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结要点 重点 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总结要点重点考点
1、寄生的定义:一种生物暂时性地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现象。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或寄生虫(parasite);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
2、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侵入宿主后,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其繁殖力和致病力增强,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3、寄生虫的命名采用二名制学名,即属名(genus name)+ 种名(species name)
+ 亚种名(subspecies name)
+ 命名者姓氏+ 命名年份
4、宿主的类别: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如人、猫与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钉螺与血吸虫)根据中间宿主的先后顺序不同,分别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并在一定条件下随时可传播给人,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或储蓄宿主。(如血吸虫与牛)转续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肺吸虫与野猪)
5、寄生虫的生活史 ( life cycle of parasite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
6、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作用、免疫病理。
7、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这种免疫状态在寄生虫感染中常见。大多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抗再感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清除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体内虫荷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如疟疾的“带虫免疫”;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8、伴随免疫(concom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童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对体内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一旦体内的成虫被完全清除,免疫力也逐渐消失的免疫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9、带虫免疫(premunit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并对再次感染的同种寄生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原发感染的寄生虫。一旦体内的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免疫力也逐渐消失的免疫现象称为带虫免疫。
10、寄生虫抗原的特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1
1、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在体内存活。
12、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13、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带虫者在流行病学方面有重要意义(传染源)。如:阿米巴病,极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14、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寄生性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并在宿主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可引起人体内脏幼虫移行症
15、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的现象。如:卫氏并殖吸虫正常寄生于肺脏,但也可寄生于脑等器官或组织;日本血吸虫虫卵正常应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在脑、肺等处发现。由寄生虫异位寄生引起的病理损害,称为异位损害。
16、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is):不少寄生虫病可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7、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8、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生活史某一阶段虫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19、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源疫性。
2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阻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切断传播途径(管粪管水、杀灭传播媒介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服药等)。医学原虫
1、原虫:体积微小,能独立完成如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全部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2、医学原虫:约40种,生活在人体腔道、体液、组织或细胞内致病或非致病性原虫(共生或寄生)。
3、原虫的运动细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
4、医学原虫的核型主要有两类:泡状核和实质核
5、滋养体(trophozite): 是原虫生活史中代谢旺盛的阶段,具有运动、摄食和增殖能力,也是致病阶段。
6、包囊(cyst): 当原虫遇到不利条件时可分泌囊壁包裹虫体,形成相对不运动的包囊期,也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7、根据医学原虫的传播方式的不同,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可分为:人际传播型(person to person transfer):此类原虫生活史简单,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传播方式:人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循
环传播型(circulation transfer):此类原虫在完成生活史和传播过程中,需要二种脊椎动物作为宿主,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形成世代交替的现象。如刚地弓形虫,终宿主(猫科动物),中间宿主(许多脊椎动物,如猪、鼠、人、猫等);传播方式:人、脊椎动物虫媒传播型(vector transfer):此类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吸血昆虫和脊椎动物(包括人)两种宿主,原虫在吸血昆虫体内生长、发育至感染阶段,再由媒介昆虫传播给人或其它脊椎动物。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等。传播方式:人、吸血昆虫。
8、原虫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核先分裂为二,再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体多分裂:核先分裂为多个,胞质再分裂并分别包绕每个已分裂的胞核,一次形成多个子体出芽增殖:母体先经过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再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包括: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结合,交换核质后分离,各自再行二分裂形成两个新个体配子生殖: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9、原虫的致病特点:与虫种(株)毒力、数量、寄生部位、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增殖作用:疟原虫裂体增殖寒战、发热、出汗播散倾向:溶组织内阿米巴(肠腔)肠壁,随血流向肝、肺、脑等播散。机会致病: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常呈隐性感染,在一定条件下致病,甚至会危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