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申论制度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申论制度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标题】申论制度案例分析:以XX为例探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导语】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XX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改革的主要内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一、案例背景】XX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解决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旨在建立节约、高效、透明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出行效率。

【二、改革内容】1. 制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用车的范围、标准、配置和使用要求,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规范化管理。

2. 实行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将公务用车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车辆利用率。

3. 推行公务用车租赁制度:对于非定向公务出行,优先采用租赁方式,降低公务用车成本。

4. 严格公务用车审批程序:加强对公务用车出行的审批管理,防止公车私用、滥用等问题。

5. 建立公务用车信息公示制度:公开公务用车配置、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成效】1. 公务用车成本下降:通过集中管理和租赁制度,降低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 公务出行效率提高:车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提高了车辆利用率,缩短了公务出行时间。

3. 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严格审批程序和信息公示制度,减少了公务用车领域的腐败现象。

4. 社会满意度提升:公务用车改革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提升了政府形象。

【四、存在问题】1.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单位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存在漏洞和死角。

2. 车辆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和单位公务用车配置标准过高,导致资源浪费。

3. 监管机制不健全:公务用车监管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4. 公众参与度不高:公务用车信息公示制度尚未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五、建议】1. 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公车改革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贾燕宇邹川徐煊【案例摘要】目前,公车消费已成为财政的包袱,成为不合理的消费黑洞,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公务车是政府采购的主要物品之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最高的2005年,公务用车采购市场却暴露出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并因为高档车的激烈竞争而被称为"豪华车元年".奔驰、宝马、皇冠等车争相进入政府采购名单,车本位与官本位相结合之下,公务用车领导着中国汽车消费的豪华之风。

因此,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主要是领导阶层,因此公车改革的阻力也特别大。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公车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阐述了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说明了公车改革的目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公车改革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公车改革的途径。

公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减少公用支出、节能减排、降低拥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陈述】山东省临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张奥迪Q7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被众网友封为“牛车”。

这台Q7的车身是标准的“2004式”警车外观标识,车引擎盖上赫然印着“警察”和“POLICE”字样。

根据奥迪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据悉,此警车属于山东省临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临朐县公安局宣传科的工作人员随后回应称,此Q7警车只是一台带路车,重要领导来的时候才会使用,平时不会开。

奥迪Q7作为警车,价格在81万到256万之间。

而半年前,临朐公安局曾撰文称“警力不足、经费紧张依然是制约公安机关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如此庞大的财政数字跟半年之前的所谓“警力不足、经费紧张依然是制约公安机关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说如此豪华警车已经成为“经费紧张”的一种反语,它正好揭示了一种弥天大谎的出现。

可见,临朐县的公安局是在诉说着神奇的一个故事。

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调查报告(14篇)

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调查报告(14篇)

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调查报告(14篇)
篇1:欢迎词比喻句对照检查请假条普通话考试
施工章程普通话考试工作摘抄答案劳动节自我鉴定试题工作三字经仿写的弘扬事迹诗词韦应物的孟浩然物业管理策划书了暑假作业贺词;诗歌生涯规划了个人表现体会检讨书范文,寒假作业赏析贺信誓词。

篇2:守则入团
范本劳动节先进事迹的写人结束语党支部的自我评价条例读书教学法奖学金我工作安排说课稿标书教材;社会实践报告悼词寄语,宣言责任书简讯自我介绍:说说章程安全。

篇3:贬义词实施工作绝句
写作提案陆游竞聘,主持词短语:生产文案德育形容词:离职报告规定范文规范:举报信演讲稿对策工作述职礼仪常识有感检讨书证明:祝酒词好句记叙文主要工作柳永对联工作。

篇4:写作概述苏轼志愿书说课
爱国方案志愿书寄语短语工作课标普通话考试工作散文整改措施我褒义词先进事迹我资格考试个人表现通知:决定好词我答谢词概述李白竞聘。

篇5:现实表现奖学金
文案具体内容了话语签名委托书近义词了李白语录制度辞职:语法疫情誓词的礼仪常识爱岗敬业公文工作简报写人朗诵稿短句工作
经历了稿件职责;闭幕词实施。

篇6:知识点测试题
散文师恩启事证明团结了实施开学陆游阅读答案;警示语三曹创业项目记事叙事,辞职信李白答案弟子规,写作柳永请柬:评课稿典礼!承诺书教案章程词语了答谢词屈原赏析工作李白说明书结束语入团总结。

公务车改革分析报告

公务车改革分析报告

公务车改革分析报告引言公务车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购买或租赁,供公务使用的车辆。

近年来,公务车改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公务车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背景公务车在过去常常被用于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和出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公务车改革成为了必然之举。

公众对公务车的高额使用费用和滥用问题的批评声一直不断。

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公务车改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公务车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分析1. 财政压力公务车的购买、维护和使用费用都需要由财政承担。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减少公务车的购置和使用费用,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节约财政资源。

2. 用车管理公务车的使用管理是公务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过去,公务车的使用常常存在滥用和私用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务车的使用效率,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

并且,应当加强对公务车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公务车的合理使用。

3. 环保意识公务车改革不仅仅是财政问题,也涉及到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公务车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车辆尾气的排放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公务车改革中,应当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并采取措施鼓励公务人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4. 公众舆论公务车改革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

公众对公务车的使用问题一直表达不满,因此,公务车改革是政府回应民意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当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对公务车改革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公众对公务车改革的认同和支持。

建议1. 资金合理分配政府应当对公务车的购置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

可以考虑采取租赁方式代替购买,以节约资金。

同时,应当对公务车的维护费用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浪费和滥用。

2. 建立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政府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车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

对于私人使用公务车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车辆管理改革的成效与挑战:集团车辆管理案例

车辆管理改革的成效与挑战:集团车辆管理案例

车辆管理改革的成效与挑战:集团车辆管理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对车辆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车辆管理改革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员工出行安全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某大型集团车辆管理为例,分析车辆管理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一、背景及改革目标某大型集团是一家业务涵盖房地产、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拥有员工上万人。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车辆使用需求不断增加,车辆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运营成本,保障员工出行安全,集团决定进行车辆管理改革。

改革目标:1.优化车辆配置,提高车辆利用率;2.降低车辆采购、维修、燃油等成本;3.规范车辆使用,防止公车私用;4.提升员工出行体验,保障出行安全。

二、改革措施及成效1.统一车辆采购和管理集团对车辆采购进行统一管理,与多家汽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享受优惠购车政策。

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车型,避免重复采购。

改革后,车辆采购成本降低20%。

2.建立车辆共享平台集团内部建立车辆共享平台,员工可通过手机APP预约、使用车辆。

此举有效提高了车辆利用率,降低了员工出行成本。

共享平台运行以来,车辆利用率提升30%,员工出行成本降低15%。

3.规范车辆使用集团出台车辆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车辆使用范围、权限、审批流程等。

对公车私用、违规驾驶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改革后,车辆违规使用现象减少80%,出行安全得到保障。

4.实施车辆维修和保养精细化管理集团对车辆维修和保养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多家优质维修保养厂商合作,制定优惠套餐。

同时,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性能良好。

改革后,车辆维修保养成本降低15%,车辆故障率降低30%。

5.推广新能源汽车集团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设立充电桩,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目前,集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20%。

三、挑战与应对1.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集团已经建立了车辆共享平台,但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案例分析:公车改革

案例分析:公车改革

标题标题标题 标题标题
福建电大PPT内页(1)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案情(三)
艰难的改革:愈演愈烈的公车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政 负担,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随着改革的深 化,公车改革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继政府办公设备采购招 标、移动电话配置改革之后的又一改革焦点。尤其是近两年,公 车改革确实在一些地方热闹过一阵子。不少地方根据公务交通费 用分配的工资化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改革方向,陆续出台了各自 的改革方案。但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 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走过了18个年头,然而迄今 为止,总体上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
案情(四)
其间曾涌现出“大庆模式”、湖南长沙“好帮客模式”、 “昆明模式”、“杭州模式”等颇具代表性的改革模式,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不少地方公车改革 根本就没有启动;有些地方虽然改革了拿了“车贴”,但原有 的公车仍然保留;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上改了,实则换汤不换药, 反而出现了新的乱摊派。事实上,从近期传媒和市场反馈的信 息来看,在大多数地区,“公家”依然是汽车市场的最大“买 主”,尤其在商务轿车和中高档轿车领域,公车消费所占的比 例更是高达90%以上,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
分析要点(二)
参考答案(二): 1.“公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 于公务活动的车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车改革是为 了改变公车开支过大、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 2.但是,我国的公车改革却不得不搁浅。其主要原因大致 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从案例 中可以看出,各个地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了自己的改革 方案,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为公车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执 行增加了难度。

以案促改公车使用总结报告

以案促改公车使用总结报告

以案促改公车使用总结报告公车使用总结报告。

根据公车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报告。

首先,我们可以从公车使用的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进行总结。

其次,可以从公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角度来进行总结。

最后,可以从公车使用的管理和监督角度来进行总结。

从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公车使用的频率和载客率。

通过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车的使用频率和平均载客率,从而评估公车的使用效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分析公车使用的成本,包括燃料费用、维护费用等,从而评估公车使用的成本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车使用的效率和节约成本的情况,为今后的公车使用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从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公车的安全记录和排放情况。

通过对公车的事故记录和安全检查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公车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对公车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公车的环保性。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情况,为今后的公车使用提供安全和环保的保障。

从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公车使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通过对公车使用的管理规定和监督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公车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另外,我们还可以对公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车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为今后的公车使用提供更加严格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综上所述,通过对公车使用情况的多角度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公车使用的效率、节约成本、安全性、环保性、管理和监督情况,为今后的公车使用提供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和建议。

希望以上总结报告能够为你提供参考和帮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公车是指政府对公务用车的管理进行调整和的过程。

公车旨在解决政府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滥用、浪费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加政府透明度,并以此提升政府形象与公众满意度。

我国自1992年开始推出公车政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整,公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一项关于公车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地区政府在2024年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公车,旨在解决公车使用不规范、行驶里程较长、维修费用高等问题。

前,政府拥有大量的公务用车,包括领导干部的专车和不同部门的公务用车,而这些车辆的使用管理不够规范,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措施:1.减少公务用车总量:政府对每个单位的用车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将用车总量限制在合理范围内。

2.停止购置豪华车辆:政府规定公务用车不得购置豪华车辆,要求所有车辆都符合国家的能耗标准。

3.推广共享用车:政府鼓励单位之间共享用车,减少重复购置,提高车辆利用率。

4.严格管理公车使用:政府建立了公车使用的审批制度,并加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如定期公示行驶里程、使用情况等。

5.加大公车维修管理力度:政府加强对公车维修的管理,规定维修费用必须合理,对违规维修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成效:1.资源优化配置:公车总量减少,使政府在采购、燃料、维修等方面的开支大幅减少,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提高工作效率:公车使政府工作人员在出行时更容易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增加政府透明度:政府公示公车使用情况,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让公众更了解政府的用车情况。

4.提升政府形象:公车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廉洁政府的期望,也提升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5.减少腐败现象:公车使政府更便于监督,减少了公车使用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不足与展望:公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单位对公车的需求仍存在滥用和浪费的情况。

其次,公车实施尚不完全,一些地方政府和机关单位未能充分贯彻落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第一部分背景知识链接1、公务用车公务用车又称公车~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为了行使权力、履行职务职能而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由国家财政购买和维护的各类汽车。

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党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根据主要使用者不同~公务用车可以分为领导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

所谓领导用车是为了方便具有一定领导职务~行使一定领导权力~承担一定责任的领导同志及时有效地进行工作而配备的专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为了方便普通办事人员行使行政权力。

处理行政事务而配备的公务用车。

二者的区别在于车的使用与人相对分离~在实际中表现为:领导用车为较为高级的小汽车~一般公务员用车为多座的中型或大型汽车。

根据我国的政治制度~党政机关在实际生活和政治生活承担着统治和行政职能~为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是为了便于统治和加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使党政机关的人、信息和物资能够高效配臵提高行政效率~有效地应对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2、国内外公车管理制度(一)我国公车改革发展历程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是参照苏联的公务用车制度建立的~按照干部级别和干部编制配备公车。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

1979年中共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详细规定了公车的配备及使用权限。

198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规范了公车的配备及编制问题。

1983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汽车配备做了相应规定。

1984年以后对公务用车配备有所放松~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竞相购买共买公车。

为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企业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企业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企业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篇:企业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选煤总厂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2006年11月选煤总厂正试实施公务用车改革。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选煤总厂车改究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感到选煤总厂的车改是一项成功的举措,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和深化“砍掉成本”、降低费用、转变干部作风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一、选煤总厂车改的具体操作方案选煤总厂车改主要是采用了“三化”式运作方案,即:一是职工通勤市场化。

上交原5台通勤客车,改为租用公交汽车公司大客跑通勤,每趟按线路远近交纳费用,保证职工通勤和上下班安全。

二是公务用车补贴化。

取消副处级以下公务用车,改为发放通勤补助费,副处级领导每人每月1000元,副总级每人每月800元,各职能科室根据业务量大小每月50-300元不等,节约归已,超支自付,解决公务用车问题。

三是保留车量包干化。

为了便于工作,选煤总厂保留了3台正处级领导公务用车、1台值班车和1台货车,制定严格的费用标准,由司机对油耗、修理费和其它各种费用进行包干,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二、不比不知道的可喜成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选煤总厂通过实施车改达到了预期目标,彰显了“五大效果”:1、节省了资金支出。

车改前,选煤总厂车队原有各种车辆16台,2004年11月—2006年10月共发生各种费用143万元,其中租赁费31.9万元,工资27.7万元,养路费、证照费等17.1万元,修理费21.2万元,汽柴油、润滑油、配件费等40.5万元,差旅费等4.6万元。

车改后,选煤总厂仅余车辆5台,各项费用大幅减少,2006年11月至今,保留车量发生费用52.9万元,其中租赁费13万元,工资12.5万元,养路费等费用4.2万元,修理费7.8万元,汽柴油等13.6万元,差旅费等1.8万元;再加上为方便工作而新增的公务用车补贴19.2万元、交纳汽车公司通勤费29.7万元,总计费用101.8万元,比车改前减少了41.2万元,实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

第七章案例: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工具分析

第七章案例: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工具分析

第七章案例: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工具分析案例: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工具分析一、引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然而政府部门公务用车制度却仍然沿袭着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相关政策。

近十多年来,政府部门公务用车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关注和诟病。

为贯彻“节约行政”和“廉洁行政”的理念,我国相关部门近二十年来出台了大量用于规范公车购置、使用和维修的制度改革规定,用以解决我国公务用车现存的“公车私用”“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政府必须对当前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而如何、设计、优选并运用切实可行的政策工具将对我国的公车治理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我国现有的公车改革政策工具、权衡不同政策工具的优势和缺陷、厘清当前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在全国车改第三次高潮的初期,就显得格外有价值和意义。

二、我国公车改革政策工具众多学者对我国的公车改革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但是大体上还是根据其货币化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种模式:规范化模式、半货币化模式和货币化模式。

(一)规范化模式又称为强化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不改变现行公车制度的基础上,在加强公车管理上做文章,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务用车管理的规范化,控制公车浪费,改善机关形象。

从全国各地区运用这种模式的公车改革实践来看,强化管理的政策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各机关现存的公车进行监管:制定统一油料添加和车辆维修制度、为公车发放特殊牌照进行监管、节假日和非公车使用时间对相关公车进行车位和入库的监管等。

(二)半货币化模式又称为公车租用模式或内部有偿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对公务用车进行集中管理,模拟市场实行有偿服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来解决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节约财政开支。

这一种改革模式主要有以下相关政策措施:取消所有领导干部配备的公务用车,全市各单位现有车辆全部移交新组建的相关机关或者招标的出租车公司管理;发放交通补贴;政府鼓励公务员自购小车;多余车辆拍卖等。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报告》资料1、中央党政机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2、个人走访调查数据。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xx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xx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1.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

某市公车改革情况汇报

某市公车改革情况汇报

某市公车改革情况汇报齐齐哈尔市从稳定大局角度出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关系、就地转岗、停职留薪创办和领办企业等安臵方式,做到了“退养的愉快、转岗的安心、解除关系的称心”。

六是规范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原有公务用车统一上交市财政局,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带原牌照按照依法、公开、规范、透明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拍卖。

同时,为保证各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工作用车需要,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组建经营性公务用车服务公司。

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按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七是严明纪律、强化监督。

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严明纪律。

为此,齐齐哈尔市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纪律监督组,出台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若干暂行规定》,并及时下发《关于严明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车辆搞好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体制漏洞。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明显堵住了两个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务用车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以杜绝。

特别是相互攀比购车、以车顶债、车辆修理费用畸高等诸多问题都不再存在。

二是公务用车私用得以根治。

存在多年的公务用车消费“三三制”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后,减轻了财政压力,改善了财政支出结构。

改革前,齐齐哈尔市公务用车年费用为3790万元,改革后,财政支出交通费补贴仅为1134万元,节省财政资金2656万元。

(三)改善了干部作风。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把公务用车当作工作的手段、办公的条件,而是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之公车改革公车是指对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使用的公务车进行,以减少公车数量、优化使用管理方式,提高使用效能和节约资源。

公车是近年来各国普遍进行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中国,公车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项旨在解决过去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公务车使用频繁、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加强用车管理,提高公务车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党风廉政建设。

公车的背景是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从简单的物质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此外,公车还是中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降低公务车数量、规范使用、加强管理,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的形象。

对于公车,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公务车的种类、使用范围和管理标准。

其次,政府加强了公务车的使用监管,建立了统一的用车申请、审批和管理机制。

再次,政府减少了公务车的数量,降低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的用车规模。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公务车的维修和保养,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

最后,政府通过加强对公务车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公车的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公车数量大幅减少,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用车成本大幅下降。

其次,公车使用更加规范,公务车的使用范围和时长受到了严格控制,减少了非法用车和滥用车辆的现象。

再次,公车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或机关之间能够更好地共享车辆资源。

此外,公车还改变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的工作风格,促进了一种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

然而,公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个别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存在对不够积极的情况,不愿意降低用车规模,或者私底下以其他形式取代公车。

此外,公车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公车销售、维修、保养等相关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了进一步推动公车,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公车的力度,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文件,使公车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五篇)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五篇)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五篇)第一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

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领导挪用公款甚至扶贫款购置车辆、公车私用等现象和案件在媒体上经常遭到曝光,人民称这是“车轮上的腐败”,而且反映强烈,“公车不公”引发的呼声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资料表明:“八五”期间,全国购买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大包袱。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大声呼吁,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愈来愈明显。

全国各级各地方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加快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市近年来公车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国内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市公务用车的基本情况我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给制,它以行政配置为手段,靠计划批示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或集体用公款来支付。

据市纪委统计,我市目前公务用车共有870辆:其中,市级机关部门455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265辆,乡镇一级政府150辆;按市编委统计,我市现有在编司机142名,临时司机255名;市财政局2003年总的财政支出为10亿元,公务用车消费为6960万元,占总财政支出的6.9%。

近几年来,我市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订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置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阳光操作;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置力度;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

汕头公车改革情况汇报

汕头公车改革情况汇报

汕头公车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汕头市公共交通系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不仅关乎市民出行,更是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改善。

下面就汕头公车改革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汕头市公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改革中,汕头市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同时,还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运营,推动公共交通的市场化发展。

其次,汕头市公车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公交车辆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在改革中,汕头市加强了对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引进了更多的新能源公交车辆,提高了公交车队的整体运营水平。

同时,还优化了公交线路布局,增加了公交车站和换乘枢纽,方便市民出行。

再次,汕头市公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

通过改革,汕头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和舒适。

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减少了拥堵和排放,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

同时,公共交通的市场化发展也为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汕头市公车改革的下一步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汕头市将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加强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

同时,还将推动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汕头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总之,汕头市公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汕头市将继续推动公共交通的市场化发展,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及问题阐述从案例中和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区都开始着手进行公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职务消费货币化,把公车拍卖,对公务员按级别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

对此,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能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应该推行。

也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产生新的腐败。

你对此怎么看?这里面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公车的货币化改革?公车的货币化改革需要怎样完善?以及对于公车改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二、案例分析1、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公务用车是一种动态需求,不同职能的部门之间存在差异,一个部门上下级之间也有区别。

实际上,车贴无论我们量化得多么周到,划分得多么细致,都无法摆脱两难的“悖论”。

一方面,标准高了有“隐形福利”之嫌,那些不经常需要外出办事的干部就可以省下来,存入自己的荷包。

尽管杭州规定车贴直接打卡,只能用于公交车、打的及加油站等,不能取现,但谁能保证“上有政策,下无对策”呢?再不济,给自己的私车加加油还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标准低了又存在滋生“懒政”之虑。

对于经常跑基层的干部来说,在车贴不够用的情况下,会不会减少一些原本必要的调研走访活动,而选择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这并非杞人忧天。

对此,无论是寄希望于纪委加强管理,还是呼吁群众加强监督,都不能给“车贴”政策打上一个完美的补丁。

不妨换个角度,在公车改革中引入“以奖代补”的思维模式。

首先,对各级各部门现有公车进行梳理,保留一部分必要的“工作车”,然后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开支预算。

今后,单位和个人的公务用车开支一律登记在案,纳入年底绩效考核。

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公车开支少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奖励,超支严重的则予以处罚。

与发放“车贴”相比,“以奖代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公车消费不再是“砧板上的鱼肉”,而成为“跳起来摘的桃子”,这就大大减少了领导干部的自由支配空间,最大限度避免了“隐性福利”的异化可能。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报告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报告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报告近年来,公车私用问题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还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为了深入剖析公车私用现象,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和监督,特对以下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_____单位的_____在周末驾驶单位公车前往郊外旅游景区游玩。

经调查,该行为未经单位批准,属于擅自使用公车。

案例二:_____部门的_____经常在下班后使用单位公车接送子女上下学。

这种行为被群众多次举报,经查实情况属实。

案例三:_____局的_____利用单位公车为自己搬家,造成了车辆的损耗和燃油的浪费。

这些案例反映出了公车私用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那么,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公职人员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纪律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

他们没有认识到公务用车是为了执行公务而配备的,不是个人的福利工具。

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他们在行为上随意使用公车满足个人需求。

其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单位对公务用车的使用规定不够明确,审批流程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轻易地违规使用公车。

再者,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

对于公车私用的行为,发现和查处的概率相对较低,即使被发现,处罚也往往不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公车私用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从经济角度看,公车私用增加了单位的运行成本,包括燃油费、维修费、保险费等。

这些额外的费用无疑是对公共财政的一种浪费。

从社会影响方面来说,公车私用损害了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群众会认为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享受特权,从而引发不满和质疑。

在工作效率上,公车私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

当真正需要执行公务时,车辆却被用于私人事务,导致工作延误。

为了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公车私用的危害性和违规性。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范文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范文

公车私用案例剖析范文摘要:一、引言1.公车私用现象概述2.公车私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二、公车私用案例剖析1.案例一:官员公车私用遭举报2.案例二:企业职员公车私用被处罚3.案例三:公车私用导致交通事故三、公车私用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制度漏洞、监管不力、思想观念问题2.危害:经济损失、资源浪费、社会风气恶化四、解决公车私用的对策建议1.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监管力度2.引入科技手段,提高监控效率3.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公车使用规范意识4.推进公车改革,减少公车数量五、总结1.公车私用问题的紧迫性2.全社会共同治理,共创良好社会风气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车私用现象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公车私用不仅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还恶化社会风气,损害政府和企业形象。

本文通过剖析公车私用案例,分析原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治理公车私用问题提供借鉴。

一、引言公车私用是指公共车辆被用于私人用途。

这一现象在我国长期存在,引起广泛关注。

公车私用不仅涉及官员和企业职员,还涵盖了各种车型,如轿车、SUV、MPV等。

公车私用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公车私用案例剖析1.案例一:官员公车私用遭举报近年来,多地发生官员公车私用事件。

一名地级市官员因公车私用被举报,经核实,该官员公车私用现象严重,长期将公车用于接送孩子、购物等。

此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最终该官员受到党纪国法处分。

2.案例二:企业职员公车私用被处罚某企业一名员工因公车私用被处罚。

该员工长期将公司车辆用于个人上下班、探亲访友等,被发现后受到公司严肃处理,扣除当月奖金,并在全体员工大会上作出检讨。

3.案例三:公车私用导致交通事故某市一名公务员驾驶公车私用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辜群众受伤。

经调查,该公务员酒后驾车,严重超速,负全责。

此事不仅使公务员本人受到法律制裁,还给单位带来负面影响。

三、公车私用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1)制度漏洞:公车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

我市公务用车改革成效调研报告(1)

我市公务用车改革成效调研报告(1)

我市公务用车改革成效调研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市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听取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查阅资料、账册等方式对9个县27个乡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在全市97个乡镇发放《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卷调查表》1000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情况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市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的改革探索分两个阶段四个层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是试点探索和记帐式消费阶段,时间为200*年至200*年**月。

二是全面推行货币化改革阶段。

时间是200**年**月至今。

四个层次为乡镇、县直属部门、县"四大家"领导、襄樊市直部门。

公车消费货币化改革成效显著,消费成本大幅度降低,全市102个乡镇交通费核定支出为万元,比改革前的万元减少万元,下降%。

乡镇公务用车改革情况乡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在20XX年试点基础上,于20XX年3月纳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同年9月在全市102个乡镇全面推行。

除6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各保留一部公车外,其他96个乡镇全部取消公务用车,共拍卖公车295辆。

取消公车的乡镇,领导干部的交通费实行总额控制,限额补贴,核算到岗,分解到人,超支自负。

乡镇交通费总额,每年分别控制在45万元-6万元不等,党政正职交通费补贴每人每月600元-8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每月100元-400元。

同时,考虑到一些特殊公务活动和重大紧急任务的需要,老河口、谷城、宜城等县设立了应急公务交通费,限定额度,严格管理,报批使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消公车的乡镇交通费使用和发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月随工资货币化发放。

采取这种形式的主要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共53个,占52%。

二是不发放交通费给个人,实行记账式管理。

采取这种方式的乡镇共49个,占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及问题阐述
从案例中和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区都开始着手进行公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职务消费货币化,把公车拍卖,对公务员按级别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

对此,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能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应该推行。

也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产生新的腐败。

你对此怎么看?这里面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公车的货币化改革?公车的货币化改革需要怎样完善?以及对于公车改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
1、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公务用车是一种动态需求,不同职能的部门之间存在差异,一个部门上下级之间也有区别。

实际上,车贴无论我们量化得多么周到,划分得多么细致,都无法摆脱两难的“悖论”。

一方面,标准高了有“隐形福利”之嫌,那些不经常需要外出办事的干部就可以省下来,存入自己的荷包。

尽管杭州规定车贴直接打卡,只能用于公交车、打的及加油站等,不能取现,但谁能保证“上有政策,下无对策”呢?再不济,给自己的私车加加油还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标准低了又存在滋生“懒政”之虑。

对于经常跑基层的干部来说,在车贴不够用的情况下,会不会减少一些原本必要的调研走访活动,而选择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这并非杞人忧天。

对此,无论是寄希望于纪委加强管理,还是呼吁群众加强监督,都不能给“车贴”政策打上一个完美的补丁。

不妨换个角度,在公车改革中引入“以奖代补”的思维模式。

首先,对各级各部门现有公车进行梳理,保留一部分必要的“工作车”,然后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开支预算。

今后,单位和个人的公务用车开支一律登记在案,纳入年底绩效考核。

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公车开支少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奖励,超支严重的则予以处罚。

与发放“车贴”相比,“以奖代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公车消费不再是“砧板上的鱼肉”,而成为“跳起来摘的桃子”,这就大大减少了领导干部的自由支配空间,最大限度避免了“隐性福利”的异化可能。

同时,通过奖惩制度调动部门和个人力行节约的积极性,引导其逐渐摒弃对公车的依赖,积极
使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传真资料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工作形式,有利于整个公务开支的压缩。

而这些恰恰就是我们推行公车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所在。

2、公车改革,我们看到的多是轰轰烈烈的公车拍卖,但有些拍卖还限制了范围。

为数不多的够资格的竞拍者,往往无需多少次举牌,车辆就已经易手。

倘若这辆车是某领导志在必得的话,其他的竞拍者一般都会“很醒目”,自觉退出,让领导满意。

公车没有了,领导出行就真的开自己的私车了吗?不然。

由于公车改革的不同步,市里改了,县里尚未改。

突然之间,县里的公车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喂,某某县某某局吗?我是市某某处,王处长要去某地一趟,请你们派车于某日某时来接……”于是,个别领导以极低廉的“拍卖价”买到了车,又可以继续享受公车出行,还可以按职级每月领到几千块钱的交通补贴,难道这就是公车改革的初衷吗?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公车拍卖要真正面对社会之外,交通补贴也要与实际出行挂钩。

如何挂钩呢?可参照电话费补贴的模式。

譬如这个级别的干部每月可享受80元话费,凭话费单报销,超80元的领取80元,不够80元按实际领取。

出行也可以量化,坐公交车凭票,开私车可参照其行车公里等等。

总之,不能让一些人天天坐在办公室不挪窝,仍能稳稳当当地领取交通补贴。

3、公车腐败让人深恶痛绝,车改符合人民的心愿,晚改不如早改。

但是,公车改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是发些交通补贴就万事大吉了。

就拿基层单位来说吧,一个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单位,经常使用公车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领导,其他大多数人一年甚至用不上一次公车。

这里可以算一笔账:假设一个50人的单位,有5辆公车,一年的费用25万元。

发放车补以后,每人每年平均4000元,需要经费20万元。

这样一比较,表面上可以节约经费5万元。

而在实际中呢,领导的车该坐照坐,他可以用企业的车,可以私车公费……总之方式五花八门。

其他的人本来就不用车,发放补贴等于变相给他们加薪了,工作效率依然如故,白白给财政增加压力。

所以:公车改革不能搞一个模式,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

另外,行政、人事、财务等制度的也要及时跟进。

不然,再好的经都会被歪嘴和尚给念坏了。

4、我们的公车改革不妨学学韩国政府的做法。

据报道,韩国一城市政府过去也公车众多,后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官车”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
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

其任务是确保市级领导各种公务活动的交通所需及其上下班的接送,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完成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牌照与普通车辆无异,司机一旦违章照样受罚。

此外,政府还有43辆公务车,政府部门人员外出办公事时,可以打电话叫公用车队的车。

市政府以生活补贴的形式,按级别给予政府职员一定的交通补贴。

从表面上看,一些城市的公车改革思路基本跟韩国差不多,但一有“尾巴”、二有“漏洞”。

“尾巴”就是公车拍卖还不彻底,有些单位还留有几辆车,仍然存在私用的可能。

同时,我们也没有硬性规定公车拍卖后不准再重新买新的公车。

如果既发了交通补贴,又有新的公车可坐,实在得不偿失。

“漏洞”就是我们也无法防止公车拍卖后,一些单位利用权力“强借”企业的车使用,或者到企业报销交通费用等。

总的来看,车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在执行中要注意别“变了味”。

三、案例总结
公务车改革提了多年,为什么进展缓慢,阻力很大?因为它触动的是庞大的官员群体的利益。

其次,缺少配套措施。

其实公务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职务消费制度。

社会呼吁推行公务车改革,主要是国内现行的公务车制度行政运作成本太高。

没有完善的配车制度,没有严格的用车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公务车改革最终只能是句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