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设计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呼吸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呼吸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呼吸内科)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必须是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要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供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必须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评分标准备注1.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3分;规划欠合理得1分;无规划不得分。

发展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2.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齐全,须为医院内重点学科得2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1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是医院重点学科不得分。

3.普通病房至少有2个独立护理单元,床位总数60张,得6分;每增加10张床加1分,总分不超过10分;床位数30-59张得2分;低于30张不得分。

4.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得10分;每减少1平方米,扣2分;少于4平方米不得分。

5.专科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3分,具有适宜性得2分。

6.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得分。

满足工作需要),学科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得15分;具备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的较高的诊治能力,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30次以上,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10次以上得1分;指导毕业博士生2名以上,主持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以上,SCI收录临床方向论著2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得1分。

呼吸病理PBLPPT课件

呼吸病理PBLPPT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戒烟、使用支气管舒张 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在急性加重期使 用抗生素和氧疗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戒烟
戒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之一。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建议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对病例的特点、难点和争议 点进行深入讨论,启发学生 思考和探索,促进对呼吸病 理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06 总结与展望
呼吸病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呼吸病理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肺癌、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呼吸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保障人类健康。
呼吸病理学的主要疾病类型
总结词
呼吸病理学涉及的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哮 喘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癌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 现为持续的气流受限,通常与吸烟有关。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 肿瘤,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02 呼吸病理学基础
呼吸病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总结词
呼吸病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学科,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呼吸内科工作计划(2篇)

2024年呼吸内科工作计划(2篇)

2024年呼吸内科工作计划一、背景:2024年,作为呼吸内科的一名医生,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将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我将持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新的治疗方法。

我会定期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同行共同交流和学习。

我还会关注各类学术期刊的发表内容,不断更新我的专业知识。

三、加强团队合作:呼吸内科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与多个科室和医疗团队进行协作。

在2024年,我将积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护士、营养师等医疗团队成员的沟通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科研工作是医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医学进步的关键。

在2024年,我将积极参与呼吸内科相关的科研项目,努力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我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研究问题,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

五、加强科学宣教和健康教育:呼吸内科的疾病往往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预防和科学宣教是极为重要的。

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我将定期开展公众宣教活动,向社区居民介绍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我也会积极参与医学科普节目和社交媒体平台,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给更多的人。

六、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2024年,我将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了解,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我会参加心理辅导的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咨询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

七、健康生活与自我保健:作为医生,我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将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2020版)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2020版)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细则(2020年版)二级医院通常是地、市、县级医院,主要承担本地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比较危重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任务,同时也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

二级医院即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同时也接受三级综合医院的辐射,向上级医院转诊特别危重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卫生部(卫生计生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评分标准》制定,同时参照国际现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制和体系。

二级医院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涵盖科室的部门建制、业务建制、人员建制、设施建制、管理建制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并根据我国国情,在二级医院PCCM科设立培育、达标、优秀和示范单位四级标准。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必须独立建制。

部门、业务建制至少包括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或抢救室、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并具有相应的管理架构和机制。

具体如下:一)医疗.硬件设施(1(1)呼吸病房:设立单独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床位数至少大于30张。

(2)呼吸门诊:设立呼吸专科门诊,附设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并配置专科护士,力争开设专病/专项门诊,用于哮喘、慢阻肺、戒烟等的规范化防治,有条件设立专家门诊。

((3)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或呼吸抢救室:设立隶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MICU/RICU 或呼吸抢救室,并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技术和人力资源(包括医师、呼吸治疗师、专科护士等)条件。

(4)呼吸内镜室:拥有独立的呼吸内镜室,能开展常规的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有条件的可开展内科胸腔镜。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疾病诊疗精要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疾病诊疗精要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疾病诊疗精要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休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时,PaO₂<7.98kPa(60mmHg)和(或)PaCO₂>6.65kPa(50mmHg)时,作为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

根据血气变化,将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系指PaO₂下降而PaCO₂正常或降低,多为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Ⅱ型系指PaO ₂下降和PaCO₂升高,多为慢性呼吸衰竭或间有急性发作的表现,常见于阻塞性功能障碍的肺、支气管疾病。

一、病因1.气道病变引起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炎症、痉挛、肿瘤、异物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由于气道不同程度的阻塞,肺泡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及CO ₂潴留。

2.肺组织损害引起的换气功能障碍肺部炎症、水肿、血管病变、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矽肺、ARDS等,引起V/Q灌注比例失调,弥散面积减少或解剖分流增加,导致缺氧。

3.胸廓活动减弱或呼吸肌衰竭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廓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侧突、广泛胸膜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引起胸廓活动受限制;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呼吸肌负荷加重等引起呼吸肌活动减弱,均可使肺扩张受到影响,导致肺通气量减少。

4.脑部病变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脑部炎症、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代谢性或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损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抑制,通气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可使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基础。

(一)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

1.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质量仅占全身质量的2%,而需氧量却占总量的25%,大脑耗氧量3mL/(100g·min)。

早期缺氧即可引起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起到代偿作用。

严重缺氧时扩张的血管血流缓慢,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离子泵”的作用减弱,致使脑水肿发生和颅内压增高,同时亦可直接损伤脑细胞。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内三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目录一、胸膜腔穿刺术二、腹腔穿刺术三、骨髓穿刺术四、腰椎穿刺术五、导尿术1一、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1主要作用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状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3忌讳症状1﹒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分歧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散布,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35操作步骤体位患者取座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座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挑选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呼吸内科规培小结500字

呼吸内科规培小结500字

呼吸内科规培小结500字在本次呼吸内科规培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对呼吸内科的疾病诊疗、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在规培期间接触最多的一类疾病。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气促、咳嗽和咳痰。

治疗上,我了解到早期干预和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性。

对于轻度COPD患者,应采取吸烟戒断、规范化用药和定期随访等措施;对于中度和重度COPD患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

二、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我了解到哮喘的治疗应该是以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为目标。

治疗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哮喘控制水平,可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轻度哮喘患者可采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则需要长效控制药物,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

三、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在规培期间,我了解到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上,标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是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为基础的四联疗法。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疗效,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四、肺癌是呼吸内科的重点疾病之一。

在规培期间,我了解到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对于高危人群,如吸烟者和家族有肺癌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CT筛查。

治疗上,根据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规培期间,我通过参与呼吸内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工作,对呼吸内科的疾病诊断、治疗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和讨论,我对呼吸内科的疾病诊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呼吸内科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呼吸内科讲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与护理二、授课对象临床实习生、护理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 掌握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护理技能。

五、教学内容1. 呼吸内科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2. 常见呼吸内科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炎- 支气管哮喘- 肺结核- 肺部肿瘤3.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氧疗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患者,进行病情汇报和护理操作。

七、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呼吸内科疾病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生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呼吸内科疾病概述1. 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阶段:常见呼吸内科疾病1. 教师讲解COPD、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第四阶段:呼吸内科疾病护理1. 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氧疗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患者病情汇报和护理操作。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与护理》2. 案例资料: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历资料3. 视频资料: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与护理的操作视频4. 教学课件:呼吸内科疾病诊疗与护理的PPT课件十、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呼吸内科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呼吸内科出科考卷

呼吸内科出科考卷

呼吸内科出科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 肺炎B. 支气管哮喘C. 肺结核D. 慢性支气管炎A. 发热B. 咳嗽C. 胸痛D. 咯血3.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肺结核最有价值?A. 胸部X线片B. CTC. 痰涂片找结核杆菌D. 肺功能检查A. 反复发作的胸闷B. 咳嗽C. 哮鸣音D. 间歇性发热5.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间质性肺疾病?A. 特发性肺纤维化B. 结节病C.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D. 肺炎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

(√)2.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片表现为大片实变影。

(√)3. 所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均有呼吸困难的表现。

(×)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症状,预防复发。

(√)5.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是____、____和____。

2.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包括____、____和____。

3.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____传播。

4.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5.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特点是____和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依据。

2. 请列举三种肺炎的病原体。

3. 肺结核的化疗原则是什么?4.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5. 简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患者,男,60岁,慢性咳嗽、咳痰20年,近5年来活动后气促。

根据病史,考虑患者可能患有哪种疾病?请说明诊断依据。

2. 患者,女,35岁,发热、咳嗽、胸痛3天。

胸部X线片示右肺大片实变影。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请列出治疗原则。

3. 患者,男,45岁,咳嗽、咳痰2个月,痰中带血1周。

呼吸内科诊断治疗导则及操作规章

呼吸内科诊断治疗导则及操作规章

呼吸内科诊断治疗导则及操作规章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内科诊断、治疗导则及操作规章,以帮助
医生进行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诊断导则
1. 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疾病、药物使用等信息。

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触诊、视诊等,以寻找可能的体征。

3.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
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初步诊断。

4. 如初步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确诊,可考虑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肺功能测试、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等。

5. 根据详细的诊断结果,确定最终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导则
1. 针对不同疾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 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根据需要进行疗效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发展。

操作规章
1. 医生在进行呼吸内科诊断和治疗时,应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决策权。

2. 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章和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3. 医生应不断和更新呼吸内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

4. 医生应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关于呼吸内科诊断治疗导则及操作规章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医生们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

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

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1. 引言呼吸内科是专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科目。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呼吸内科诊疗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操作,制定本规定。

2. 诊疗实务规定2.1 患者接待与评估- 接待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主诉,并记录相关信息。

-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2.2 检查与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CT扫描等。

-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3 治疗与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3. 操作规定3.1 药物使用-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并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给药。

- 在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3.2 治疗器械使用- 使用治疗器械前,应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和功能性,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 在使用治疗器械时,要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 治疗措施监测- 在进行治疗措施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包括患者接待与评估、检查与诊断、治疗与护理以及操作规定等方面的内容。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提高诊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呼吸科医疗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

呼吸科医疗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

呼吸科医疗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呼吸科医疗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制定本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医疗服务。

二、诊疗标准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发生时间、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

- 全面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部听诊、心脏听诊、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等。

2.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CT等。

- 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

3. 诊断与评估-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明确诊断。

-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速度、并发症风险等。

4.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

-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需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等。

5. 疗效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三、操作规范1. 氧疗操作-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氧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文丘里面罩等。

- 确保氧气管道通畅,观察患者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的改善。

2. 机械通气操作- 在医生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安全。

3. 静脉输液操作- 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选择适当的输液通道,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

- 观察输液过程,确保液体通畅,及时处理输液相关并发症。

4. 标本采集操作- 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标本采集,确保标本质量,避免交叉感染。

《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3,Z2431113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20学时总学分数:6.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

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共12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本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一协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标准[详]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标准[详]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编辑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编辑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

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

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培养方式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妇产科1急诊医学科 3.5皮肤科0.5眼科0.5耳鼻咽喉科0.5传染科0.5精神科1康复医学科0.5中医科0.5选修科室0.5基层实践培训基层实践基地6(合计6个月)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华西进修报告+PCCM建设标准

华西进修报告+PCCM建设标准

进修总结我于2018年03月至2018年08月在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进修学习6个月,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共设有6个医疗护理单元,包括呼吸内科病房、呼吸综合病房、结核病房、呼吸ICU,温江院区与上锦院区呼吸病房,合计床位292张,为全国床位数最多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之一。

同时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等辅助科室。

在进修期间我共轮转4个病区,从中我系统学习了:内科和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肺炎、慢阻肺、肺心病、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气胸、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等的主要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LAM等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

具体体会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年轻医师学到老一辈华西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还能激励年轻医师勤思考、用心学、专临床,形成新老医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华西教授在教学及临床工作中,有着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多原则性的问题共同协商、允许存在不违反原则的分歧的优良作风。

主要体现在:针对疑难病例,全科每周二、周四疑难病例大讨论;针对疑难病例,组织有放射科、病理科、外科、内科等多科会诊教学查房;针对影像学疑难病例,每周三有影像科联合呼吸科联合读片报告及分析,不断提高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地位。

通过这样系统的、有计划的诊治体系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

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内科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追求学术前沿,注重继续教育学习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华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可开展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四早晨课内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五大内科晨读;周三、周四下午PICC专题讲座,以及不定期针对各类人员的大、小讲课;不定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最新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最新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编辑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编辑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

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

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要求规范修改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要求规范修改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2010年8月9日修改)目录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2.社区获得性肺炎…………053.支气管哮喘………………084.支气管扩张症……………115.自发性气胸………………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1.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1.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

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

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血气检查:可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其他实验室检查:低氧血症,即PaO2<55 mmHg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增高,红细胞压积>55%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

并发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痰培养可检出各种病原菌,常见者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三、诊断与严重度分级:1.诊断要点:⑴临床表现;⑵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⑷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⑸血气分析: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严重程度分级(表一):四、鉴别诊断:COPD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鉴别(表二)。

五、治疗:(一)COPD稳定期治疗1. 治疗目的:⑴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

⑵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⑶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⑷降低病死率。

2. 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的恶化,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有:⑴支气管舒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抗胆碱药:短效异丙托溴铵;长效噻托溴铵;茶碱类药物;⑵糖皮质激素:可选用口服或吸入治疗。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好。

⑶其他药物:祛痰药(黏液溶解剂):)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疫苗:流感疫苗可减少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

3. 氧疗:COPD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具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

具体指征是:(1)PaO2≤55 mm 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2)PaO255~60 mm 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55%)。

4. 外科治疗: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肺移植术:(二)COPD分级治疗方案(表三):(三)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以及发热等,此外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包括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5. 其他治疗措施。

(四)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1.呼吸生理治疗: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以及避免快速浅表的呼吸以帮助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

2.肌肉训练: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

3.营养支持:应要求达到理想的体重;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卡摄人,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定义: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病原学诊断方法的选择:1.门诊治疗的轻、中度患者不必普遍进行病原学检查,只有当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时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2.住院患者应同时进行常规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

凡合并胸腔积液并能够进行穿刺者,均应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行胸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

3.侵袭性诊断技术仅选择性地适用于以下CAP患者:①经验性治疗无效或病情仍然进展者,特别是已经更换抗菌药物1次以上仍无效时;②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而采用常规方法获得的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原时;③免疫抑制宿主罹患CAP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④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浸润性病变鉴别诊断者。

三、CAP入院治疗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1.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糖尿病;3)慢性心、肾功能不全;4)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6)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7)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8)精神状态异常;9)脾切除术后;10)器官移植术后;11)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12)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脉搏≥120次/min;③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②呼吸空气时Pa02<60mmHg,Pa02/Fi02<300,或PaC02>50mm Hg;③血肌酐(SCr)>106μmol/L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④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⑤血浆白蛋白<25g/L;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⑦X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2.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ICU治疗:(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min。

(3)Pa02<60mmHg,Pa02/Fi0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动脉收缩压<90mmHg,(5)并发脓毒性休克。

(6)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四、治疗原则:1.支持、对症治疗;2.及时经验性抗菌治疗;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4.重症肺炎建议转入ICU。

五、抗菌素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早给予抗菌素治疗,初始治疗应在诊断后4小时内给予,治疗前尽可能采集病原学标本。

2.治疗48—72小时后应进行病情和疗效评估,如治疗无效应分析原因,可更改抗菌素再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更改治疗方案。

3.初始经验治疗要求覆盖CAP最常见病原菌,推荐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4.疗程视病原菌决定,一般细菌疗程7—10天,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10—14天,免疫抑制宿主和某些特殊宿主则需适当延长疗程。

支气管哮喘一、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