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Reaction):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以结合并中和抗原的毒性或致病性,从而阻止其对细胞或组织的损害。

2.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大型复合物,它们从溶液中沉淀下来。

这种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测定其浓度。

3.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可见的凝集或聚集。

这种反应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或其他细胞表面的抗原。

4. 激活补体反应(Complement Activation Reaction):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够激活补体系统。

这将引发一系列的酶反应,最终导致目标细胞的溶解或破坏。

5.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Cell-mediated Immune Reaction):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激活和引导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T细胞等,来清除抗原或抗原表达的细胞。

这些类型的反应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免疫反应网络,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或其他异物的侵害。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课件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课件

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
原的现象。
➢带现象包前括带(prozone)抗体过量时称为。
后代(postzone)抗原过量时称为。
学习交流PPT
27
四、阶段性
第一阶段: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 结合阶段
特点:反应快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
特点:反应时间较长
学习交流PPT
28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注意:解离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生物活性
学习交流PPT
23
三、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1、比例性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 2、以絮状沉淀实验为例,受抗原抗体比 例性的影响非常明显。
3、根据所形成的沉淀物及抗原抗体比例 关系绘制反应曲线。
学习交流PPT
24
学习交流PPT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学习交流PPT
4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学习交流PPT
5
一、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 亲和力(affinity):是抗体分 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相应的抗原决 定簇之间的相适应而结合的强度,是 抗原与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2、原因: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 结合,因此形成的复合物不牢固。
3、抗原抗体反应动态平衡式如下:
学习交流PPT
22
4、决定抗原抗体解离的因素
(1)抗体与相应抗原的亲合力。 亲合力低的抗体与抗原形成的复合物较易解离。
(2)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 PH过高或过低、增加离子强度均可破坏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PPT(63张)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PPT(63张)

特异性示意图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两种不同的抗原 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反应。
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最适比: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 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 才出现可见反应。
1.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epitope),是指抗原性物质 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和免 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决定簇是很小的,其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 结合部位,它们可由5-7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3.抗原结合价:是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 簇的总数。每一种半抗原可理解为单一的抗原决定簇,而 天然抗原含有很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它是带有大量多种 "天然"半抗原的大分子。
应速度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但不 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为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
补体结合等反应,本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 反应进行慢,需要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更长。 其二是受电解质、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 影响。
二、基本条件:
结合力 亲和力和亲合力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 层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 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 疏水胶体。
• 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 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阶段性
絮状沉淀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PPT讲稿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PPT讲稿

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
1、连接方式:物理法(吸附) 化学法
2、化学连接方法: 直接联接法: 间接联接法:
碳化二亚胺法
蛋白质-COO— + R-N+=CN-R` H-N+-R
蛋白质-COO-C-NH-R` + 半抗原-NH2 O
蛋白质-C-NH-半抗原 + R-NH-CO-NH R`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一氯醋酸钠法
半抗原-
- OH + Cl- CH2 - COONa
半抗原-
- CH2 - 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甲酸法
HOOC-
-NH2 + NaNO2
HOOC-
-N=N
半抗原-
- OH + HOOC-
-N=N
半抗原-
-N=N-
OH
-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本章小结
1、免疫学技术的应用范畴 2、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3、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 4、抗原制备的方法
处理与粉碎
组织粉碎:机械、生物 细胞破碎:物理、化学、生物
蛋白质分离
选择性沉淀:盐析 有机溶剂沉淀 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
透析技术:
超滤技术:
单一组分提取
层析技术:凝胶过滤 离子交换 亲和层析
离心技术: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电泳技术:电泳洗脱 等电聚焦
凝胶层析(分子筛)
— —
+ + ++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抗原抗体结合的作用力 2、抗原抗体结合物析出原因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夹心反应
总结词
指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其复合物可与其 他物质结合,形成夹心结构所引发的反 应。
VS
详细描述
在夹心反应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其复 合物可以与另一种物质结合,形成一种夹 心的结构。这种反应可以显著增加反应的 灵敏度,常用于检测低浓度的抗原。例如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酶标 板上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再与酶标记的 抗体结合,形成夹心结构。
抗体
指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 球蛋白。
抗原抗体的特性
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一种 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结合反应。
亲和力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力称为亲和力,亲和力的大 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弱。
可逆性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 离,即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凝集反应
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后颗粒物的凝集情况,判断反 应结果。
荧光免疫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荧光信号的 强弱判断反应结果。
06
抗原抗体反应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确保抗原和抗体溶液的浓 度和纯度,选择适当的标 记物如荧光染料、酶等。
实验设备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如离心机、显微镜、酶标 仪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02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02
01
03
静电吸引
抗原和抗体带有相反的电荷,通过静电吸引相互结合 。
氢键
抗原和抗体中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增强结合力。
疏水相互作用
抗原和抗体的非极性基团相互靠近,形成疏水键。
抗原抗体的亲和力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免疫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样本中微量抗
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标记荧光物质,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
号,对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免疫印迹技术
03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分离并检测复杂样本中的抗
免疫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抗原抗体反应在肿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预防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研发新型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亲和力定义
抗原和抗体结合时,它们 之间的亲和力是指它们相 互吸引的强度和稳定性。
亲和力常数
亲和力常数是用来描述抗 原和抗体结合强度的物理 量,其值越大表示结合越 稳定。
亲和力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抗原抗体的结构、 电荷分布、溶剂环境等。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
反应速率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包括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等。
05
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操作
抗原抗体的制备
抗原的制备
选择适当的抗原物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纯化,确保抗原的纯度和特异性。
抗体的制备
免疫动物以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细胞培养或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抗原抗体的纯化
亲和层析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通 过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抗体。
凝胶过滤层析
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排除杂 质,纯化抗原抗体。
详细描述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分子量增 大,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这种 沉淀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 在,如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原的浓度。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ppt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ppt

Keq =
104 Affinity
106 Avidity
1010 Avidity
二、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这种弱的结合力涉及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1、静电引力 3、氢键 2、范德华引力 4、疏水作用力
一、静电引力 概念:抗原和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 羧基基团之间相互的引力。又称库伦引力。
研究生课程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antigen – antibody reaction)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
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体内: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 体外:各种免疫学检测技术
包括
本章讲述的抗原抗体反应,主要是指抗 原和抗体在体外结合所表现的反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电解质: (1)作用:中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电荷,使 其靠拢聚集成出现大块聚集复合物。 (2)常用电解质:0.85%NaCl、各种缓冲液 2、酸碱度: 一般抗原抗体反应以pH6~9为宜,有补体参 与的反应以pH7.2~7.4为宜。 3、温度:一般抗原抗体反应以15~40℃为宜, 最适温度为37℃。
概念: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 构的抗原表位,可与彼此相应的抗血清发生反应。
B
抗原抗体交叉反应示意图
二、可逆性(reversibility)
1、概念: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
一定条逆性。 2、原因: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 结合,因此形成的复合物不牢固。
1、比例性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 2、以絮状沉淀实验为例,受抗原抗体比 例性的影响非常明显。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课件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课件

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深 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过程,为疫 苗研发、免疫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
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对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的反应进 行研究,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免疫细胞功能分析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免疫细胞表面 的抗原标志,分析免疫细胞的功能和 亚型,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抗体的纯化
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去除血清中的其 他成分,提高抗体的纯度,常用的方法有离 心、凝胶电泳、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沉淀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 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常用的方法有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 等。
凝集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引起颗粒 性抗原的凝集现象,常用的方 法有直接凝集、间接凝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原抗体的分类
按作用对象分类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外部的抗原,如细菌、病 毒等;内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内部的抗原,如变性或损伤的组织细胞。
按功能分类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是指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能够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半抗原是指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抗原和抗体分子间的电荷分布、空间构象、结合位点数目以及溶液环 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特异性的含义
特异性是指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专一性,即一种抗原只能与相 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决定因素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 化学基团在空间构象上互补,使得抗原和抗体能精确地结合 在一起。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ppt课件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ppt课件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O型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后 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细胞 的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种抗原物质, 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实验是一个定性检测方法,即根据凝 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与阴性。
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 列对倍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 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间接凝集反应中所用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 体(carrier)。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于颗粒表面的过 程称为致敏(sensitization)。
吸附有已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为致敏颗 粒(sensitized particle)。
敏感度比直接凝集反应高2~8倍,适用于各种可 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敏感度也高于沉 淀反应。
环境条件
电解质
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易受电 解质影响。
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 但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则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质
沉淀,即盐析。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 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成为直接 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酶处理法: 溶菌酶、蜗牛酶、纤维素酶等,在一定的条件 下能消化细菌和组织细胞。如溶菌酶在碱性条件下, PH8.0可对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溶菌作用,该法适 用于多种微生物。酶破坏细胞具有作用条件温和、 内含物成分不易受到破坏、细胞壁损坏的程度可以 控制等特点。
(5)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在适当的温度、pH及低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表 面活性剂能与脂蛋白形成微泡,使膜溶解或渗透性 改变。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阴离子型)、二乙胺十六烷基溴(阳离子型)、聚 山梨酯(非阳离子型)、苯扎溴胺等。该方法常用 于破碎细菌,且作用比较温和。在提取核酸时常用 此方法破碎细胞。
2.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制备抗原的细胞包括正常细胞、传代细胞或病 理细胞(如肿瘤细胞)。细胞抗原一般分为三个组 分:膜蛋白抗原、细胞质抗原(主要为细胞器)和 细胞核与核膜抗原。三种抗原的制备均需将细胞破 碎,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反复冻融法:将细胞或整块组织置-20℃冰 箱内冻结,然后置室温融化,如此反复2次,大部分 组织细胞及细胞内的颗粒可冻融破碎。 (2)超声破碎法:常用于处理微生物和组织细胞。 (3)自溶法:利用组织和微生物的自身酶系统,在 一定的pH和温度下,使其细胞裂解。自溶的温度, 对动物组织细胞常选0-4℃,而对待微生物常选室 温(22-25℃)。自溶时常需加入少量防腐剂,如 甲苯或氯仿等,因NaN3抑制酶的活力,则不宜使用。
(二)超速离心分离法 超速离心分离法最常用于分离亚细胞成分及大 分子蛋白质,它是进一步纯化的第一次过筛。 (三)选择性沉淀法 选择性沉淀法是采用各种沉淀剂或利用某些条 件促使抗原成分沉淀的方法。 1.核酸去除法 2.盐析沉淀法 (1)抗原的粗筛 (2)提取丙种球蛋白 (3)抗原的浓缩
3.有机溶剂沉淀法 4.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常用聚合物为聚乙 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及硫酸葡聚糖。 水溶性聚合物沉淀蛋白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大 致机制有如下解释: ①聚合物与蛋白质形成共沉淀物; ②聚合物与蛋白质之间发生水的重分配; ③聚合物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 的类型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抗原和抗体是免疫学检测的两个重要因素;也 是整个免疫反应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并能在体内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 应的物质。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颗粒性抗原包括人和各种动物细胞抗原以及各 种细菌抗原和寄生虫体抗原。血细胞抗原制备比较 简单,常用的细胞抗原为绵羊红细胞,采用该细胞 制备溶血素,直接取新鲜绵羊红细胞,以无菌生理 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2000r/min 10min),最 后配成106/ml浓度的细胞悬液,即可应用。细菌抗 原多用液体或固体纯培养物,经集菌后处理。
(四)凝胶过滤 凝胶过滤又名分子筛层析,凝胶是具有三维空 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经过处理平衡后,装入层 析柱内成为分子筛的支撑物。 (五)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一些带电离子基团的凝胶 或纤维素,吸附交换带有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一)组织和细胞粗抗原的制备 1.组织细胞抗原的制备 所用组织必须是新 鲜的或低温保存的。器官或组织材料取得后应立即 去除表面的包膜或结缔组织以及一些大血管。脏器 应用生理盐水灌注,去除血管内残留的血液及有形 成分,再用含0.5g/LNaN3生理盐水洗去血迹及污 染物。将洗净的组织剪成小块,然后进行粉碎。粉 碎的方法有株,菌液用0.3 %-0.5%甲醛处理,而菌体抗原则需要100℃加温2 -2.5h去掉鞭毛抗原后应用。毒素抗原则需要在杀 菌后再加 0.5%-l%氯化钙溶液。寄生虫和真菌抗 原除用破碎法加工粗提外,大多要加以适当纯化。 有些细胞膜亦可制成颗粒性抗原。颗粒抗原悬液呈 浑浊状或乳浊状,多采用静脉内免疫法,较少加佐 剂作皮内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