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与当今社会的两难现象_李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迹贪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所谓原心不原迹就是道义论,论迹不论心既是功利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或者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规定了它内在的包含必须有功利论和道义论两种形式。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 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 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6《] 广州日报》2009 年 5 月~10 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168-02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道德两难现象,举例说明:遇到在繁华街 道上乞讨的人我们应该是不问情况的仁慈施舍还是努力识别欺 骗呢?高考在即时间紧迫孩子们该花一小时帮同学解决难题还 是争分夺秒自己胜出呢?物质生活日益的丰富多彩我们是该教 孩子们艰苦朴素还是承认现实让孩子们坦然的享受财富呢?婚 前性行为日趋普遍我们该坦然视之还是大肆抨击呢?
恩格斯批判了这种超历史,超民族,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 指出道德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 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同所有上层 建筑和意识形态一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道德又是历史性的,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 容。没有抽象的,超社会的,超历史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道 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 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 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由阶级基础决定的道德观念,在一定得 历史阶段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要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在阶级社会里,它或者作为统治阶级统治被压迫阶级的 意识形态,或者作为被统治阶级反抗压迫和统治的意识形态,反 映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先说说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我们刚刚说过,道德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人们的经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 济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原始社会所有制相适应 的是原始社会的共同道德,它以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和 对民族的整体责任感
为其行为的规范。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统一的 共同道德分裂为阶级的道德。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的,剥削 阶级的道德成为各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其共同的到底 信条是:“剥削有理”,“压迫有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之相 对应的是各社会的劳动阶级的道德,他们提倡勤劳勇敢,团结互 助,反对剥削和压迫。以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为行为准则的资产 阶级社会道德是剥削阶级道德的典型和最后一个历史类型,它根 源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经济条件,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 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简介:李拉,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 级伦理学专业。
20 10 年 7 月(上)
·社会观察·
种判断。新浪网在 5 月统计的网络民意调查(见表 3)显示:有近 90%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梁丽的行为不应被起诉。
表3
当案件真相被披露、“侵占罪”定罪结果被公布时,媒体的报 道真的让人有些“瞠目结舌”。记者们就是这样来报道案件、左右 舆论、影响受众的,这种违反原则的媒介审判让公众先入为主、对 司法机关的处理产生了异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的辩证法,又是辩证的唯物论。它认 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东西。精神 和意识是物质和存在的原生物,但它们对存在和物质有巨大的能 动作用。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它们的利益 有关。”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也必然是有功利论的,是注重人 们行为的物质结果的,但是其功利性不是一己私利,而应该是符 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
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 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统治阶级通过本阶级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为其经济 利益和政治统治作论证,批判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行为;被统治阶 级则运用道德手段,呼吁为推翻与本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经济基 础和政治统治而作斗争。道德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
第二,对大量不触犯法律的人们的态度和言行做出评价,从 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本阶级内部人们的相互关系,消除本阶级 内部的矛盾,并对敌对阶级施加影响。道德对社会的发展,或起 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 服务的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观”是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 分,或者说是其中的重要的价值观念。长久以来,总有一些人站 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把“道德”的一些规范,说成是人类共有的,或 者是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换句话就是说,“道德”的思想作为意识 形态的一种价值观念来说,对于全人类,全世界是普遍存在的,是 普世永恒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 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没 有强制性,它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 作用。道德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受人们的经 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具有历 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和超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但是,为 了保证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些 大家都能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儿 童,尊敬长辈,讲究卫生,反对流氓盗窃行为等等。尽管这些道德 准则并非道德中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阶级 的烙印,但毕竟起着约束不同阶级的人们的行为准侧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和超 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一般说,剥削阶 级的道德观念为以后的剥削阶级所继承,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 则在劳动人民中世代相传。历史上的先进阶级(包括一定历史条
件下的剥削阶级)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以为后来的劳动 人民所批判改造而加以利用吸收,取其之精华并去其之糟粕,并 赋予新的带有阶级色彩的内容。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 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 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道德的阶级性是有当时阶级斗争的 历史背景。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恩格斯又指出“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是唯一的决定 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 的空话。”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道德的阶级性问题绝对化,应该 认识到即使在阶级社会里也有一些共同的道德(下转第 171 页)
者、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探索,绝不可能一蹴而
就,然而我们也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由相信,只要新闻媒介着眼于传播活动的长
远利益和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介
就能够在今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更多地诉诸理性,更充分地发
挥自己积极的社会功能,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共鸣的舆论环境来
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注释: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05/18/content_11388977.htm. http://club.news.sohu.com/read_elite.php? b=zz0082&a=7727192. 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 id=92135186. http://news.qq.com/a/20090927/001564.htm.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9/05/11/010475629.shtml.. http://www.cnhubei.com/news/ctdsb/ctdsbsgk/ctdsb08/200905/t672504.s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9-25/1887232.shtml. http://www.cnr.cn/gundong/200910/t20091011_505504647.html. http://survey.news.sina.com.cn/survey.php? id=33393.
·社会观察·
2010 年 7 月(上)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与当今社会的两难现象
李拉
摘 要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科学的,但是当今社会仍然出现道德上的两难,这是因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认识还
不够深刻,或者说在理解上有所偏差。本文将就二者的关联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A81
(上接第 168 页)戒律存在。 传统规范伦理学有三种形态,即: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
道义论和功利论,都可以转化为德性论。功利论作为一种道德理 论,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行为结果给行 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行为,则是道德 的,否则就是不道德。功利论又分为行为功利论和规则功利论。 所谓行为功利论,是说不依据规则,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行 为,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规则功利主义则是依 据规则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行为既是道德行为。道义论与功利 论相反,它主张人与行为道德与否,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本 身或行为依据的原则,即行为动机正确与否。凡行为本身是正确 的,或行为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
会拉动的前提下,必将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
要的影响。新闻媒介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着其他普通
机构所不及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不良的影响。但是
任何事物都存在其两面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积极的正功能的同时,
力争将负功能减轻到最低程度。当然,这也需要所有新闻工作
判断一个事情的好坏对错,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道德。当今社会,我们该信奉怎么样的道德标准呢?我们信奉了 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否依然正确呢?
生于 18 世纪的康德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道德的核心 问题是在面对诱惑和外在牵扯时为所当为的持续的天人交战。但 是,何谓当为?或许就是康德自己提出的绝对命令,或者叫最高道 德律。他认为,你要别人怎么样对待你,你也要怎么样对待别人。
三、反思 曾有人说,“梁丽案”是媒体的胜利。自始至终,媒体都是“梁 丽案”中的重要角色。不可否认,在这一案件中媒体确实发挥了 一定的正面影响与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闻媒介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与社会存在着 “呼吸”与“脉搏”的关系。作为载体的社会运行为新闻传播的生 存和发展提供了依托,同时,新闻传播又不断影响着社会的文明 和进步。在社会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接受社
道义论亦可分为行为道义论与规则道义论。所谓道义论,是 说不一定有什么规则,只要行为本身是合乎道德的,那么行为就 是正当的。规则道义论是说行为遵循的规则必须是合乎道德的, 否则便是不道德的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支配其思想与行为的道德原则,有功利 论,也有道义论。例如:人们经常思考,做某件事情值得不值得? 做某件事情合算不合算?人们也常常说:“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 相衡取其轻。”这都是功利论的表现。开头举的几个例子,如果从 功利论来考虑,高考前争分夺秒自己胜出是道德的,因为这从结 果来看对自己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道义论对人的行为 的影响。人们常说“见义勇为是好样的!”或者某人对他的朋友 说“你太不仗义了!”这都是道义论的表现。对于繁华街道上的 行乞,仁慈给予从道义论上来说是道德的,即使这种行为的结果 也许只是助长了欺诈。有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