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阳花鼓词的作者
从三首经典传唱曲目谈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从三首经典传唱曲目谈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作者:黄诗箴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6期凤阳花鼓初源于明代,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流行于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是植根于世俗乡野,土生土长的古老艺术形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建国以后,凤阳花鼓主要以舞蹈为表现形式,尤其被誉为“东方芭蕾”之后,更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凤阳花鼓只是一门舞蹈艺术。
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
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
凤阳花鼓近年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凤阳花鼓》是一首皖北民歌,又称《凤阳歌》。
其产生的背景有多种说法:一是说它来自民间歌舞,是安徽民间歌舞“打花鼓”中的歌曲;安徽花鼓又称为“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一有灾情,老百姓便四处逃荒、沿路乞讨,其乞讨的手段之一就是身背花鼓,手执小锣,边敲边舞边唱,所唱的曲子大都是当地的秧歌、小调,因这种歌舞形式最早流行于凤阳,故又称凤阳花鼓。
二是说它来自明代戏曲,依据是清乾隆年间的戏曲集《缀白裘》第六集梆子腔《花鼓》中出现了这首歌(词与本首民歌基本相同,故略),并被称为《凤阳歌》;因为这段词出自明万历年间周朝俊所编传奇《红梅记》,故有人说《凤阳歌》产生于明代。
但从安徽与明都南京相距很近,而且歌词中有直接讥讽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内容以及明代文字狱十分残酷这几点来看,似乎不大可能。
所以,说它流行于明末清初较为妥切。
其曲调共四个乐句,首句中的两个句逗都以“Mi(3)”作尾音,而后面的三个乐句都结束于“Re(2)”音,形成乐句结束音“一边倒”的趋势,这在以“起承转合”为典型结构原则的汉族民歌中是较为少见的。
四句共同构成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不仅“掩盖”了同音结束的“不足”,反而使之成为民歌文献中手法大胆的一个范例。
另外,每唱完“正词”段落后,再一连补唱四个“冬冬冬冬呛”,并仍然结束于“Re (2)”音,既突出了花鼓的特征,又使结束音更加稳定。
凤阳花鼓词

3、 、 措 施
管理体制
购销体制 产业结构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意义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 提下, 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Hale Waihona Puke 关系调整课堂小节背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意义 城市 内容 农村 原因 措施 作用 原因 措施 作用
巩固练习
1、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 安徽、 安徽、 A 安徽、四川 B 安徽、江西 ( ) 福建、 安徽、 C 福建、四川 D 安徽、广西
A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
1、思考:为什么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思考:为什么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政企职责不分, 政企职责不分,管理不当 忽视市场机制, 忽视市场机制,分配平均 企业缺乏活力, 企业缺乏活力,压抑职工的积极性
(1979年以后) 1979年以后) 年以后
第三单元
第3课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民歌鉴赏-答案

`民歌鉴赏答案民歌的产生1“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B、格林卡?C、德彪西D、德沃夏克正确答案:B2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3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正确答案:×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1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B、《乐记》*C、《诗经》D、《乐章集》正确答案:C2《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B、唐代C、魏晋南北朝D、汉代正确答案:D3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
()正确答案:×!4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1《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B、河北C、安徽D、湖北正确答案:C2()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A、《孟姜女》B、《康定情歌》C、《绣荷包》D、《茉莉花》正确答案:D3《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A、母女B、姐妹C、夫妻D、姑嫂正确答案:D4·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正确答案:√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1“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B、《孟姜女》C、《龙船调》D、《紫竹调》正确答案:B2《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A、三句B、四句C、五句D、六句正确答案:B3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正确答案:√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1()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B、杭州C、天津~D、北京正确答案:C2我国由于各民族众多,所以民歌不仅数量庞大且各具特色。
()正确答案:√3同一首《茉莉花》,在各地演唱的风格区别不大。
()]正确答案:×民歌的创作特征(二):经典赏析1《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地区民歌的杰出代表。
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民族性因素探究

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民族性因素探究作者:徐可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8期摘要:赵元任的艺术歌曲中,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因素,他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从中国民歌和戏曲中汲取素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学对歌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和创作,并积极的用西洋技法对中国的民歌进行改造,呈现出特有的诗情和画意。
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民族性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民族性因素一、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民族性因素探究(一)充分吸收民族音乐和戏曲曲艺前文中提到,受到家庭的影响,赵元任自幼就十分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含民歌和戏曲,他并非是来者不拒地全部接收,而是从当中选择适合自己风格、适合某个作品的因素加入。
在他后来的创作中,这两者体现的尤为明显,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首先是对民歌的借鉴,赵元任是最早重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家之一,最初留学美国时期的,他曾经把《花八板与湘江浪》配上了风琴曲,开始了最初的对民间音乐的吸收和改造,后来他不断的进行采风,收集和整理民歌,并用现代作曲技法和配器形式予以全新的演绎。
在美国留学时期,先后编配了《望郎归》、《春朝秋朝》。
1925年返回国内,继续从事着民歌的再创造,先后记谱和编配了《带响的风筝》、《江山撑船歌》、《凤阳花鼓》等作品,这些对于民歌的整理、编配和改造,构成了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大部分内容,体现出他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真挚的热爱。
除了民歌,由于自幼受到精通昆曲的母亲的影响,赵元任还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加入了戏曲的因素,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的著名作品《叫我如何不想她》中,“教我如何不想她”一句的旋律,就是从京剧西皮慢板的过门《尺六工四尺》上转化而来的。
他为五四时期的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创作的主题曲《西洋镜歌》,是从著名的民间曲艺—拉洋片的唱腔中吸取的音乐素材。
而《老天爷你年纪大》则是运用了京韵大鼓的说唱风格创作而成的。
(二)注重音乐创作中与民族语言的结合作为一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与他人不同的是他十分重视歌词与曲调的结合,读音和归韵的结合。
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参考

小学音乐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参考一、填空题 ( 每空2分,共22分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3、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4、《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者是贺渌丁;《赛马》是一首二胡独奏曲。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6、《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红星歌》适于下列哪种情况时演唱( B )A、跑步B、行进C、跳舞2、《四小天鹅舞曲》的情绪是( C )A、悲伤的B、热烈的C、欢快的3、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表达你对台湾民歌《天黑黑》的感受( C )A、风趣B、欢快C、优美4、《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作者是( B )A、瞿希贤B、刘炽C、郑律成5、《欢乐的罗嗦》是一首( A)A、弹拨乐曲B、管弦乐曲C、打击乐曲6、《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乐曲( B )A、进行曲B、舞曲C、摇篮曲7、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 B )A、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B、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C、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8、课程目标包含哪三个层面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审美与体验9、《黄河船夫曲》创作的素材是( C )A、山歌B、小调C、劳动号子10、《卡门序曲》的作者是( A )A、比才B、莫扎特C、刘天华三、写出下列常用记号的名称(每个2分共10分)f 强 p 弱 b 降 - 保持▼顿音四、划线连接题 (每个1分共10分 )1、区分情绪《摇篮曲》雄壮《铃儿响叮当》亲切《在少年英雄纪念碑前》活泼2、区分地域《小白菜》河北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道拉基》朝鲜族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西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五、问答题 (共26分 )1、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有哪些?(4分)大号小号圆号萨克斯长号短号2、声乐演唱形式有哪些?(5分)合唱齐唱重唱独唱表演唱轮唱对唱3、按照音色的不同将人声分为哪三类?(3分)高音低音中音4、写出下列音程的转位音程(6分)大三度纯四度增二度减三度小二度增八度小六度纯五度减八度增六度大七度减八度5、请列举出三个聂耳创作的作品(3分)卖报歌大陆歌扬子江暴风雨义勇军进行曲金蛇狂舞6、义务教育法规定,使儿童、少年在哪几方面全面发展?(3分)德智体美六、论述题(12分)在音乐教学中,你认为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012年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考前押题卷及答案解析三一、单项选择题。
安徽凤阳花鼓(中国五鼓之五)

安徽凤阳花鼓(中国五鼓之五)凤阳花鼓[编辑本段]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
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
由于凤阳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乞丐乞讨、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
其实后来流传的凤阳乞讨者众多是对历史的歪曲,实际情况并不是。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
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
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
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
凤阳花鼓近年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一直以来,凤阳县的孩子们还在节庆时跳这一地方特色的舞蹈,保持着古城的特色。
[编辑本段]凤阳花鼓的由来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
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曲式结构分析

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黄佳颖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1期【摘要】何少英先生将民歌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灵感,化为钢琴作品。
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他总是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来不断选择结构,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既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曲式结构《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是何少英先生通过对民歌主题在调性、和声、织体、音区等进行发展创作而成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
分析这部作品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演奏中更好的诠释作品,揭示作品的音乐内涵。
第一首《脚夫调》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1是它的曲式结构图。
全曲以充满悲愤的陕西民歌《脚夫调》为变奏主题。
第一乐段(1—9)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在旋律长音处用五声性和弦衬托。
第二乐段(10—18)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左手低声部单音陈述,上方声部是流动的音型,加密了节奏型,推动了悲愤情绪的进一步高涨。
尾声(19—24)小节,a羽调式,两个声部上四度双手交替进行,第22小节是是上四度紧缩模仿。
全曲在A羽音五声性和线上结束。
第二首《凤阳花鼓》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引子、间奏和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2是它的曲式结构图。
全曲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旋律作为这首作品的变奏主题。
引子(1—3)小节,D宫调式,上方声部是欢快的旋律,下方声部是用纯五度音程内加增四度组成的和弦来模仿民间的锣鼓点。
第一乐段(4—15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上方声部单音陈述,旋律长音处辅以跳跃的含小二度或增四度的音程,低声部用音程或和弦来模仿民间锣鼓点,整个低声部的线条以级进进行为主(16—18)小节是间奏,和引子的材料、调性完全一样,继续延续了欢快、活跃的音乐情绪。
第二乐段(19—30)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高低音区相互交替陈述。
中考音乐资料

1、《歌唱祖国》合唱词曲作者王莘。
创作于1950年9月。
反复记号(p53)。
不完全小节:时值不足拍号规定的小节是不完全小节。
由不完全小节开始的歌曲,其开头与结束两小节相加,应成为完全小节。
2、《红旗颂》管弦乐合奏,吕其明曲。
歌曲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是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
乐曲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音调。
4/4拍,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3、《神圣的战争》(苏联),这首歌既有颂歌音调,又是一首四三拍的进行曲,具有史诗般的气质,准确体现了苏联人民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抗战精神。
4、《伏尔塔瓦河》管弦乐合奏,选自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描绘了伏尔塔瓦河由源头到汇成大河的生动画卷,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代表作有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大调式:以do为主音。
一般具有明朗的色彩特征。
大调音阶:12345671.小调式:以la为主音,一般较为暗淡、柔和。
小调音阶:671234565、《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英国作曲家,布里顿,代表作品《战争安魂曲》《春天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专门为青少年欣赏、了解管弦乐而作的一首启蒙性乐队作品,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珀赛尔主体先由乐队合奏,接着按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的顺序分别演奏,最后再由乐队合奏。
第二部分珀赛尔主题变奏这个部分由13个小变奏加上打击乐器的段落组成。
第三部分赋格曲由短笛开始,再逐渐加入各种乐器,交相辉映,营造出宏伟壮丽的音乐氛围。
6、《查尔达什舞曲》小提琴独奏。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的一种匈牙利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速度缓慢、情绪低沉而忧郁,旋律带有歌唱性;第二部分热烈而奔放,音乐充满跳跃性。
7、《梦幻曲》大提琴(拉弦乐器,提琴家族中的低音乐器)独奏。
舒曼,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
凤阳花鼓的介绍

凤阳花鼓的介绍
凤阳花鼓是安徽省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它在明代就已盛行。
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属于汉族
戏曲的一个流派。
凤阳花鼓由大鼓、小鼓、锣、钹等伴奏,在表
演中常夹以各种道具,如:扇子、手绢等,边歌边舞。
凤阳花鼓
因其唱词多为民间口语,故又称为“俗曲”。
在明、清两代,凤
阳花鼓一直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主要形式。
它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其鼓词内容大多取材于劳动、爱情和日常生活,与劳动人民的生
活息息相关。
凤阳花鼓最早是由两个人演唱一段由一人伴奏,后
来发展为男女对唱或以男女对唱为主。
它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
突破,由单人演唱发展为多人同台演出。
凤阳花鼓中最具代表性
的曲调是《四郎探母》和《回荆州》,这两个曲调结构完整,唱
腔优美动听。
《四郎探母》是一段单弦牌子曲,俗称“二六”。
—— 1 —1 —。
凤阳花鼓 诗词

凤阳花鼓
明代· 明无名氏
说凤阳,说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注释
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
这是一首花鼓曲,是民间艺人敲打着背在身上的小鼓唱的,流传很广。
因不知作者为谁,暂定为明朝民歌。
说:说一说。
朱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凤阳人。
荒:闹饥荒。
大户人家:指富人。
小户人家:指不富裕或贫穷人家。
儿郎:孩子。
奴家:是唱花曲的女子自称。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章节题库](第7章 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第7章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一、选择题1.《数九寒天下大雪》是()中的歌曲。
A.《刘胡兰》B.《洪湖赤卫队》C.《江姐》D.《小二黑结婚》【答案】A【解析】歌曲《数九寒天下大雪》选自歌剧《刘胡兰》,由歌唱家郭兰英演唱。
该曲描述的是刚从前线回来的刘胡兰向乡亲们述说胜利消息的情景,表达了无比激动的心情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2.作有钢器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和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等音乐作品的我国音乐家是()。
A.贺绿汀B.丁善德C.冼星海D.杜鸣心【答案】A【解析】贺绿汀,中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他的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
3.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
A.《刘胡兰》B.《白毛女》C.《赤叶河》D.《小二黑结婚》【答案】B【解析】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由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
4.歌曲《南泥湾》的曲作者是()。
A.劫夫B.马可C.卢肃D.曹火星【答案】B【解析】《南泥湾》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
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
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
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5.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曲作者是()。
A.劫夫B.马可C.卢肃D.曹火星【答案】D【解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
霸王鞭节奏合拍,词汇直白。
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
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丁国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摘要:中华民国时期是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声乐艺术文化领域中“学堂乐歌”开始形成,"艺术歌曲”已经产生,商业性的歌舞音乐得以流行,传统音乐受到巨大冲击,学校音乐教育开始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声乐文化领域呈现百花齐放、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交融、传统民间音乐与流行歌舞的并行发展、专业音乐教育与大众音乐的并存发展等方面。
本文从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我国声乐发展状况、审美观念等方面对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华民国声乐艺术审美观念基本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5-0023-04进入20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剧烈变化,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发生改变,音乐审美观念逐步更新,我国声乐艺术进入新音乐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从声乐作品到声音技法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许多中国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音乐的形式、体裁、思维和技法等创作中国声乐作品,其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不同阶段的精神生活、审美观念和情感需求。
这些优秀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
经过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歌咏运动和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等探索与发展,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声乐艺术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华民国时期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1911年的武昌起义,让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古老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
1912年,经过孙中山等人的共同努力,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政权,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

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 、发声、 共鸣、语言。
精选版课件ppt
8
歌曲曲谱分析:
此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 主音是什么?
五个音பைடு நூலகம்成:
do re mi sol la (1 2 3 5 6 ) 这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宫 商 角 徵 羽。
此曲最后落音do上,即以宫为主音,称为宫调式。
精选版课件ppt
9
同学们,你们见过龙舟赛吗? 这是哪个地区的特有习俗?
鼓 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 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历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 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
史 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 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在神州音韵的栏 目中了解了秦晋、齐鲁燕赵、关 东地区的音乐,本单元继续华夏 音乐之旅去认识、体验江淮、浙 赣、楚湘、闽粤地区的风土人情 吧!
精选版课件ppt
1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猜猜这是何种乐器?
精选版课件ppt
鼓凤 阳 花
2
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 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股条敲击 鼓面,双条鼓也由此得名。双条 鼓起源在凤阳,又称凤阳花鼓, 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 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 欣赏和学习吧!
精选版课件ppt
3
精选版课件ppt
4
缘节凤奏练习: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虽然现在 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
由 阳 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 4 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2019年尔雅《民歌鉴赏》课后题答案

2019年尔雅《民歌鉴赏》课后题答案1.1民歌的产生1【单选题】在中国,民歌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在()。
A、宋代之后B、唐代之后C、明清之后D、元代之后2【判断题】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大部分民歌的作者都被大家熟知。
(×)3【判断题】口头传播是民歌的传承方式。
(√)1.2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1【单选题】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太常寺B、大理寺C、太仆寺D、光禄寺2【单选题】《相和歌》出现的年代是()。
A、魏晋南北朝B、汉代C、唐代D、宋代3【判断题】“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4【判断题】我国最早是用曲谱记录民歌的。
(×)1.3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1【单选题】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的()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
A、《绣荷包》B、《孟姜女》C、《茉莉花》D、《康定情歌》2【单选题】《凤阳花鼓》来自于()。
A、安徽B、河南C、湖北D、河北3【单选题】《凤阳花鼓》最初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A、夫妻B、母女C、姑嫂D、姐妹4【判断题】我们通过学习民歌,能够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音乐表现方式上的特点。
(√)1.4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1【单选题】“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是()里的歌词。
A、《龙船调》B、《绣荷包》C、《紫竹调》D、《孟姜女》2【单选题】《孟姜女》最初来源于()结构的短小民歌。
A、五句B、六句C、四句D、三句3【判断题】《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音乐作品之一。
(√)1.5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1【单选题】“曲艺之乡”指的是()。
A、天津B、无锡C、北京D、杭州2【判断题】同一首《茉莉花》,在各地演唱的风格各有不同。
(√)3【判断题】我国各民族众多,所以民歌也是数量庞大且各具特色。
(√)1.6民歌的创作特征(二):经典赏析1【单选题】歌曲《孟姜女》最后落音在简谱中是()。
150508档案揭秘:传奇背后的邓丽君(上)

150508档案揭秘:传奇背后的邓丽君(上)邓丽君是传奇。
她的浅吟低唱,不只是一代人的流行音乐启蒙,也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
“邓丽君这三个字,拥有开启陌生人心灵的法力。
”《邓丽君之梦》的传记作者平野久美子在书中感慨,“之所以能够采访到老华侨的辛酸往事,之所以能够知道远渡重洋赴海外淘金的年轻人心中的梦,开场白完全是她的歌。
”对于已经把她的歌声与自己的人生紧密纠缠的那一代人,缅怀是一种本能,是不会被时光冲淡的内心恒久的暖意。
他们并不需要真正了解邓丽君,他们反复追忆的,其实是自己的人生。
可是,对于在日益丰富多元的流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和更年轻的一代,对于已经符号化的传奇,情感的建立却需要从真正的理解开始——邓丽君是谁?她何以成为传奇?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传奇背后的邓丽君(上)。
如果要寻访邓丽君,需要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她生于台湾,葬于台湾,但成名之后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光,绝大部分却都不在台湾。
香港地区、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法国、泰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都有她的工作和生活轨迹,都埋藏着她快乐或者不快乐的记忆。
这些或长或短的异乡时光,就像硬币的两面,她是实至名归的国际化歌者,却也是始终漂泊的异乡过客。
过客的命运,好像从一开始已经定下基调。
1949年是很多人命运的分水岭,邓丽君的父母也不例外。
1953年在台北云林县龙岩村出生的邓丽君,本名邓丽筠,是“外省人”的后代。
她排行第四,是家中五个孩子里唯一的女孩。
跟父母屡次搬家,在“眷村”长大,这是台湾当时专门给军队眷属或退伍军人建的居住区,也是“外省人”部落。
歌唱是邓丽君的天赋,也很快成为邓家贴补家用的一种谋生手段。
1959年,6岁的邓丽君就开始跟随台湾空军“九三”康乐队四处演出,演唱各地民歌小调与黄梅戏。
这是“外省人”的思乡抚慰,也随着台湾当局推行的“国语文化”变革,成为新的本土文化。
比起深受日本影响的台语歌曲,国语歌曲承袭了30年代的上海歌曲、传统地方戏以及中国大陆各个地方的民谣。
储望华八首钢琴四手联弹音乐分析

储望华八首钢琴四手联弹音乐分析作者:邓宇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5期摘要:储望华近5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他非常善于用已有的音乐素材进行钢琴化的改编创作。
21世纪以来,他用8首风格迥异的各地民歌进行改编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是储望华近50年创作改编道路的不断延续。
本文将以这八首作品为例,从旋律、和声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旋律和声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34-03储望华的20首钢琴四手联弹是他的晚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些作品改编过程中,和声趣味、语境风格、织体手法等仍然是他近50年创作改编道路的不断延续。
它们是能体现新时代、新风貌的不可多得的四手联弹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弹性与可听性,难易适中且适合教学,又有较好的音乐会演奏效果。
其中八首以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这几首作品可以看出西方作曲技术对他的影响。
他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术时总是会根据乐曲情绪的发展,结合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和大众的欣赏习惯进行创新,使音乐发展的逻辑、高潮的处理、和声结构的变化更符合中国听众的听觉感受。
这八首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改”是指形式上将原来的民歌曲调改为由两个人在钢琴上演奏,“编”则是重新编配,使它既保留原民歌的音乐特色,又具有钢琴音乐的艺术风貌。
这种创作手法本质上是将单声思维的旋律改编为多声织体,侧重于从纵的方向发展,利用音区、音型、和声的不同变化来达成新的音响色彩变化,使民间旋律产生新的表现效果。
本文将从旋律和和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旋律分析第一,基本保持了原民歌曲调的风格特征。
遵循着尊重原作的创作理念,主题基本都是原民歌的旋律简单重现,并从速度、拍子、情绪等各方面,基本保持了原民歌曲调的风格特征。
例如:《五更调》是一种民间小调,曲调起源较早,用调也比较广泛,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凤阳花鼓词》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凤阳花鼓词》简介 • 《凤阳花鼓词》内容解析 • 《凤阳花鼓词》表演形式 • 《凤阳花鼓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凤阳花鼓词》的未来发展与保护 • 《凤阳花鼓词》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PART 01
《凤阳花鼓词》简介
REPORTING
起源与历史
采用了排比、对仗、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叙事与情节
叙事
以叙述为主,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展现主题。
情节
情节紧凑,起伏跌宕,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主题。
PART 03
《凤阳花鼓词》表演形式
REPORTING
演唱方式
独唱
通常由一名花鼓艺人进行 演唱,通过嗓音技巧和情 感表达来展示歌曲的韵味 和内涵。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凤 阳花鼓词》表演受到冷落,观众群体逐渐 减少。
缺乏创新和改进
资金和资源不足
由于传承人的老龄化,新的创作和表演形 式相对较少,难以吸引年轻观众。
保护和推广《凤阳花鼓词》需要充足的资 金和资源支持,目前存在较大的缺口。
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培养年轻传承人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方 式,培养年轻一代对《凤阳花
舞蹈元素
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了丰富 的舞蹈元素,使整个表演 更加生动活泼。
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老一辈艺 人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
面临的挑战
保护与推广
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并采取 措施保护和推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凤阳花鼓的魅 力。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老一辈艺人的 逐渐减少,凤阳花鼓的传承和发展面 临一定的挑战。
09音乐21年考季模考4

4. 著名抒情歌曲《渴望春天》是由( A. 舒伯特 B. 海顿 C. 贝多芬 D. 莫扎特
)创作的。
5. 《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 A. 二 B. 四 C. 六 D. 三
)乐章。
6. 歌剧《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选自( A. 《江姐》 B. 《白毛女》 C. 《洪湖赤卫队》 D. 《刘胡兰》
23. 下列哪一位是 19 世纪中晚期开始活跃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A. 西贝柳斯 B. 舒曼 C. 拉赫玛尼诺夫 D. 爱德华·埃尔加
24. 著名的《哈利路亚大合唱》选自下列哪一部作品?( ) A. 海顿《创世纪》 B. 门德尔松《圣保罗》 C. 亨德尔《弥赛亚》 D. 莫扎特《安魂曲》
25. 歌剧《魔弹射手》是作曲家( A. 比才 B. 舒曼 C. 韦伯 D. 门德尔松
)的作品。
26. 歌剧《魔笛》是作曲家( A. 莫扎特 B. 普契尼 C. 威尔第 D. 蒙特威尔第
)的作品。
27. 早期意大利歌剧的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是( A. 蒙特威尔第 B. 卡契尼 C. 卡鲁索 D. 斯卡拉蒂
20. 歌剧( )中采用了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A. 《阿依达》 B. 《卡门》 C. 《图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艺术家的生涯》
21.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是指( )? A. 鲍罗丁
B. 柴可夫斯基 C. 格林卡 D. 居伊
22. 上个世纪 20-30 年代,率先在我国提倡通过音乐学习国语,并且创作了《麻雀与小孩》、《三只蝴 蝶》等一系列儿童歌舞剧的是( ) A. 冼星海 B. 刘天华 C. 黎锦晖 D. 萧友梅
第6题 【知识点】 近现代音乐 【答案】 C 【解析】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张敬安等作曲;《江姐》为羊 鸣,姜春阳等人创作的歌剧作品;《白毛女》为马可等人创作的歌剧,是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 《刘胡兰》为陈紫、茅沅创作的歌剧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耳 爿; f f 删
篝
说 凤 阳 ,道
创于明初 。说是朱元璋称帝之后 ,定凤阳为中都 , 并在 那里设置一个辖 区,包括安徽 、江苏 、河 南、湖北 四省
自 出了朱 皇帝 ,十年倒 有九年 荒。 从
凤阳古称钟 离国、濠州 ,明洪武七年 (34 ) 17年 八 的l府2 县 。这个 超大凤 阳府 ,差不 多将整个 淮河 流 2 3
乃 下令从 江南 富庶 地带移 民2 万 ,又 强迫数 千文人 到 0 凤 阳安 家 ,且 不准他 们返 回原籍 。这些 移 民大都是 富
户 ,到 了凤阳后很 不 习惯 淮河 流域 的干 旱气候 和洪 涝 灾 害,于是产生怨恨情绪 。他们虽思乡心切 ,但又不敢
试听街 头花鼓 曲,十年倒有 九年 荒。
十年倒 有九 年荒 ”呢?我 以 什 么移居 到凤 阳的江 南富 民所编 ,而 是土 生土长 的风 出了他这 号人 物之 后 , “ 阳百 姓所 作 。何 以言之 ?被 迫迁 移带有 抵触 情绪 的江 为 ,问题恰恰 出在 朱元璋 大举 向凤 阳移 民上 。一个 地 0 南富民 , 是不满新环境而不会夸赞凤阳这个地方的, 方 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一下子移来2万人 口,必然加剧 否 则他们 就该 安心 地在 那里生 活 ,不该 攻击 朱皇帝 ;
凤阳的社会危机 ,失去生存竞争力的下层民众离乡背
只有 土生 土长 的热 爱家 乡的凤 阳老百 姓 ,才会 说 自己 井 以寻活路就成为必然 。在他们看来 ,凤阳好 ,只是朱 的家乡好一 哪怕那地方 “ 十年倒 有九年 荒”,也是生 皇帝不好 , 才把这个地方弄得民不聊生。 我的见解是:
但凤阳花鼓曲词 养他们的故土啊 ! 故土难离 , 在逃荒的路上, 念念不忘 或许凤阳花鼓的确诞生于明朝初年 , 凤阳, 夸说 自己家乡好, 也是人之常情。
播音 》第1 第6 卷 期。
李调 元是 四川人引为骄傲 的才子 ,于 是产生 了许多有关他 的故事 。
竹 间君 的 《 俗亦雅李调 元 》 ( 0 1 月2 亦 载2 1 年3 8日某报 ) 是其 中之一 。
作 为民间故 事讲讲 ,可以醒 脾 ,不 必深入研 究 ;但如果 要让读 者不止是 笑一笑 ,而能获得点甚 么有用的常识 ,就得讲 究质 量。如果作 者沦于失 真媚俗 ,可就丑化李调元 了。 本 来罗江 网站曾经选载 民间传说—— 李调 元7 岁吟诗云 : “ 云来 浮 万 里 ,窗外雨 霖霖 。滴在 梧桐 上 ,高 低各 自吟 。”一时传 抄 乡里 ,被 誉 为 “ 童 ”。李 父 曾指 着屋 檐 上织 网 的蜘 蛛 出对 : “ 神 蜘蛛 有 网难 罗 雀 ”,李调 元便信 口对道 : “ 蚯蚓 无鳞 欲 变龙 ”。其 比喻得 当,对仗工 整 :而 “ 平平仄仄平 平仄 ”与 “ 仄平平仄仄平 ”,十分协调 ,足见其 仄 才思 之敏捷和语文功底 之扎实。这首诗和 对句就值 得引用 ,当在李调 元 故事 中认真介绍 ,而不能舍弃佳作 ,另选糟 粕。
侯青甫 是 著名书 画家 ,南京 人 ,其主要 活 动时期 公 然违 反皇帝 的禁令 回乡 ,于是在 每年 冬闲季 节 ,伪 是在 清嘉道 间 。这说 明至少 清代 中叶 已有 凤阳花 鼓 。 装 成乞 丐 ,以逃荒 为名 ,成群结对 , 鼓唱曲 , 打 沿途 卖 但这只能给出凤 阳花鼓诞生年代的下限 ;至于上限 ,目 艺乞食 ,回乡扫墓探亲 ,来年春季再返 凤阳。这些人 在 前还没有找到准确的文献记录 。
缺 乏交替 。水平低 到如此 ,还
配 当李 府 塾 师 ? 文 中安 排 李 调元对 的 “ 屎打 屁 ,胯下 雷 屙 雨 交加 ”无谓 重复 “ ”字 , 打
“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仄 平 平 ” 平
同样 没有交替 ( 递换 ) 。这 种 李调元 《 雨村诗语》 绵州李氏万卷楼本书影
年 年返 乡的路 上 ,大唱攻 击朱元璋 的小调 。风阳花 鼓
于是 学术 界有人 提 出一 种见解 ,认 为凤 阳花鼓始 就 这样诞 生了。从此 ,悲悲切切 的内容 ,凄凄凉凉的情
调 传遍 了大江 南北 。凤 阳在 他们 口中便成 了天下最 穷 的地方 。据说 其所唱歌词原本是这样 :
家住 庐州并凤 阳 ,凤 阳原是好 地方 。
那 么 ,花鼓 词里 为何 又要 谴责 朱 皇帝 ,说 是 自从 的作者应该是那些 四散逃荒 的当地老百姓 。
版社20 年版 ,第1 7 7 页,1 8 02 7 、1 8 7 页,26 0 页。
[] 5 参见侯德 础 : 《 日战争时期 中国高校 内迁史 抗 略》,四川教 育出版社2 0 年版,第2 4 01 7 #。
作者 :南京大学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 4 电化教 育配合 国民教 育实施记 》, 《电影 与
随着 “ 国学热 ”掀起 “ 对联热 ”,为 了不再 以讹传讹 ,需要传授正
确 的常识。如果大家都信 手抄写一些传 闻,不计 真伪 ,张冠李戴 ,岂不 误 人 子 弟 !这 里 笔 者 唠 叨 几 句 , 识者审正。 供 先 说 竹 文所 言 师 生 属 对 情 节— — 老 师 正 吸 烟 打 扇 , 出句道 : “ 吹风打扇 ,眼前风 云密布 ”。这 出句按 照声律 分 析 ,是 “ 平平 仄仄 ,仄平平平 仄仄 ”,不合规格 ;而且多余 “ 眼前 ”二字 ,使得 前后音节
特区”虽大 ,却人气不 旺,文 化 月 ,改中立府为凤阳府 , 临淮县 置凤阳县 。风阳的出 域都 划了进去 。这个 “ 析
名有两大因素 ,一是 由于 出了朱皇帝 ,二是 由于诞生 了 不盛 ,经济不发达 , 有虚 名。为了振 兴凤 阳,朱元璋 徒
凤阳花鼓 。 甘熙 《 白下琐言 》载凤阳教 谕侯 青甫诗 日: 教 官 最好 是 苏扬 ,不选 苏扬 选凤 阳。
自从 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 有 九年 荒 。 乍 看起 来 ,这样 的推断 与解说 似乎也 合情 理 ;然
细细一 想 ,却又大 成 问题 。如 果说这 凤 阳花 鼓调为 移 居凤 阳的江南 富民所 创 ,这花鼓词 为他们 于返 乡途 中
攻击 朱元璋 所编 ,那 么 ,留恋江南 故土的 他们又 怎么
会说 “ 凤阳原是好地方”呢?
“ 阳是 个好 地方 ”与 “ 凤 十年倒 有九 年荒 ”显 然 是矛 盾的 。这个矛 盾之所 以能 存在于 同一首花 鼓 曲词
凤 阳花鼓
中 ,我 以为只有一 种合理 解释 ,那 就是歌 词根本 不是
[]2[] 1[]3张宪文主编 《 金陵大学史》,南京大 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