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1.在审视教科书中确定学生的知识起点
教科书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和判断学生的知识起点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处理教科书时,要理解到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作用,预设学生理应掌握的内容,提供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可能,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教学设计的唯一依据,也不能仅仅对教科书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的角度,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涵的丰富育人价值,教师还必须去注重、了解所任教学科在整个学程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表现上的不同,仔细研读所任教课程各个阶段课程标准,增强对要求呈螺旋上升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做好教学的衔接。
2.细致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
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起点,要尽量与实际的教学起点吻合。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标、文本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有深人的把握。
只有自己站得高,才会把学生带进有效的学习过程。
但是,很多教师对此往往理解不足,思考不深,功夫下得不够。
就说对具体教科书的理解吧,有时只停留在学生差不多的水平上,甚至有时还没有到学生的水平。
因为自己对教科书理解得不到位,造成了对教学起点的定位低。
我们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多是无效劳动而已。
接着便是对学生现实起点的把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握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是形成、确立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实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内部状态,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脑子的学习活动只会带来疲劳。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那么学生已经能站在什么高度跳,这就是个教学起点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准备中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教科书理解上根据起点确定重点,从学情把握上确定教学难点,才能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形成生长点。
3.即时捕捉课堂上闪现的教学起点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理解,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
这要求教师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即时把课堂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4.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把握教学起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持续理清教学起点。
在课前,能够采取课前问卷,学生访谈、布置一些课前作业等形式展开调研,从这些调研形式的反馈情况中了解个体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课中,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了解和修正教学起点。
在课后,能够用课后反思的方法,重
新审视教学起点,每节课结束后,我们能够将教者了解到的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情况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
教学起点的把握决非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
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
那种置学生的需求、困惑和情绪于不顾的效率,不是真正的效率;那种多数学生仅仅当了一回“无聊的观众”的课,更不是真正的效率。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鲜活的“学情”做现场处理,根据课堂上表现出的现实起点作随机调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为我们把握教学起点提供了真实的“现场第一手资料”,我们应该即时抓住这些信息。
同时在整个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分析判断,比如观察学生对于学习难度的反应,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反应、学习心态等,结合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即时调整教学起点,以适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
当然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中应该因人制宜作出相对应的处理。
不过有一点能够肯定,教学应该是所有学生在现有起点上的生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