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发表时间:2014-05-07 来源:四川日报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
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个人层面。
从
国家层面来说,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从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从个人层面,实际上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个人应该做到的,是个人的目标。
我们做人,就要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始,要用这种价值观来武装我们,然后
用这种要求来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使我们
的社会变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这之间是一体的,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从个人抓起,从爱国抓起,从敬业抓起,从诚
信和亲近抓起。
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家,目标就是并使我们的国家必须昌盛,但必须立足个人。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三个层面三个倡导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2023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题题库
202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题题库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对应的是()。
A. 社会层面B. 个人层面C. 国家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对应的是()?A. 社会层面B. 个人层面C. 国家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A”。
因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应的是()?A. 社会层面B. 国家层面C. 个人层面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A. 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B. 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C. 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这道题的答案是“C”。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5.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A. 引领作用B. 推动作用C. 教育功能这道题的答案是“C”。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所在?()A.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B. 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创新实践成果C.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道题的答案是“D”。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实践成果和相对稳定性。
因此,ABC 均正确。
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 富强B. 和谐C. 发展这道题的答案是“AB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因此ABC均正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含义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含义解读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观具有统领作用。
1.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名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2.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3.文明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描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念、1.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2.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3.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
4.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权利,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制度保证。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了社会主义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 自由 } 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 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公正 } 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需掌握内容
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需掌握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16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三、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一是以人为本,践行宗旨。
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是遵纪守法,依法执业。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章和纪律,严格执行所在医疗机构各项制度规定。
三是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和健康隐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被救治的权利,不因种族、宗教、地域、贫富、地位、残疾、疾病等歧视患者。
四是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言语文明,举止端庄,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带头控烟,自觉维护行业形象。
五是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弘扬高尚医德,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不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活动;不骗取、套取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或为他人骗取、套取提供便利;不违规参与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倒卖号源。
六是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热爱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诚实守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七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忠诚职业,尽职尽责,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和谐共事。
八是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活动,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资料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关诚信的名言1.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2.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在作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4.民无信不立——孔子5.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6.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有关平等的名言1、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纪伯伦2、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3、高调慈善和低调慈善的爱心是平等的。
——陈光标4、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巴尔扎克5、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
——西塞罗6、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7、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
——詹·安·弗劳德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几年来,前小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之中去。
在教育过程中抓细、抓小、抓紧、抓实,抓出了特色。
“五讲五做五风尚”的主要内涵是:一是“五讲”:讲“一个硬道理”,即“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讲“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讲“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讲“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二是“五做”: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办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举办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活动;开展一次专题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设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三是形成五种良好的校园风尚:从维护祖国统一层面,形成“珍视祖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大好局面”的良好风尚;从维护民族团结层面,形成“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风尚;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风尚;从遵纪守法层面,形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良好风尚;从弘扬学校精神层面,形成“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良好风尚。
用鲜活的事例启发教育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珍惜多年来民族团结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教育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争做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筑牢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努力把民族团结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解读十八大核心价值观
解读十八大核心价值观:24字三个层面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没有文明,会影响到“和谐”的社会。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
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
今天所讲的平等,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
公正、法治的价值同样体现在了报告对于各项建设的部署当中。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三、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古时有屈原为国投江,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视死如归,文天祥鞠躬尽瘁,现代有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为解救群众与洪魔以展开殊死搏斗,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密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码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摘选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概念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我国当代人民思想家谢周勇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思想的进步,公有制尽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坚实的脚印,但也同样并非是铲除罪恶的灵丹妙药。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形式并非是罪恶的来源,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自身权力和经营的制约的力量,而这种制约的力量,就只有来自于能够有效地制约任何人的普遍、纯粹的公共的意志,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一个单个的人,而且我们每一个单个的人同时寓于社会之中。
因此,这一公共的意志应当是在承认人的人格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
这种普遍、纯粹的公共的意志就是社会人道。
承认人的人格,使人类获得了平等和自由,而承认人的社会性,则使人类获得了公益和互助。
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社会人道!坚持社会人道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公民道德规范24字多篇
公民道德规范24字多篇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公民道德规范24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民道德规范24字1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XX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2021/8/5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 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2021/8/5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
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 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 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 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2021/8/5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层面)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 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的制度保证。
2021/8/5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 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 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 本价值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
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
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
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己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及“城乡兼顾”等思想。
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是加快建立以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
法治:
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从“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到“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从“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作为己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宪法、土地法、组织法、行政法、选举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
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
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总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们一定会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定会外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行动。
(作者单位:省直机关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