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言现象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

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

这里作“使(他的性格)坚韧”。

词类活用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

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 2一、文学常识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二、词语积累1、一般实词发:起,被任用。

举: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任:责任、使命士:狱官。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喻:明白,了解恒:常。

过:犯过失入:指在国内。

出:指外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一、文学常识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⒉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根据要求填空或按要求默写原文⒈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⒉本文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写出两个与题目两个分句意思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1)多难兴邦: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奋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

(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⒋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⒌全文写法上,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动心忍性”说的。

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⒎本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名言。

请你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拨、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征于色征:征验、表现。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任:责任,担子。

是:这样的。

7.人恒过恒:常常。

8.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9.发于声发:显露、流露。

10.而后喻喻:了解、明白。

11.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坚持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敌对。

【一词多义】1.拂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2.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因为。

)【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

)2.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

)3.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使动用法。

)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

)6.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使动用法。

)7.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使动用法。

)8.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

)【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得才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摘要:一、引言1.介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2.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二、忧患意识的来源1.我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2.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三、忧患意识的作用1.激发潜能,促进个人成长2.增强国家竞争力,推动社会发展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忧患意识1.学会反思,总结经验教训2.树立目标,保持进取心3.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五、结论1.总结忧患意识的重要性2.呼吁大家积极培养忧患意识,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正文:一、引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传达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忧患意识的价值,并努力培养这种意识。

二、忧患意识的来源忧患意识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保持警惕,才能不断进步。

孟子曾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句话强调了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等,都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以应对各种挑战。

三、忧患意识的作用忧患意识具有激发潜能、促进个人成长的作用。

当人们具备忧患意识时,他们会更加珍惜时间,努力提高自己,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同时,忧患意识也能增强国家竞争力,推动社会发展。

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国家,会积极寻求改革和发展,以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忧患意识首先,要学会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

其次,树立目标,保持进取心。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最后,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面前不断成长,提高自己。

五、结论总之,忧患意识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忧患意识,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畎亩之中。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起来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5.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5)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6)必先苦其心志 心志:意志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
才干。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
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问题探究
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 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人奋发向上,从而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的观点。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考点整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梗塞、不顺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一、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

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使动用法)5.行拂乱其所为(乱:使……扰乱。

使动用法)6.动心忍性(动:使……震撼;忍:使……坚忍。

使动用法)7.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8.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10.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使……生存发展。

使动用法)11.而死于安乐也(死:使……萎靡死亡。

使动用法)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敌对的。

名词作形容词)三、一词多义1.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征于色(介词,在)(4)生于忧患(介词,在)2.发:(1)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2)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3.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拂士(同“弼”,辅佐)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往上托,推举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4.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6.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9.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五、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和民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以期提醒我们在忧患中成长,避免陷入安乐的困境。

首先,生于忧患的必要性。

忧患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不断进步。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揭示了生于忧患的奥秘。

只有经历过忧患,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其次,死于安乐的原因。

安乐使人懈怠,忘记忧患。

一旦人们沉浸在安乐之中,便很难自拔。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衰亡,往往是因为内部腐朽,外部无患。

安乐使人们失去警惕,无法应对外部威胁。

那么,如何克服安乐死的困境呢?我们要保持忧患意识,不断自强。

孟子曰:“吾丧我马,亦可矣;吾丧我国,亦可矣;吾丧我身而国家不兴,吾将何面目见先王之地!”这句话表达了保持忧患意识的决心。

只有时刻警惕,才能确保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最后,总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要在忧患中成长,不断自强,以确保国家和民族的繁荣。

同时,我们要警惕安乐的陷阱,以免走向衰亡。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学生版)一、作者作品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题目是后人所加。

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

战国时期著名,代表人物。

著有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四书指:、、、。

二、课文内容概括。

第一段举例论证:舜发于畎亩,后成为君主,傅说举于版筑为相,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辅佐武王,管夷吾举于士,后任用为相,孙叔敖举于海,成为令尹,百里奚举于市,官居大夫,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之,道理论证。

发表议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 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第三段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角度从正面证明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角度从反面证明死于安乐。

第四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朗读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字音字形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公孙丑下》,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二、解释下列重点词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举:选拔、任用士:狱官举于市: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市:集市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乱:扰乱曾:同“增”恒过:常常犯错误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三、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集市上被任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四、问题探究1、本文的论证思路首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受磨难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论证磨难造就人才;然后,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的角度,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开篇列举了六位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有何作用?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原创版)目录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2.生于忧患的表现3.死于安乐的表现4.如何在忧患中成长,避免死于安乐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需要在忧患中锻炼自己,而太过安逸的生活则可能导致一个人的衰败。

这里,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来看生于忧患的表现。

在忧患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能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例如,一个国家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往往会团结一致,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同样,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会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个人在生活逆境中,也会变得更加坚强,更有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后,我们再来看死于安乐的表现。

在安逸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沉溺于享乐,不思进取,从而导致衰败。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衰亡都与此有关。

如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朝政腐败,导致国家迅速衰落。

同样,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过于安逸,不求创新,也必将被淘汰。

对于个人来说,过于安逸的生活容易导致懈怠,不再有前进的动力,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在忧患中成长,避免死于安乐呢?首先,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

其次,我们要在忧患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忧患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安逸带来的陷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进取。

总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主题告诫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忧患中锻炼自己,不断成长,而避免沉溺于安逸。

生于忧患 知识点整理

生于忧患  知识点整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注音]1、畎亩之中(quǎn )2、法家拂士(bì)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ùe )4、百里奚(xī)[解释词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指被任用)(田亩,田野)2、人恒过常;犯过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夹板筑强)4、衡于虑同“横”,不顺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6、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7、苦其心志使┅┅痛苦8、征于色(征验,显露征兆)(脸色)9、劳其筋骨使┅┅劳累10、发于声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1、饿其体肤使┅┅饥饿12、而后喻了解13、空乏其身使┅┅贫困14、法家拂士同“弼”,辅佐15拂乱(违背,阻碍)(使……颠倒错乱)16、入则指国内17、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18、出则指国外19、曾益其所不能(增加)20、管夷吾举于士(狱官)[通假字]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衡于虑拂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佛士[翻译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答: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答: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4、行拂乱其所为答: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答: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总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这样以后才能够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

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使……坚韧、奋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空乏其身(使资财缺乏)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文句翻译]1、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提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行动不顺遂,颠三倒四,使他的所作受干扰,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3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4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5(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6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7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内容理解]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3、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

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这六个事例很好的支撑了其后的论证。

[思路结构]本文先接连举事例,再讲道理,最后明确观点,全文4节,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列举历史上圣贤们大苦大难的遭遇,论述担负大任并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先经历一番苦难的磨练。

第二段(3):论述人常处于困境之中才能振作奋发,国家没有忧惧则要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第一大段段意:列举典型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的道理。

二、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的共同点:都是从社会底层被选拔,都历经磨难,地位卑微而成为显贵的杰出人物。

第一段用举例论证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列举这六个人的作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接受磨练,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事实基础。

四、6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能调换。

五、第二段的写作特色:运用大量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六、第二段由“故”引起全文。

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

七、“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指出磨练益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才干。

八、第三段第一层紧紧扣住“动心忍性”的事实论据,是从主观论证的。

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段的作用:由个别推及一般,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劝勉激励的意义。

十、最后一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纳全文中心论点,醒目突出。

十一、中心:本文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国无忧患,一朝灭亡的道理。

十二、书后第一题第二问的答案: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沉湎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

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

这样才能振作精神。

奋发有为,否则就会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十三、第一段段意:列举典型事例第二段段意: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段意: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练的益处。

第四段段意: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是,指示代词,这。

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举例详实、说理透彻的文言文,本文是店铺整理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的资料,仅供参考。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田地。

畎,田间小沟。

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

管夷吾举于士: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

士: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方法。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人恒过:常。

//犯过失。

衡于虑:思虑堵塞。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征:征验。

而后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有法度的世臣。

//辅佐君主的贤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常。

生于忧患:生存发展。

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五、中心意思: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六、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知识点梳理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4、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5、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6、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8、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