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分析

概述:

自2009年以来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呈现逐年增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以集合信托计划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迅速走红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从信托产品的存量规模来看也从2009年的3万多亿发展到2013年逼近10万亿规模大关。除信托产品之外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有限合伙类型的固定收益产品、私募债、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以及公募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都先后发展起来,特别是2012年后半年开始证监会集中发牌允许券商和公募基金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固定收益类市场更加呈现产品多元化,资产管理人多样化的局面。

一、市场分析:

1、为什么国内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如火如荼?

纵观近些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A股从高位一路下跌为标志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受到国际和国内大环境影响,经济增速一再放缓,实体经济领域每况愈下,一方面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在2008年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并且每年M2的均在15%以上,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动力不足,货币供应确再持续高位增长,导致大量过剩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机构系统内部空转。

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对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抑制房地产泡沫,大量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从房地产和股市撤出资本进入到固定收益市

场,资本的属性是追逐利润和避险的,在经济环境整体比较糟糕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愿意获取短期相对收益较高的固定收益产品上来,市场上常见的是1-2年期的固定收益产品,一般多见以8%-12%之间。对于银行的存款和一般理财产品这个收益算高的了。而且从近几年集合信托的兑付情况来看几乎是刚性的,目前还没有一例出现不兑付的情况,这也就是信托为什么这火的另外一个原因。

2、为什么主流投资机构会给到客户8-10%这样一个收益范围呢?

这要分析一下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了。首先从银行说起,银行的1年期贷款利率一般在6.65%,一般情况银行根据贷款对象和类型通常可以上浮不超过30%,这样的情况银行贷款利率往往会达到7-9%之间,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揽储,对于获得贷款的企业往往附加存款的苛刻条件,一般会对于批下来的贷款的部分的30%-50%作为大额定期存款存回该行,这样其实企业用到的资金成本已经超过10%,这里不算其他运作关系的成本。而信托融资的成本一般要比银行高,目前通常在12-15%,有的项目会到18%甚至更高,由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不受净资产管理办法限制通常融资成本比信托稍微低1-2个点。综合看市场上的固定收益产品一般在8-10%即信托或资管扣除了一定的管理费和发行费后留给客户的收益。举例来说一个收益到10%的信托产品至少要加上2%的信托手续费,再加上至少1%的发行费这样一个通过信托融资的企业至少要支付13%的融资成本。

3、有限合伙制基金与集合信托、资管计划的区别

首先从企业融资的顺序角度看,一般是从融资成本低到高进行选

择,先从银行贷款开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便宜,但是一般企业难以拿到银行的信贷支持,然后是选择信托融资和资管计划融资,如果仍然不符合机构的风控要求,通常会转而选择合伙制基金融资,如果还是无法进行融资只能选择更高的民间借贷了,风险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其次从融资成本看,有限合伙制基金由于没有国家的金融牌照,公信力较弱那么给客户的收益肯定比信托或者资管高通常在11-15%较为多见,而且有限合伙基金要缴纳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另外有限合伙基金的募集难度远远高于信托和资管,基金管理公司要提高募集费用,以上三项基本因素叠加导致有限合伙类型的融资成本往往在18-20%或者更高才能够覆盖,由此可见有限合伙来做固定收益产品应该不是明智之举。

4、为什么市场上仍然出现众多的有限合伙类型产品呢?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从今年开始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债受到中央全面抑制之后,大量的融资需求转向信托、资管、基金等渠道,助推了社会融资的规模。加上这几年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企业开发贷基本已经被停掉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只能转向信托和其他渠道。这两项因素都强有力的支持着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资质好,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融资并不是那么困难,但是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大型金融机构的要求,转而向对风控要求较低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融资,不得已去接受更高的融资成本。

其次,有限合伙制基金的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的所谓基金管理人进入该行业,蜂拥而上争抢项目,对于风险的把控能力和项目投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产品和问题项目率先会在这类产品暴露出来就不足为奇。

再次,一些第三方机构为逐利不顾风险,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客户推销高收益高佣金的项目,最后极有可能导致风险出现。

二、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有哪些机会和问题

1、机会:

作为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我们提供的业务范围包括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同时也可以做为GP的身份来发起私募基金,也可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向客户推荐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来赚取佣金,从业务范围来看我们的机会还是很多。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精耕细作,必须谨慎地选择项目和产品,未来市场的洗盘或许比较惨烈,前期对于过于激进的资产管理公司尤其是大量发行有限合伙制基金产品的公司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款产品出问题足以致命。所以我们必须提高项目风险把控能力,做到对经公司的项目和产品做到万无一失,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并且逐步积累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乱局中生存并且发展壮大。

2、问题:

对于发展泛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而言,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有些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些则是行业和政策等不可预见的问题。对于共性的问题这里不做探讨比如:队伍建设、

人才引进、成本控制、企业文化等。这类我们主要想讨论的是关于市场、行业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方面,随着我们国家对于社会融资的需要越来越高,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民间对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的需求是逐步在提高的,因此从宏观上讲泛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机会不成问题,从近年来成立的大量的这类公司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家都比较看好这个行业。

其次从行业情况来看,固定收益市场的充斥着信托公司、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形式,都是变相贷款充当影子银行的作用,国内外媒体也大量报道这类新闻,从行业聚集的风险来看越来越高,国家层面已经逐步认识到所谓影子银行的问题,正在逐步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逐步转嫁到社会融资平台,从这两年的国家政策看就是这个用意。

最后,在政策上国家可能要力保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安全,通过对银行的逐步升级的监管倒逼企业将融资需求大量的转向社会融资平台即影子银行,这样将来万一出现系统性风险,可能会集中地出现在非银行领域的信托、券商、私募,这样对于国家来说这类的风险是可控的,特别是私募基金这样的民营机构将会彻底遭到洗牌,到那时候国家配套政策都会出来,现在不管是利用这个时期帮忙国有金融系统治疗内伤,转嫁风险给这些影子银行的时候,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到时候可能真正是胜者为王的年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