样改善更好。

3、多修身。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我抽学生起来回答一个问题,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新课改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负起这个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有效的指导、组织和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

综观新的政治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的《政治课程标准》,接着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

这些目标和理念,实质上是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的新使命。

针对初三政治教学需要实现突破的现状,提出一些浅见。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

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
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

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故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人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
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叉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

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

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