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db6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1.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的概念,认识到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教化的概念介绍。
2.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
4.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5. 自制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概念和基本规范。
2. 实践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小游戏导入:给学生解释礼仪与教化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礼仪规范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礼貌用语等,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社交礼仪规范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讨论和总结:学生们讨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道理和经验。
5.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如拜年、传统婚礼等,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一些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
6. 讨论和展示: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8.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9. 总结和评价: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4a6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f.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礼仪与教化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礼仪与教化,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交能力,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礼仪的基本要素- 介绍礼仪的基本要素,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衣着装扮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3. 礼仪的实践与运用- 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制定并实施一项礼仪实践计划,让学生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解释教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教化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教化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5. 美的感知与创造- 提供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 逐个介绍礼仪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4. 礼仪实践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制定一项实践计划。
5.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讲解教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6. 美的感知与创造- 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80d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4.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以及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和作用a. 礼仪的定义和内涵b. 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礼仪与教化的关系2. 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a. 礼貌用语和行为准则b. 礼仪在不同场合的表现方式c. 礼仪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和道德品质a.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b.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品质c.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礼仪的兴趣,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礼仪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2. 介绍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分析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礼仪与教化的关系。
活动设计: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出不同场合下的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社交场合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行为举止,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5.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交往情境,让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总结反思:6.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礼仪和教化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小议论文。
8. 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议论文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展示礼仪的场景和案例。
2. 社交场合的案例:用于学生分析和提出适当行为的情境。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交礼仪和道德品质。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3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b29249a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e.png)
涅菲尔蒂头像
阿门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像
《国王与王妃像》
思考与活动
修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大型法老雕像就是为了显示法老的权威,威慑民众。商代青铜等级划分,地域文化
古埃及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的。古埃及法老运用美术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我国那个时期接近,造成表现风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古印度
约公元前3100年
印度河 恒河
梵文 阿拉伯数字
古中国
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
黄河 长江
甲骨文 长城兵马俑
古希腊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南欧爱琴海诸岛
蕴育了整个欧洲文明古典字母表音文字 希腊哲学 人体雕塑
五大文明发源地
这节课主要看看,其它地方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礼仪与教间害怕金字塔”。 ——埃及谚语
皇后祭献女神爱西斯(坐者为爱西斯)
克努姆特普墓室壁画
从这些图片中你可以总结出埃及壁画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有什么特点?
舞 蹈三个乐女
侧面的头部
正面的肩膀和胸膛
侧面的臀部和腿
埃及象形文字
埋藏在金字塔下,同木乃伊一样神秘的,是古埃及人通向来世的船
汉谟拉比法典
钉子的形状
两 河 流 域 的 文 明
楔形文字
亚述狩猎图受伤的母狮
空中花园遗址
玛雅文化
特 奥 蒂 瓦 坎 城
象征着雷电的响尾蛇构成
雨 神 雕 像(阿兹特克时代)
玛 雅 浮 雕
礼仪与教化
四大文明古国
五大文明发源地
五大文明
年代
发源地
早期文明
古巴比伦
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境内。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79e78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0.png)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礼仪是啥玩意儿咱得让学生知道礼仪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礼仪啊,就像是我们生活里的小规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得先敲门,不能直接闯进去,这就是礼仪。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而且啊,礼仪还跟教化有关系呢,它能让咱们变得更有教养,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
2. 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魅力我想让学生从心里觉得礼仪是个特别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参加婚礼的时候要穿得漂漂亮亮、喜气洋洋的,可不能穿着拖鞋就去了。
这时候礼仪就像魔法一样,让整个场合都变得很有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礼仪和教化之间的联系是个重点哦。
我得给学生讲清楚,礼仪是怎么通过一些行为规范来教化我们的。
就好比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
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好,这是在教我们要尊重他人,这就是礼仪背后的教化意义。
2. 难点难点呢,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礼仪。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啊,有时候会比较随性,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我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礼仪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我打算给学生讲好多好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那么小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姐姐,这就是礼仪。
通过故事,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礼仪的内涵。
2. 情景模拟法我会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模拟。
比如说在餐厅里的礼仪,怎么点菜,怎么和服务员说话,餐具怎么使用。
在模拟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礼仪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问学生:“宝子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没礼貌的人呀?”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就可以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礼仪与教化。
2. 讲解礼仪的概念我会说:“宝子们,礼仪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魔法。
它是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行为规范。
比如说,你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就是礼仪。
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c996d5a58da0116c1749f0.png)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 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 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 固定下来。
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始形成理论形态,到汉 代,教化作为统治阶级的治民术而全面推开。教化是一 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统治术 。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 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 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 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 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 则称为“定鼎天下”。
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饕餮纹
饕餮,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存在于 传说、想象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 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 儿。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又说,贪食曰饕,故美 食家俗称“老饕”;贪财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贪 欲。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bf0d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0.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一、将礼仪和教化意识作为日常习惯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只在少数场合下关注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例如在正式场合、公共场所或重要活动中。
这是不够的。
要养成好的礼仪和教化意识,必须将其作为日常习惯。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展示出他们的优美和自尊。
例如,在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注意不嘴巴大声咀嚼,避免谈论不雅之话;在离开房间时,可以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说“谢谢”或“再见”;在进行某项特殊活动时,可以提醒孩子穿着整洁,不要过度活动身体等等。
二、采用奖励制度来激励孩子奖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遵守礼仪和教化意识。
当孩子表现出优雅和恰当的行为时,可以赞扬和奖励他们。
例如,在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时,可以给予一些积极反馈,如夸奖他们做得好,给予一些小奖励作为鼓励。
三、建立家规和家训家规和家训是一个家庭培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开会,确定一些基本的家规和家训,如保持家庭卫生、尊重他人、遵守日常生活规律等等。
这些规则必须被清晰地定义,以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
家规和家训还应该被简单地贴在墙上或其他可见的地方,以便提醒孩子和家庭成员。
四、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社会尊重他人和社会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介绍社会礼仪以及如何尊重他人来帮助他们发展这些价值观。
例如,要告诉孩子,离开公共场所时,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避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教育孩子在跟别人说话时,尊重对方,并避免出言伤人的行为。
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实现学会礼仪和教化意识的重要条件。
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控制情绪、自我约束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些能力。
例如,当孩子生气、恼怒、焦虑和失控时,你可以教育他们在进行令人愉悦的活动或非愉悦的活动时进行自我控制。
同时教育他们说出愿意的事情,而不是说出不想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b0ca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b.png)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课“礼仪与教化”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礼仪文化,认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二)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种类与作用、教化的含义与意义、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礼仪与教化的内涵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本文作为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礼仪与教化的价值,培养他们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起源、发展、种类及作用;2. 使学生理解教化的含义、意义以及礼仪与教化的关系;3. 帮助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具体方法。
(二)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对礼仪与教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的人际交往能力;3.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关爱他人,尊重社会;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3.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礼仪的起源、发展、种类及作用;2. 教化的含义、意义以及礼仪与教化的关系;3. 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具体方法。
(二)难点1. 礼仪与教化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 学生对礼仪与教化价值观念的内化与实践;3.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4a3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礼仪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设计的教材是《礼仪与教化》。
本教材以儿童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故事和插图的形式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小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儿童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优雅仪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示范法: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讨论法:通过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的运用。
2.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通过举例子、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讲解阶段:给学生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示范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示范,通过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运用。
(4)讨论与分享阶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情景模拟与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活动,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合作意识。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ppt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6a19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6.png)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 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 察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
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多进 行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将观察内容一一地 加以列举、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 的结果进行分析。
活动过程中先由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 结。
三、教学基本思路
主要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 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 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 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 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目标
了解 “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 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主要的目标: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 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世界其他文明中出现 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 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了解中国夏、商、 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学习活动分析
主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 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这种要求并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三个课时内容中将会分别分析中国 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 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 对话法、设问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 法: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
请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谢谢!
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6e830f93680203d8ce2f247b.png)
比较《秦兵马俑》和《马踏匈奴》的特点
比较《秦兵马俑》和《马踏匈奴》的特点
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
忠、孝、义、
节、勇
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 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 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统治者的王权意识十分强烈,那时, 争战夺取政权称为“问鼎”,而取得 了天下则称“定鼎天下”。
鸟 纹
龙 纹
青 铜 器 纹 饰
蝉 纹
兽 面 纹
——
鱼 纹 麟 纹 绳 纹
饕餮纹饰(商)
司母戊大方鼎(商) 高133CM横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832.84公斤
虎 食 人 卣 ( 商 )
卣是古代一种盛酒的 器具,也是祭祀常用 的礼器,口小腹大有 器盖和提梁,部有圈 足或脚。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 至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 制温度约在700℃-1200 ℃. ★主要铸造方法:范模法、失 蜡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 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和生活 用具等。
司母戊大方鼎(商)
“鼎”,它更是权力的象征。当时的统 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在祭祀时还 特别根据贵族的等级对鼎的数量和形式 都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大夫五鼎。由此可透射出当时
礼仪是美术作品的一种具体形式, 而教化是美术作品的一种功能。
同学们:
让我们在鉴赏中锻炼我们的眼睛,使 其能洞察一切!
“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 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原始社会时社会体系还不完善, 过着部落与部落的群居生活,到了 文明时代就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和成 熟的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出现 了严格的分化于差别,社会的等级 分化就像埃及金字塔的结构一样。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54张PPT)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780b6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a.png)
No
谢谢!
Image
莲 鹤 方 壶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观察分析---青铜器在造型上有哪些变化?
(商)
(西周)
(春秋)
时代 艺术品 器型 特点
足形
艺术 特征
铭文
商
周
春秋
各时期青铜器对比分析
青铜器 代 表
器形 鼎耳 鼎腹
司母戊 方鼎
直立
方形
大盂鼎 外翻 半球
莲鹤 方壶
饕餮纹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思考:
饕餮纹表现了狰狞的、想象中的猛兽形象。 大家觉得这种纹饰为什么会在商代成为主 要的纹饰?
思 考
饕餮纹饰的变化
与
交
流
No Image
夏朝
简单的线描
商朝
复杂神秘
西周
繁复、有多层装饰、崇高之感
春秋战国
简单、清新、自然
社会原因
朝代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总结
1、“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分析的主要是美术 如何被利用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2、用美术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的方式有 很多,规范青铜器的使用数量、种类以及将 造型和纹饰作为威慑的力量是其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方式。
3、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较小,更 多的受到了统治阶级思想的制约,反映了统治 阶层的要求。
社会
奴隶社会的鼎盛 时期,鼎成为权
力的象征
德政
用途 祭祀 祭礼
诸侯争霸 生活 工艺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11d3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d.png)
高中语文教案--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重要性- 掌握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能够发挥文化辨析能力,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教学重点- 传统文化中礼仪和其重要性- 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教学难点- 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品德修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含义和重要性- 课时要求:通过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课件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第二课时- 课程名称:规范的交往礼仪- 教学内容:掌握规范的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课时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交往礼仪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情景演练、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第三课时- 课程名称: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教学内容:学生辨析中国文化中的有关礼仪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应用- 课时要求: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文化进行言语的引导和规范-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辨析、表演等方式进行第四课时- 课程名称: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 课时要求: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团体讨论等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通过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 总结性评价实施建议- 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礼仪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需要进行多媒体及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礼仪与教化》课件
![《礼仪与教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798a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8.png)
自信从穿着开始
如何通过穿着打扮、言谈举 止、交际能力等来展现自信 和成熟?
礼仪与企业文化
礼仪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 和作用
企业礼仪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非 常重要。
礼仪标准与规范
企业礼仪标准应该如何制定和遵 守?
企业礼仪的实践与案例分享
我们将分享一些企业礼仪的实践 经验和成功案例。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 影响个人
礼仪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自信和凝聚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2 影响社会
礼仪教育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 重难点和对策
礼仪教育开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我们将一一探讨。
如何提升个人礼仪素养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如何在做好自己的礼仪素养的同时,传
递礼仪的正能量?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与教化》PPT课件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礼仪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言
礼仪和教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我们将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它们的历史和背景。
礼仪与人际关系
作用和要素
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 什么?它的要素又有哪些?
交往时的礼仪应对
在与人交往时,如何运用礼仪得体地应 对各种场合?
结语
礼仪带来的成长和启示
有了正确认识和实践,我们都可以从礼仪中获得不 同凡响的启示。
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礼仪和教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 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运用。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https://img.taocdn.com/s3/m/0d6f17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3.png)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1. 介绍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形象,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和教化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礼仪可以传达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化人们追求高尚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探讨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2. 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表现。
在社交场合,正确的礼仪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教养和修养,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让人感到愉快、舒适,使交往更加轻松和顺畅。
3. 礼仪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他人礼仪的首要原则是尊重他人。
这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观点和感受。
不询问他人不愿透露的事情,不争论和批评他人的观点,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保持尊重他人的行为可以建立信任和友谊,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与他人相处。
3.2 注意言谈举止言谈举止是礼仪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
要注意用语的文雅程度,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在交流中要保持耐心和友善,不打断他人的谈话。
在餐桌上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说话时保持安静,不张口嚼食物。
这些细节上的注意非常重要,可以影响他人对我们的印象。
3.3 着装得体衣着是礼仪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体现了对场合和他人的尊重,还可以展现出个人的品味和风格。
在正式场合要穿着得体,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和肤色的衣物,并注意保持整洁和卫生。
4. 礼仪与教化的关系礼仪和教化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通过礼仪,我们可以教化他人,使他们更加注重道德和价值观。
礼仪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他人。
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激励他人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同时,教化也可以通过礼仪来实现。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价值观念。
教化的过程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实施,通过教师的榜样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礼仪的重要性。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8df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9.png)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礼仪素质;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提高他们的教化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1、礼仪1.1 礼仪的概念及其意义1.2 礼仪与素质的关系1.3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1.4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2、教化意识2.1 教化的概念及其意义2.2 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化2.3 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教化行为3、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3.1 自我修养的概念及其意义3.2 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概念及其意义,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现代社会中的礼仪,了解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教化行为。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场景、情境剧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教化意识。
另外,可以通过讲解自我修养的方法及其实践,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高他们对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礼仪和教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场景教学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体验到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讲述教学通过传统的讲述教学方式,让学生详细了解礼仪和教化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分和表现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表现及考核结果,帮助学生培养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
六、教学进度1、第一课时:礼仪的概念及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感受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化作用。
2、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及其演变,同时从中汲取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处事之道。
3、第三课时:现代社会中的礼仪学生将了解到现代社会的礼仪变化及其新特点,同时更多的探索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以及大学生如何在具体场景中运用礼仪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ppt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3852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7.png)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 形式特征 所表现的观 如何为统治 为什么选择 导致变化的
作品
念
者服务
这种材料 原因
中国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 形式及特 所表现的观 如何为统治 为什么选择 导致变化的
作品
征
念
者服务
这种材料 原因
中国 商代
青铜器
形式:纹 饰、器型
权利的象征
、同时具有 威慑的作用
1、区分社 会等级。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授 课 人 : 李 骘
青铜器的铸造:
浇注
鼎: 古代的炊 具,相当于现代 的锅,在商周奴 隶制社会里,鼎 曾被奴隶主贵族 用来“别上下、 明贵贱”作为标 志统制权利和等 级的一种器物。
甗(演):蒸饭器。 分上下两部,上体 盛米(古称“甄”), 下体为鬲,煮水,中 间有孔通气。
观 察 内 容 司(后)母戊方鼎 大 克 鼎
时代 足形 造型特点
商 四足 方刚
周 三足 圆柔
纹饰与铭文 饕 餮 纹 波 曲 纹
观念和背景
饕餮纹(兽面纹):贪食的怪兽;类似牛羊的 正面头部凶怒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 很大,有角与耳 。
四 羊 方 尊
商、周青铜器主要艺术背景:
• 商代的青铜器,鬼神观念浓厚,充满神 秘、威慑的色彩。特别是商末施暴,纹 样与造型呈现狰狞与恐怖。《司母戊方 鼎》、《虎食人卣》等。
《戟》 《吴王夫差铜矛》
铙槌敲击。
编钟
《铜熨斗》 《镂空锄》
青铜器的分类
烹 食 酒水 饪 器 器 器器
杂 兵乐工 器 器器具
礼器:杀俘祭祖的器
物,也是奴隶主贵族区 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下一段
大克鼎.西周 司(后)母戊大鼎.晚商
礼仪于教化课件
![礼仪于教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07ed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b.png)
02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力和 创造力。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的 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教育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品 质和行为习惯,使人更加文明、 有礼。
礼仪的实践有助于将教化的理 念转化为行动,使人在日常生 活中更好地践行道德准则。
教化是礼仪的基石
教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 养,使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缺乏教化的人往往缺乏礼仪的意识和 素养,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其礼 仪行为。
互动式学习
鼓励学习者参与互动,通过实践、 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礼仪与教化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
礼仪与教化的跨文化交流
01
02
03
文化差异认知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 仪与教化观念,尊重文化 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 与理解。
跨文化交流平台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鼓励 各国学习者分享本国礼仪 与教化传统,促进文化交 流与融合。
礼仪于教化课件
目录
• 礼仪与教化的概述 • 礼仪的种类与特点 • 教化的方式与手段 • 礼仪与教化的关系 • 礼仪与教化的实践应用 • 礼仪与教化的未来发展
01
礼仪与教化的概述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
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一种规则和惯例,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 行为准则,包括语言、举止、服饰等方面。
礼仪的重要性
排队、保持安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等方面的礼节。这些礼节能够体现一个人的 文明素养,有助于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和 谐。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de3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3.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4.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和作用(1)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定的规范和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礼仪的作用礼仪有以下几个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增强人际交往的和谐性;•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 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1)言谈举止•言语要文明,不说脏话、不说粗话;•行为要得体,不随意嘬瓜子、不大声喧哗;•姿态要端庄,不随意摆弄头发、不翘二郎腿。
(2)着装打扮•着装要整洁,不穿破烂衣服、不穿露肩露背的衣服;•打扮要得体,不化浓妆、不戴过于华丽的首饰。
(3)社交礼仪•礼貌待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随意插话;•尊重他人,不随意批评别人、不随意挑剔别人;•注意礼仪,不随意吃东西、不随意玩手机。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1)课堂教学•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仪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中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1)自我修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礼仪行为。
(2)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交场合中自如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共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a9ca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明确其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作用2. 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3. 社交场合的礼仪要点4. 尊重他人和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培养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礼仪的理解和重要性。
-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例子展示礼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礼仪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什么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 分别讲解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重点强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合作共赢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场合,如家庭聚会、学校活动等,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展示良好的礼仪。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不当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要求他们设计并表演出示范性的礼仪行为。
-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改进意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 强调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2. 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讲义或PPT3. 社交场合的案例材料4.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评估方式:1.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礼仪行为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估。
2. 讨论和案例分析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
3. 学生总结归纳: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礼仪培训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加深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社交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b、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c、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2、授课
(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课题:礼仪与教化
三
维
目
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板书
设计
礼仪与教化
狮身人面像
《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涅菲尔蒂王后像》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课后
反思
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学生很难体验到,需要用影片辅助教学。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游记)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绘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3、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片段影像总结
布置
作业
对比分析《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思考为什么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