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二级结论
高等考试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常用的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 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一、力学
1. 平衡定律:物体在平面上平衡,则由一组互斥且合力为零的作用在物体身上。
2.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总能量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4. 运动定律:牛顿定律,重力作用时,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
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阻力守恒定律,只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则运动阻力与小量球的
质量} 运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与小量球运动方向相同。
二、电学
1. 电荷守恒定律:任何系统中的电荷总和不变。
2. 欧拉定律:任何电路中,电位差的积分是电功的积分,而且绕线把开关改变电势
的变化,则欧拉定律的等号成立。
3. 高斯定律:当物体由完全不导体到完全导体时,电场强度在分隔处有跳变;当电
荷分布较为集中时,电场强度满足高斯定律。
三、热学
1.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定律),任何物理系统的总的能量只是发生转换
不可消失。
2. 热放大定律:正温差扩大效应(热放大效应),表明热物质力学运动的正温差它
在高温处存在更强的力学运动速度。
3. 定压定容放热定律:恒定容狭放出的热量与容积有关,与压强无关。
4. 根-思定律:恒定压强放出的热量与压强有关,与容积无关。
高考物理超实用的18条二级结论,学会快速解题!
18条超实用二级结论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4个推论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6个比例关系
【活学巧用】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采用逆向思维法看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0→v→0模型
4. 拉密定理
【临考必记】
如图所示,当θ1=θ2=θ3=120°时,则F1=F2=F3。
5. 等时圆模型
6. 内力公式秒解连接体的问题
【临考必记】
①两物体在光滑平面、光滑斜面、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均满足此公式;
②若接触面粗糙,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时也满足此公式。
7. 平抛运动速度的改变量
8. 平抛运动的2个推论
9. 开口法定性判断平抛运动的时间与速度大小
10. 竖直圆周运动的拉力差
11. 天体运动口诀
同一天体中心,“高轨、低速、大周期”。
12. “一动碰一静”弹性碰撞模型
13. 人船模型
【临考必记】类似人船模型
14. 口诀秒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问题
1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2个推论
16.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口诀
17. 理想变压器中的2个“等效”
18. 楞次定律的3个推论。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 k aT 2a=ΔS/T 2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新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运动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逐差法: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绳端物体速度分解5.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船水v v d s ⨯=二、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 =g(sinα-μcosα)TS S v v v v t t 222102/+=+==-202/tt v v v v +==-22202/t t v v v +=4.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m 上,则1m 和2m 的相互作用力为212m m Fm N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三、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 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2.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 ,a =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临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3.人造卫星:'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gRα增大, 时间变短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小球下落时间相等小球下落时间相等αrGMv =GM r T 324π=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高考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常用的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 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2m v h g=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假设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 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F已知方向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力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大+F小≥F合≥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a=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
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TSSVVVVt2221212时间等分时:SSaTnn-=-12,中间位置的速度:VVVS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TSSVt2212+=,212TSSa-=,(aSSnTn=--1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5.“S=3t+2t2”:a=4m/s2,V0=3m/s。
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考物理必考的18条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S a -=,()a S S n T n =--121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防止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1.几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则其中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即二力平衡。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即合力大于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
2.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 正弦定理: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三力汇交原理〕3.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假设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4.物体沿粗糙斜面不受人为的拉力,或推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a=0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与质量大小无关,加速度一定为a=gsin θFF 2的最小值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下滑,则一定有θμθθμcos sin ,ta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沿斜面粗糙斜面上滑,则一定有θμθcos sin g g a +=与质量大小无关 物体在水平皮带上加速或减速,一定有g a μ=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下滑,物体速度小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有θμθcos sin g g a +=,物体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os sin g g a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θθμsin cos g g a -=,物体初速度大于皮带速度,则物体加速度一定为θμθcos sin g g a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物理必背二级结论65条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13.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GM/4π2。
1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
(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1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1/2,大小为7.9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ω减小,a减小,T增加。
16.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7.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8.对于太空中的双星,其轨道半径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其环绕速度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
19.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此解题就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
20.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2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物理必修一二级结论
物理必修一二级结论
一、运动学部分
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嘿,这可真是个好用的结论!比如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了初速度和末速度,要求中间某个时刻的速度,用这个结论一下子就能算出来啦。
2.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间隔的平方。
在处理纸带问题的时候,用这个结论能快速判断物体是不是在做匀变速运动。
二、相互作用部分
1. 三个共点力平衡时,如果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那这三个力一定能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三根绳子拉着一个物体保持静止,它们的力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这个结论来描述。
2. 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这在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时可太有用啦,能让咱们少走好多弯路。
三、牛顿运动定律部分
1. 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物体的重力不变,但视重会发生变化。
就好像坐电梯时,那种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感觉,其实就是超重和失重在捣鬼,可别以为重力真的变啦。
2. 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它们之间的内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比如说两个物体用绳子连在一起,要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这个结论就能轻松搞定。
怎么样,这些二级结论是不是很有趣也很实用?掌握了它们,物理必修一的学习就能更轻松啦!。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1:3:5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位移等分(S0):① 1S0处、2 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② 经过1S0时、2 S0时、3 S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 匀=V 匀减 V0=0 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 S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 与 B 相距 △S,A 追上 B:SA=SB+△S,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S。 11.小船过河:
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t d / v船
位移:Sx= V0 t
Sy
=
1 2
at
2
1 gt2 tan 2
gt
( 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ot 2vo
tan 2tan (反向延长线过中点)
②偏转(类平抛) V0 方向:L=vot
E 方向: y 1 at 2 1 qE t 2 1 qU2 t 2 qU2L2 U2L2
2
2m
2 md
m1V1 + m2V2
∑F 外>>∑F 内 某 一 方 向 ∑F 外 =0 △px =0
五、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a bc
+q
E
+q
Eb=0;Ea>Eb;Ec>Eb;方向如图示;abc 比较 b 点电势最低, 由 b 到∞,场强先增大,后减小,电势减小。
② E'K1 +E'K2 ≤ EK1 +EK2
动能不增加
③ V1'≤ V2'
1 球不穿过 2 球
④ EK=( mV)2/ 2m = P2 / 2m
5.三把力学金钥匙
研究对象 研究角度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适用条件
质点
力的瞬时作用效 F、m、a
F=m·a
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果
体
质点
力作用一段位移 W = F S cosa (空间累积)的 P = W/ t
IR2 R1 R2
; P 1/ R ; P1
P R2 R1 R2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U E Ir ER ,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Rr
图像及意义:纵截距表示 E,横截距不一定表示 I 短,斜率表示 r.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
6.三点平衡: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q1q3 q1q2 q2q3
六、恒定电流 0、电流微观表达式 I=nqsv 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
U
R ,U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R1 R1 R2
; P R , P1
P R1 R1 R2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I
1/ R ; I1
W =EK2 — EK1
低速运动宏观物体
系统
效果
P =FV cosa EK = mv2/2 EP = mgh
E1 = E2
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体,只有重力和弹力
做功
质点
力作用一段时间 P = mv (时间累积)的 I = F t
Ft = mV2—mV1
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体,普遍适用
系统
效果(方向性)
m1V1'+ m2 V2'= ∑F 外=0
火车R、V、m
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 gR ,最低点最小速度 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 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min = gR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 2.5R 。 H R
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 T=3mg,a=2g,与绳长无关。
+4q
a -q
bc E
Eb=0,a,c 两点场强方向如图所示
a bc
+q
-q
d
Ea>Eb;Ec>Ed;Eb>Ed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 E 4kQ ,与板间距离无关。 S
5. 等效重力及等效最高点——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mg
F2 F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1:S2:S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1:V2:V3=1:2:3
S
S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µmg S
四、动量
1.反弹:△p = m(v1+v2)
人船模型及演化
2.弹开: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1'= [(m1—m2)V1 + 2 m2V2]/(m1 + m2) V2'= [(m2—m1)V2 + 2 m1V1]/(m1 + m2)
③ 经过第一个 S0、第二个 S0、第三个 S0···时间比
t1 : t2 : t3 1: ( 2 1) : ( 3 2)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v vt / 2
v0 vt 2
S1 S2 2T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v
vt / 2
v0
vt 2
中间位置的速度 vt / 2
“杆”最高点 vmin=0,v 临 = gR ,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3.重力加速度, 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 R):g=GM/R2
距离该星球表面 h 处(即距球心 R+h 处) : g' GM GM r 2 (R h)2
a
α
m2
m1
F
a
a
a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
7.如图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
之后隔离分析
F
g
a
a
F
运动至最高点
在力 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 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F
B
F
③ 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1:3:5
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利用“逐差法”求 a: a s4 s5 s6 s1 s2 s3
9T 2
位移等分(S0): ① 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2:V3 = 1 : 2 : 3 ② 经过 1S0 时、2 S0 时、3 S0 时···时间比: 1 : 2 : 3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 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t d / v船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 s d v水 v船
V
V
d
船
合
V
水
12 平抛:速度:Vx=V0
Vy =at
tan vy gt vo vo
( 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5. 同步卫星 T=24 小时,h=5.6R=36000km,v = 3.1km/s
6. 黄金代换:GM = gR2 (R 为地球半径)
7. 行星密度:ρ = 3 /GT2 式中 T 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84.6 分钟
三、机械能 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 F 与 x 的夹角(恒力) ② F 与 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 两种启动及变化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 W = F S cosa (恒力) 定义式 ② W = P t (变力,恒力) ③ W 合 = △EK (变力,恒力) ④ W 其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 ⑤ 图象法 (变力,恒力)F-x 图象面积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 = f·S 相对 Q 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 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 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物理二级结论
“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 成品”。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 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 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 也是有用的。
B
9.超重:a 方向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 tanθ方向水平,指向圆心 N N
mg 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
T
θ
mg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mv
mv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