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是两种常见的循环模式,它们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 奥斯古德循环模式奥斯古德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计算机程序中用于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方式。
它包含三个要素:初始化、条件和更新。
首先,通过初始化操作来设定循环变量的初始值。
然后,在每次执行循环体之前,检查循环变量是否满足条件。
如果满足条件,则执行循环体中的代码;否则,跳出循环。
最后,通过更新操作来改变循环变量的值,以便下次循环时重新判断条件。
奥斯古德循环模式的一个经典应用是遍历数组。
通过使用一个循环变量作为数组索引,可以逐个访问数组中的元素,实现对数组的遍历操作。
2. 施拉姆循环模式施拉姆循环模式是一种在并行计算中用于任务调度的方式。
它基于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将任务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执行多个任务。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前一个任务的输出作为后一个任务的输入。
施拉姆循环模式通过并行执行多个任务,提高了计算效率。
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一个经典应用是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处理操作划分为多个任务,并通过施拉姆循环模式来并行执行这些任务。
例如,可以将图像的读取、滤波、缩放和保存等处理操作划分为多个阶段,并通过施拉姆循环模式来并行执行这些阶段,以加快图像处理的速度。
3.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区别与应用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循环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奥斯古德循环模式适用于串行计算,而施拉姆循环模式适用于并行计算。
其次,奥斯古德循环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结构,而施拉姆循环模式是一种特定的任务调度方式。
奥斯古德循环模式主要应用于迭代计算和循环遍历等场景。
它可以帮助程序员简化代码,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施拉姆循环模式主要应用于并行计算和并行任务调度等场景。
它可以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通过并行执行来提高计算效率。
总结: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 第5章 传播模式
阳光模式
与国际网络连接 经验因素 大众媒介 终端机 信息源 终端机 规范因素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交换 设备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库
社会服务
终端机
价值因素
与他国网络连接
环境因素
六大要素
(1)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录音录像 )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 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 机、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以及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2)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信息源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3)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档案资料库和各种科 )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 研资料库。 研资料库。 (4)大众媒介:是指终端机与各种现代电缆电视相结合而发展的新 )大众媒介: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 家庭影院” 视屏信息等。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家庭影院”、视屏信息等。 (5)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中国 )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 (6)社会服务:如“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社会咨 )社会服务: 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询(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传播学
几种传播过程模式及其优缺点一、直线模式直线模式的缺陷:•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意义: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从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优点: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缺点:1.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意义:香农-韦弗的模式为传播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首先,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
其次,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
优点: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
引申模式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缺点: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
二、循环模式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意义:循环模式与直线模式的区别在于,这个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其次,这个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优点:较好的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
缺陷:1.这个模式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60 伍小惠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一、拉斯韦尔模式(一)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如图一所示。
图一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二)拉斯韦尔模式在教育中的实例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因其缺乏反馈系统而适用于大众传播。
〔案例一〕在教育中,特别是过去传统的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中学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中,教师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体进行控制;学生则是受众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新出现的教育技术,与之对应的是传统教育技术,这种理解强调对传统的革新。
现在正在使用的教育技术,它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这一类技术的总称。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数字化、媒体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包括音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整合技术三类。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每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所处的环境看作是刺激,而把学习者在环境作用下所发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他们关注环境在学习者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斯金纳,他于1954年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基本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比较行为主义)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育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
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
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
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
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1)认识自我;(2)建立人际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进行情感沟通一、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狭义)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章
✓ 施拉姆模式:被称为“现代大众传播学之父”的威
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提出了很多经典的 传播模式和理论。其中能用于表征数字媒体传播基本 模式的传播模式有SMCR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循 环模式。1.SMCR模式源
信息
编码
信道
解码 接收者
噪声 反馈
SMCR模式内涵:
✓ 把传播过程拆分为八个部分,即源、信息、编码、信 道、解码、接收者、介于源和接收者之间的反馈机制、 噪声。
✓ 从传播活动的角度:从传播活动来看,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依 次叠加的进程,在媒体数字化之后,这些传播活动方 式可能在一个平台上汇集,即互联网传播。
2.媒体传播的整合形态
✓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
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二章 数字媒体的传播分析
2.1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2.2 数字媒体的传播属性与优势 2.3 数字媒体的受众分析
2.1 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一)传播的基本模式
1.施拉姆模式
✓ 施拉姆简介: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 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 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 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 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4.实时性
✓传播的实时性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时间的流程中 同时共存、即时响应。
✓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时与受众可以同时共存,却很难做到即时呼 应。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过程,由一个媒体出 发达到大量的受众,在传播的时间特征上表现为继时性传播。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教案--传播的基本过程教案
《传播的基本过程》教案艺术组-1(2号)课程:《传播学教程》内容:《传播的基本过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
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于传播模式理论的认识,掌握传播活动的本质规律,运用传播理论知识认识身边的传播现象,并能分析解决当前传播实践中的问题,为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传播学的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教学难点: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学导入: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对面的协商性对话,小张对小李说:“明天放假,我们去春游吧?”小张点头答应了,通过这个最简单的传播事例,让学生讨论这其中都有哪些要素,引出第一个的主题: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1、传播者(信源)2、受传者(信宿)3、讯息4、媒介(传播渠道)5、反馈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导入:在了解了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后,我们就需要从中归纳出传播过程遵从的模式,那么在研究传播过程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模式呢?引出下面要讲的几种模式,人们对于传播的基本结构模式的探索从孤立到系统,从单向线性到循环性及螺旋性,由静态到动态,由要素性到结构性,由表象到抽象,从简单的直线传播模式到复杂的循环互动换模式,都遵从着一般的认识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模式,认识清楚了模式的功能作用后,才能在目的性的引领下,去深入理解传播过程的多种模式。
信息沟通模型
信息沟通模型信息沟通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解释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失真、反馈等现象的理论框架。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信息沟通模型:1. 申农-韦弗模式(Shannon-Weaver Model, 1948)该模型是最早的数学通信模型,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
它将信息沟通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信源:产生并发出信息的人或实体。
•发射器:将信源的原始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形式(如声音、文字、图像信号)。
•编码:信息符号化的过程,确保信息可以通过信道有效传递。
•信道:物理或抽象的传输媒介,如空气、电缆、光纤网络等,可能存在噪声干扰。
•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还原成可理解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对信息进行解读,并做出反应。
•噪声: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影响信息准确无误到达的因素。
2.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型(Osgood-Schramm Model, 1954)这个模型强调了沟通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认为发送者同时也是接收者,沟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包括:•发送者编码:发送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和背景知识将信息编码。
•信息传递:通过选择适当的渠道发送信息。
•接收者解码: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根据自身认知结构进行解码。
•反馈:接收者向发送者返回信息,表明已收到信息并提供理解和回应。
3. 贝罗模式(Berlo's SMCR Model, 1960)SMCR代表Source (发送者)、Message (信息)、Channel (渠道)、Receiver (接收者),增加了对沟通要素的理解与关系,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来源特性:发送者的个人特征、态度、社会地位等。
•消息特性:信息的内容、形式、结构、复杂性等因素。
•通道特性:媒体的选择和效果,包括有效性、即时性、保真度等。
•接受者特性:接收者的感知能力、兴趣、文化背景、认知状态等。
•情境因素:沟通发生的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
4. 伯恩斯&奥尔森模型(Burns & Stalker's Model, 1978)此模型关注组织内部的沟通结构,区分了机械系统和有机系统的沟通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过程
息 发射器
号
· 接收
到 · 的信接收器
号
·讯 息
信宿
噪源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9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1、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2.丹斯的螺旋模式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0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讯息
11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1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 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 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受者和反
应者 · 讯息——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 能
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 媒介(信道)——讯息的搬运和承载者 ·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
1、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3.德弗勒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15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16
·马莱兹克大众传播的系统模式
17
立法机构、管理机构 民间社团
媒介制作者和分布者
财政支持者、广告机构 市场研究及商店信用评价机构
保护 投票等
高度文化 素养的人
中等文化素养的人
商品、 服务、 广告、
市场调查
消费
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18
·德弗勒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f BA
f CA
X
X1
1
X2
X
X3
2
A X’
C
X ’’
B
X4m X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 伯洛首先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 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
• 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 深远。这种视角在相互交织的多元 关系下考察传播,把传播作为一个 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 过程来考察。
• 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 了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 播过程。
6、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 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 传播和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 系统模式: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较大社会
结构
讯息
C 讯息 R
• (1)直线模式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 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 (2)直线模式没有考虑到反馈的因素,也 没有体现出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 美国学者奥斯古德(Osgood,1916-1991) 于1954年提出一个同时成为信息发送者和 接收者的理论。
• 奥斯古德双行为模式
三、传播模式
• 传播模式的特点: • 1.动态性 • 2.序列性 • 3.结构性 • 任何优秀的传播模式都不可避免
的留有时代的印记、标明认识的 间隔,同时存在某种残缺性、暂 时性、模糊性和简单性等缺点。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 和系统结构
第二节 几种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几种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 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 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 5.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 6.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 7.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 8.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的过程
英国传播学者D.H麦奎尔根据拉斯韦尔传播
过程模 渠道 媒介
对谁说
传播者
讯息
受传者
有什么 效果
贡献: 明确了传播的要素;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
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 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 具体的出发点。
四、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 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根据韦斯特利-麦克莱恩1957年文章绘制。 此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意义重大,一是它指 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 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这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二是它指出了反馈的重 要性; 不足之处有:它认为过程中的参与者之间是平衡 的、互利的,事实上,传播过程中参与者之间是 很少平衡的。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 度,而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的不同的目 标,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隐含要素,指隐藏于或包含于传播行为中的各种要 素,包括: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当时的 情况就构成了传播情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所发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传播学复习题
传播学复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传播学》复习题绿色字体表示没有找到第一章关于传播的基本概念1、关于传播概念的几种学说——共享说、传递行为说、影响说、社会互动性说,具体含义。
答;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把传播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2、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学通常把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答: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提出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W模式:搭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Who 谁控制分析Say what 说什么内容分析In which channel 通过的渠道媒介分析To whom 对谁说受众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分析2卢因“把关人”研究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3霍夫兰与劝服效果实验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习杂性,以否认早起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他是对穿鼻血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实证主义方向)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①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②他是集大成者;③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④他建立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的着作;⑤1949年出版《大众传播学》;⑥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5、传播中意义交换的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指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模式,它描述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的一种典型反应方式。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由心理学家施拉姆提出,他认为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会经历四个阶段:感知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行动实施和反馈结果。
这种循环模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 感知问题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认知和感知问题的存在。
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到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感知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2. 思考解决方案一旦我们意识到问题,下一步就是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个阶段涉及到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对可能的解决方法的探索。
在思考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寻求他人的建议或者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行动实施思考解决方案之后,我们需要付诸行动来实施我们的解决方案。
这个阶段涉及到计划、执行和监控我们的行动。
在行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细节、克服困难,并不断调整我们的行动计划。
行动实施阶段是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的关键阶段。
4. 反馈结果行动实施之后,我们需要评估我们的行动并获取反馈结果。
这个阶段涉及到对行动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我们需要判断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从中学习经验教训。
反馈结果阶段是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以下是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在生活中的几个应用示例:1. 解决问题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感知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行动实施和反馈结果,我们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个循环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改进我们的行动计划。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特点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缺陷
1、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
2、该模式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传播学概论 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述1. 谈一谈你对传播的理解。
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之间流动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行为和活动。
这道题的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历来谈,不止局限于书本中阐述的定义。
2.选取一件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全球互联网的正式开通等),评价它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说明媒介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这道题出题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传播的历史,从传播的历史品格中理解传播。
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文教和宗教的发展,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在短时间内,古登堡的印刷术由美因茨扩散到了德国其他的城市,接着传播到欧洲各国,成为欧洲宗教和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科学文教的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3.请用传播的思想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人际现象。
以促销活动为例,试分析:商家所传播的信息是什么?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商家最终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以下只是一个答题角度。
在促销活动中,商家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和产品的各种信息,吸引或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
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当商家传递的信息成功说服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并扩大了销量,促销就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 谈一谈几位传播学奠基人的学术成就(1)哈罗德·拉斯韦尔:著名的政治学者,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入美国社会科学,并发展了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内容分析,用它来研究自己生活的时代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宣传问题。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理论上的建树,如在他的传播线性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传播学划分了五大研究领域,还有对传播社会功能的经典论述等。
论电视主持艺术即兴口语的审美性
收稿 日期 :0 10 — 8 2 1- 7 1
作者简介 : 衣凤翱(9 2 )男 , 18 一 , 山东栖霞人 ,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 主要从事戏剧影视艺术研究 。
21 0 2疆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NALOF ×l I O NJANG ARTS I NSTI TE TU
受 双方 心理互 动 的结果 。电视 主持 艺术传 受 双方 之 间 心理互 动 的主 体是 主 持人 和受 众 : 理互 动 心
的 内容 是 承 载 于糅 合 了书 面 语 而 以 口语 为表 现 形 态 的语 言上 的信 息 ; 心理 互 动外 化 为主 持 人与 受 众 之 间 的 互 动交 流 的循 环 形 传播 模 式 的传 播 过程 ; 心理 互 动 的结果 是 实现 主 持人 与受 众 之 间
制 了节 目节 奏 。 托 了 主题 , 而使 受 众体 会 到 烘 进 了 即兴 口语 的审美 性 ,而 使 现场 气 氛更 加活 跃 , 受 众 活 跃 的 现场 气 氛 又 为 主 持 人 即 兴 口语 创 作 提供 了条件 。电视 主持 艺术 即兴 口语 的审美 性正
他又作为传送 者将传 出编码 的信 息 ( 即输 出物 )口 ”] 。
是 主持 人 的个性 都 是一 个媒 体 的品牌 , 电视媒 各
体 只有 树立 独 特 的 、 可替 代 的 、 不 特有 的品牌 , 才 能在激 烈 的媒体竞 争 中处 于优势 地位 。即兴 V语 I 审美 性 的产 生对 主持 人 个 性 化 素质 的要 求 是 对 主持人 独特 的人格 魅力 所做 的要 求 。在 电视节 目
Ma .2 1 r。 0 2
No 1 v 1 1 . 。 o. 0
衣 凤 翱 : 电 视 主 持 艺 术 即 兴 口语 的 审 美 性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普PPT演世界公益娱乐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分享交流。
角色相互交替
1. 2. 3.
案例分析
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 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的功能 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
1.英语口语训练课 2.《感悟亲情》作文教学
案例分析
1.编码者:教师,学生 译码者:学生,教师 解释者:教师
讯息:英语对话,交流
经验范围: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案例分析
2.编码者:教师,学生 译码者:学生,教师 解释者:教师
讯息:亲情,如何表达
经验范围:感情一致认知
它很完美么
缺点
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 不能区分传授双方的区别。 双方地位、知识相近,信息掌握 广度、能力相近。
缺点
信息的循环性,突出面于面的传播 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缺点
存在着与社会现实传播不符合的方面
谢谢观看!
http://kf.utoronto.ca/kforum/home.xhtmlKB Community
斯古德 与 施 拉姆 的 循 环 模 式
小组分工
14级教育技术2班 第3组
主题确定:董园园 资料整理:张春霞 贠欣彤 常佃梅 PPT整合: 路雅靖 展示:路雅靖 董园园 杨雪
2015/12/30
2
传播模式的发展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序的方式 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传播模式: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
奥斯古德 1954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 奥斯古德在充分认识到 “香农-韦弗”模式的缺陷后, 采用其中合理的内容, 设计出“传播的双行为模式”
施拉姆
1954年,受到奥斯古德的启 发,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 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传 播循环模式”
模式图
1. 2. 3. 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 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 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 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 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 所共享。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 强调了人类社会 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 传播的互动性 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 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没有主从关系,只是相互作用 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
传播模式的发展
讯息 传者 媒介 效果
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传播要素的依次作用 忽视反馈问题 高估传播效果
受者
线性模式
噪音的负功能 未涉及到人的功能性因素
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的产生
线性 模式 把传播者、受传者的角色、关系、作用固化
现实传播中,转化是常见的
线性 模式
缺少反馈要素和环节
人类传播具有互动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