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桃花源记》ppt课件

(完整版)《桃花源记》ppt课件

西方对《桃花源记》的译介与传播
01
自19世纪以来,多篇英文译本的出现使得《桃花源记》逐渐在
西方世界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方视野下的《桃花源记》解读
02
西方学者往往从乌托邦、理想国等角度解读《桃花源记》,将
其视为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追求。
《桃花源记》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
03
该作品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对西方文学、
望。
文中“桃花源”的描绘,既是对 作者心中理想社会的具象化,也 是对东晋末年社会现实的批判和
反思。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 作。
《桃花源记》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还对中国的哲学、美学、社 会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绘 手法,塑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 会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环境,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引导人们在喧嚣的现实 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归宿。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追求
尽管中西方理想社会构想存在差异,但对和平、幸福、公正等价值的追求却是共同的。
《桃花源记》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隐逸社会,对现实社会 的纷扰、争斗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构建 更加和谐的社会。
对生态文明的启示 《桃花源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当代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遇见桃花源
分析文中主人公遇见桃花 源的情节,探讨其所蕴含 的人生哲理和寓意。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引导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缘( yuán ) 诣( yì ) 语( yù ) 要( yāo )
俨然( yǎn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怡然( yí )
huò然( 豁 )
qiān mò( 阡陌 )
bīn fēn ( 缤纷 )
学习引导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现 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 好的世界。 (2)根据提示,把渔人的行踪写完整。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 __再__访__桃__花__源___
局外人

古义:
隔离
;今义:
距离

预学检测
2.指出下列标蓝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2)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省略句) ( 判断句)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10篇 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10篇 桃花源记课件

三、主旨情感类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追求? 答案:本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和平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对战乱及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与追求。
四、拓展延伸类 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实 现?为什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案: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的向往。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到 处一片混乱,想要摆脱这种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只能是一种空想。作者的这 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 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 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词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中 先.帝 无创 杂业 树未半而中 中.道间。崩殂
半,一半。
2.闻鸡村犬中相闻.闻有.此人
听到。 听说。
不复出.焉
出去。
3.出皆 出 卷.石出 则.底 酒 无以敌 食国 出.外患者拿出露。出在。国外。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升起。
不敢出.一言以复
说,发出。
4.乃见 乃.渔 不人 知有 ,乃汉.大 ,无 惊论魏于晋是,就竟。然,竟然。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既出,得其船,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
写太
便扶向路,处处志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
守派人随
之。及郡下,诣太 记号。到了郡城,(他)去拜访太守,
渔人寻找
守,说如此。太守 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26页PPT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26页PPT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要___通__邀__,意思为:___邀__请__
2.古今异义 (1)豁然开.朗.
古义:__宽___阔___明__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交__错___相___通Βιβλιοθήκη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遂.迷,不复得路 遂:_终___于__
①古义:_妻__子___和___儿__女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②古义:_与___人___世__隔___绝___的__ 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绝境
(4)无.论.魏晋
古义:___不___要__说___,___(_更__)_不_ 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桃花源记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 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 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 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写作特点】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 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复寻“遂迷”、 “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 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 术才能。

《桃花源记》ppt课件

《桃花源记》ppt课件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离开。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 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呀。”
赏析第三段 1.第三段:访问桃花源 2.第三段主要写什么的内容? 描写渔人与桃花源人之间的交往 3.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 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同“邀”,邀请。
(桃花源中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惊讶,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
疏通全文
间:jiān 名词,例如空间、时 间、房间
jiàn 动词,例如间隔、间 隙、间谍、反间计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全,都 打听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疏通全文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完,没有了
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 好像 看不真切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 了,(在那里)就看见了一座山,山 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 有点亮光。
疏通全文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舍弃
只,仅仅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开阔敞亮的样子
(渔人)便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 初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往前 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疏通全文
夹: jiā:在两者之间;两旁有物限制住 前后夹击 夹缝 夹心饼干 夹克衫 jiá:两层衣服 夹衣 夹被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溪水的两岸
别的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新鲜美好 花 繁多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小溪两岸,长 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新鲜 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1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最新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教学讲义ppt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一、文学常识
*文体: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文章主题: 通过对“桃源”的叙写,寄托了作
者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安静祥和的 理想社会的追求。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 陶渊明 , 字 元亮 ,名 潜 ,世 称 靖节先生 ,自号 五柳先生 , 浔阳柴桑人。_东__晋(时期)伟大诗 人,他开创了__田__园 诗体,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田位_园___ 诗人,代表 作有《归去来兮辞 》 《五柳先生传》《 饮酒 》等。 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 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 地方。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 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 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 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 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通达,(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 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 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 谈阅读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
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和引导,营 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如何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可以从人际交往、学习工作、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 结合。
当代社会中如何寻找内心宁静
回归自然
通过接触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等方 式,让内心回归宁静和纯粹。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更 加充实和有意义,从而减轻内心的焦 虑和压力。
学会放下
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担忧, 珍惜当下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和 幸福。
寻求精神寄托
通过信仰、冥想等方式,寻求精神上 的寄托和安慰,让内心更加坚定和宁 静。
陶渊明的作品多以自然、田园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 挚,而《桃花源记》则更侧重于虚构和想象,描绘了一个 理想化的隐逸世界。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概述
01
隐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从古代的伯夷、叔齐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隐逸文化在中国历史
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02
隐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隐逸文化强调超脱世俗、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节奏韵律把握和朗读指导
节奏分明,韵律感强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在朗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处理,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变化 。
把握语速语调,传递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握好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以传递出文章的意境 和情感。
桃花源意境再现: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
04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例句:菜市场上,那个阿姨的菜看着不是很新鲜, 所以无人问津。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 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 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 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 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同时,本文也 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进 离 现 入 开 桃花源 和平安宁 怡然自得 安居乐业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曾 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奇”在 哪里?
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循,沿着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从前的,旧的

像这样 终于
动词,做标志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问路、寻访。津:渡口 不久 计划前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 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 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 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 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 世界。
人从 因 才 但 称此 “ 智 由 其过 不 却 于 为起 为 难 当 “了 五 以 时 靖田 斗 施 社 节园 米 展 会 先式 折 。 动 生的 腰 他 荡 ”隐 ” 曾 不 。居 , 做 安 生弃过, 活官小他 。回官空 后乡,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桃花源记》讲课课件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桃花源记》讲课课件

小组总分倒数第一名 加一项作业
个人加分前五 免作业券+惊喜
1.芳草鲜美:味道好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男子的配偶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子 此绝境
今义 男子的配偶。
重点字词
33.未果 34.寻病终, 35.后遂无问津者。
未果:_没___有__实__现__。__________________ 寻:_随___即__,__不__久__。________________
问津:_询___问__渡__口__。__这___里__是__“__访___求__、__探求”的意思。
道 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名词,途,过程。
⑶咨诹善道(《出师表》)
名词,方法。
⑷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名词,道路。
特殊用法
用词 法语
例句
释义
鲜 美
芳草鲜美
古义 新鲜美好。
今义 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古 今
交 通
阡陌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运输事业。
异 义
妻 率妻子邑人来 古义 妻子儿女。
名词,房。
⑶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
序》)
名词,客舍。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⑵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⑶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名词,类。 名词,类。 动词,同“嘱”,嘱咐。
⑷属引凄异(《三峡》)
动词,连接。
词语
一词多义 例句
释义
⑴欲穷其林 穷 ⑵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第24页/共32页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12分) 【甲】《桃花源记》全文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 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 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第28页/共32页
4.【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 “叹惋”的是什么?【乙】文中“余顾而慕之”中, 作者“慕”的是什么?(4分) 【解析】【甲】文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社会政治黑暗, 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黑暗现实 的批判,从叹惋中可以看出。【乙】文中描写的是农家 的和睦温馨、自得其乐的生活,尤其是“儿女啼笑,鸡 犬鸣吠”这一情景更是令人羡慕。
第14页/共32页
3.文意理解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 内容? (1)“如此”是代词,指代内容如下:①发现桃源 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 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 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 迭起,引人入胜)
第27页/共32页
【解析】(1)句中翻译时要注意“延”字,它译为“邀 请”,而“其家”则是指“余人”各自的家。(2)句中要 注意“以为”应译为“认为”,“意”应译为“意趣”。 3.【乙】文中有一处生活场景描写与【甲】文中“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极为相似,请写出来。(2分) 【解析】题干指明【甲】文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据此阅读【乙】文可知,“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与【甲】文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有相似之处,据此确定答 案。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pt课件(八下)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pt课件(八下)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①异:原意为诧异,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 对 ……感到诧异 。
向前 。 ②前:原意为前面,活用意思为______ ③穷:原意为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 走到……尽头 。 代词,代指桃花林 (2)其: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感觉很奇怪,于是继续前行, (3)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仿佛若有光。
提示:省略主语,原句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
6.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舍弃 ②才: ______ 仅仅 (1)①舍:______ 渔人就舍弃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开阔的样子 (1)①豁然:_____________ ②开朗: _____________ 开阔而明亮
1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隔断,隔绝 (1)①先世:前辈,祖先 __________ ②间隔: __________ 妻子和子女 ,今义:男子的 (2)①妻子:古义: ___________ 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 ②绝境:古义: _______________ 有出路的境地。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词,他们 (1)之:__________ ,于是很惊 (2)译文:(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 ,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装句:问所从来。 提示:“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即“问从所 来”。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0篇 桃花源记
目录(安徽·中考 )
知识 拓展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考情速览 本篇目202X年与《醉翁亭记》以对照的情势进行考查。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 具: 要: 咸: 妻子: 绝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延: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 20.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皆叹惋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 于是、就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乃: 竟然,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 对、向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邀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26.处处志之 27.及郡下 28.诣太守
不足: 扶: 向: 志: 及: 诣: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39.欣然:高兴的样子。 40.规:打算,计划。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19十九、桃花源记(共75张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19十九、桃花源记(共75张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19十 九、桃 花源记( 共75张 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19十 九、桃 花源记( 共75张 PPT)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 来 此 绝 境,不复出 焉 ,遂与外 人间隔。
自述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 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离开这里,便与 外面的人隔绝。
云:说。先世:祖先。率:动词,带领。 妻子:妻子和儿女。妻,妻子。子,孩子。邑(yì) 人:乡亲,同乡。邑,县。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 方。出:离开。焉:代词,这里。遂:副词,于是, 就。间(jiàn)隔:隔绝,断绝往来。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19十 九、桃 花源记( 共75张 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19十 九、桃 花源记( 共75张 PPT)
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 习课件 :19十 九、桃 花源记( 共75张 PPT)
刘子骥(jì):名驎(lín)之,隐士。士: 有道德品行的人。……也:文言文常见判断句 式。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计划。果: 实现。寻:副词,不久。终:死。遂:便。问 津者:问路的人。问,探访。津,渡口。者: 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 词性词组后,指代人、事、物,这里指人,可 译为“……的人”。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
子及儿女 今义:指男性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 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
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 食物味道好)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2021
一、文学常识
*文体: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文章主题: 通过对“桃源”的叙写,寄托了作
者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安静祥和的 理想社会的追求。
2021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 陶渊明 , 字 元亮 ,名 潜 ,世 称 靖节先生 ,自号 五柳先生 , 浔阳柴桑人。_东__晋(时期)伟大诗 人,他开创了__田__园 诗体,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田位_园___ 诗人,代表 作有《归去来兮辞 》 《五柳先生传》《 饮酒 》等。 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 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 地方。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 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021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 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 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 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021
于是 竟然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6、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寻找 不久 标记 做标记
7、同义词: 悉 并 具 咸 皆

(四)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2021
语句翻译练习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 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落花繁多.
2021
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 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上标记。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 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 不得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2021
18.闻之,欣然规往。 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021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 好做铺垫。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 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021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 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 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
2021
二、语法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 1、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2、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指男人的配偶。
3、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不要说。
4、无论:(今)关联202词1 ,“不管”之义。
5、鲜美 (古)(色彩)鲜艳美丽。
2021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去,想走 到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那 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隐 约约好像有光亮。
2021
5.初极狭,才通人。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 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2021
三、文章结构
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
2、 文章思路:
(1) 发现桃林。 (2)(3)进入桃源。 (4)(5)出而复寻。
2021
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 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2021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 己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叹息。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 “这儿的情况不值 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 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2021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通达,(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 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 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202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2021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今)食物味道好。
6、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分,不够。 (二)通假字:“要”通“邀”,读 “yāo”,邀请。
2021
(三)一词多义
1、为: 捕鱼为业
当作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2、其: 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渔人
3、并: 并怡然自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4、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