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创)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提.携/提.防勒.索/悬崖勒.马乳臭./铜臭.曲高和.寡/和.衷共济
B.笺.注/歼.灭地壳./金蝉脱壳.标识./卓识.瑕瑜互见./图穷匕见.
C.伺.候/伺.机粮囤./囤.积居奇玷.污/粘.贴崭露.头角/抛头露.面
D.圈.阅/圈.养塞.车/闭目塞.听炽.热/诚挚.一声不吭./引吭.高歌
1.D(A“勒”都读lè,乳臭/铜臭读“xiù”;B笺/歼都读jiān“壳”都读qiào;C“露”都读lù)
2.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3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A】众志成城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
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B】任劳任怨
....。我们一定要
始终与人民【C】心心相印
....,勤勉工作,努力向....、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D】夙夜在公
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2.B(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抱怨。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仿照第一种观点简要概括另外四种观点。(共计不超过20个字)(4分)
英国政府和语文教育界没有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硬性规定,只是列举了各种观点。例如:一是“个人发展”观,着眼于学生,强调语文在儿童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二是“”观,着眼于学校,强调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其他学科传授知识的工具。三是“”观,着眼于学校以外的实际,强调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的需要。四是“”观,强调语文课有责任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化遗产。五是“”观,它强调语文课程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他们所处的世界和文化环境,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学会透过传媒的表象抓住其实质内容。
3.学科交叉;成人需要;文化遗产;文化分析(各1分)
4.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新京报》评论《以平常心看待莫言获奖》有这么一段: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正如无人获奖,也不必然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林里无一席之地。莫言获奖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引导人们重新关注文学,而对更多作家来说,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对得起“作家”的称号。
请写出莫言的两部作品名,并就莫言获奖,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80字左右。(5分)
4.《透明的红萝卜》《蛙》等。晶报:向直抵人心的文字致敬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而今,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走在一起。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我们希望并相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中国,会有更多作品成为承载这个社会痛与伤、悲与乐、苦与喜的“良心”,以文字向人性致敬。
人民日报: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伟大的心灵超越语言,这话没错,只是,判断什么是伟大的心灵,人们不总是意见一致,也许这是一次例外。对于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获奖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对文字的喜恶,他们会相信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判断,回归自己的内心。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苏辙
熙宁五年秋七月,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欧阳文忠公薨于汝阴。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韩国【指欧阳修母亲韩国夫人郑氏】守节自誓,亲教公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公敏悟过人,所览辄能诵。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
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余安道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谏院。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与近世杨文公、陈文惠公比,逮公三人而已。尝因奏事论及人
物,上目公曰:“如欧阳修,何处得来?”盖欲大用而未果也。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邪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
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
..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郑公尝有遗训,戒慎用死刑。韩国以语公,公终身行之,以谓汉法惟杀人者死,今法多杂犯死罪,故死罪非杀人者,多所平反,盖郑公意也。
公之在翰林也,先君文安先生以布衣隐居乡闾,闻天子复用正人,喜,以书遗.公,公一见其文曰:“此孙卿子之书也。”及公考试礼部,亡兄子瞻,以进士试稠人中,公与梅圣俞得其程文,以为异人。是岁,辙亦中下第,公亦以谓不忝其家。先君不幸捐馆舍,亡兄与辙皆流落不偶.。元祐初,会于京师,公家以公碑诿子瞻,子瞻许焉,既又至于大故。辙之不敏,以父兄故,不敢复辞。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卜:选择
B. 皆经理
..其家经理:治理
C. 闻天子复用正人,喜,以书遗.公遗:给予
D. 亡兄与辙皆流落不偶.偶:遇,遇合,适合。
5. B (料理,处理)
6.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
......欧阳修“性疾恶”、“笃于朋友”的一组是(3 分)(6. C)
①论事无所回避②小人视之如仇雠③公愈奋厉不顾④上独深知其忠
⑤不以贵贱生死易意⑥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欧阳公生下四岁,父亲去世了,母亲亲自教他读书,由于家境贫寒,甚至用芦苇在地上画字学书。他聪明过人,过目成诵。
B. 欧阳公曾作《朋党论》进献给皇上,诚恳详尽地说明君子间是以同道为朋,小人间是以同利为朋,皇帝应斥退小人的伪朋,任用君子的真朋,但和他一道为范公喊冤的诸公终因朋党的议论不能久留朝中。
C. 欧阳修退休后定居颍州,他怡然自乐,并不把居室没建好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滁州时自号“醉翁”,在琅邪山建了个亭子,用“醉翁”命名。
D. 欧阳修称赞苏洵的文章是荀卿的文章,主持礼部试时得到苏轼的文字认为苏轼是奇异之人,后来苏辙考中下等,他认为苏辙的文章也不辱没家门,他对苏家父子都有奖掖。因此,父兄亡故后,苏辙没有推辞为他写碑的事。
7. D(苏轼苏辙同一年考中,不是“后来”;且对“以父兄故”理解有误)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3分)
8. (1)等到成年,去考进士,写作当时流行的骈文,已高出时辈。(“比”“绝”“伦辈”三处)
(2)公与尹师鲁、余安道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3分)
(2)欧阳公与尹师鲁、余安道都因为范公被逐喊冤,而被视为同党。【“直”、“见逐”、“目”三处】
(3) 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4分)
(3)欧阳公前后做过七郡太守,他为政明察而不苛刻,宽简而不废弛,吏民安定。【句意正确,一句一分,注意“苛”、“弛”、“安”三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宋】张耒
海上西风八月凉,乘槎亭外水茫茫。人家日暖樵渔乐,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飞来鸿阵阔,趁潮归去橹声忙。蓬莱方丈知何处,烟浪参差在夕阳。
【注】①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在绍圣(1094-1098)以后,因朝中党争多次被贬。他早年便怀政治理想,却未能实现。②乘槎亭在龙兴山(按:今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