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称
学习内容:1,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2,知道国际
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
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材分析
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
算和特殊测量
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并能正确的读出物体 教学目标
的长度
掌握情况:在小学学过部分单位,学生的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能 与习惯:习惯老师直接给答案,不想思考;合作学习氛
力分析 围:良好;学生认知障碍:刻度尺的读数不知道什么是
估读值
教学策略选
在长度的测量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铅
择与设计 笔,课本的长度
线,分度值。才能在使用刻度尺时便于直接读数,否则 述
在后续的书写读数时无法直观的读数,同时也不能理解
什么是估读值。所以在讲解刻度尺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是
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中做关注的学习过程是刻度尺的操作和读数,
教学过程 在刻度尺的使用上指导它用刻度尺从 0 刻度线对齐有
刻度先的一边紧贴并平行被测边平行进行测量。读数时
准确读出的加估读。要注意单位的书写。
在课堂讲学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学时多让
学生动脑动手,老师少讲一点。在讲述刻度尺的时候一
定要让学生理解刻度尺的 4 要素,单位,量程,零刻度 课例研究综
《第五章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秒表等)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重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秒表等)和实验器材。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测量。
3. 制作PPT,辅助教学。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停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作用。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测量误差:讲解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4)时间的测量: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启动、停止、读数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5)时间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段的现象,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章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测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长度和时间测量基本原理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刻度尺、秒表等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对测量过程中误差的理解和如何通过实验来减少误差的技巧,以及对物理测量实际运用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好实验教学所需的器材,如刻度尺、秒表、实验用小物件等;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设计好实验教学流程和安全措施。
同时,需确保学生课前对测量概念有初步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课时教学从日常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与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关的事情,例如在步行、乘车时对时间的感知,或是在家中量取物品长度的经验等。
接着,教师可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如卷尺、秒表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功能。
二、新课内容展示1. 长度和时间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明确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长度是物体两端点间距离的度量,而时间则是描述物体运动持续的时长。
两者都是描述事物的基本物理量。
2. 长度测量的工具及方法介绍各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游标卡尺等,并详细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时间测量的工具及方法介绍时间测量的常用工具,如秒表、计时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重点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进行精确的时间测量。
三、课堂互动与探究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不同的测量工具和物品(如卷尺、直尺、计时器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测量任务。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观点,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应用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长度和时间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探究,加深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踏踏实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熟练应用基本的测量工具。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应用时间间隔和长度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卷尺、刻度尺、停表等。
2. 准备实验器械:长度不一的标尺、钟表等。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好问题。
4. 教室安置好实验区,准备好实验过程中所需桌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卷尺、秒表、时钟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方法。
(2)让学生回顾平时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以及哪些需要测量时间的场景。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并强调它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此外,还要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刻度尺的放置、读数的精确度等。
(2)长度的单位和换算:通过PPT展示国际标准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长度单位的标准符号和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干系。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如英尺、英寸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介绍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读取时间。
同时,还要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时钟的放置、读数的精确度等。
(4)时间的单位和换算:通过PPT展示国际标准单位秒(s)、分(min)、小时(h)等时间单位的标准符号和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干系。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教学反思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尺子、卷尺、标杆等;2.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等;3. 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工具,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通过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标杆、停表、秒表等;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思考如何测量这两个长度值。
2. 讲解长度测量工具及方法:介绍尺子、卷尺、标杆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3. 讲解时间测量工具:介绍停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长度和时间测量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实践,记录数据并计算结果。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长度和时间测量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跑步时间等。
板书设计: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方法2. 时间测量工具3. 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2. 请用停表测量自己跑100米的时间,并记录下来;3. 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生活中可以用到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地方?作业答案:1. 身高:厘米;2. 跑100米时间:秒;3. 生活中可以用到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地方:测量家具尺寸、计算物体速度等。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白塔中学黄娟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测量又是试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依据教材内容安排和课标要求,我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安排为两课时完成,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结合教师精讲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对于长度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对刻度尺的观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对1mm、1cm、1nm等形成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的基本方法。
对于长度的测量,要求学生先测量课本宽度,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测量的基本步骤,并特别强调估读,最后由学生完成作业本的长度与宽度测量。
由于学生不了解停表,所以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停表的构造和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再让学生测量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使学生学会秒表的读数。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通过教学,发现有三个难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长度的估读;三是秒表的读数。
单位换算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但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所以我用了2/3课时讲长度单位的换算,帮助学生找到规律,并循序渐进的练习换算。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三点不足之处:1,第1课时导入时间过长,并且单位换算练习题设计的难度有点大,有点打击学生自信心;2、长度的估读没有让学生做逆向练习,以致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值无法确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3、秒表的读数应该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展示出来,这样少数理解力差的学生也能学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从这三点改进。
2014-9-13。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
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 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 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 “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 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策略选
本节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择与设计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本节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鉴于本节的教学难点、重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如
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
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
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
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
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教学过程
[生]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来比较物体
运动的快慢.
[师]如何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过测量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
来测量速度.
[师]时间和路程用什么测量,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教学 [生]用表来测时间,用尺子来测长度. 1.时间的测量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 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 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 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 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 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种表:按 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 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 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 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1长度与时间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根据双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托教材和课标,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结合教师精讲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结合身边物体的长度了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1mm、1cm、1min、1s等形式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的基本方法。
对于长度与时间测量的工具使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书本、座椅、脉搏进行实际测量,使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暴露出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学生实际的动手,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
对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部分,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哪些是误差哪些是错误,总结误差和错误产生原因和区别,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求平均值)。
对于长度特殊测量的内容,如硬币的直径,邮票的厚度等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首先教给学生等量代替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使学生基本掌握棉线法,辅助法,累积法等基本测量方法,本部分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
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矗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反思将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单位和工具,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与处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误差。
-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学生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容易出现读数错误,如视线不垂直、估读不准确等。
-实际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误差的产生。
举例解释:
-误差分析:讲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情况?”(如测量身高、烹饪时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的教学反思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的教学反思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的教学反思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的教学反思
《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时间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挂钟、机械钟表等计时工具也在日常中使用。
第二课时《太阳钟》提及的`日晷及利用光影的工作原理在五上第二单元《光与影》中早已涉及,学生并不感觉陌生。
《我的水钟》一节,为了使水钟计时精确,出水孔要尽可能的小,保证水滴匀速滴落,这里我失误了,我要求学生每隔一分钟计时,事实发现,孔打得很小之后,流速很慢,一分钟的水位变化量实在太小,几乎要和第二分钟线画在一起了,所以在第二个班的时候,改为五分钟计时一次。
5~8节都和单摆运动有关,一开始学生都只关注到单摆速度大小上的变化而不能关注运动周期次数上的变化,只能在实验中慢慢强化运动次数,数据上感知单摆的等时性。
之后,要求学生做了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通过多次试验,明确具体摆长,不同材料的摆长长度略有差异,一般的棉线摆长大概87厘米左右。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篇一: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讲完《长度测量》这节课,认为本课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本课内容作一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节课我以常见的长度单位导入。
我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然后我让一位学生回答以前数学课上遇到过的长度单位。
以学过的旧知识引入现在要介绍的新长度单位——微米和纳米,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本课不足之处在介绍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课内容没有办法如期当堂完成,不利于对本课教学的知识整体性和知识的熟练掌握。
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测量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度量单位,掌握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独立完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掌握使用尺子、秒表等测量工具的技能。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并能够合理处理测量数据。
二、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2.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换算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技巧4.测量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时间的测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25分钟)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介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多样化的实例进行练习和巩固。
2.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换算介绍秒、分、时等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多样化的实例进行练习和巩固。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技巧讲解使用尺子、标尺、卡尺等测量长度的工具和秒表等测量时间的工具的使用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演示和练习。
4.测量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教授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实验(30分钟)提供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实验器材及其操作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 讨论(20分钟)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归纳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就个别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5. 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与回顾,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点易懂,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能力。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长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的测量方法;3.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通过观察、操作、总结等方式,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比对、误差计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1.测量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首先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来引出长度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不同的钟表来引出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在导入之后,进入课程的正式教学环节。
通过投影或手写板书,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实验操作(25分钟)在知识讲解环节结束后,配合实验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步骤,并了解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归纳总结(10分钟)在实验操作环节结束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并总结出误差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5.课堂小结(5分钟)在归纳总结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清晰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学习内容,以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使学生有了较好的认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感受测量方法的具体细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测量距离和时间教学反思
测量距离和时间教学反思
摘要:
一、引言
二、测量距离和时间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回顾
四、学生反馈与反思
五、教学改进措施
六、总结
正文: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根据提供的文本为您撰写了一篇关于“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旨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明确了本节课的主题——测量距离和时间。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以便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在教学过程回顾部分,我们梳理了本节课的教学步骤。
从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到总结归纳,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学生反馈与反思部分,我们收集了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和心得体会。
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掌握了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为我们后续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针对学生反馈中提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改进措施部分提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在课堂上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测量技巧。
其次,我们将增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在家里也能进行有效的练习。
在总结部分,我们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测量距离和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教学反思。
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反思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反思教案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教具准备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测量长度1.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 =10-9m。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1cm、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教学反思(含试卷)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和钟表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停表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
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停表的读数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A.1:πB.1:2πC.1:4πD.2:π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 B.12 C.24 D.363.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5 B.10 C.44.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可以写成()A.ab B.a+b C.10a+b D.10b+a5.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正方体是()A.B.C.D.6.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A.晚上7点B.19: 00 C.晚上19: 007.从正面看下面的物体,形状相同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③8.把一根铁丝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全长的23,第二段是全长的23米,第一段与第二段比( )。
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9.六(2)班总人数一定,升学考试获得优秀的人数与优秀率(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10.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真分数,商( )这个数。
A.大于B.小于C.小于或等于D.等于二、填空题11.升:300毫升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12.1.25与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它们的比值是_____.13.1÷________=0.125=________:16==________%.14.在一幅比例尺是1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郑州到开封大约5厘米,郑州到开封大约相距_________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篇一: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认为本课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本课内容作一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常见的长度单位导入。
我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然后我让一位学生回答以前数学课上遇到过的长度单位。
以学过的旧知识引入现在要介绍的新长度单位——微米和纳米,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
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
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本课不足之处
在介绍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课内容没有办法如期当堂完成,不利于对本课教学的知识整体性和知识的熟练掌握。
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测量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由于刚开学几天,和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了解得都不透彻,在问题的设置上高估了学生,导致课堂的把握不是很理想。
在小结时,应让学生多调查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并设计测量方法,写出可行性的步骤。
篇二:长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发挥课堂生成的引领作用
----------教学反思
一、引入,创设情景:
设计思路:应用图片引入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得出测量长度的必要性。
再通过小活动说明“目测”的不可靠性,需要找到公认的标准量——单位。
课堂实况: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飞流直下的瀑布、空中运转的篮球、
飞驰的赛车。
学生很准确地说出它们是:运动的物体,再进一步问运动物体的
共同特征?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视频教学,情况就会
不同,学生就能够较容易地找出运动物体的共同点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预见
了解不够充足,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
使得课堂引入没有起到
很好的调动作用。
而且关于目测的小活动设计了两个过多,一个足够,这样就
为后面的实验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这都是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所致。
教师对于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考虑到,考虑周全。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并掌握使用规则;
2、难点:(1)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
(2)对误差的正确认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的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
对于单位这个词语也是陌生
的,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师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学
过单位换算,但是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这方面的掌握很不成熟,所以花费的时间
就较多导致后面的难点突破没有更多的时间完善,还有就是教师多半时间都在
代替学生思考,这样会使学生逐渐变得木讷,只能机械地接受,对以后的学习
很不利。
可见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要考虑的全面,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
发展。
而对于重点刻度尺的使用则讲解的过于仓促,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教师让学生总结时,出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现象。
对于估读这一规则有讲解过于详细,用了三个练习让学生训练,这样又花费了不少时间。
说明教师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时间的分配上也没有重难点突出,使得整节课上过以后非常直板,
没有一点趣味性。
对于另外一个难点:让学生实际操作刻度尺的使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发现刻度尺无法测量,学生自己总结测量一张纸的方法:测多算少法。
以及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实验操作步骤、表格设计等等,这些让学生自己完成,锻炼了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是由于前面浪费的时间较多,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所以这个实验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剩余三分钟,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做了一道反馈练习就下课了。
整个一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很仓促,时间分配很不均匀,重难点没有把握到位,重点不详细,难点不突出,学生练习反映出这节课应该有更好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发扬好的方法,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三: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北白象镇第七小学钱晓爱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的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经过了多次试教,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
自从开始准备上这节课,主要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怎么让孩子明白做滴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验证水是否具有等时性,而不是用水来测量时间。
2、如何指导孩子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之后得出的数据要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致的倍数关系,势必对孩子的操作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个活动中,要注意的细节确实有很多,先堵孔,
然后同时计时和放手,观察液面高度,等到液面到达一定高度,就堵孔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同学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以至于影响后面倍数关系能否顺利呈现。
上完这一课以后,我觉得教材的编排还是有欠考虑的地方。
首先,在一个容器里装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流到还剩下一点的时候就不会往下流了。
其次,让学生根据流完100毫升水的时间来推测流出10毫升、20毫升水的时间有难度。
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比较短,学生测量起来也有难度。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进。
把书上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整合。
我的改进方法是:在一个漏瓶里装100毫升水,然后分别测量积聚20毫升、40毫升和60毫升水的时间。
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积聚同样多的水所用时间基本相等的概念。
再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再让学生思考,既然水流的速度不是匀速的,那古人又怎么能用水来测量时间呢?从而引出对古代水钟结构的分析。
有了前面的探究,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古人是想办法让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来保持水流速度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实验前,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器材,然后给他们播放微视频,看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让他们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孩子们说了很多,特别提到了这个实验必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才能完成。
这样,让他们自己分工,每个孩子都明确了任务,有的计时、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了。
避免了以往实验中一人动手其他人无事可做的现象。
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①自制水钟以及教具,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和控制水的流速,水在滴漏过程中溅到量筒内壁,我采用了胶枪,电线圈,吸管三合一的方法,让水沿着量筒内壁缓慢流下去;②CAI辅助教学,这课实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方法,我利用了微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实验方法;③对数据的分析,本节课的数据很重要,所以我做了一个班级汇总表,采用了全班汇总法对数据做一个统一的处理,在数据中分析,在数据中理论,在数据中得到真相。
但是本堂课也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对学生的发言反馈不是很到位。
当孩子们没有得到我预期的答案时,我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学生说出他的想法,而我则是太多的强调自己原先的预设,找着自己想好的步骤走,关注学生不够;②自己对问题的表述不够准确——太宽太泛。
我想,这跟平时的积累有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朝这方面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