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平等、公平与自由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第二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第三节: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思想道德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是基于主体意识的行为规范和规则;而法治是指社会管理和规范行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思想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2.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内在联系思想道德与法治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同点。

首先,二者都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为目标,都是人类社会为解决矛盾和纠纷制定的规则和准则。

其次,二者都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征,都是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

最后,思想道德与法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彼此之间有着相互调整和相互协调的关系。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与意义1. 思想道德的作用与意义思想道德是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引发社会文明进步:思想道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改革思维和创造精神,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

-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思想道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石,它能够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2. 法治的作用与意义法治是社会管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 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法治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保障,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

- 保障人民权益与利益:法治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 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公平:法治能够依法对待各类人和各类问题,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现象的发生。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特点1. 互为基础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互为基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平等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平等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平等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平等、公正第一部分: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国家建设和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是三个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围绕自由、平等、公正这三个核心价值观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作用。

第二部分:自由1. 自由的含义和重要性:自由是指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能够选择、决定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自由是人类追求个性和幸福的前提,也是实现民主社会的基础。

2. 自由的体现与限制:自由的体现在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经济自由等方面,但也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3. 培养自由意识: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并学习以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

第三部分:平等1. 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平等是指人们在权利、机会和待遇上的公平和平等。

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的动力。

2. 平等的实现与挑战:平等的实现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包括法律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然而,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贫富差距等问题仍然是平等面临的挑战。

3. 培养平等观念: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教育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性别、种族、阶级等因素,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并提倡尊重多样性。

第四部分:公正1. 公正的含义和重要性:公正是指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使每个人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利益。

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2. 公正的实现与难题:公正的实现需要法治的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然而,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权力滥用等问题是公正实现的巨大挑战。

3. 培养公正意识: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教育他们学会公平评价他人,秉持公正原则,树立诚实守信、公正廉明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2、1954年中国和印缅共同倡导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2)互不侵犯; • (3)互不干涉内政; • (4)平等互利; • (5)和平共处。
3、1955年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10项原则: •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 章; • (2)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 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 (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 章单独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的规定,因而,主要适用于各国之间的 条约关系,当然,其他领域也有适用, 如禁止海盗,贩卖奴隶等。而国际法基 本原则适用与国际社会成员的一切行为, 并不限于国与国的条约关系。
• (2)强行法是由国家实践和国际法院判例来
发展的,而国际法基本原则都已明确载入了 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各类法律文件。 是在二战后逐渐发展成体系的。(3)国际法 的基本原则的特征,除了国际公认之外,是 对与国际法一切领域的普遍适用性,并构成 国际法的基础。而有些国际强行法规则虽然 是各国公认的和有约束力的,但不能适用于 国际法的一切方面,更谈不上构成国际法的 基础。
在联合国的实践中,对于第二条四 项的解释和适用,各国主要在下面 几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首先,“威胁或使用武力” 的含义,“武力”是否应 包括政治和经济上的胁迫。 第二,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如何将不使用武力原则同样 适用于武力威胁。 第三,第二条四项明确规定,不使用武力原则只适用 于缔约国之间的“国际关系”。 第四,不使用武力原则是否适用于受当事国之邀或经 联合国授权的情况、针对它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 立而使用武力是宪章所禁止的。
• 《联合国宪章》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规定了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文精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文精选
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会遇到有着黑眼圈,不抬起头,走路左摇右晃的工人。像这种人,为了努力地赚钱,拼命地工作,把自己的自由,美好的时光,幸福的回忆丢弃在一旁。他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他会四肢乏力,精神低落,心会被掏空,就像一个愚蠢,毫无知觉的机器人。会没有限度,没有目标,没有方案的盲目执行。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
“一碗水端平〞是老百姓对公正最朴素的描述和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是衡量处理利益关系的根本标准。公正的理念和制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底。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阳光会驱散黑暗,正气会得到弘扬,贫弱者会得到帮助,受侵害者会得到救济,不法者会受到制裁。在这样的社会里,公正是整个社会崇尚的价值追求,是政府行为的衡量标准,是每个老百姓心里的真实感受。
我们要追求自己的自由,一直向往着自由,做一个幸福的自己。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自由,就会有了活力,有了饱满的精神,在工作上,生活上,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展现出最棒的自己。工作就有了质量,生活就越发精彩!
在古代,封建礼数等级制度,让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李白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但是凭他个人的力量,无法与封建制度抗衡。但他却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由。用了另外的方式去表达。李白纵酒狂歌,寻仙,却一无所获。他又开始创作了一首首诗,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妇孺皆知。“平等〞二字,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表达着人格上的无差异。这种平等,不是物质上的完全一致,而是不管贫富、性别、种族、民族等各种差异,把其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尊重。追求平等是人的天性,国人自古就有“等贵贱、均贫富〞的诉求。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逐步实现人的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自由一样,平等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努力营造保证人各方面开展的平等的社会环境。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目及答案第一章政治学的学科属性一、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1.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生活;要过社会生活,就存在组织问题。

正确答案: A2.权力被认为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以通过研究权力来研究政治,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

正确答案: A3.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道德人,他们遵循着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正确答案: B4.儒家的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正确答案: A5.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正确答案: A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 B7.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正确答案: D8.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正确答案: D9.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B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 A B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简答题(10 分)答案解释:1.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也是政治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原则;(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途径和角度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道德法治课程设计

道德法治课程设计

道德法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节道德法治课程设计旨在围绕学生年级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实现以下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治观念,了解宪法与法律的基本功能与作用;(2)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理解平等、自由、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3)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2)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本课程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同时,课程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节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以下选择和组织:1. 教学大纲:(1)宪法与法律基本知识:介绍宪法与法律的定义、功能、作用,以及法律的基本分类(1课时);(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阐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1课时);(3)社会公平正义:解读平等、自由、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1课时)。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宪法与法律基本知识;第二课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时:社会公平正义。

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第一章 宪法与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作用与地位、法律的基本分类;(2)第二章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权利,以及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等义务;(3)第三章 社会公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分析。

第二章 社会民主主义

第二章 社会民主主义



三、现实社会的问题 1、新问题 (1)经济不平等,导致政治不平等。 (2)社会不平等主要是男女地位不平等。 (3)对自由、公正、健康和生命的新威胁, 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环境污染,经济权 利的垄断,破坏民主和政治决策的公平, 南北差距,全球经济危机等。



2、社会民主党人对福利政策的反思









二、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 1、二战后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 (1)标志: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 任务》(《法兰克福宣言》) (2)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 第一,实行“社会主义”的任务,《法兰克福宣言》宣告“社会主义 在世界事务中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它已从宣传进入了一个实行的 阶段。” 第二,社会民主党人对于社会主义有了相对统一的、明确的看法。社 会主义的目的“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 放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为了吸引选票放弃工人阶级政党 的提法。 2、20世纪60年代之后“新左派”运动与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下,改变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经济上国有化,政治上与共产党合作。 3、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民主党在南欧崛起,但总的趋势是新保 守主义兴起,民主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挑战。

第一国际:马克思,巴黎公社起义
第二国际:从革命转变到改良的社会民主 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斯坦,所谓修正主 义。 第三国际: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成立,与坚 持改良的第二国际分裂,形成对立。



2、社会民主主义 (1)19世纪早期工人运动斗争围绕普选权, 通过议会斗争的民主道路改造社会的最初表 述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最初来源。代表人物是 法国的普鲁东主义(个人所有制互助社会), 英国的工联主义(普选权劳动立法),德国 的拉萨尔主义(普选权、国家建立工人合作 社)。 (2)社会民主主义或者民主社会主义意味着 把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结合的改良主张。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2章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2章
一、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二、伯顿的二分法——直接干预和非直接干预 三、泰勒和罗伯特的五分法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一、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一)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理论通过对社会整体和社区内部的分析,假定可以通
过和谐的共识手法,达到社区的稳定,使居民有归属感而且能够
互相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的综合发展。
(5)社区联络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区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掘社区资 源、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章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 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一、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四、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五、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6.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理论
• 吉登斯将社会运动分为民主运动、劳工运动、性别运动、生态运动四种 • 哈勃则从两组不同的准则来区分:一是从改变的程度上区分为改良的和激进
的;二是从改变的对象上区分为工具性的和表达性的 • 中国台湾学者廖荣利将社会运动分为支援性社会运动、抗议性社会运动和改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3. 沟通和做决策理论 • 沟通的三个层次
(1)专家与地方领袖、地方领袖与居民、社区工作者与领袖及居民 (2)社区发展知识与方法的传播 (3)社区发展的各级机构及民间观念的交流传播
• 决策的四个阶段
(1)争论 (2)评价 (3)决定 (4)经营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1、宗教思想。西方的宗教都主张慈爱、向善,又被 称为慈善之母。许多宗教团体还直接设立了一些慈 善机构,从事慈善事业。这些思想和实践表达了平 等、博爱、互助的精神,为后来的社会保障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空想社会主义论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学、社会学、 政治学。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经济学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理论与 实践、甚至社会保障的各种具体措施都会产生 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 障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
• (1)旧派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的主观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任何物品带给人的 效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国家应该积极进行干预,调节生产 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以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 (2)新派福利经济学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 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纳、萨谬尔森等人所倡导。
1、概念: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寻求社会经济福利、增 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6
2、内容: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效 率、如何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进行 集体选择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福利等等。 3、学派:一般分为旧派福利经济学和新派福利经济学两个派 别。
12
(一)自由意志论
自由意志论者提倡给予市场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政府则应严 格控制,他们认为政府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财富的分配模式, 必然会越来越向极权主义体制靠近,这样的政体不可能使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
(二)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首先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比其它体制更为有效 的运行体制,它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自 然权利的主要目的就是社会公正,而政府是弥补市场不足、维 护社会公正的首要力量。自由主义者支持福利国家的制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PPT课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PPT课件
7
.
如何践行公平正义
➢ 政治层面: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保障政府赋予公民的 各项权利;加强社会建设,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 神重塑价值体系,让全社会充满浩然正气。
➢ 公民:以天下事为己任,具有担当意识,遵循公平正 义的原则,赋予奉献精神,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维护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8
.
法治
➢ 法律至上: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 律的特权。”——习近平
➢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徒法不足以自行”
➢ 对公权力的制约:
调整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法和法
9
. 10
.
谢谢大家!
11
5
.
平等的故事
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母亲祝 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 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
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劳动不分贵贱,人人平等。
6
.
公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牢固根基
“公”字,总会与官方、政府、公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强调分配,强调平均。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平二字的 外延越来越丰富,并升华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 观。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把蛋糕做大”的目标,现 在我们国家面临更多的是“如何把蛋糕分好”。所以, 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平公正必不可少。
国家层面:自由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程度在社会领域的最集中最本质体现。
个人层面:自由是每个现代公民在具备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种种个人德行品德的基础上,社会给予的 最核心保障。
但是,我们不能滥用自由的权利。正如孔子所言: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宪法之光,公民权利的坚实磐石——深入解读中国宪法第二章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熠熠生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同指路明灯,其中,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是点亮了每一位国民心中的公平与正义。

这一章节,犹如一纸庄重的誓约,镌刻着国家对人民权益的庄严承诺,描绘出一幅和谐、进步的社会蓝图。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宪法第二章开篇便掷地有声,直抵人心。

它不仅强调了人权的普遍性与不可剥夺性,更将平等原则提升至国家根本法的高度,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法律面前都能感受到那份公正无私的阳光普照。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句话掷地有声,宛如一柄保护伞,遮风挡雨,捍卫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而紧接着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则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与呵护,让我们的思想、信仰、言论、出版等多元权利得以如花儿般绽放,彰显了我国社会的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

“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宪法赋予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休息权、退休生活保障权以及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犹如一座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公民个体与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景,构筑起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这条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既是对公民行使权利的鼓励与支持,又是对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必要约束,体现了法治社会中权利与责任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理念。

宪法第二章,以其深入人心的原则,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

它不仅为全体公民绘制了一幅详尽的权利保障地图,更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遵循。

在此基础上,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怀揣敬畏之心,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共同携手,共筑法治中国梦,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宪法精神,让宪法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温暖每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灵。

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的辩论辩题

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的辩论辩题

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辩题,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

社会平等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的限制。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自由是以每个人的自由为基础的。

”只有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

社会平等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中,社会资源和机会不公平地分配,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加剧。

而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社会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从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社会平等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说,“我们不是在寻求平等的结果,而是在追求平等的机会。

”只有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才能激发出每个人的潜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因此,社会平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社会平等,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自由。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

正如约翰·斯图尔特所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

个人自由有助于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个人的自由是社会的繁荣之源。

”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激辩: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是否存在冲突?

激辩: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是否存在冲突?

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是现代社会中经常被讨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虽然它们都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但有人认为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之间存在冲突。

然而,我坚信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事实上,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首先,让我们明确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的含义。

社会公平指的是社会资源和机会能够公正地分配给每个人,不论其出身、性别、种族或其他特征。

而个人自由则强调每个人有权行使自己的意愿和选择,不受限制和干涉。

在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幸福。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将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看作是对立的观念。

有人认为过分追求社会公平可能导致个人自由的受限,而过分追求个人自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的相互关系。

首先,社会公平为个人自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资源和机会不平等分配,很多人的自由选择被限制在出身和环境的桎梏之中。

只有通过创造公平的机会和平等的环境,每个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这样的社会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个人自由。

另一方面,个人自由也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个人自由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激发创新与进步。

当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受益。

个人的奋斗和成就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同时,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也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解决。

事实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并非绝对的概念,二者之间需要权衡和平衡。

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权和自由。

政府和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确保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同时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

总之,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并不是矛盾的。

相反,它们是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力量。

社会公平为个人自由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个人自由则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动力和创造力。

只有在实践中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才能构建一个包容、公正和自由的社会。

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政治知识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表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下面是wtt和大家分享初中政治:自由平等正义。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由平等的真谛1 、自由的含义、表现: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表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 、拥有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 、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4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5 、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6 、平等的意义?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1)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自由平等的追求1 、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1)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2) 珍视自由,必须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PPT教学课件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PPT教学课件
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请你对小华言行进行辨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 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 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 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 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 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 法维权。
Hale Waihona Puke 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平等 (1)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 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 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 (2)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 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 社会制度。
所谓特权,就是法 律、制度规定之外 的特殊权利。
践行平等
探究2:如何践行平等
司法部表示:对监狱 确诊的病例按照集中患者、集 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的原则,按其他患者完全一样 的办法隔离救治,确保第一时 间入院治疗。
思考:司法部的行为表明了什么?
践行平等
探究2:如何践行平等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 合法权利。
珍视自由 你还记得宪法赋予我们哪些基本权利吗?
01 选举权 和被选 举权
03 监督权
02 政治自由
01 人身自 由不受 侵犯
03 住宅不 受侵犯
02 人格尊严 不受侵犯
04
04通信 自由和通 信秘密受 法律保护
01
02
财产权 劳动权
03 物质帮 助权
04 受教 育权
04
05文 化权 利

平等与公正意识

平等与公正意识

第二篇平等与公正意识导言公正,包含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公正与平等互为前提,相互规定。

一方面公正总是平等的人或公民之间存在的公正,不平等的人们之间是不会有真正的公正存在的,最多是一种有等级的公正;另一方面,平等又是以公正为前提。

没有平等,绝无公正可言;没有公正,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平等。

目标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树立平等意识,做到平等待人。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激发社会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第一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尊严和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享有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权利。

我们是平等的朗读短诗,赏析漫画,思考大象和蚂蚁究竟在什么样的天平上是平等的。

大象和蚂蚁大象并不是那么大只是看上去很大蚂蚁并不是那么小只是看上去很小(在质量的天平上)大象有一个宝贵的生命蚂蚁也有一个宝贵的生命真的真的好好儿看的话大象和蚂蚁是一样的(在____________的天平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

人与人之间,虽然家境有好坏,天分有差异,社会地位有不同,但在做人的资格上是平等的。

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侵犯。

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如果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时,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如果有人公然侮辱自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自己,那么,自己就有权予以制止,甚至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修得也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依德,他想进一步和她接触,便对她说道:“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女工回答道。

“好了,先生,你可以开走了。

”女工说。

洛依德却依依不舍地说:“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女工拒绝了他。

16.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例聚焦

16.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例聚焦

16.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主题例聚焦
社会人人自由平等的实质意义是什么?社会人人自由平等只是
一种追求和理想,这种追求和理想也仅仅是相对而言,任何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阶级或阶层,不存在阶级和阶层的社会也只是一种梦想,在現实社会中永远不会存在。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何况人呼?。

贫富的差距,身份地位的不同,占有的社会财富资源、能一样吗?人与人的话语权能相同吗?。

如果真是这样,乞丐可以和百万富翁称兄道弟,人微言轻可以与一言九鼎划等号了。

所谓的社会上人人自由平等,就是梦中也不可能存在,如果不信,可以去黄粱梦中问问芦生?。

寻求,使人们共同处在平等自由和平的环境,令人们共同过上美完幸福的新生活,以人们携手共同谋求致富道路。

进入21世纪我们人类思想扩展想象力更加务实,行动规律更加有准确的目标。

不在盲目,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改变与进步,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加明确。

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活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蓝色的天空,像花草树木一样四季轮回,更替春,夏,秋,冬!人人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和睦相处。

这也是所追求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自由,公平是衡量社会发达和良性的标准(精)

平等,自由,公平是衡量社会发达和良性的标准(精)
二、西方利益不是中国利益。
我们在观察中国问题时,不免要把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成一面镜子,来对照找差距,发现:自由,平等,公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社会价值观正是西方社会平稳社会环境的法宝,他们不要求人们相信执政者的个人言论,他们认为自由,平等,公平的力量来源于宗教和普世观念,不要求你一定信仰上帝,比如: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天主教等等一同在西方社会里自由自在的存在,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混乱不堪,因为无论什么宗教都离不开人们信仰时的意愿:那就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当然也有把人们引入歧途的邪教,即使如此,在宪法的框架下,宗教自由的追求不会因为有邪教的存在而加以限制宗教信仰的自由,而是通过教育体系的公民教育告诉人的生存价值,也就是这个自由,平等,公平的普世价值观,当这些理念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很容易判断是非对错。
平等,自由,公平是衡量社会发达和良性的标准
最近有网友在讨论有关民பைடு நூலகம்适不适合中国的辩论,我觉得值得讨论。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和民众的智慧得到令人瞩目的积累,开发的时候,
不论你是什么政治立场,只要是把国家的前途纳入理性的思考的都是值得赞赏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断纠偏的,正从革命性质向理性的社会性质转变的政党也是人们所乐见的,一个开放的政党要勇于承担社会和历史责任,要看到批评的声音和可预见未来,基于这种思考以一个中国人良心来表达一些个人看法,目的就是要正面的面对社会矛盾和变革,以勇气和力量重新构建良性社会。以下就想到的几个方面表达一些看法。
一、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是中国的文明之一。
文革中,破四旧使人们的原有儒家,道家思想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被摧毁,佛教,基督教,回教等也不例外,取而代之的共产主义唯物论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只会更加证明一言堂是没办法抓住人们的精神主轴,原因很简单,说的和做的完全是相反的,比如:各级官员用公仆的身份大肆用权利换取利益,贪官污吏侵蚀着人们的正常思维,人们当然有理由质问: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答案是相反的,而人们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机会,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更加确信:一言堂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关键。而恰恰这些假大空忽视了人们思想严重扭曲的后果:就是任何极端思维的极端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极端总爆发之前,人们就只有靠儒家,道家的思想来短暂的安慰自己,传统精神支柱被摧毁,想重建又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人们的思想纷乱异常,信仰和社会行为严重异常,假大空充实着人们的大脑,中华文明的传承被认为阻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两种福利模式 自由主义社会政策模式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制度性再分配 模式。 四、自由与平等问题上的争论 根据诺兹克的观点,试图实现平等的任何做法都可能损 害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自由。 布莱克默认为“绝对平等会出现强制和不自由的问题。 哈耶克是国家干预的坚决反对者。哈耶克尖锐地指出, 放弃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用中央计划和政府行政手段 干预经济过程和进行资源配臵,不但会在经济上导致像 诗人荷尔德林所描述的那样“通向地狱的路是由美好的 愿望铺就的”,而且也会在政治上走向一条奴役之路。 左派与右派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认识分歧,只是针对平等 和自由的程度而已。


第二节 罗尔斯关于社会正义的观点 相对于古代社会和中世纪,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多元 化。人与人之间,不仅宗教观念互不相同,道德和哲学观 念大相径庭,追求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也各异其趣。非但 如此,观念与观念之间,还常常互不相容,甚至势不两立。 然而,这些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甚至对立的人们,必须生活 在同一个社会。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有关社会制度和行 为规范的基本原则上,我们究竟有没有相互重叠的共识? 如果有,它们是什么?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就想回答这些问题。他观察到,在现 代社会里,任何一个关于人的本质或人生价值的全面性理 论,不管它是宗教的、道德的,还是哲学的,都不大可能 获得社会所有成员的一致支持。因此,现代社会的正义观 念,不能像古典理论家那样,以一套特殊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预设前提。这样一种尽可能不预设人生目的和价值观 的正义理论,以什么为基础呢?罗尔斯说,公平。公平是 正义的基础,正义不外乎公平。



二、正义原则 社会基本品,指的是人们无论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 值或人生目的,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罗尔斯开 列的社会基本品,包括基本自由、机会和权力、收 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社会基础”等等。 第一个推论,一个正义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尽可能 使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多得好处、较少受损 的社会,此即照顾弱者原则。 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只要有可能,社会基本 品就必须加以平等分配,此即平等原则。 第二:当且仅当社会基本品的不平等分配,有利于 从中得益最少的人时,不平等才是正当的,此即差 别原则。
最后得出的正义原则如下:第一原则:每个人 都拥有享受彼此相容的最大限度自由的平等权 利;第二原则:社会经济不平等应当(a)尽可能 地有利于从中得益最少的人,(b)权力和地位在 机会均等基础上对每个人开放。 三、几点启示 1、常识的系统化。 2、公平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身处地站 在对方的立场上有助于增进了解。 3、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启示
第二章 社会平等、公平与自由 第一节 平等、公平、正义与公正 一、社会平等与不平等 平等与不平等相对,所描述的是社会资源分配 的客观状况。社会平等的正当性(合法性)由 公平来界定。 二、社会公平 1、公平的定义 公平是依据作为某一社会的共识的正义原则, 对社会不平等的正当性所作的判断,强调的是 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价资源的分配方式或分配结 果,在道德上所能接受波普尔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点 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过一种适度的、简朴的、自由 的生活,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过了很长时间,我才认 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自由比平等更重要; 试图实现平等就可能危及自由;而如果失去自由,则 在不自由的人们中间又何来平等?——波普尔 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追随康德,改而 要求在对自由的限制上人人平等,这种限制是社会生 活不可避免的结果;另一方面,追求平等,特别是经 济平等,虽然其本身是很得人心的,却可能成为对自 由的威胁。——波普尔

第三节 自由与平等 一、自由主义的来源 霍布斯的 “社会契约”和“权利转让”。 洛克的修正 寻找正义原则的根据不能只从经验的角度来考 虑,还必须考虑那种与支配着我们头上的自然 律一样普遍必然的道德律,换言之,“约束性 的根据既不能在人类本性中去寻找,也不能在 他所处的世界环境中去寻找,而是完全要先天 地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去寻找”。 二、福利国家的兴起

2、对公平的判断 亚当斯的公平公式:

O p I p Oo I o



3、公平判断中的主观因素影响 4、不公平与积极性 三、社会正义 公正:公平正义的合称 四、程序公平(正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机 会公平 程序正义: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法律规定办事。 实质正义:只是指法律必须符合人们的道德理想、 价值诉求,它着眼于内容和目的的正义性。 形式正义指的就是程序正义;机会公平:按照公正 的程序给人们提供相同的机会。 五、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一、原初境况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意在说明多元社会的公共规则,说 明那些据以规范社会基本结构、分配社会基本权利和义 务的指导原则。他不关心社会成员私人层面上的价值实 现,只关注公众生活层面的规则、权利和义务。他提出, 公平的社会契约,必须是价值观中立的。 怎样做到价值观中立呢?罗尔斯提出“原初境况”,作 为分析的出发点。在原初境况中,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的 性别、性格、能力、地位、信仰等等,大家都是平等的、 均一的、尚未展现个体特殊性的灵体。但他们知道,他 们终将投生于人世,获得各不相同的特殊性别、性格、 能力、地位、信仰等等,而且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下,会 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于是,他们要订立一些规则、权利、 义务,以便尽量改善自己将来可能遭遇的命运。而制约 这些规则、权利、义务的基本原则,便是罗尔斯所要探 讨的社会正义。



同样,他们还应该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功利主义者的最 大幸福原则能够很容易地当作一种仁慈的专政的借口; 还要考虑这样的建议:我们应当用一种比较温和、比较 现实的原则来代替功利主义,这个原则就是:反对可避 免的苦难的斗争应该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公认的目标, 而增加幸福应主要留待个人发挥首创精神去解决。—— 波普尔 我认为,在社会改革问题上,这种修正的功利主义更容 易导致一致意见。因为,幸福的种种新方式都是理论的、 不实在的东西,要对它们形成一种见解可能很难。而苦 难却一直伴随着我们,此时此地如此,将来长时间也如 此。我们大家都亲身体验到这一点。我们的任务是使舆 论接受下述简单思想:此时此地就同一个个最急迫的、 实在的社会罪恶作斗争,而不是为一个遥远的、也许永 远不能实现的最高的善去作一代代的牺牲,是明智 的。——波普尔 六、左右之争的延续

没有偏见就是无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人。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不 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 才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的时 候,他的决策就是毫无偏见的。当所有的人都 在这样一重“无知之幕(veilofignorance)”背后 作决策时,他们所一致公认的社会契约,就是 正义的。这样一种人人都无知,因而人人都无 偏见的状态,罗尔斯管它叫“原初境况 (original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