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引言经济学的微观政策是指对个体和市场行为进行干预和调控的政府政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对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社会福利。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经济学的微观政策。
理论基础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
其中,外部性指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公共物品指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信息不对称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程度的信息。
2.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常见的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税收、补贴、管制、公共投资等。
•税收:通过征收税收来纠正外部性和提供公共物品。
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以内部化环境成本,或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来提供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
•补贴:通过向正面外部性产生者支付补贴来鼓励其行为。
对于开展科研创新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以激励技术进步。
•管制:通过制定法规和监管机构来限制市场行为。
对于垄断企业进行反垄断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公共投资: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来提高社会福利。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评估经济学微观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
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实证分析来评估政策的成本与效益,并提出政策建议。
1. 最小工资政策最小工资政策是一种常见的干预劳动市场的政策措施。
最低工资可以提高低收入工人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另最低工资也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特别是对于低技能劳动力。
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当最低工资水平与市场工资水平接近时;而在另一些研究中发现,最低工资政策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并进行详细的实证研究来评估政策效果。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西方经济学是指发展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
其中,经济政策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两个层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在整个经济体系层面上进行的经济调控和管理。
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1. 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量化宽松政策和紧缩政策两个方面。
量化宽松政策通常表示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
通过增加货币流通量,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高借贷活动,从而提振投资和消费。
紧缩货币政策则相反,央行会采取控制货币供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和促进经济稳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利率、减少流动性等。
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2.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采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可以直接增加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减税措施则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政府会采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等措施来控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过度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二、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个别市场或行业的政策干预措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政策分析主要涉及垄断政策和竞争政策。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及社会政策一、宏观政策宏观政策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旨在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促进经济的高效增长,维持公共秩序的一种政策。
它是指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方向,由政府、中央银行等国家机构和金融机构具体操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及税收等方式,来平衡实体经济的供需、调节经济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及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的政策。
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投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劳动政策、市场设施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
宏观政策的作用有:1.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及和谐。
2. 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及高效增长。
3. 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
4. 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5. 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
二、微观政策微观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针对具体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的控制,以达到全局及行业性目标的政策。
微观政策也可被称作小规模的经济政策。
它们反映了政府在推行经济政策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对改变经济发展方向、形成政策环境和调节经济有效性这一宏观效果的实现所特有的努力。
微观政策是政府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在于:1、它可以深入和精细地分析和解决宏观政策所不能解决的经济问题。
2、它可以调节市场的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3、它可以落实宏观政策的精神,改善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正义。
4、它可以指导企业正确开展业务活动,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各种政策目标。
三、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特定法律、政府文件、技术措施和其他措施,以应对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的政策。
它主要针对劳动、社会保险、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社会安全、社会处分等领域和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要作用有:1、促进公平正义。
社会政策可以维护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促进公平正义,确保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2、强化社会联系。
它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社会关系体系,使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流动性。
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
解决公共物品的⽣产不⾜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并且每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会利⽤这⼀点,在不⽀付费⽤的情况下就可以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因此,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产问题。
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产公共物品应是⼀种较好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国家,⼤多数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或政府通过组建国有企业来⽣产或向市场提供的。
例如国防、公安、公路、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公园及其他公益事业等。
但是政府应提供多少公共物品才能较好地满⾜社会需要,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经济学家们建议:采⽤⾮市场化的决策⽅式,⽐如,投票,来解决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有效⽣产问题。
投票可以是公民投票,也可以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投票,或者由有关政府机构的官员投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出⽔平。
经济学家们认为,尽管投票⽅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出⽔平,但⽤投票的⽅法决定公共物品的⽀出⽅案仍然是调节公共产品⽣产的较好⽅法。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它主要关注个体的供给和需求、市场价格的形成、资源配置以及利益最大化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指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产品的差异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生产和成本: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以及如何分配生产要素。
生产和成本分析包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等概念。
通过对生产和成本的分析,企业可以最大化利润并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主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交易者产生的外部影响;公共物品是指一种使用时不排他且消费者无法排斥的商品;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垄断力量或信息不对称等情况。
5. 市场干预: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可能需要通过干预来实现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市场干预可以包括价格管制、税收和补贴、公共政策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干预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6. 消费者行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需求是由其偏好和预算约束所决定的。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揭示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弹性,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定价策略提供参考。
7. 生产者行为: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生产选择。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组合以及生产规模的决定来实现这一目标。
微观经济政策解读
微观经济政策解读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特定市场、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调整价格、税收、补贴等手段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效率等目标。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微观经济政策进行解读,包括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
价格政策是微观经济政策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改变价格水平,价格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当政府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高或过低时,它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面对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提高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税收来抑制需求,从而稳定价格水平。
类似地,当政府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低时,它可以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如通过降低利率或减少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税收。
通过这种方式,价格政策旨在在市场中维持价格的稳定,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
税收政策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观经济政策。
通过对商品、企业或个人征收税收,政府可以影响市场行为和经济活动。
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但税收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它还可以用来实现其他经济目标,如调节市场行为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当政府认为某些商品的消费过度或某些行业的利润过高时,它可以通过提高相关商品的税收或征收额外的行业税来减少消费或降低利润。
相反,当政府希望刺激某些经济活动时,它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提供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
税收政策在微观经济政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补贴政策是政府为了支持特定产业、企业或个人而提供的财政补贴。
与税收政策相反,补贴政策是通过给予经济主体财政支持来影响市场行为。
补贴政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直接补贴、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
补贴政策的目的往往是激励特定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或促进个人的消费。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农民农业补贴来支持农业发展,通过提供研发补贴来促进科技创新,或通过提供购房补贴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经济学原理第六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垄断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和损失,主要表现为资源 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如第五章已经论述过的“价格歧 视”),具体来说,垄断的存在还可能产生某些弊端。第一, 垄断企业不像完全竞争厂商那样力图降低成本。由于不存在 竞争的威胁,不必努力降低成本,就可以安稳地生产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可能把一部分收益假报为成本,或低估 利润,就能少纳税多获利,进一步减少了社会福利。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微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市场失灵的原因节 微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 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一) 公平
微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是收入均等化。
(二) 效率
微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是资源有效配置。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二、 公平与效率交替的必然性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二)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应对
1. 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 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对方受损时,信息 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 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 率的降低。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
二、 垄断
垄断在经济学中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微观经济 学厂商理论中对垄断的理解是狭义的:一个厂商控制一个行 业或市场的全部商品供给,厂商就是行业,市场是唯一卖者 的市场。按照这个定义,在现实经济中找不到垄断,那么, 说垄断破坏了市场机制就难以证实。微观经济政策中理解的 垄断是广义的,即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 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类似于寡头垄断。按这个广义的 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垄断组织和行业,比如美 国的汽车业、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都属于垄 断市场。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介绍经济学的微观政策是指在经济领域中,针对个体和市场行为的政策措施。
微观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引导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经济学的微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个体决策与市场行为个体理性决策个体理性决策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个体在面临不同选择时,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作出决策。
政府在制定微观政策时应考虑个体理性决策的影响,以激励个体做出对社会最有益的选择,并避免不良的行为产生。
市场机制和均衡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政府通过调整市场机制中的不平衡,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然而,政府干预过度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对市场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或者社会产生的影响,其成本或者利益并不以市场价格体现。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例如通过征收环境税以纠正环境污染问题。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无法反映供求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的设立和反垄断政策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和自由骑车问题公共物品和自由骑车问题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
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不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且一人使用并不减少别人的使用机会。
自由骑车问题指的是即使个体没有为某项服务或产品付费,但仍然可以免费享受其使用。
政府在这方面的干预是确保公共物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和提供公平的使用机会。
政府政策的工具和效果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政府引导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调整税收水平和税收结构,政府可以影响个体的消费、生产和投资行为。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可以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政府引导经济行为的另一种工具。
通过给予补贴,政府可以激励个体从事对社会有益的活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是经济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与市场运作的原理,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和政策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产业组织、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等。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表示的购买意愿,供给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图形化表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工具。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明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
需求与供给的交点就是市场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确定。
二、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
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消费者通常会考虑价格、个人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
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是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每多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根据这一理论,消费者在分配有限收入时会使边际效用相等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比率相等。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合适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三、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市场上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卖方在市场上提供商品或服务。
在垄断市场中,供应商可以通过限制产量和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利润。
政府在垄断市场中通常会采取反垄断政策,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主导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企业通常通过价格战和非价格竞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供应商和需求者在市场上自由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所有企业都必须接受市场价格。
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经济政策分析
经济政策分析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通过对现行经济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策是否有效,对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
本文将通过对经济政策的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优化的方向。
一、经济政策的分类经济政策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调控,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微观经济政策则关注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促进个体经济主体的发展,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竞争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相反,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目标来进行综合考虑。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适度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需求,加快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
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消费和投资意愿,但也可能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财政政策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的考虑。
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控的政策。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产业政策也需要考虑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个体经济主体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不合理的税负和税收规定可能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2. 竞争政策竞争政策旨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效,减少市场垄断行为的发生。
通过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和资源配置效率。
竞争政策还可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一、宏观政策1.1 宏观政策的定义宏观政策是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制定的总体性政策,用于引导和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宏观政策针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导向进行制定和实施。
1.2 宏观政策的目标宏观政策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
通过制定适当的宏观政策,国家可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1.3 宏观政策的工具和方法宏观政策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来实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贸易政策则是通过调整对外贸易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发展。
二、微观政策2.1 微观政策的概念和意义微观政策是针对个体经济主体的政策,包括对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支持和引导政策。
微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2.2 微观政策的内容和实施微观政策的内容包括企业创新、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
通过提供创新支持、加大产权保护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轻税收负担等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2.3 微观政策的效果和问题微观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政策执行的不到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部分政策的副作用等。
因此,需要在实施微观政策的过程中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社会政策3.1 社会政策的定义和作用社会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保障社会权益而制定的政策。
社会政策关注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社会幸福指数。
微观经济政策
某种限制与管理。
而进行的政府活动。
已经作过分析。
(1)Protect Consumer 保护消费者
A、Product Standard 产品标准:
质量的最低标准: 包装的明示性要求:
B、Products List of Prohibited Goods 禁止销
售的物品清单;
C、The Education of Coercive Implement 强制履
0%
P%
100%
(2)Government Method OF Control The Pollution 政府控制污染的方法
A、Regulation 规制:
制定排放标准, 限期达标,
超标关、停。
B、Compensate Loser 赔偿损失者
污染对外部造成的损失经过 污染者行为目标是治理与赔偿
C,R,P
MSC=S
MSB
MB2
MB1
Q
10.3-2 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来不稀缺的物品转为稀
缺了。 环境是一个例。 污染的评价指标是物理量指标。
(1)Optimum Purificatory Level 最适度净化水 平
B
C
寻找边际社会利益
与治理的社会边际成 本相等的点P。
MSB MSC
FG 70%
I H 100%
理费的增加,总费用增加。
10.3-3 Fair Distribute 公平分配
(1)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衡 量方法。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8章
• 准公共物品是有条件地不能排除其他人消 费的物品,即人们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 消费的公共物品。例如,对道路、公共图 书馆、电视广播、公园等需要支付一定费 用方可享用,故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
2021/10/10
9
第一节 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
图8-2 自然垄断的监管
2021/10/10
10
第一节 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
反托拉斯法
• 政府反对垄断,为此制定了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 法。各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反托拉斯法, 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在美国,实行反托拉斯法 的目的是抑制反竞争的垄断趋势。反托拉斯法遵 循这样两个途径:
2021/10/10
12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 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 公共资源
2021/10/10
13
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 私人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竞争性,增加 私人物品的供给便包含增加生产的物品的边际成 本;二是排他性,消费者一旦在市场上购买了私 人物品,他便获得了独享该物品的权力,他不会 和其他人共享这种物品。
– 市场的不完全性,即存在垄断因素; – 公共物品; – 外部性; – 信息不完全。 –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运行也会造成两极分化,即出现
所谓“富裕中的贫困”现象。这被看成是市场调解弊 端意义上的市场失灵。
2021/10/10
5
第一节 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
图8-1 垄断和低效率
2021/10/10
微观经济政策
Pm
F
Average-cost Pricing:Pr、Qr
H
Pr
AC
E PC
MC G D=AR
MR
O
Qm
Qr
QC
Q
对自然垄断的管制
• 实践中的价格调节:回报率调节(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
• 税收调节 • 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Act)
主题内容
• 第一节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外部影响 • 第三节 公共物品 •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 第五节 公共选择 • 问/答
微观经济政策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第十章 微观经济政策
•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 第二节 外部影响 • 第三节 公共物品 •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 第五节 公共选择 • 问/答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 第二节 外部影响 • 第三节 公共物品 •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 第五节 公共选择 • 问/答
有 具有竞争性吗?
无 技术是能够排他吗?
是 排他成本很高吗?
具有排他性吗? 有 无
不
是
私人物品 (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公共资源 (仅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不
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
(仅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 搭便车 – 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市场是无能为力的 –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 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 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称为准公共物 品或半公共物品,如医疗、交通、教育等。
• 公共资源(public resource) 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无法排他的,称公共资源, 如空气、江河湖海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
微观经济中的外部性与公共政策
微观经济中的外部性与公共政策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微观经济领域中,“外部性”这个概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社会福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公共政策在应对外部性问题时,发挥着关键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外部性。
简单来说,外部性就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比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水,污染了周边的河流,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相反,一个人在自家花园里种满了美丽的花草,让路过的行人都能欣赏到美景,感到心情愉悦,这就是一种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配置效率低下。
还是以工厂排污为例,由于工厂不需要为其造成的污染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它在生产决策时就不会考虑到污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从而会过度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同样,正外部性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供给不足。
比如,研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不能完全获得其创新成果带来的所有收益,因为其他企业可能会通过模仿和学习来免费受益,这就会降低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公共政策就应运而生。
常见的公共政策手段包括税收、补贴、管制和产权界定等。
税收是应对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征收相应的税款,使其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其生产规模或者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例如,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迫使它们为自己造成的污染买单,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补贴则是用于鼓励正外部性的产生。
政府可以对提供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激励更多的此类行为。
比如,为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生产提供补贴,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管制是政府直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安装特定的污染处理设备,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受到处罚。
简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简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即单个家庭、单个制造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都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从而考察个体获得最大收益的条件。
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上,家庭作为消费者,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试图从有限收入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意度。
扩展资料: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1)国家是以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来调节微观经济。
(2)国家是以执行经济活动规则的仲裁者来规范和管理市场交易和市场运行过程。
(3)国家是以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的角色对微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引导。
(4)国家是以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控制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学 马工程 第8章
生产的正外部性是指生产者(企业)在其
进行生产活动时为其他生产者(企业)
带来的利益。
生产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者在其进行生产
时为其他生产者带来的损害。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图8-4 正外部性--教育的外部经济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图8-5 负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电力市
场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纠正外部性影响的政策
纠正外部性影响的政策主要有:
① 税收和补贴。
② 企业合并。
③ 规定财产权。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税收和补贴
对造成负外部性的企业应实行税收政策,
其征税数额相当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
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边
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对于带来正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则要对其
实行补贴的政策,促使企业把其产出量
确定在高于其私人最优化产出水平之上。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企业合并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一个企业将另一个具有外部效应(正外部
效应或负外部效应)的企业合并为一个
企业,就将把原来的外部效应内在化。
第三节 外部性和环境
发展和完善污染权市场
发展和完善污染权市场,也是处理外部负
效应的方法。按照科斯的看法,有效的
解决负外部性的办法是确定财产权,无
亏损
保险公 0.3
司费率 0.35
自行车被盗概率
0.2
0.3
0.4
×
√
√
×
×
√
谢
谢!
①以促进形成竞争的市场结构为目标;
②以管理市场传导从而减少或消除垄断行为
为目标。
反托拉斯法试图走一条促进社会满意的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的,而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垄断、外部性、供给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因此,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反对垄断的政策、消除外部性的政策、管理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和规范市场信息的政策。
1.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
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
例如,当某种产品市场形成了垄断或已经具有垄断的趋势时,对垄断企业进行分拆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因为把一个垄断企业分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就可以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性的市场。
第二,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般情况下,与竞争性的厂商相比,垄断厂商总是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对垄断厂商进行价格管制,也就是说,由政府规定产品的限制价格,使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只能等于成本加上正常的利润,从而使垄断厂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将垄断厂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移到政府手中,然后政府再将这笔税收收入投人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使资源进行再配置。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这样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五,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曾经接管过某些垄断行业的所有权,或将该行业国有化。
例如,英国和法国就曾经对各自国家的电力公司、电话公司以及像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用事业部门实行国有化。
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降低效率。
因为政府通常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被国有化的企业常常缺乏降低成本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
2.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一般,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消除外部性的方法或政策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或者通过合并企业来使其外部影响内部化。
首先,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
对那些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例如污染严重的企业,征收适度的赋税,其数额应等于治理污染的费用,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这不仅会使市场对企业产出的有效需求得到抑制,而且也会使企业的生产收缩,从而最终引导资源转移到其它用途上或效率更高的企业中去,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而对于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特点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这样,就可以鼓励企业增加产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例如,A企业是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则是其受害者,或者A企业是输出正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是免费受益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把A、B两个企业合并,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都会因此而消失。
第三,消除外部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明晰产权。
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认为,产权不是指所有权,只有当至少两个经济行为主体,或者所有权主体发生交易时,才会出现产权问题,因此,产权不同于所有权,但又与所有权相关,产权涉及的是两种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即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美国产权经济学家登姆塞茨认为,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一方必须向另一方提供补偿以改变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因此,产权是指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是界定各交易主体之间权责利的一种社会工具。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则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多数情况下,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如果没有明确界定化工厂是否有权污染附近的河流从而对附近农民的生产造成伤害,以及没有明确界定附近的农民是否有权不受化工厂的侵害,外部性就会发生。
相反,如果产权即受益权或受损权以及一方给予另一方的补偿权是明晰的,外部性就可能不会发生。
因此,明晰产权,应是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举措。
明晰产权可以被看作是更加一般化的科斯定理,甚至利用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消除外部性也可以被看作是对科斯定理的具体运用。
一般认为,科斯定理是指,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以化工厂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性为例,只有在污染的权利不明晰的情况下才会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即无论是给予化工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农民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化工厂和农民之间的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也就是说,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
所谓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从理论上说,往往是指污染程度等于零应为最优。
但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某些行业只要进行生产,污染就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最优的污染程度只能是最轻的污染程度。
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是明晰的,只要通过市场交易,而无需政府的直接干预,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前提是交易费用等于零或者很小。
显然,科斯定理的实质是试图将政府的作用设定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即政府的作用仅仅是明晰产权,然后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解决公共物品的生产不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并且每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会利用这一点,在不支付费用的情况下就可以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因此,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
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应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或政府通过组建国有企业来生产或向市场提供的。
例如国防、公安、公路、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公园及其他公益事业等。
但是政府应提供多少公共物品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经济学家们建议: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比如,投票,来解决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
投票可以是公民投票,也可以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投票,或者由有关政府机构的官员投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
经济学家们认为,尽管投票方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但用投票的方法决定公共物品的支出方案仍然是调节公共产品生产的较好方法。
4.规范市场信息的微观经济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场信息方面进行调控。
一般,政府对市场信息的调控方式有:规范和经常检查企业发布的广告信息和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的打击,或者采用各种方式增加市场的透明度等等。
政府规范市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不一定总是必须由政府来解决。
有时,通过某些有效的制度安排或者适当的措施,也可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通过建立汽车、耐用消费品等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产品的逆向选择问题。
同样,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比如,建立投保人自我约束的制度。
在这种投保人自我约束的制度中,保险公司并不对投保人实行全额财产保险,而是规定某些最低数量的免赔额,一旦投保人遭受财产损失,投保人自己也将负担一部分损失。
在医疗保险中,让个人承担一定的份额也是必须的,否则,个人的败德行为将使任何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难以维系。
此外,由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效率损失也是难以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的。
因为在企业的所有者无法观察和监督其代理人行为的情况下,政府也难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呢?一般来说,企业外部的竞争,例如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经理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股东“用脚投票”即抛出股票的行为,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者造成一种压力,迫使经营者为企业盈利而努力工作,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外在压力。
为了使代理人所追求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与委托人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一致,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例如利润分享制度,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或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对市场进行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担或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当然,这会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
5.市场与政府市场失灵的存在,表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又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
但是,为避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同时作用于同一经济过程而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对两者作用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合理的界定。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一种自发、自动和自燃的过程,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一种自觉、主动和人为的经济行为,因此,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实际上就是界定政府的经济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界定政府的作用,决定于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根本目的。
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消除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一般而言,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是: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市场”和“小政府”应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