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之二 规范伦理学基本内容 第三 四 章 道德的起源、发生机制和目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特殊乘客。不履行义务,驾驶员、售票员可以拒绝其乘坐,城市公共交
通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乘客处以50元罚款。(《河南商报》2008年7月
3日) 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也体现出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然而,将 “让座”这一道德范畴的问题升格为法律问题,以制订地方法规的形式加 以确认,却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论证。 从道德层面来看,“让座”与否在于个人是否有此愿望并付诸行动,道 德对于拒绝让座者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只能做出“这样不好”的判断。
法律规定的范围<道德规定的范围 道德:非权力强制,基本上限于舆论强制“应该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法律: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和行为规范,具 有权力上的强制性 ——“不应该杀人放火”
观点一,让座不是法律的事,而是道德的事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规定,乘客应主动让位给老人、孕妇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道德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感情, 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 就是自利、自爱,也就 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 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 源。
“没有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 别。感觉的呼声是第一重要的绝对命令”。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 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 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 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猴子A看马上想要去 拿香蕉,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 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拿到香蕉。 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也是迫不及待 要去拿香蕉。当然,也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而且,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 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评价:
“天赋论”“自然法则论”与“神启论”相比,把
寻求道德起源的眼光,从神转向了人,这是一 个进步。 但没有看到道德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活动发 展的结果,更无法解释这种良知或善良意志的 成因或缘由。
四 、 道德的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 所固有的情感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1、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追求个人的利 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2、卢梭——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3)秩序。“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 (4)高明广大、博厚辽远。以德配天培地。 (5)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公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所烛(照),四时无私 行” ”
二、 道德的天赋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的“四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问题三的结论 ——
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保障 社会存在和发展,增进每 个人利益的效用来制定、 认可的。
问题四: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吗?P88 道德相对主义者:一切道德都是于一定的文化 和社会而存在,皆有不同。 没有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民族的道德。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 理由:
(1)各种文化在习俗、礼节、禁忌、宗教、道德、日常习惯 和态度方面有巨大差异; (2)人们的道德信仰和道德观念基本上是从文化环境中汲取 过来的,把他们文化中为社会所认可的内容内在化;
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 奥古斯丁—— 人间的善恶是按照造物 主的法则和神圣的天道 所承受的天然顺序,人 间的德性、品行等的安 排都是天意,而这一天 意的安排者就是上帝。
一、 神创(启)论
中国的天论——
人只能从我们的最大的生活背景即天地之道中去领悟我们的道德。 天道德性:
(1)生生。 (2)和。 “和实生物”。
评价:
情感欲望论比天赋道德论具有某些合理性 ——看到了人的情感欲望的后天性和社会性, 看到了立于情感欲望之上的利益对人类道德 的决定作用。 但他们只局限于从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层次 寻求道德的起源,而没有上升到人类社会生活 的角度来寻求道德的起源。
五、
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达尔文:“道德感起源于:第一,社会本能的持续和恒久存在; 第二,人类懂得同群诸人的称赞和非难;第三,人类心理官能的 高度活动以及对过去的鲜明印象。”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五 问 :第 二 节 道德起源的目的
问题一:道德和应该的区分?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问题三:“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抛弃体弱病残”的 道德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问题四: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吗?
问题五:礼遇生物还是礼遇人?英雄、一般好人、痴呆人、
歹徒,谁更应该被道德关怀?
问题一:道德和应该的区分?
每个社会都有类似的道德原则,如保护生命、禁止说 谎等 各种文化的人们都有相似的需求,如生存、性生活等 各种不同文化环境下有共同的相似的内容,如兄弟姐 妹间的善意竞争、艺术、语言宗教、文字等 所以 具有普世性道德条目
道德绝对主义者:认为,诚实、善、公正、忠 诚等道德规范和原则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 事实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 根本原则和非根本原则之分
俄国伦理学家克鲁泡特金——我们发现在其中个体与集团的利益 之一视同仁,有时甚至为集团利益而自我牺牲,也是以纲目的高 下为比例而发展的。
互助是自然规矩,是进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动物所具有的一种道德本能。
道德是 动物的合群感或动物本能 的简单的延续和复杂化
“道德观念原本发 生于动物本能”。
弗兰克纳:“道德是一种社会的事业,而不可能是个人
用来指导自己的一种发现或创造。……就道德的起源、 认可和作用来看,它地地道道是社会的。它用来指导个 人和较小团体的全社会的契约。”
鲁滨孙在孤岛上为自己设立的“应该”准则和行为具有道 德含义吗?其身上的勇敢、坚毅、顽强等是道德品质 吗?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这样说, “如果我生存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 身,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与道 德了。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道德,也 不能表现罪恶的,那么我们对道德和 罪恶这两个名词必须怎么了解呢?必 须理解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和有害的 行为。”
问题一的结论 ——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 认可的”、关于人们 具有“社会效用”的 行为“应该”如何的 规范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内容上相互渗透,甚至直接重合 实施中相互凭借 法律是道德的权力支柱 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规定每个人的具有社会效用的全部行为
评价:
动物本能论看到了人的道德生活的客观自然过程、人的道德意识 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根本错误——抹煞了人的生理与动物的生理、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之间 的本质界限,没有看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例如,他们在回答“狼孩”与正常孩子的道德意识的差异时,用 遗传学的观点就陷入矛盾。在回答个体犯罪等“恶”行为时,只能用 “染色体畸变”来作解释,不能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以人的社会性 考察道德起源和人的道德生活。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 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旧约》中的“摩西十戒 ” 基督教《旧约》中认为, 道德及其规范是由上帝启 示给摩西,然后由摩西 传授给教民。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一旦升格为法律,“让座”就立刻具有强制性,意味着某一群体对另一
群体负有“让座”的义务、权利。那么,法律该如何清晰地界定这两个群 体?道德层面的模糊语言“老弱病残”,能否转化为可测度的精确标准? 比如,一个发高烧的年轻病人,是否该给一名健康的老人让座,类似病情 与年龄之间该如何比较才算公平?
观点二,老弱病残孕专座是法律的事,不仅仅属于道德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三 、 道德的自然法则论——道德是一种自 然法则,起源于自然 康德——善良意志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 人生下来就有一种“纯粹理性”
“善良意志” ——人受理性支配的 不以环境为转移的意志。道德就是 这种“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 因此道德是一种与现实无关的先验 的东西。
总之,老弱病残孕专座座位权的归属问题,不仅关乎道德 修养,更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公众除了对无视让座公德的 人进行道德谴责以外,更要理直气壮地请非老弱病残孕占座者 从特需专座上站起来,用舆论与法律的双重力量激励让座行为 的回归。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P105 “孝子”邓明建助母“安 乐死”一案,于2012年5 月30日上午在广东省广州 市番禺区人民法院一审宣 判。法院认定被告人邓明 建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 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邓明建当庭表示服从判决, 没有异议。
费尔巴哈:人的一 切善恶都来源于感 观上的快乐和幸福。
卢梭: 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 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 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民之性,饥而求食, 劳而求逸,苦则索乐, 辱则求荣”。 —韩 非 韩非:人与人之间的伦 理规范和善恶情感体验 都来自人的自私本性和 求利目的。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道德起源的看法
3、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是对同胞的同情心发展的必然结果
4、先秦的商鞅、韩非子——法律和礼义的产生就是为了规范和制约 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 5、马斯洛——道德行为产生于人的内心需求。 6、斯金纳——道德行为产生于环境的刺激(奖赏和惩罚)。追求道 德,源于能获得正强化物。
这种观点在17-18世纪 的西欧广泛流行。
理论篇之二
规范伦理学原理基本内容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目的
第
一 节 诸种道德起源说
一、 神创(启)论 二 、道德的天赋论 三 、道德的自然法则论 四 、道德的情感欲望论 五 、动物本能论
一、 神创(启)论
——道德源于“天”的意旨或 “上帝”的启示——奥古斯汀 八 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 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 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看,乘客购票乘车,实际上是 与公交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消费合同关系。正像公交公司理应 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一样,既然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 乘客就有义务遵守与公交公司的约定。非老弱病残范围的乘客 应该自觉让座。也就是说,对普通座位上的乘客来说,让座是 道德责任,而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女孩负有法定让座义务。
问题二的结论 ——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 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 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 何,而非必须如何的 非权力规范。
问题三:为什么会有“应该勒死年老体衰
的父母”“抛弃体弱病残”的道德?P100 哈逊湾原始部落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力时就把他 们酒饱饭足后活活勒死。
斯巴达人孩子由部落的长老检查其身体状况。健康的被 留下来,体弱病残的就被扔到山谷里去。 “应该节制而不应该放纵”——节制可以使人不做不 当做的事,避免自己和他人伤害。 “动物和人相比,可以杀动物而不可以杀人”——杀 猪有利于个人和社会,而杀人则害人害己。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
道德的相对主义:价值都是相当于时间、地点、人和
境遇的,因此,不存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价值。
温和派——道德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要尊重 每一个人的道德;
极端派——任何人都有道德评判标准,我们不能质 疑或批驳别人的道德标准
文化绝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绝对性
文化绝对主义:
通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乘客处以50元罚款。(《河南商报》2008年7月
3日) 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也体现出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然而,将 “让座”这一道德范畴的问题升格为法律问题,以制订地方法规的形式加 以确认,却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论证。 从道德层面来看,“让座”与否在于个人是否有此愿望并付诸行动,道 德对于拒绝让座者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只能做出“这样不好”的判断。
法律规定的范围<道德规定的范围 道德:非权力强制,基本上限于舆论强制“应该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法律: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和行为规范,具 有权力上的强制性 ——“不应该杀人放火”
观点一,让座不是法律的事,而是道德的事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规定,乘客应主动让位给老人、孕妇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道德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感情, 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 就是自利、自爱,也就 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 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 源。
“没有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 别。感觉的呼声是第一重要的绝对命令”。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 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 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 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猴子A看马上想要去 拿香蕉,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 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拿到香蕉。 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也是迫不及待 要去拿香蕉。当然,也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而且,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 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评价:
“天赋论”“自然法则论”与“神启论”相比,把
寻求道德起源的眼光,从神转向了人,这是一 个进步。 但没有看到道德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活动发 展的结果,更无法解释这种良知或善良意志的 成因或缘由。
四 、 道德的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 所固有的情感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1、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追求个人的利 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2、卢梭——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3)秩序。“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 (4)高明广大、博厚辽远。以德配天培地。 (5)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公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所烛(照),四时无私 行” ”
二、 道德的天赋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的“四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问题三的结论 ——
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保障 社会存在和发展,增进每 个人利益的效用来制定、 认可的。
问题四: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吗?P88 道德相对主义者:一切道德都是于一定的文化 和社会而存在,皆有不同。 没有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民族的道德。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 理由:
(1)各种文化在习俗、礼节、禁忌、宗教、道德、日常习惯 和态度方面有巨大差异; (2)人们的道德信仰和道德观念基本上是从文化环境中汲取 过来的,把他们文化中为社会所认可的内容内在化;
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 奥古斯丁—— 人间的善恶是按照造物 主的法则和神圣的天道 所承受的天然顺序,人 间的德性、品行等的安 排都是天意,而这一天 意的安排者就是上帝。
一、 神创(启)论
中国的天论——
人只能从我们的最大的生活背景即天地之道中去领悟我们的道德。 天道德性:
(1)生生。 (2)和。 “和实生物”。
评价:
情感欲望论比天赋道德论具有某些合理性 ——看到了人的情感欲望的后天性和社会性, 看到了立于情感欲望之上的利益对人类道德 的决定作用。 但他们只局限于从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层次 寻求道德的起源,而没有上升到人类社会生活 的角度来寻求道德的起源。
五、
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达尔文:“道德感起源于:第一,社会本能的持续和恒久存在; 第二,人类懂得同群诸人的称赞和非难;第三,人类心理官能的 高度活动以及对过去的鲜明印象。”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五 问 :第 二 节 道德起源的目的
问题一:道德和应该的区分?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问题三:“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抛弃体弱病残”的 道德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问题四: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吗?
问题五:礼遇生物还是礼遇人?英雄、一般好人、痴呆人、
歹徒,谁更应该被道德关怀?
问题一:道德和应该的区分?
每个社会都有类似的道德原则,如保护生命、禁止说 谎等 各种文化的人们都有相似的需求,如生存、性生活等 各种不同文化环境下有共同的相似的内容,如兄弟姐 妹间的善意竞争、艺术、语言宗教、文字等 所以 具有普世性道德条目
道德绝对主义者:认为,诚实、善、公正、忠 诚等道德规范和原则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 事实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 根本原则和非根本原则之分
俄国伦理学家克鲁泡特金——我们发现在其中个体与集团的利益 之一视同仁,有时甚至为集团利益而自我牺牲,也是以纲目的高 下为比例而发展的。
互助是自然规矩,是进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动物所具有的一种道德本能。
道德是 动物的合群感或动物本能 的简单的延续和复杂化
“道德观念原本发 生于动物本能”。
弗兰克纳:“道德是一种社会的事业,而不可能是个人
用来指导自己的一种发现或创造。……就道德的起源、 认可和作用来看,它地地道道是社会的。它用来指导个 人和较小团体的全社会的契约。”
鲁滨孙在孤岛上为自己设立的“应该”准则和行为具有道 德含义吗?其身上的勇敢、坚毅、顽强等是道德品质 吗?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这样说, “如果我生存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 身,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与道 德了。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道德,也 不能表现罪恶的,那么我们对道德和 罪恶这两个名词必须怎么了解呢?必 须理解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和有害的 行为。”
问题一的结论 ——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 认可的”、关于人们 具有“社会效用”的 行为“应该”如何的 规范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内容上相互渗透,甚至直接重合 实施中相互凭借 法律是道德的权力支柱 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规定每个人的具有社会效用的全部行为
评价:
动物本能论看到了人的道德生活的客观自然过程、人的道德意识 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根本错误——抹煞了人的生理与动物的生理、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之间 的本质界限,没有看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例如,他们在回答“狼孩”与正常孩子的道德意识的差异时,用 遗传学的观点就陷入矛盾。在回答个体犯罪等“恶”行为时,只能用 “染色体畸变”来作解释,不能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以人的社会性 考察道德起源和人的道德生活。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 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旧约》中的“摩西十戒 ” 基督教《旧约》中认为, 道德及其规范是由上帝启 示给摩西,然后由摩西 传授给教民。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一旦升格为法律,“让座”就立刻具有强制性,意味着某一群体对另一
群体负有“让座”的义务、权利。那么,法律该如何清晰地界定这两个群 体?道德层面的模糊语言“老弱病残”,能否转化为可测度的精确标准? 比如,一个发高烧的年轻病人,是否该给一名健康的老人让座,类似病情 与年龄之间该如何比较才算公平?
观点二,老弱病残孕专座是法律的事,不仅仅属于道德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三 、 道德的自然法则论——道德是一种自 然法则,起源于自然 康德——善良意志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 人生下来就有一种“纯粹理性”
“善良意志” ——人受理性支配的 不以环境为转移的意志。道德就是 这种“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 因此道德是一种与现实无关的先验 的东西。
总之,老弱病残孕专座座位权的归属问题,不仅关乎道德 修养,更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公众除了对无视让座公德的 人进行道德谴责以外,更要理直气壮地请非老弱病残孕占座者 从特需专座上站起来,用舆论与法律的双重力量激励让座行为 的回归。
问题二:道德和法的区分? P105 “孝子”邓明建助母“安 乐死”一案,于2012年5 月30日上午在广东省广州 市番禺区人民法院一审宣 判。法院认定被告人邓明 建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 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邓明建当庭表示服从判决, 没有异议。
费尔巴哈:人的一 切善恶都来源于感 观上的快乐和幸福。
卢梭: 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 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 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民之性,饥而求食, 劳而求逸,苦则索乐, 辱则求荣”。 —韩 非 韩非:人与人之间的伦 理规范和善恶情感体验 都来自人的自私本性和 求利目的。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道德起源的看法
3、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是对同胞的同情心发展的必然结果
4、先秦的商鞅、韩非子——法律和礼义的产生就是为了规范和制约 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 5、马斯洛——道德行为产生于人的内心需求。 6、斯金纳——道德行为产生于环境的刺激(奖赏和惩罚)。追求道 德,源于能获得正强化物。
这种观点在17-18世纪 的西欧广泛流行。
理论篇之二
规范伦理学原理基本内容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目的
第
一 节 诸种道德起源说
一、 神创(启)论 二 、道德的天赋论 三 、道德的自然法则论 四 、道德的情感欲望论 五 、动物本能论
一、 神创(启)论
——道德源于“天”的意旨或 “上帝”的启示——奥古斯汀 八 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 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 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看,乘客购票乘车,实际上是 与公交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消费合同关系。正像公交公司理应 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一样,既然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 乘客就有义务遵守与公交公司的约定。非老弱病残范围的乘客 应该自觉让座。也就是说,对普通座位上的乘客来说,让座是 道德责任,而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女孩负有法定让座义务。
问题二的结论 ——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 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 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 何,而非必须如何的 非权力规范。
问题三:为什么会有“应该勒死年老体衰
的父母”“抛弃体弱病残”的道德?P100 哈逊湾原始部落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力时就把他 们酒饱饭足后活活勒死。
斯巴达人孩子由部落的长老检查其身体状况。健康的被 留下来,体弱病残的就被扔到山谷里去。 “应该节制而不应该放纵”——节制可以使人不做不 当做的事,避免自己和他人伤害。 “动物和人相比,可以杀动物而不可以杀人”——杀 猪有利于个人和社会,而杀人则害人害己。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
道德的相对主义:价值都是相当于时间、地点、人和
境遇的,因此,不存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价值。
温和派——道德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要尊重 每一个人的道德;
极端派——任何人都有道德评判标准,我们不能质 疑或批驳别人的道德标准
文化绝对主义认为道德具有绝对性
文化绝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