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清单【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教材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6课北宋的政治【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2)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三)影响: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重文轻武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1、 P3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有哪些职权和作用?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人教版七年级下(部编版)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部编版)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2、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消灭南方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

3、宋太袓强化中央集权的治国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政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重文轻武的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5、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6、科举制发展的影响:①使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社会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7、重文轻武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定都:上京。

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3、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甘肃、陕西)唐朝时,与中原文化接触,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冲突加剧。

5、宋真宗时,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来到澶州城,士气大增,打退辽兵。

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朝给辽岁币。

6、元昊对北宋发动进攻,北宋败退。

双方签订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7、澶渊之盟的影响:辽得到了“岁币”。

弊: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的沉重负担。

利: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8、宋与辽、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成为“榷场”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地方建立行省。

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梳理第6课北宋的政治1、北宋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为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宋太祖和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加强兵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①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②表现:a、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③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8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政权建国时间民族杰出首领(建立者)都城与宋重大事件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澶渊之盟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宋太祖)开封宋辽关系:战(澶州之战)----------------和(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宋夏关系:战(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和(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金12世纪初期女真族阿骨打(金太祖)会宁--中都宋金议和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宋金关系:战(岳飞抗金)----------------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1、辽宋的和战-------澶渊之盟: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一、知识清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3.宋朝的治国策略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的影响是(1)利于政权巩固、社会安定。

(2)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宋代商业的繁荣(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5、宋代的都市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出现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其原因是:(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2)南方社会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实现了中华各民“再次统一”。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

制度的影响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1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的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11、(1)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标志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2、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13、(1)“史学两司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15、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印刷术:利于文化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知识过关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5.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__,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
赵匡胤
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政治特点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②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3.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 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中外交通
陆路
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 联系(目的),修建了 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Hale Waihona Puke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科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应用 火药的应用
中外交通
陆路
海陆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鼎盛时期。
卖昼夜不绝。
②城市的发达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 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③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核心知识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金 南宋
蒙古(元) 南宋
元朝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宋真宗时期, 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
府。 宋夏和约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科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应用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

3.西夏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金政权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5.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6.民族政权的并立: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7.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9.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0.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宋词和元曲: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 和统一(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 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2.重文轻武的政策响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人数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框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重点梳理】1.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de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de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de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de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de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de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de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de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de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de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de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de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de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de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de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de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de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de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de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de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de政策★★目de: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de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de政策,使文臣统兵de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de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de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de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de文治局面。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链接中考
2 、 (2021年山东东营)“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
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 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选C;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 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 败,排除A;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破釜 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 生还,地点在内黄,排除D。
考点4.1:元朝的统治
疆域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 上最大的,包括新疆、台湾、西藏、东北地区。
元朝 的统 治
地位
政治 制度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称“行省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还在沿用。
链接中考
2.(2021·山东)“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
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 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 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 D.宋朝重文轻武
【答案】B 【详解】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 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 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6课时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6课时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商业城 (2) 商业发展: ①街道、宅巷内可开设店铺(打破空
商市
间界限)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打破时间界限);

③乡镇形成了草市 [2019年考]
贸 易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的 繁
海外贸 ②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荣 易 ③南宋的外贸所得, 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 考点梳理
·考点1 辽、宋、西夏、金的对峙 ·考点2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考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考点4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艺、科技和中外交通
考点1 辽、宋、西夏、金的对峙
2022版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 西夏的并立、宋金之战与北宋强化中 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武 影响(
安定; ④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造就文治局面。
政策
消极:
重点)
新课标
①文臣掌兵, 不熟悉军务,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②

政治机构重叠, 相互牵制,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官吏冗
余,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金之战) 【2025 年是金建立(1115 年)910 周年】
渐交融,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017年考]

①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六部, 分管各项政务;
政权 建立时间 辽 10世纪初
北宋 960年
民族 契丹 汉族
建立者
灭国时间
耶律阿保机 1125年金灭辽 赵匡胤 1127 年金灭北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唐朝长安城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 二十
唐朝: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太祖乾德三年 (公元965年)4月 13日,召开封府, 令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
——《宋会要 辑稿·食货六七》
北宋开封城
两宋: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考点12 蒙古族的兴起
③ 北宋-金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无力抵抗,1127年,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宋高宗、秦桧):标志着 ① 南宋-金 宋金议和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1276年,南宋灭亡(肯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
考点8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 极 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政治的特点: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 家统治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 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造成边防 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3 元朝的统治
中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央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秦朝-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制度 元朝-御史台
地 行省制度 方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重 表现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

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问答知识点总结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都城?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军事上①②③、政治上(中央、地方)、经济上收其精兵——加强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对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稍夺齐权——加强行政权: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制其钱谷——加强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①②?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措施:①抑制武将,文臣统兵;②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北宋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①②③?表现:增加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如何评价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消极)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官吏冗余,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辽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2、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3、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①②③④?①辽太宗时——占燕云十六州;②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④宋真宗时期——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的内容①②?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内容:①宋朝给辽岁币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评价: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议和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
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
宋。

2.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2) 政治上:①在中央,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 财政上: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 措施: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 评价: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三、科举制的发展:宋初增加进士科名额,并提高地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 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 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 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 评价:①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②使宋辽保持长时间的和平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 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 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 评价:①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②使双方保持长时间的和平。

一、女真族的崛起: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1125年 2.灭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1. 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 抗金: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第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 0 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第1 1 课 元朝的统治
3. 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
形成。

一、农业的发展
1.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最主要原因)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 表现:①由越南传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的兴盛
1. 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 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 外贸
(1) 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 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到南宋时完成( 表现: “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 “ 苏湖熟, 天下足”)。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 灭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 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 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 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3. 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元朝的疆域
1. 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 疆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 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二、行省制度
第1 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 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设置了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 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 西藏: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都市生活
(1)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 瓦子: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称为“勾栏”。

(3) 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4)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1) 苏轼:北宋文学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

三、元曲
(1) 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汉代制成指南工具“司南” 2、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大大促进了世界 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